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实验诊断 任课班级 医学08 任课教师 马雅静 教学职称副教授 检验系实验诊断教研室 2010一一2011学年第一学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实验诊断 任课班级 医学 08 任课教师 马雅静 教学职称 副教授 检验系 实验诊断 教研室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姓名马雅静职称副教授总学时46(32+14) 使用教材陈文彬、潘样林。诊断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果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以临床诊断 为教学中心。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或了解检验的原理和 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 敦 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通过检验结果所反 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 的综合分析,判断健康状况,指定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 察和预后评估等,为学习其它临床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 的 基础。 章次 学时 第一章概论 1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时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2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 4 第五章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查 2 第六章 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4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6 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2 第九意 临床病原体检查
姓 名 马雅静 职 称 副教授 总学时 46(32+14) 使用教材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以临床诊断 为教学中心。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或了解检验的原理和 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 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通过检验结果所反 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 的综合分析,判断健康状况,指定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 察和预后评估等,为学习其它临床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 基础。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 第一章 概论 1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9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2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 4 第五章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查 2 第六章 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4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6 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2 第九章 临床病原体检查 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0一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实验诊断学 专业、班级:医学08 章节 题目 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2学时) 1.了解实验诊断的概念,发展状况、临床应用范畴。 2.掌握RBC、Hb测定参考值,临床意义。 目的 1.实验诊断学的概念。 5分钟 教学 2.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10分钟 内容 3.实验诊断学的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10分钟 时间 4.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5分钟 分配 5.实好验诊断的临应用和评价。 10分钟 6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25分钟 7.病理性红细胞形态 25分钟 重点:理解综合分析检结果的重要性。RBC、Hb临床意义。 对 难点:病理性红细胞形态。 小班,课堂理论课 教学 工、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方法 2、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思考 题及 红细胞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材 题后记 授课教师:马雅静 教研室主任: 2010年1月5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实验诊断学 专业、班级:医学 08 章节 题目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 了解实验诊断的概念,发展状况、临床应用范畴。 2. 掌握 RBC、Hb 测定参考值,临床意义。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实验诊断学的概念。 5分钟 2. 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10分钟 3. 实验诊断学的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10分钟 4.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5分钟 5. 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10分钟 6.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25分钟 7. 病理性红细胞形态 25分钟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理解综合分析检验结果的重要性。RBC、Hb 临床意义。 难点:病理性红细胞形态。 教学 组织 小班,课堂理论课 教学 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2、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红细胞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 马雅静 教研室主任: 2010 年 11 月 5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0一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实验诊断学 专业、班级:医学08 章节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2学时) 题目 1.掌握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 2.熟悉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及白细胞形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3.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参考值、临床意义。15分钟 教学 3.各类白细胞增多减少的意义。 25分钟 内容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概念及意义 15分钟 及 时间 5.白细胞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 20分钟 分配 6.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及意义。 10分钟 7.网织红细胞计数、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5分钟 重点: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难点:白细胞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 小班,课堂理论课 教学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方法 2、 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1.白细胞的参考值。 阅读 2.类白血病和白血病有主要区别 材料 3.何谓核左移象和核右移象? 题 授课教师:马雅静 教研室主任: 2010年11月6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实验诊断学 专业、班级:医学 08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掌握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2. 熟悉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及白细胞形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3.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2.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15 分钟 3. 各类白细胞增多减少的意义。 25 分钟 4.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概念及意义。 15 分钟 5. 白细胞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 20 分钟 6. 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及意义。 10 分钟 7. 网织红细胞计数、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 5 分钟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难点:白细胞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 教学 组织 小班,课堂理论课 教学 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2、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白细胞的参考值。 2.类白血病和白血病有主要区别 3.何谓核左移象和核右移象?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马雅静 教研室主任: 2010 年 11 月 6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0一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实验诊断学 专业、班级:医学08 章节 题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2学时) 1.掌握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教学 2.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掌握其参考值,临床意义。 目的 3.熟悉红细胞压积及其计算参数。 1.血小板计数 10分钟 教学 2.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15分钟 内容 3.外周血小板形态 10分钟 时间 4. 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及参考值 15分钟 分配 5.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的临床意义 25分钟 6.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15分钟 7.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末应用 10分钟 重点:1.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难点: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小班,课堂理论课实验课分小班 教学 工、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方法 2、多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 及 阅读 1.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材料 题后记 授课教师:马雅静 教研室主任: 2010年11月12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实验诊断学 专业、班级:医学 08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 掌握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掌握其参考值,临床意义。 3. 熟悉红细胞压积及其计算参数。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血小板计数 10 分钟 2.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15 分钟 3.外周血小板形态 10 分钟 4.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及参考值 15 分钟 5.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的临床意义 25 分钟 6.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15 分钟 7. 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10 分钟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1. 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难点: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教学 组织 小班,课堂理论课 实验课分小班 教学 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2、多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马雅静 教研室主任: 2010 年 11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