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散文阅读与鉴赏 中阶段学习的“散文”,主要指文艺性散文和文学色彩较强的杂 文、随笔等。 文字美,是散文外在的特点;而寄寓在写景状物、记人言事之中 的“情”与“理”,则需要读者精读细品,才能发现,进而感悟。 、文艺性散文的特点 1.取材广泛,兼容并包 散文创作的领域‘海阔天空”,承载、传播各种信息,具有知识性 和趣味性。同时散文可以赞美,也可以批判,可以引发讨论和阐述历 史的、现实的一些现象、理念 2.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阐理、评议世事、鉴赏争鸣...,这 些都可以是散文涉及的题材。 散文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的散文可能由一件生活中小事写起, 叙述议论:有的散文可能由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入手。写法不拘一格, 并没有固定的体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散文就没有核心了 3.真情实感,以小见大
第六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 中阶段学习的“散文”,主要指文艺性散文和文学色彩较强的杂 文、随笔等。 文字美,是散文外在的特点;而寄寓在写景状物、记人言事之中 的“情”与“理”,则需要读者精读细品,才能发现,进而感悟。 一、文艺性散文的特点 1. 取材广泛,兼容并包 散文创作的领域“海阔天空”,承载、传播各种信息,具有知识性 和趣味性。同时散文可以赞美,也可以批判,可以引发讨论和阐述历 史的、现实的一些现象、理念。 2.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阐理、评议世事、鉴赏争鸣……,这 些都可以是散文涉及的题材。 散文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的散文可能由一件生活中小事写起, 叙述议论:有的散文可能由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入手。写法不拘一格, 并没有固定的体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散文就没有核心了。 3. 真情实感,以小见大
散文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好的散文没有虚构,只有合理的艺术加工,散文以小见大,这是 它特有的一种魅力,像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就是 散文的典范。 4.语言艺术,尽可展现 淡笔白描、浓墨重彩、典雅庄重、幽默诙谐.….这些都可以是散 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有的散文语言如诗、如歌,有的散文 如述家常,娓娓道来。从语言风格上看,有的散文语言诙谐幽默,有 的则庄重大气,有的语言近乎于白描,有的语言可能是浓墨重彩,但 都可以写成优秀作品,像我们知道的散文大家鲁迅、老舍、郭沫若、 钱钟书等,他们的散文语言都自成一家,各有各的特点。 所以,读不同内容的散文,可以广泛的吸收文化知识,吸纳信息。 另外,对散文的形式我们不必刻意地去给它分类,不过要把握写景状 物散文的特点,这类既可以叙事为主体,也可以用来抒情阐理,评议 世事。 第六讲散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好的散文没有虚构,只有合理的艺术加工,散文以小见大,这是 它特有的一种魅力,像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就是 散文的典范。 4. 语言艺术,尽可展现 淡笔白描、浓墨重彩、典雅庄重、幽默诙谐……这些都可以是散 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有的散文语言如诗、如歌,有的散文 如述家常,娓娓道来。从语言风格上看,有的散文语言诙谐幽默,有 的则庄重大气,有的语言近乎于白描,有的语言可能是浓墨重彩,但 都可以写成优秀作品,像我们知道的散文大家鲁迅、老舍、郭沫若、 钱钟书等,他们的散文语言都自成一家,各有各的特点。 所以,读不同内容的散文,可以广泛的吸收文化知识,吸纳信息。 另外,对散文的形式我们不必刻意地去给它分类,不过要把握写景状 物散文的特点,这类既可以叙事为主体,也可以用来抒情阐理,评议 世事。 第六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
、理清思路,关注重点内容 篇散文,取材、行文往往很“散”:可以说今道古,也可以在写 现实之中,又嵌入对往事的回忆;更可以借闲谈琐事而探幽发微,假 写景状物而抒情论理 读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就是把它最闪光的地方找出来,如果没有找到 那怎么读都是徒劳的。但散文不是在搞文字游戏,好的散文必有清晰 的思路与合理的结构,只有这样它才能保证写作目的落实,即所谓的 “形散文不散”,所以读散文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思路,提取重要内容。 第六讲散文阅读与鉴赏 、精读细品重点内容,发现有鉴赏价值的“闪光点” 精读细品重点内容,是发现文章有鉴赏价值的“闪光点”的前提, 当然这是需要我们具有平时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能力。下面就以朱自 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来具体的讲解: 《荷塘月色》选段之-(括号内的文字是教师点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的(情态,后面哪句与之照应?),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髙楼上渺茫的歌声(精妙的修辞)似的。这时候
二、理清思路,关注重点内容 一篇散文,取材、行文往往很“散”:可以说今道古,也可以在写 现实之中,又嵌入对往事的回忆;更可以借闲谈琐事而探幽发微,假 写景状物而抒情论理…… 读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就是把它最闪光的地方找出来,如果没有找到, 那怎么读都是徒劳的。但散文不是在搞文字游戏,好的散文必有清晰 的思路与合理的结构,只有这样它才能保证写作目的落实,即所谓的 “形散文不散”,所以读散文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思路,提取重要内容。 第六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 三、精读细品重点内容,发现有鉴赏价值的“闪光点” 精读细品重点内容,是发现文章有鉴赏价值的“闪光点”的前提, 当然这是需要我们具有平时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能力。下面就以朱自 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来具体的讲解: 《荷塘月色》选段之一(括号内的文字是教师点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的(情态,后面哪句与之照应?) ,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精妙的修辞)似的。这时候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 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满眼是荷叶, 那不是单色平涂了吗?下面的文字显出作者高明)叶子出水很高,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动感就出来了,这不是画在纸上的荷叶,这是有 了韵致舞动的荷叶。下面层次很清楚,由叶子写到花,花不是繁花锦 簇。)“零星地点缀着这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 的(下面用了博喻的修辞法,对一个本体,用不同的喻体来比喻它),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 珠、星星、美人写荷塘这是活生生的自然景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像歌声不大成立,但 花香飘来如歌声,合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 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看不见水,可是作者感受到水的 情感 《荷塘月色》选段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叶子与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 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 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满眼是荷叶, 那不是单色平涂了吗?下面的文字显出作者高明)“叶子出水很高,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动感就出来了,这不是画在纸上的荷叶,这是有 了韵致舞动的荷叶。下面层次很清楚,由叶子写到花,花不是繁花锦 簇。)“零星地点缀着这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 的”(下面用了博喻的修辞法,对一个本体,用不同的喻体来比喻它),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 珠、星星、美人写荷塘这是活生生的自然景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像歌声不大成立,但 花香飘来如歌声,合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 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看不见水,可是作者感受到水的 情感。) 《荷塘月色》选段之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叶子与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 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自由放笔,尽写 只属于自己的感觉、联想。向读者展现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塘中的 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在这一段里用特殊的感受行文,如果能够细心地去梳理、去 理解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作者自由放笔,写只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联 想,向读者展示了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像“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 层淡淡的云”,“酣睡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等句子便是。 1.画线的文字,在某年编教材时曾被删去。这是否妥当?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句中“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的;”这不光是写情态和形态,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明珠、星星”只能写形态、颜色, 深入不到情态,但是那袅娜、那羞涩,是由这一句接着的“又如 刚出浴的美人”。所以说这句删了就损害了作者巧妙的构句,使语句 和整体思路割裂了 2.下面一句话,说“荷香”之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自由放笔,尽写 只属于自己的感觉、联想。向读者展现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塘中的 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在这一段里用特殊的感受行文,如果能够细心地去梳理、去 理解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作者自由放笔,写只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联 想,向读者展示了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像“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 层淡淡的云”,“酣睡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等句子便是。 1. 画线的文字,在某年编教材时曾被删去。这是否妥当?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句中“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的;”这不光是写情态和形态,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明珠、星星”只能写形态、颜色, 深入不到情态,但是那袅娜、那羞涩,是由这一句接着的——“又如 刚出浴的美人”。所以说这句删了就损害了作者巧妙的构句,使语句 和整体思路割裂了。 2. 下面一句话,说“荷香”之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