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三章宗教与国际安全宗教与国际安全的关系很密切。自古至今,宗教都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在氏族时代,对异族宗教偶像的不敬,往往会导致全民的仇恨和全民行动。中古时代,宗教冲突也是导致世界性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十字军东侵就是最著名的案例。近代宗教冲突也往往会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从911事件到美伊冲突就是很好的证明。由于课时所限,我只重点讲述两个案例分析,即从十字军东征到911解析西方国际安全问题。一、十字军东侵站在不同的民族立场,对历史事件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称谓。西方人叫做十字军东征,东方人则叫做十字军东侵。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人们虽然并为忘记十字军历史事件,但我要说,十字军历史事件的世界性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本文的要点就是要说明,十字军历史事件不仅是西方崛起的历史契机,也是东西方强弱的历史转折点。因此,就有了我的领悟“西方,成败皆十字军东侵”。1.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十字军东征的性质与目的(TheCrusades):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宗教性战争,是1096年到1291年近200年之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伊斯兰教国家发动的战争。这场战争起因为争夺圣城耶路撒冷。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路线图参见图一)。公元7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们干扰基督教商人,残酷地虐待在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教徒,不仅损害了基督教世界的商业利益,还损伤了其宗教利益,因此为后来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文明不能只看表面。表面上宗教战争,实际为各自利益而战。十字军东征表面上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教廷在"拯救圣地"名义下,号召基督教徒夺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路撤冷,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其实,地中海在那个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和战争演绎。当时的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先进的科学、经济与文化,故为兵家必争之地,成为战争发生频率最高地方之一。为信仰而战只是表象,实为利益。问世间,什么最能激动人的深层力量?恐怕是信仰,正义战争为正义,宗教战争为宗教。十字军东征最初的力量感召来自于宗教。公元1095年11月,罗马教皇马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城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恩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军人踏上征程的动因还在于教皇对人们利益的蛊惑:“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2.九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侵前后进行了9次。我的问题是,每次十字军东征的命令出自何人之口?是否达到东征的目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出于罗马教皇的命令。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参加的约有10方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10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第三章 宗教与国际安全 宗教与国际安全的关系很密切。 自古至今,宗教都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在氏族时代,对异族宗教偶像的不敬,往往会 导致全民的仇恨和全民行动。中古时代,宗教冲突也是导致世界性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十字军东 侵就是最著名的案例。近代宗教冲突也往往会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从 911 事件到美伊冲突, 就是很好的证明。由于课时所限,我只重点讲述两个案例分析,即从十字军东征到 911 解析西方国 际安全问题。 一、十字军东侵 站在不同的民族立场,对历史事件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称谓。西方人叫做十字军东征,东方人则 叫做十字军东侵。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人们虽然并为忘记十字军历史事件,但我要说,十字军历史 事件的世界性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本文的要点就是要说明,十字军历史事件不仅是西方崛 起的历史契机,也是东西方强弱的历史转折点。因此,就有了我的领悟“西方,成败皆十字军东侵”。 1.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 十字军东征的性质与目的(The Crusades):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宗教性战争,是 1096 年到 1291 年近 200 年之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伊斯兰教 国家发动的战争。 这场战争起因为争夺圣城耶路撒冷。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 军东征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 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路线图参见图一)。 公元 7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们干扰基督教商人,残 酷地虐待在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教徒,不仅损害了基督教世界的商业利益,还损伤了其宗教利益, 因此为后来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 文明不能只看表面。表面上宗教战争,实际为各自利益而战。十字军东征表面上是西欧封建主、 大商人和罗马教廷在"拯救圣地"名义下,号召基督教徒夺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路撒冷,对东部地 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 200 年的侵略性远征。其实,地中海在那个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和战争 演绎。当时的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先进的科学、经济与文化,故为兵家必 争之地,成为战争发生频率最高地方之一。为信仰而战只是表象,实为利益。 问世间,什么最能激动人的深层力量?恐怕是信仰,正义战争为正义,宗教战争为宗教。十字 军东征最初的力量感召来自于宗教。公元 1095 年 11 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 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城'(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 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 军人踏上征程的动因还在于教皇对人们利益的蛊惑︰"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 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 2.九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侵前后进行了 9 次。我的问题是,每次十字军东征的命令出自何人之口?是否达到东 征的目的?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出于罗马教皇的命令。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 年),参加的约有 10 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 4 路,1097 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 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 1099 年 7 月 15 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
宗教政治学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第二次十学军远征(1147-1149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排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排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排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携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儿童十学军: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下,三万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十字军(Children'sCrusade,也称童子军),历史称之为儿童十字军。儿童十字军在法国马赛启程渡海,准备完成大人们未竞的事业。最终,这些孩子不是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给贩卖到埃及。在德国,儿童也是受骗参军。大部份儿童因饥饿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则流浪气讨。最不幸的几千个儿童被拐卖。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第七次十字军远征(1248-1254年)和第八次十字军远征(1270年),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远征,但两次远征均遭失败。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来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11
宗教政治学 11 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 动荡不定。 第二次十字军远征(1147-1149 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 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 1144 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 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 未达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 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 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 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 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 10 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 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腓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 1191 年率部 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 以后,于 1192 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 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 年-1204 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 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 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 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 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 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 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 年-1221 年)。1213 年 4 月 19 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 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 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 年 11 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 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 冷。1217 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 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 例沿途掳掠。在 1218 年 6 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 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 年 11 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 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 月, 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儿童十字军:1212 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下,三万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十字军 (Children's Crusade,也称童子军),历史称之为儿童十字军。儿童十字军在法国马赛启程渡海,准 备完成大人们未竟的事业。最终,这些孩子不是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给贩卖到埃及。在 德国,儿童也是受骗参军。大部份儿童因饥饿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则流浪乞讨。最不幸的几千个 儿童被拐卖。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1229 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 征使耶路撒冷在 1229 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 1244 年又被穆斯林夺回。 第七次十字军远征 (1248-1254 年)和第八次十字军远征(1270 年),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 的两次远征,但两次远征均遭失败。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 年-1254 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 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 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 年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赋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第八次十学军东征(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进军突尼斯。十学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排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年-1272年),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至此,十字军东征时代基本完结了。十字军东征基本以失败告终:将近200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而且由于其侵略暴行和罪恶面自,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失败还更坏些。"十字军所谓要夺回的圣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单在一所寺院里,就有约1万名避难者遭屠。对此,恩格斯写道:“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3.历史意义虽然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显示其战争的非正义性。但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对于西方来讲,没有十字军东征,就没有西方的崛起。这为西方赶超东方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为西方的崛起奠定了精神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十字军东侵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侵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内传到西欧。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西方人开始学会制造燃烧剂、火药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针:摇桨战船开始为帆船所取代:轻骑兵的地位得到重视。十字军为西方人留下了巨大的历史阴影。由于以失败告终,给西方人留下的是刻苦的回忆,成为后来的精神动力和复仇的历史记忆。不仅成为西方工业革命走强的动因,也是再次成为西方人在殖民主义列强时代征服世界的动能,更是911事件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紧张关系的动能。从全球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十字军东征,会得出三个非常有趣结论:其一,西方人是在战争中向强敌进行学习的,西方文明有机体有一种吸收外来文化优点的能动性。西方发展史至少有两次学习外来文明的历史,使其产生划时代的飞跃。第一次是犹太教向基督教的演变;第二次是十字军东征向伊斯兰教文明的学习。与中国西行求佛、学习西洋的两次“西学东渐”相反,堪称为西方人的两次“东学西渐”。其二,十字军东征是全球化的潜在的开端。十字军东征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较量,虽然以西方失败告终,但却成为西方崛起的“墓志铭”。其三,“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现象更适用于西方人。在总结十字军东征失败教训之后,学得了东方四大发明,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借用古希腊哲学,造就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从而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然而,西方发达了可能就是东方的灾难。继十字军东侵之后的西方自强,开启了工业革命,东方也自然成为西方人殖民的对象,东方人的灾难也就开始了。难怪黑格尔认定,恶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真可谓,西边日出东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同一个地球,可并不同一个欢喜,也决不是同一个悲壮啊。二、911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911事件后美国打击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并不是正义的战争。刚发生911事件后,费孝通认1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 1254 年,路易九世 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 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 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 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埸。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 年-1272 年),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 但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 1272 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 至此,十字军东征时代基本完结了。 十字军东征基本以失败告终:将近 200 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而且由 于其侵略暴行和罪恶面目,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失败 还更坏些。"十字军所谓要夺回的圣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单在一所寺院里,就有约 1 万 名避难者遭屠戮。对此,恩格斯写道︰"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 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3.历史意义 虽然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显示其战争的非正义性。但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 量的影响。尤其对于西方来讲,没有十字军东征,就没有西方的崛起。这为西方赶超东方提供了一 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为西方的崛起奠定了精神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 十字军东侵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东侵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 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内传到西欧。 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西方人开始学会制造燃烧剂、火药和火器;懂得使用 指南针;摇桨战船开始为帆船所取代;轻骑兵的地位得到重视。 十字军为西方人留下了巨大的历史阴影。由于以失败告终,给西方人留下的是刻苦的回忆,成 为后来的精神动力和复仇的历史记忆。不仅成为西方工业革命走强的动因,也是再次成为西方人在 殖民主义列强时代征服世界的动能,更是 911 事件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紧张关系的动能。 从全球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十字军东征,会得出三个非常有趣结论: 其一,西方人是在战争中向强敌进行学习的,西方文明有机体有一种吸收外来文化优点的能动 性。西方发展史至少有两次学习外来文明的历史,使其产生划时代的飞跃。第一次是犹太教向基督 教的演变;第二次是十字军东征向伊斯兰教文明的学习。与中国西行求佛、学习西洋的两次“西学 东渐”相反,堪称为西方人的两次“东学西渐”。 其二,十字军东征是全球化的潜在的开端。十字军东征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较量,虽然以西方 失败告终,但却成为西方崛起的“墓志铭”。 其三,“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现象更适用于西方人。在总结十字军东征失败教训之后,学得 了东方四大发明,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借用古希腊哲学,造就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从而 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 然而,西方发达了可能就是东方的灾难。继十字军东侵之后的西方自强,开启了工业革命,东 方也自然成为西方人殖民的对象,东方人的灾难也就开始了。难怪黑格尔认定,恶是推动历史发展 的动力。真可谓,西边日出东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同一个地球,可并不同一个欢喜,也决不是 同一个悲壮啊。 二、911 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911 事件后美国打击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并不是正义的战争。刚发生 911 事件后,费孝通认
宗教政治学为,“这是对西方文化的一个严重警告。我在电视机前看完这场惨剧的经过后,心里想,西方国家特别是受难国一定会追寻事件发生的根源,进行深刻的反思,问一问这是不是西方文化发生了问题。...但是我的私愿落空了,事件发生后事态的发展是我很失望。”因为美国是“以牙还牙”的报仇心理开始行动的。“接看却把事件当作刑事案件来对待,缉拿手成为主要对策。凶手找不到就泄愤于被指为嫌疑对象的东欧所在国家进行狂轰滥炸,以反对恐怖主义的正义名义进行的这场战争造成了大批无辜人民的死亡和遭殃。在我看来这是以恐怖手段反对恐怖主义的一个很明白的例子是不是应了我们中国力戒以暴易暴的古训?”(费孝通《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中国文化与全球化》,费孝通、德里达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7版第9页。)然而,911事件不仅是美国现代史的拐点,也是美国人心理的一个拐点。它不仅给如日中天的美国带来国家安全环境、军事战略的变化,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普通美国人,不同程度地改变美国人的世界观、安全观和价值观。其表现有三:首先,改变了美国人的世界观。事件爆发前,美国民众眼中的世界关系相对简单,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所熟悉的无非是民主与独裁、保守与开放、东方与西方、冷战与热战等概念,但是911事件使恐怖主义成为公众的中心话语,使恐怖主义急速升级为全美和全球公敌,构建多年的是敌友标准和国际关系坐标出现了错位和重组。其次,改变了美国人的安全观。建国2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世外桃源一样的安全乐土,即使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人类浩劫,美国本土都没有遭受如此重大的装击和伤亡。而且,911装击的工具不是传统的军事手段而是民用装备,装击者不是穿着军装的公开敌人,而是披平民外衣的杀手。这使得美国人丧失多少年来引以自豪的安全感,人人自危。其三,改变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美国一直以确保公民人身自由、个人隐私为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权利和价值观。但是,911事件后,出手反恐需求,美国政府采取了种种防范措施,客观上剥夺了民众的部分人身自由和个人隐私。911事件一度引起美国族商之间的猜忌,美国政府又以反恐之名相继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冲击和颠覆了美国人一直倡导的平等、人权、民主、多元和包容精神这些基本价值观。总之,911事件成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冲突的一个转折点。三、宗教与当代世界热点问题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视野看,当代宗教文明板块互动酿了一个更大的重要现象,即世界宗教热点问题东移并聚焦亚洲,亚洲成为宗教问题事发地的主战场,其中却隐含着西方基督教与亚洲各大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冲突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虽然是极其复杂的,但从宗教文明板块理论上看,这是宗教文明板块冲突互动、全球文明整合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宗教文明板块之间的效应,导致了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的重大现象。1.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的现象从东南亚的华人问题到中亚穆斯林与俄罗斯人的冲突,从西亚的库尔德人问题到阿以冲突,从南亚的僧泰冲突到印巴冲突,从“9-11”事件导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倒台再到美国攻打伊拉克,一浪高过一浪地向世人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世界热点问题在一步一步聚集亚洲。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是20世纪未至21世纪初形成的重要现象。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着什么原因,未来的趋势是什么,用什么理论解释这一重大现象,亚洲人如何解决全球化与民族(传统)化、现代化与西方化的矛盾困惑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探讨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题。正当亚洲老问题还没有解决之时,诸多新问题又接连发生。就亚洲的老问题而言,突出表现为五个问题:阿以冲突因其具有争端时间性长、地缘政治性强、国际政治性突出等特点,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热点问题。库尔德人问题因其长期困扰着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四个国家,成为13
宗教政治学 13 为,“这是对西方文化的一个严重警告。我在电视机前看完这场惨剧的经过后,心里想,西方国家 特别是受难国一定会追寻事件发生的根源,进行深刻的反思,问一问这是不是西方文化发生了问 题。.但是我的私愿落空了,事件发生后事态的发展是我很失望。”因为美国是“以牙还牙”的报 仇心理开始行动的。“接着却把事件当作刑事案件来对待,缉拿凶手成为主要对策。凶手找不到就 泄愤于被指为嫌疑对象的东欧所在国家进行狂轰滥炸,以反对恐怖主义的正义名义进行的这场战争 造成了大批无辜人民的死亡和遭殃。在我看来这是以恐怖手段反对恐怖主义的一个很明白的例子, 是不是应了我们中国力戒‘以暴易暴’的古训?”(费孝通《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中国 文化与全球化》,费孝通、德里达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7 版第 9 页。) 然而,911 事件不仅是美国现代史的拐点,也是美国人心理的一个拐点。它不仅给如日中天的 美国带来国家安全环境、军事战略的变化,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普通美国人,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美国 人的世界观、安全观和价值观。其表现有三: 首先,改变了美国人的世界观。事件爆发前,美国民众眼中的世界关系相对简单,是一个以美 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所熟悉的无非是民主与独裁、保守与开放、东方与西方、冷战与热战等概念, 但是 911 事件使恐怖主义成为公众的中心话语,使恐怖主义急速升级为全美和全球公敌,构建多年 的是敌友标准和国际关系坐标出现了错位和重组。 其次,改变了美国人的安全观。建国 200 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世外桃源一样的安全乐土,即使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人类浩劫,美国本土都没有遭受如此重大的袭击和伤亡。而且,911 袭 击的工具不是传统的军事手段而是民用装备,袭击者不是穿着军装的公开敌人,而是披着平民外衣 的杀手。这使得美国人丧失多少年来引以自豪的安全感,人人自危。 其三,改变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美国一直以确保公民人身自由、个人隐私为最基本和最核心的 权利和价值观。但是,911 事件后,出于反恐需求,美国政府采取了种种防范措施,客观上剥夺了 民众的部分人身自由和个人隐私。911 事件一度引起美国族裔之间的猜忌,美国政府又以反恐之名 相继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冲击和颠覆了美国人一直倡导的平等、人权、 民主、多元和包容精神这些基本价值观。 总之,911 事件成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冲突的一个转折点。 三、宗教与当代世界热点问题 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视野看,当代宗教文明板块互动酝酿了一个更大的重要现象,即世界宗教热 点问题东移并聚焦亚洲,亚洲成为宗教问题事发地的主战场,其中却隐含着西方基督教与亚洲各大 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冲突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虽然是极其复杂的,但从宗教文明板块理论 上看,这是宗教文明板块冲突互动、全球文明整合的必然结果。 正是因为宗教文明板块之间的效应,导致了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的重大现象。 1. 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的现象 从东南亚的华人问题到中亚穆斯林与俄罗斯人的冲突,从西亚的库尔德人问题到阿以冲突,从 南亚的僧泰冲突到印巴冲突,从“9·11”事件导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倒台再到美国攻打伊拉克,一 浪高过一浪地向世人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世界热点问题在一步一步聚集亚洲。世界热点问题东 移亚洲是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形成的重要现象。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着什么原因,未来的趋势是什 么,用什么理论解释这一重大现象,亚洲人如何解决全球化与民族(传统)化、现代化与西方化的 矛盾困惑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探讨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 题。 正当亚洲老问题还没有解决之时,诸多新问题又接连发生。就亚洲的老问题而言,突出表现为 五个问题:阿以冲突因其具有争端时间性长、地缘政治性强、国际政治性突出等特点,使其成为世 界最大的热点问题。库尔德人问题因其长期困扰着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四个国家,成为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影响西亚地缘政治的跨界民族问题。南亚地区因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导致其民族矛盾的升级,致使原来的印度一分为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因斯里兰卡国内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间的冲突扩大了南亚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素。中亚穆斯林与俄罗斯人的冲突因牵动整个穆斯林世界使其成为直接涉及国家最多的问题,车臣问题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就亚洲的新问题而言,由美国9-11”事件引发到亚洲的阿富汗问题进而导致美伊战争问题,并因此使伊拉克国内库尔德人这一老问题更加复杂化。此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冲突问题就是美国与伊朗的冲突问题、东北亚中国的台湾问题和北朝问题。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世界热点问题在亚洲和欧洲表现出相反发展的态势:欧洲呈现以欧共体为主基调的整合与趋同的发展态势,欧洲民族对国家的分解力量和民族问题趋向基本消解(未完全消解)。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亚洲地区不稳定因素在明显增加。美国攻占伊拉克,伊朗是美国的下一个目标,朝鲜也是美国打击的对象之一。美国与日本干涉中国统一台湾问题。阿以冲突,印巴冲突,僧泰冲突,库尔德人问题,中亚的阿富汗问题以及中亚五国的宗教问题与车臣问题交织在一起,东南亚印尼亚齐问题、菲律宾反政府武装问题,足以说明亚洲问题的热点远远多于欧洲,也强于美洲与大洋洲和非洲,堪称世界之最。总之,当今国际政治和世界热点问题开始东移,使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的区域分布呈现“东欧热于西欧,亚洲热于欧洲”的特点。这足以说明亚洲宗教热点问题远多于欧洲,也强于美洲与大洋洲和非洲,堪称世界之最。酿成这一世界之最,原因是多方面的,宗教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世界宗教文明大的板块整合的必然结果。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现象具有两大内涵,国际政治性热点问题东移亚洲,世界民族热点问题东移亚洲。这里将侧重从后者的角度来研究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现象。21世纪初最大的世界热点问题,继阿富汗基地组织引发的“9-11”恐怖主义事件与反恐斗争之后,就是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问题,再后来就是美国与伊朗冲突问题。“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打击“塔利班”势力及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恐怖主义组织的战争,国际社会相应组建反恐联盟,阿富汗周边国家都相继表明自己的反恐姿态。阿富汗战局成为当时世界关注的最大焦点。这场战争,一方面是国际政治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民族问题,是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问题,是阿拉伯极端宗教主义者与特殊的美国人(即"WAST",它是英文"the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的缩写,意指“信仰基督新教的白人”。)两种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WAST"不仅在阿拉伯人眼里,而且世界各国的眼里,被认为一类人。阿富汗恐怖主义分子的矛头直接对准的是美国的“WAST"那类人,而不是美国白人以外的族群。同理,美国攻打伊拉克问题中也隐含着“WAST"与伊拉克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阿以争端是世界最大的民族热点问题之一。它向世人展示三大特点:第一,争端的时间性长,历经55年之久,本来已经“柳暗花明却又“山重水复”,至今还未有根本转机的迹象。第二,地缘政治性强,争端的参与者众多,不仅包含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争端,还包含以色列与其周边国家阿拉伯人之间的民族冲突。第三,国际政治性强,从犹太人复国到阿以争端,既包含希特勒时代对犹太人的杀戮引起国际性人道主义的正义同情,也包含后来以色列过激争夺土地以及英美西方大国从中推波助澜等非正义行为。21世纪初美国在解决阿以冲突中充分显示出单方偏祖的政治立场。库尔德人问题是世界上最难消弹的民族问题。库尔德人问题因其长期困扰着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等四个国家,成为影响西亚地缘政治最大的跨界民族问题。1991年出现“库尔德难民问题”而震撼全世界。其难点在于,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南北狭窄呈新月形,拥有中东最丰富的两大资源(石油和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库尔德人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3/4。库尔德人问题难解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其一,库尔德人特1参见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刊物:《民族工作研究》2001年第2期,《2000年世界民族问题综述》。2参见Robert-J-Holton:"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Printed in Hong Kong,P147,199814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影响西亚地缘政治的跨界民族问题。南亚地区因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导致其民族矛盾的升 级,致使原来的印度一分为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因斯里兰卡国内僧伽罗人和泰米尔 人间的冲突扩大了南亚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素。中亚穆斯林与俄罗斯人的冲突因牵动整个穆斯林世 界使其成为直接涉及国家最多的问题,车臣问题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就亚洲的新问题而言,由美国“9·11”事件引发到亚洲的阿富汗问题进而导致美伊战争问题,并 因此使伊拉克国内库尔德人这一老问题更加复杂化。此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冲突问题就是美国与伊朗 的冲突问题、东北亚中国的台湾问题和北朝问题。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世界热点问题在亚洲和欧洲表现出相反发展的态势:欧洲呈现以欧共 体为主基调的整合与趋同的发展态势,欧洲民族对国家的分解力量和民族问题趋向基本消解(未完 全消解)。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亚洲地区不稳定因素在明显增加。美国攻占伊拉克,伊朗是美国 的下一个目标,朝鲜也是美国打击的对象之一。美国与日本干涉中国统一台湾问题。阿以冲突,印 巴冲突,僧泰冲突,库尔德人问题,中亚的阿富汗问题以及中亚五国的宗教问题与车臣问题交织在 一起,东南亚印尼亚齐问题、菲律宾反政府武装问题,足以说明亚洲问题的热点远远多于欧洲,也 强于美洲与大洋洲和非洲,堪称世界之最。总之,当今国际政治和世界热点问题开始东移,使当今 世界热点问题的区域分布呈现“东欧热于西欧,亚洲热于欧洲” 1 的特点。这足以说明亚洲宗教热点 问题远多于欧洲,也强于美洲与大洋洲和非洲,堪称世界之最。酿成这一世界之最,原因是多方面 的,宗教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世界宗教文明大的板块整合的必然结果。 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现象具有两大内涵,国际政治性热点问题东移亚洲,世界民族热点问题 东移亚洲。这里将侧重从后者的角度来研究世界热点问题东移亚洲现象。 21 世纪初最大的世界热点问题,继阿富汗基地组织引发的“9·11”恐怖主义事件与反恐斗争之 后,就是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问题,再后来就是美国与伊朗冲突问题。“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打 击“塔利班”势力及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恐怖主义组织的战争,国际社会相应组建反恐联盟,阿富 汗周边国家都相继表明自己的反恐姿态。阿富汗战局成为当时世界关注的最大焦点。这场战争,一 方面是国际政治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民族问题,是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问题,是阿拉 伯极端宗教主义者与特殊的美国人(即“WAST”,它是英文“the 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缩 写,意指“信仰基督新教的白人”。)2 两种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WAST”不仅在阿拉伯人眼里, 而且世界各国的眼里,被认为一类人。阿富汗恐怖主义分子的矛头直接对准的是美国的“WAST”那 类人,而不是美国白人以外的族群。同理,美国攻打伊拉克问题中也隐含着“WAST”与伊拉克阿拉 伯人之间的矛盾。 阿以争端是世界最大的民族热点问题之一。它向世人展示三大特点:第一,争端的时间性长, 历经 55 年之久,本来已经“柳暗花明”却又“山重水复”,至今还未有根本转机的迹象。第二,地缘 政治性强,争端的参与者众多,不仅包含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争端,还包含以色列与其周边国 家阿拉伯人之间的民族冲突。第三,国际政治性强,从犹太人复国到阿以争端,既包含希特勒时代 对犹太人的杀戮引起国际性人道主义的正义同情,也包含后来以色列过激争夺土地以及英美西方大 国从中推波助澜等非正义行为。21 世纪初美国在解决阿以冲突中充分显示出单方偏袒的政治立场。 库尔德人问题是世界上最难消弭的民族问题。库尔德人问题因其长期困扰着伊拉克、土耳其、 伊朗和叙利亚等四个国家,成为影响西亚地缘政治最大的跨界民族问题。1991 年出现“库尔德难民 问题”而震撼全世界。其难点在于,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北部 和叙利亚东北部,南北狭窄呈新月形,拥有中东最丰富的两大资源(石油和水),战略地位非常重 要。库尔德人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 3/4。库尔德人问题难解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其一,库尔德人特 1 参见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刊物:《民族工作研究》2001 年第 2 期,《2000 年世界民族问题综述》。 2 参见 Robert·J·Holt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Printed in Hong Kong ,P147,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