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方法论讲的多么多么好,而不讲与它相配合的思维方式及其思维过程 这只能让人激动一番而无法落在实处。 形象整体思维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三个方法和原则,真正学握了这三个方法和 原则,就可以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去对事物进行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了,而且对 学习春秋诸子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否则只是一句空话。这三个方法和原则 是:取象比类方法:形象化方法:尚中合和原则。 3.取象比类方法 取象比类方法是整体观方法论在形象整体思维中的具体应用和落实。作为整 体观方法论,它只是在原则上告诉人们认识事物要从宏观上把握,至于如何具体 把握,则是形象整体思维的内涵,取象比类方法是其最重要的方法。 先将取象比类分解认识。 取:意为拿、选择、寻求、获得 象:除了哺乳动物象外,主要指形状,某一事物的状态,在此还有四象的函 义,即“四象既分,五行以出”,隐喻着四象含有时空和五行: 比:意为比较、比喻、较量,还涵有察寻之义: 类:现今一般词典对类解释为:相同或相属的事物、相像、大概。但类字的 古义却不为今人所知,尚秉和先生在其《周易尚氏学》一书中对类作了训诂,他 认为“类,阴阳和(遇)谓之类。”庄子谓“类自为雌雄”,通观古人对类的用法, 这个训诂是符合原意的。故类在此意指阴阳。 然后对取象比类综合起来认识,取象比类不是取各病症或事物的表象进行比 较归类之意,而是对万物的认识要取其象数(时空)变化,察明其阴阳五行属性。 由于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的宏观,它是由地球的旋转一一自转和公转一一得来 的,在它的影响下,地球万物均蕴含有由这个宏观所带来的属性。所以,取象比 类方法是让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先要从宏观入手去察它们的阴阳五行属性,即每 具体事物蕴含着的宏观因素,一粒沙中可见宇宙,就是这个意思。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方法论定出大方向,思维方 式给予具体实施应用。整体观方法论给出的大方向是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形象整 体思维就有取象比类方法给予具体的、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实施方法。否则, 只讲方法论,没有与之配套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说得通的。可是如果只讲思维方 式,不讲指导它的方法论却也可以从其思维方式中找出它的方法论是怎样的,说 明思维方式中含有方法论。 但如果用西方哲学方法来认识中因哲学方法,则得出流散无穷的各种各样思 维方式,因为这二者在方法上是不一致的。由于人类生存在地球上,首先,一切 认识均离不开地球。所以,从宏观上把握事物首先就要落实在地球上。如果对地 球上万物的宏观把握不到,整体观方法论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然而,中国人恰恰
中国哲学方法论讲的多么多么好,而不讲与它相配合的思维方式及其思维过程, 这只能让人激动一番而无法落在实处。 形象整体思维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三个方法和原则,真正掌握了这三个方法和 原则,就可以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去对事物进行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了,而且对 学习春秋诸子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否则只是一句空话。这三个方法和原则 是:取象比类方法;形象化方法;尚中合和原则。 3.取象比类方法 取象比类方法是整体观方法论在形象整体思维中的具体应用和落实。作为整 体观方法论,它只是在原则上告诉人们认识事物要从宏观上把握,至于如何具体 把握,则是形象整体思维的内涵,取象比类方法是其最重要的方法。 先将取象比类分解认识。 取:意为拿、选择、寻求、获得; 象:除了哺乳动物象外,主要指形状,某一事物的状态,在此还有四象的涵 义,即“四象既分,五行以出”,隐喻着四象含有时空和五行; 比:意为比较、比喻、较量,还涵有察寻之义; 类:现今一般词典对类解释为:相同或相属的事物、相像、大概。但类字的 古义却不为今人所知,尚秉和先生在其《周易尚氏学》一书中对类作了训诂,他 认为“类,阴阳和(遇)谓之类。”庄子谓“类自为雌雄”,通观古人对类的用法, 这个训诂是符合原意的。故类在此意指阴阳。 然后对取象比类综合起来认识,取象比类不是取各病症或事物的表象进行比 较归类之意,而是对万物的认识要取其象数(时空)变化,察明其阴阳五行属性。 由于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的宏观,它是由地球的旋转--自转和公转--得来 的,在它的影响下,地球万物均蕴含有由这个宏观所带来的属性。所以,取象比 类方法是让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先要从宏观入手去察它们的阴阳五行属性,即每一 具体事物蕴含着的宏观因素,一粒沙中可见宇宙,就是这个意思。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方法论定出大方向,思维方 式给予具体实施应用。整体观方法论给出的大方向是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形象整 体思维就有取象比类方法给予具体的、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实施方法。否则, 只讲方法论,没有与之配套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说得通的。可是如果只讲思维方 式,不讲指导它的方法论却也可以从其思维方式中找出它的方法论是怎样的,说 明思维方式中含有方法论。 但如果用西方哲学方法来认识中国哲学方法,则得出流散无穷的各种各样思 维方式,因为这二者在方法上是不一致的。由于人类生存在地球上,首先,一切 认识均离不开地球。所以,从宏观上把握事物首先就要落实在地球上。如果对地 球上万物的宏观把握不到,整体观方法论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然而,中国人恰恰
首先把握到了地球万物的宏观,这就是以7000~6000年前伏羲氏为代表的古人 把据到的地球万物的宏现一一阴阳五行。 形象整体思维也同样要求人们在认识一切事物时,首先要从宏观上去把握 只有把握了宏观,由宏观到微观就容易认识和把握了。因为,一旦把握了宏观, 它就可以具有俯视一切的状态,此时对微观的观察和把握就会很清楚。由此,取 象比类方法的核心为什麽是阴阳五行就不说自明了,因为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均 要一同经历的、万古不变的日夜与四季更替的来复过程的共性所在。 4.形象化方法 思维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然而,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则 是有具体思维方法作为阶梯的,以形象整体思维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对这一事物 均有一个从宏观方面以一个形象去对这一事物的概括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形象化 方法。它可以简化为:从形象到形象或是对抽象的抽象。即从具体事物的形象到 可以概括这一事物的宏观的形象。 中国人通常讲的悟性,实质上就是人们对具体事物认识的形象化程度。形象 化后的形象能够概括的具体事物越多,说明悟性越高。 对一事物从宏观上给以形象的形象化方法,是中国文化及哲学思维的一大特 色,这在古代中国的各门学科及学说中比比皆是。从古人对形象化方法的运用, 尤其是在哲学方法中的运用,要想清楚地表达中国哲学方法所要求的那种形而上 的境界,非形象化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准确地将它表述清楚。用司马云杰先生的 话说,“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讲的把日常 生活所习得的经验实在进行抽象与虚化。这就是寻找‘道'的方法。损之又损, 抽象了又抽象,虚化了又虚化,以至于把一切经验实在化为一个‘有’的存在, 个‘无’的存在,这就是道了。” 形象化方法是高于简单抽象的方法,是抽象与形象结合的产物:形象是抽象 了的形象,抽象是形象化了的抽象。简言之,形象化方法用了两次抽象,先是对 具体事物的抽象,而后再对这个抽象进行第二次抽象,将它还原为形而上的形象, 即形象化。形象化方法,将具体事物形象形象化为形而上的形象,不仅不像单纯 抽象那样生硬冰冷而无生气,反而使论述变得生动活泼,朝气勃勃,成为人们愿 意接受的形式。 形象化方法最根本的功绩在于解决了把握宏观后对宏观表述的困难。在此用 单纯的抽象已无济于事,故要“抽象了又抽象”,用两次抽象才行。当地球的宏 观以形象化了的阴阳五行表述后,宏观的形而上的、无形无体的内涵,就可以意 会和领悟了。的确,如何对宏观进行表述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同《老子》“无 和“有”的内涵是一样的,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是难以 表述清楚的,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先人创造了形象化方法给以解决,今人对中
首先把握到了地球万物的宏观,这就是以 7000~6000 年前伏羲氏为代表的古人 把握到的地球万物的宏观--阴阳五行。 形象整体思维也同样要求人们在认识一切事物时,首先要从宏观上去把握, 只有把握了宏观,由宏观到微观就容易认识和把握了。因为,一旦把握了宏观, 它就可以具有俯视一切的状态,此时对微观的观察和把握就会很清楚。由此,取 象比类方法的核心为什麽是阴阳五行就不说自明了,因为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均 要一同经历的、万古不变的日夜与四季更替的来复过程的共性所在。 4.形象化方法 思维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然而,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则 是有具体思维方法作为阶梯的,以形象整体思维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对这一事物 均有一个从宏观方面以一个形象去对这一事物的概括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形象化 方法。它可以简化为:从形象到形象或是对抽象的抽象。即从具体事物的形象到 可以概括这一事物的宏观的形象。 中国人通常讲的悟性,实质上就是人们对具体事物认识的形象化程度。形象 化后的形象能够概括的具体事物越多,说明悟性越高。 对一事物从宏观上给以形象的形象化方法,是中国文化及哲学思维的一大特 色,这在古代中国的各门学科及学说中比比皆是。从古人对形象化方法的运用, 尤其是在哲学方法中的运用,要想清楚地表达中国哲学方法所要求的那种形而上 的境界,非形象化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准确地将它表述清楚。用司马云杰先生的 话说,“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讲的把日常 生活所习得的经验实在进行抽象与虚化。这就是寻找‘道’的方法。损之又损, 抽象了又抽象,虚化了又虚化,以至于把一切经验实在化为一个‘有’的存在, 一个‘无’的存在,这就是道了。” 形象化方法是高于简单抽象的方法,是抽象与形象结合的产物:形象是抽象 了的形象,抽象是形象化了的抽象。简言之,形象化方法用了两次抽象,先是对 具体事物的抽象,而后再对这个抽象进行第二次抽象,将它还原为形而上的形象, 即形象化。形象化方法,将具体事物形象形象化为形而上的形象,不仅不像单纯 抽象那样生硬冰冷而无生气,反而使论述变得生动活泼,朝气勃勃,成为人们愿 意接受的形式。 形象化方法最根本的功绩在于解决了把握宏观后对宏观表述的困难。在此用 单纯的抽象已无济于事,故要“抽象了又抽象”,用两次抽象才行。当地球的宏 观以形象化了的阴阳五行表述后,宏观的形而上的、无形无体的内涵,就可以意 会和领悟了。的确,如何对宏观进行表述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同《老子》“无” 和“有”的内涵是一样的,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是难以 表述清楚的,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先人创造了形象化方法给以解决,今人对中
国古代的许多学科和著作不理解,原因就在于不懂得形象化方法一一这个中国人 对表述宏观及抽象概念的特殊方法。 形象化方法给表述宏观带米自由,也是对宏观表述上的一个突破。它是中国 人智慧的充分表现,用了形象化方法后,这时的形象是宏观了的形象,宏观是形 象化了的宏观。一旦懂得和会使用形象化方法,认识了形象化后的形象的内涵, 就会帮助人们加深对宏观的认识和提高对把握宏观的兴趣,甚至会帮助人们提高 自己的汉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5.尚中合和原则 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是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的首要目的。一旦把握 到了事物的宏观,继而还要把握与宏观相对的事物的核心。有时一事物的宏观与 核心是同一的,有时则是有区别的,但是相互依存、合和为一的。要把握事物的 核心,就是尚中合和原则的内涵。 例如,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的宏观,其核心是地球本身即五行中的土行,因 为日夜与四季的更替均是由地球旋转带来的,日夜与四季的更替在地球上是合和 为一的,这个“一”即指地球。所以尚中合和原则,就是古人所谓的“允执厥中 的涵义,其意为其次是把握核心。 尚中合和原则是形象整体思维中继取象比类方法第二位的方法原则,它是在 不脱离宏观的前提下去把握事物的核心。因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也要有一个度 或是站在什麽立场上去把握宏观。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必须遵守尚中合和原则: 在把握了事物的宏观后,其次还要把握事物的中或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不偏不依 地对宏观的表述上更进一步达到清晰完美,自然而然地避免了走向极端化的泥 潭。 尚中合和原则就是要把握事物宏观的核心。万物宏观的核心古人把它称为太 极,是涵有不断旋转变化意义的,太极的意思就是指阴阳互回,不断地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相互更替的,它是旋转的、运动的。这是一个主要涵义。另外,核心或 中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涵义,就像宏观一样。不管事物的大小,都有一个固定不 变的核心,它是没有大小可言的,就像表示阴阳五行的平面十字坐标一样,不管 它的两条直线延伸多长,其相交的点即第五点也就是中点是永远存在固定不变 的,不管两直线中的四个点离它多远多近,它们无法脱离它而去,这是合和的涵 义,所以尚中合和原则也是有形而上意义的。古人由地球万物的宏观一一阴阳五 行认识了“中五”即核心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在对任何事物把握其宏观时均不 能忽视的内涵。 由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以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的方法,认识和把 握宏观即是形而上的体现。它对具体事物的认知不像西方哲学那样给予形式化 公理化的各种限制。如果用西方哲学来看中国文化,必然认为中国文化是毫无系
国古代的许多学科和著作不理解,原因就在于不懂得形象化方法--这个中国人 对表述宏观及抽象概念的特殊方法。 形象化方法给表述宏观带来自由,也是对宏观表述上的一个突破。它是中国 人智慧的充分表现,用了形象化方法后,这时的形象是宏观了的形象,宏观是形 象化了的宏观。一旦懂得和会使用形象化方法,认识了形象化后的形象的内涵, 就会帮助人们加深对宏观的认识和提高对把握宏观的兴趣,甚至会帮助人们提高 自己的汉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5.尚中合和原则 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是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的首要目的。一旦把握 到了事物的宏观,继而还要把握与宏观相对的事物的核心。有时一事物的宏观与 核心是同一的,有时则是有区别的,但是相互依存、合和为一的。要把握事物的 核心,就是尚中合和原则的内涵。 例如,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的宏观,其核心是地球本身即五行中的土行,因 为日夜与四季的更替均是由地球旋转带来的,日夜与四季的更替在地球上是合和 为一的,这个“一”即指地球。所以尚中合和原则,就是古人所谓的“允执厥中” 的涵义,其意为其次是把握核心。 尚中合和原则是形象整体思维中继取象比类方法第二位的方法原则,它是在 不脱离宏观的前提下去把握事物的核心。因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也要有一个度 或是站在什麽立场上去把握宏观。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必须遵守尚中合和原则: 在把握了事物的宏观后,其次还要把握事物的中或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不偏不依 地对宏观的表述上更进一步达到清晰完美,自然而然地避免了走向极端化的泥 潭。 尚中合和原则就是要把握事物宏观的核心。万物宏观的核心古人把它称为太 极,是涵有不断旋转变化意义的,太极的意思就是指阴阳互回,不断地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相互更替的,它是旋转的、运动的。这是一个主要涵义。另外,核心或 中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涵义,就像宏观一样。不管事物的大小,都有一个固定不 变的核心,它是没有大小可言的,就像表示阴阳五行的平面十字坐标一样,不管 它的两条直线延伸多长,其相交的点即第五点也就是中点是永远存在固定不变 的,不管两直线中的四个点离它多远多近,它们无法脱离它而去,这是合和的涵 义,所以尚中合和原则也是有形而上意义的。古人由地球万物的宏观--阴阳五 行认识了“中五”即核心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在对任何事物把握其宏观时均不 能忽视的内涵。 由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以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的方法,认识和把 握宏观即是形而上的体现。它对具体事物的认知不像西方哲学那样给予形式化、 公理化的各种限制。如果用西方哲学来看中国文化,必然认为中国文化是毫无系
统、毫无理论,只是经验的总结。所以,至今许多学者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 学,大多认为是经验的,是唯象的,是主观意断的等等,认为中国文化以及中医 学是没有理论的认识根源是不言而喻的。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科学著作中,没有形成形式化、公理化的理论系 统,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天文学、医学和农学科学中非常突出。人们的 思维常常留在经验层次上,喜欢具体而轻视抽象,喜欢实际而轻视玄思。正因为 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发展出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思辨哲学。事实证明,中 国古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点已为许多人所承认,为 有关学者所证实。但是,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理论性的科学著作 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聪明,正好相反,无论过去还是现 在,中国人的智慧都是很突出的。问题在于,传统的实践经验型思维,使中国人 缺乏理论思考、理论探素的习惯和传统,因而造成这样的结果” 就中国哲学方法而言,自古以来就有《易经》、《尚书》、老子、孔子、庄子 等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己经形成一套以整体观方法论为主,并有形象整体思维作 为实施的哲学方法。这是纯中国式的方法,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同的、独 特的、优秀的哲学方法,在它的指导下各个学科均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因 为与西方哲学方法不同,所以也不会像西方哲学一样均有形式化、公理化的理论 体系,而是有符合自己哲学方法的理论体系。 如中医学至今不衰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独 特的理论体系所致。 二、中医的创立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医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一 大贡献。它的创立同样是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作为哲学方法, 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中医学恰恰是中国哲学方法极好的载体之一,无此,中国哲 学方法将无法说服人,也无法被人掌握。 在中国哲学方法诸多载体中,中医学至今仍在教授和应用,有一个群体中医 学界存在着,可以说中医学是中国哲学方法得以复兴的火种。所以,清楚地知道 中医学是如何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被创立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学的创立可以说主要有这几个部分组成:首先,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有 关对一般药物的知识和处置创伤手段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从对把握到的地球万物的宏观中认识到 自然界是处在一种无思无为即“静”的状态之中的。而人类的有思有为,与自然 界“静”的无思无为相悖,为使人类在有思有为的状态下重新达到“静”的状态, 是天人相应的内涵之一,由此发明了导引术(即气功),继而发现了气的存在: 第三,由发现气的存在,进而发现了经络的存在:第四,由对经络的认识以
统、毫无理论,只是经验的总结。所以,至今许多学者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 学,大多认为是经验的,是唯象的,是主观意断的等等,认为中国文化以及中医 学是没有理论的认识根源是不言而喻的。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科学著作中,没有形成形式化、公理化的理论系 统,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天文学、医学和农学科学中非常突出。人们的 思维常常留在经验层次上,喜欢具体而轻视抽象,喜欢实际而轻视玄思。正因为 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发展出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思辨哲学。事实证明,中 国古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点已为许多人所承认,为 有关学者所证实。但是,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理论性的科学著作, 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聪明,正好相反,无论过去还是现 在,中国人的智慧都是很突出的。问题在于,传统的实践经验型思维,使中国人 缺乏理论思考、理论探索的习惯和传统,因而造成这样的结果” 就中国哲学方法而言,自古以来就有《易经》、《尚书》、老子、孔子、庄子 等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已经形成一套以整体观方法论为主,并有形象整体思维作 为实施的哲学方法。这是纯中国式的方法,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同的、独 特的、优秀的哲学方法,在它的指导下各个学科均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因 为与西方哲学方法不同,所以也不会像西方哲学一样均有形式化、公理化的理论 体系,而是有符合自己哲学方法的理论体系。 如中医学至今不衰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独 特的理论体系所致。 二、中医的创立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医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一 大贡献。它的创立同样是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作为哲学方法, 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中医学恰恰是中国哲学方法极好的载体之一,无此,中国哲 学方法将无法说服人,也无法被人掌握。 在中国哲学方法诸多载体中,中医学至今仍在教授和应用,有一个群体中医 学界存在着,可以说中医学是中国哲学方法得以复兴的火种。所以,清楚地知道 中医学是如何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被创立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学的创立可以说主要有这几个部分组成:首先,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有 关对一般药物的知识和处置创伤手段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从对把握到的地球万物的宏观中认识到, 自然界是处在一种无思无为即“静”的状态之中的。而人类的有思有为,与自然 界“静”的无思无为相悖,为使人类在有思有为的状态下重新达到“静”的状态, 是天人相应的内涵之一,由此发明了导引术(即气功),继而发现了气的存在; 第三,由发现气的存在,进而发现了经络的存在;第四,由对经络的认识以
及它与万物宏观的相互关系,中医理论及中药学得以完善 在这一步一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古人用中国哲学方法把握了地球万物的 宏观,并认识到它“静”的内涵,由与“静”相通把握了人体生命的宏观一一思 维与健康长寿,和人体生命的核心一一气血。这正符合中国哲学方法认识事物的 原则. 首先要把握事物的宏观,其次要把握事物的核心。这里的关系是,人是万物 中的一员,在最大的宏观上与地球万物是一致的,即阴阳五行,“静”也是这个 宏观的内涵之一,意即无思无为。 人体生命也有自己的宏观与核心,从人是万物之灵的认识看,人与万物的不 同之处在于人有抽象思维能力,是有思有为的。思维是影响人体生命健康长寿的 一个重要因素,故思维是人体生命宏观的一个表现,它与万物宏观无思无为的 “静”是“相违”的。如何使人与万物的“静”,即在大宏观上相一致,是一个 大问题,古人运用中国哲学方法找到了这种相通的方法一一气功,气功是使人在 “静”的内涵上与万物相通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 人体生命的宏观是思维与健康长寿,对任何生命而言,尽量加长生命的由生 到死的过程是生命自身所希望的,人体生命也同样如此:人体生命的核心是气血 因为气血在体内流行通畅,生命就健康无病。以人体生命的宏观和核心,与地球 万物的宏观一一阴阳五行一一相应,围绕着气血这个核心去把握生命的长寿健康 和祛病延年的方法,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学就这样被创立了。 读者沿着这条线索,以中国哲学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为纲,就可以 认清中医学被创立的根源,也可以明白,否定阴阳五行及阴阳五行学说,意味着 否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一旦理论基础被否定,中医学也只能成为经验的集合了。 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以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的宏观为前提,根据人体 生命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创立了中医学自身的理论基础一一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 学说。这是《黄帝内经》的功绩,至于中医学中其它各个学说,则均是在阴阳五 行学说统领之下建立的,因此,否定阴阳五行及阴阳五行学说,就无法学懂中医 学。 对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来说,二者则是有区别的。阴阳五行是对地球万 物的宏观而言,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中医学这门学科的宏观,无此,中医学就无法 被创立。之所以说中医学是一门宏观医学,主要是因为它的创立是在中国哲学方 法指导下,由对人体生命的宏观与核心的认识与地球万物的宏观与核心对应起 来,形成了以天地变化为依据,以人体生命健康长寿为目的,使天地变化与人体 生命健康长寿相对应的一整套医学理论。由于它是经过千万年考验和无数从医者 运用中国哲学方法结合临床的产物,故是经得起时间和临床的考验的。 简而言之,地球万物的宏观与核心一一阴阳五行与土行(即地球本身):人
及它与万物宏观的相互关系,中医理论及中药学得以完善。 在这一步一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古人用中国哲学方法把握了地球万物的 宏观,并认识到它“静”的内涵,由与“静”相通把握了人体生命的宏观--思 维与健康长寿,和人体生命的核心--气血。这正符合中国哲学方法认识事物的 原则: 首先要把握事物的宏观,其次要把握事物的核心。这里的关系是,人是万物 中的一员,在最大的宏观上与地球万物是一致的,即阴阳五行,“静”也是这个 宏观的内涵之一,意即无思无为。 人体生命也有自己的宏观与核心,从人是万物之灵的认识看,人与万物的不 同之处在于人有抽象思维能力,是有思有为的。思维是影响人体生命健康长寿的 一个重要因素,故思维是人体生命宏观的一个表现,它与万物宏观无思无为的 “静”是“相违”的。如何使人与万物的“静”,即在大宏观上相一致,是一个 大问题,古人运用中国哲学方法找到了这种相通的方法--气功,气功是使人在 “静”的内涵上与万物相通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 人体生命的宏观是思维与健康长寿,对任何生命而言,尽量加长生命的由生 到死的过程是生命自身所希望的,人体生命也同样如此;人体生命的核心是气血, 因为气血在体内流行通畅,生命就健康无病。以人体生命的宏观和核心,与地球 万物的宏观--阴阳五行--相应,围绕着气血这个核心去把握生命的长寿健康 和祛病延年的方法,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学就这样被创立了。 读者沿着这条线索,以中国哲学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为纲,就可以 认清中医学被创立的根源,也可以明白,否定阴阳五行及阴阳五行学说,意味着 否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一旦理论基础被否定,中医学也只能成为经验的集合了。 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以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的宏观为前提,根据人体 生命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创立了中医学自身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 学说。这是《黄帝内经》的功绩,至于中医学中其它各个学说,则均是在阴阳五 行学说统领之下建立的,因此,否定阴阳五行及阴阳五行学说,就无法学懂中医 学。 对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来说,二者则是有区别的。阴阳五行是对地球万 物的宏观而言,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中医学这门学科的宏观,无此,中医学就无法 被创立。之所以说中医学是一门宏观医学,主要是因为它的创立是在中国哲学方 法指导下,由对人体生命的宏观与核心的认识与地球万物的宏观与核心对应起 来,形成了以天地变化为依据,以人体生命健康长寿为目的,使天地变化与人体 生命健康长寿相对应的一整套医学理论。由于它是经过千万年考验和无数从医者 运用中国哲学方法结合临床的产物,故是经得起时间和临床的考验的。 简而言之,地球万物的宏观与核心--阴阳五行与土行(即地球本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