第十讲文言文阅读(下) 这一讲主要是针对文言文的基本的阅读方法做一些精要的点拨、 指导。 二、分析文章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分析文言文主要应具备下面的几项能力: 1.筛选并提取文字蕴含的信息 筛选的目的是抓住主要内容,精准的理解。确认文章重要信息的 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读完一篇文言文,我们要善于把相关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合, 做到更具体、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宋书忠义二·郭永传》节选: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 祖任为丹州司马参军。守武人,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 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 牒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太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 费千金,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
第十讲 文言文阅读(下) 这一讲主要是针对文言文的基本的阅读方法做一些精要的点拨、 指导。 二、分析文章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分析文言文主要应具备下面的几项能力: 1. 筛选并提取文字蕴含的信息 筛选的目的是抓住主要内容,精准的理解。确认文章重要信息的 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读完一篇文言文,我们要善于把相关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合, 做到更具体、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 《宋书·忠义二·郭永传》节选: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 祖任为丹州司马参军。守武人,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 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 牒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太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 费千金,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
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 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 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 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 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 吾志而已,遑恤其他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 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这篇文章中的阅读障碍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有些文字的字面义和内涵。 第二个方面,与内容相关的写作目的。 第三个方面,重要语句的理解。 题1.解释画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永以书抵幕府。抵:送达 ②刺诸县短长。弊端:偏义词 ③或遂寝而不行。寝:止息 ④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祸:招致灾祸 “永以书抵幕府”,对于太原帅花钱请客,郭永有意见,向上司揭 发。以书:书信,文字材料。“抵”是“送达
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 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 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 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 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 吾志而已,遑恤其他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 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这篇文章中的阅读障碍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有些文字的字面义和内涵。 第二个方面,与内容相关的写作目的。 第三个方面,重要语句的理解。 题 1. 解释画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永以书抵幕府。抵:送达 ②刺诸县短长。弊端:偏义词 ③或遂寝而不行。寝:止息 ④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祸:招致灾祸 “永以书抵幕府”,对于太原帅花钱请客,郭永有意见,向上司揭 发。以书:书信,文字材料。“抵”是“送达
刺”,有批评的意思。长,优长;短,缺点错误,这是偏义的, “短长实际是偏义在“短”上,弊端的意思 第③句:寝,止息。表示不去传达,不去执行。“寝而不行”,让 它停住,不让它发挥效率。这里表现了郭永的正直,为百姓的利益敢 于抗上。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世方雷同,这个社会多少年都是这样 毋以此,不要以此。贾,指商人或买、卖。贾祸:千万不要因为这样 招致灾祸。可以看出郭永的这些做法和世俗是不相合的,所以,好心 人才劝他。 文字的确认是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字材料进行消化、进行理解,这样就 会越来越接近作者写文章的本意。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过程是和 作者距离拉近的过程,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和作者形成共识的过程。 大家要掌握这样一个学习方法: 解析某词语意义时,要找准使这一词语产生使用意义的-‘有效阅 读区间”。这样做很可能产生“吃透一个字,疏通数句话”的效果,有 时这一个字疏通了,整句话也就豁然开朗了。 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刺”,有批评的意思。长,优长;短,缺点错误,这是偏义的, “短长”实际是偏义在“短”上,弊端的意思。 第③句:寝,止息。表示不去传达,不去执行。“寝而不行”,让 它停住,不让它发挥效率。这里表现了郭永的正直,为百姓的利益敢 于抗上。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世方雷同,这个社会多少年都是这样。 毋以此,不要以此。贾,指商人或买、卖。贾祸:千万不要因为这样 招致灾祸。可以看出郭永的这些做法和世俗是不相合的,所以,好心 人才劝他。 文字的确认是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字材料进行消化、进行理解,这样就 会越来越接近作者写文章的本意。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过程是和 作者距离拉近的过程,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和作者形成共识的过程。 大家要掌握这样一个学习方法: 解析某词语意义时,要找准使这一词语产生使用意义的“有效阅 读区间”。这样做很可能产生“吃透一个字,疏通数句话”的效果,有 时这一个字疏通了,整句话也就豁然开朗了。 题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马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在判断某一虚词的意义、用法时,应当把这个虚词和与它相关的 实词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理解。如第①句“以祖任”是一个介宾短语, 意思是“凭祖父的功绩”,“以”,可解作“因、凭”讲。②句“永以书抵幕 府”中“以用来介进手段、方式,可解作“用”。③句“以资觞豆之费可 乎中“以可解作“用来”。④句“毋以此贾祸”中“以应解作“因”。 题3.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关键字:给、亟。两个“诸”是否相同?) 译文:从各县中征敛来满足自己,对于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②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关键字:械、之。是否有成分省略?) 译文:郭永给他们带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全都召回派往其 他县的人
① 以祖任为丹州司马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 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在判断某一虚词的意义、用法时,应当把这个虚词和与它相关的 实词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理解。如第①句“以祖任”是一个介宾短语, 意思是“凭祖父的功绩”,“以”,可解作“因、凭”讲。②句“永以书抵幕 府”中“以”用来介进手段、方式,可解作“用”。③句“以资觞豆之费可 乎”中“以”可解作“用来”。④句“毋以此贾祸”中“以”应解作“因”。 题 3.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关键字:给、亟。两个“诸”是否相同?) 译文:从各县中征敛来满足自己,对于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②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关键字:械、之。是否有成分省略?) 译文:郭永给他们带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全都召回派往其 他县的人
第一句,取:从各县中征敛,把“取”字用“征敛”来替代,那就显 得很准确了;以给:来满足自己的花销;敛诸大谷者尤亟:对于大谷 县的征敛尤其紧迫、苛刻。这当然是郭永所不能容忍的。这指的是他 的上司太原帅,为了自己奢华,从各县征敛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 显得特别紧迫。那这句是很关键的 像这样的语句就得反复推敲一下,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实际是关 键的字要把它吃住,然后把整个意思打通。 第二句:前半句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之”没有押送的 意思,这里取使用意义还是合理的:送到,“之”往、到,再往前引申 下。后半句意思是:府中因此全都召回派往其他县的人。文中说到, 当时幕府派遣了很多警盗去各县探听、找茬,实际是到下面胡作非为, 像蛀虫一样,谁也不敢去反抗。郭永把这些警盗扣起来,押回来。这 样府中就把派出的人都招回来。 题4.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 投劾归耳。” (体会前后句的意义联系。确认后句中分句间的关系。)
第一句,取:从各县中征敛,把“取”字用“征敛”来替代,那就显 得很准确了;以给:来满足自己的花销;敛诸大谷者尤亟:对于大谷 县的征敛尤其紧迫、苛刻。这当然是郭永所不能容忍的。这指的是他 的上司太原帅,为了自己奢华,从各县征敛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 显得特别紧迫。那这句是很关键的。 像这样的语句就得反复推敲一下,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实际是关 键的字要把它吃住,然后把整个意思打通。 第二句:前半句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之”没有押送的 意思,这里取使用意义还是合理的:送到,“之”往、到,再往前引申 一下。后半句意思是:府中因此全都召回派往其他县的人。文中说到, 当时幕府派遣了很多警盗去各县探听、找茬,实际是到下面胡作非为, 像蛀虫一样,谁也不敢去反抗。郭永把这些警盗扣起来,押回来。这 样府中就把派出的人都招回来。 题 4.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 投劾归耳。” (体会前后句的意义联系。确认后句中分句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