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 虽然威廉·沃尔福思(William Wohlforth)提出的规点并非严格的 13 葫权统治理论,但它强调,美国实力的绝对优势阻止了均势格局的再 度出现。美国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不可能形城个与它进行对抗 的联盟。弱国与中等国家之所以追随美国,并不是因为它们愿意这样 做,丽是因为它们别无选择。“任何大国都无法在战争或广泛的对杭 中战胜美国,”沃尔福思指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采取会成为美国敌 对目标的举措。”①制衡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即使潜在的对手 想努力聚集力量、对抗美国(单独或者结成联盟),这些国家也可能会引 起地区性的反制(counterbalancing)反应,抵制这种做法。美国的实力 优势与地缘政治结构很好地解释了单极世界秩序的和平与稳定。 沃尔福思提出的观点是,制衡,即使是在现代政州这种最可能的 情况下也是很难实现的。其中问题之一是集体行动。像斯蒂芬·沃 尔特所指出的,在理想的状态下,国家会更愿意看到其他国家付出高 昂的代价制衡强国。它们都想“推御责任”(buck passing)。但是,沃 尔福思还指出,国家常常从非常局部的角度考虑自已的安全,因此,国 家领导人不太可能强烈地感党到在广泛的体系内进行制衡的必要性。 在这种联盟中,政策自主性的丧失,也使制衡联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制衡固有的这些局限性要比美国权力所造成的极端不对称牲严重的 多得多。与以前国际体系的情况相比,有可能想制衡美国权力的大 国,现在只占世界力量比较小的一部分。现在还不清楚怎样才能形成 一个联盟,真正汽集足够的力量使世界上的权力分配能够达到平衡状 态。除此之外,果其他国家认真地研究美国权力的实际特点,最重 要的是其在地理上的孤立性,以及其他地区性大国可能引发的安全困 境问题(一个国家力量的聚集会引起该地区邻国的反对行动),那么, 这些国家就会进一步丧失进行制衡的主动性。斯蒂芬·沃尔特认为, 美国对外政策的自我约束性对单极世界秩序的稳定非常重要,而袄尔 福思则认为,单极世界秩序的稳定性取决于由单极权力的深层结构所 决定的体系,而由此产生的成本、收益和限制之间的明确、持久的组 合,加强了现存秩序。这种规点是现实主义提供的解决非制衡权力问 14 题的办法。 1 William Wohlforth,"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International Security 24,No. 事(summer1999):541
……导论 单极世界的管理 对于那些超越了简单的均势模式的现实主义者来说,以美国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的持久性取决于美国权力所带来的威脚、付出的成本和 获得的收益的组合。美国所追求的战略以及美国如何利用自己的力 量应对具体的地区性政治和安全局势,是评估范围广大的单极世界秩 序的关键。斯蒂芬·沃尔特对均势理论进行了修改,重点放在威胁上 以及如何利用威胁改变国家进行权力制衡的主动性。迈克尔·马斯 坦杜诺和约瑟夫·约非(Jo3 ef Joffe)在他们分别撰写的章节中深刻分 析了美国实力在欧洲和亚洲起作用的方式,在这两个地区单极秩序目 前十分明显,而且稳定性或不稳定性都很成问题。 斯蒂芬·祆尔特修正了权力制衡的逻辑,把对威胁的考虑纳入了 对国家利益的评估。①主要大国,包括最强大国家的对外政策意图和 行为,关系到弱国和中等国家是进行抵制还是合作。结成同盟是对安 全威胁做出的反应。随着苏联威胁的消失,凝聚西方国家之间同盟的 主要力量也消失了,结果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摩擦。②不 过,尽管苏联威胁的消失让沃尔特提出,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安全关系 可能将会比较松散或不那么合作了,但是,威脚论也同样有助于解释 为什么还未出现对美国的制衡。美国确实非常强大,但它并不会带来 威胁,至少不足以引起对抗同盟的形成。 沃尔特明确指出了威胁的四个组成部分。当然,权力(power)本 身是非常重要的,当…个国家的权力增加时,其他国家对其进行制衡 的可能性也同样会增加。但是,权力差距的改变并不足以解释国家行 为发生的原因和采取的方式。与强国地理位置相距的远近也会影响 威胁的程度。这里是说,美国孤立的地理位置使它显得对其他大国不 是那么有威胁。主导国的攻击能力也很重要。例如,核威慑诚少了美 1 Stephen Walt,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贼胁制衡(balance-of-threat)理论与单极世养秩序地有关,关于对它的批评,参见 Layne,“The Unipolar Illusion,”1上-l5,和Mastanduno,“Preserving the Unipolar Moment,." 5973。 Stephen Walt,"The Ties That Fray:Why Europe and America Are Drifting Apart,"The National Interest 54 winter 1998/99):3.m11
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 国力量对其他国家的攻击姓,尽管布什政府极力推动国家导弹防御系 15 统会削弱这种安全。最后,主导国的进攻意图也有助于确定威胁程 度。正如沃尔特所指出的,美国没有领土侵略的野心,通常执行的是 合作的、令人放心的对外政策,这些对于其他国家决定以何种方式对 美国的强大力量做出反应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关注的焦点由权力转向威胁,分析的重点也转向了差异很 大的权力模式。最强大的国家本身实际上对弱国或中等国家并设有 威胁。强国会带来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威胁,因而,其他国家也会 做出不同的反应。按照这种说法,美国的单极权力可能会、也可能不 会带来那种其他国家需要采取制衡反应的戚胁。根据沃尔特的观 点,就权力的邻近性(power proximity)以及攻击能力和意图来说,美国 显然是一个不会带来威胁的国家。但是,与本书中的其他作者不同, 他认为,这种权力的慈善性(benignity)并非根植于国内或国际结构。 如果美国采取的政策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脚或迫使它们重新思考自 己承担的风险和得到的回报,那么,美国很可能陷于自我封闭(®f- encirclement)。缺乏制衡的世界秩序(unbalanced world order),也就 是说,其他国家并未积极地致力于结成反对美国的同盟、削弱美国, 这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沃尔特的新现实主义威脚理论根本没有 提到均势秩序必然会重新出现。但是,美国的行为非常可能减少这 种可能性,如果美国能够清楚地看到在单极世界秩序中哪些利益对 自已至关重要,并且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政策是怎样珈强或削弱这 种秩序的。 威胁分析是对均势现实主义的一种悠正,会或多或少地损害原来 的理论。如果说威胁和意图只是稍微改变了有关主要权力分配的制 衡含义,但是,其基本框架毫无疑间仍然是现实主义的。沃尔特对决 定威胁程度的因素的具体论述仍源于现实主义对权力和安全的认识。 但是,如果威胁和意图的改变更多地是由国内结构和国际制度引起 的,那么,要对缺乏制衡这种不正常现象最终进行解释,可能就需要超 越现实主义。例如,尽管权力分配发生了转变,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称 性,但大西洋同盟关系仍然是持续的、稳定的,对此的一种解释是,主 要的国内结构、意识形态和军事思想(military doctrines)抑制了安全
困境和其他的不稳定因素。①本书中的一些作者甚至抛弃了现实主 义,转向重点分析民主国家的结构及国际自由共同体(international 16 liberal community)。这些作者还认为,美国权力绝对没有威胁性,但 是,对于美国为什么没有威胁性,为什么没有产生威胁性,他们的解释 却迥然不同。 约菲利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出现对美国的制衡。 虽然有许多强国引起了其他国家结成反对自己的制衡同盟,可是,英 国和伸斯麦时期的德国却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延缓了这种反 应的出现。不过,他们为此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大战略(grand strate- y)。英国采取的战略是,利用其作为岛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海 上势力,保持对欧洲大陆敌对大国的优势。这种偏远的地理位置减少 了其他国家结成反英同盟的主动性,而且,还使英国可以有选择地于 预欧洲大陆的纷争,瓦解会造成威胁的大国同盟。伸斯麦采取的战略 是,与相邻的大国发展密切的战略关系,并结成一系列的伙伴关系,使 反对德国的联盟不可能形成。约菲认为,美国所采取的大战路吸收了 以上这两种战路的许多方面。在目前这个时期,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 系完全不同于19世纪英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由于美国地理位置的 孤立性以及美国总是避免领土占领,因此,美国是一个并不那么有威 胁的葫权国家。约菲认为,美国战略的真正高明之处在于其新俾斯麦 式“轴辐”战略(neo-Bismarkian“hub and spoke”orientation)。美国在 世界上主要的地区都建立了盟国网络,为盟国提供安全和甫场,以换 取稳定的伙伴关系。现实主义的观点指出了这种以美国为主导的秩 序能够存在的关键:美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并解决了地区性安全困境问题,因此,消除了其他国家结成挑战者同 盟的主动性。 俾斯麦的接触战略(engagement strategy)最终还是失败了,而德 国历史的悲剧却仍在继续。所以,问题是:美国会避免同样的命运吗? 约菲确实发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异。其中之一是,美国是一个 “制度建设者”(institution-build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所发起的 ①参见Stephen Van Evera,“Primed for Peace:Europe after Cold War,”in The Cold War and Afier:Prospects for Peace,ed.Sean M.Lynn-Jones and Steven E.Miller,rev.ed.(Cam- bridge,Mass.MIT Press,1993),193--243
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 地区性和全球性多边机构数量之多,前所未有,面且在未来几十年内 还会继续支持和扩大这些机构)。这样不仅可以使美国的权力和领 导地位更为持久,面且也更容易为其他国家所接受。美国权力自身也 7 有着不同的特征。美国的“硬”权力使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而且,“软” 权力也是起作用的。①美国观念和流行文化的吸引力对权力制衡战 略起了破坏作用。怎样才能制衡软权力呢? 迈克尔·马斯坦杜诺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为例,考察了以美 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这个地区(有许多国家处于崛起和转型 时期,有着复杂的历史恩怨以及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传统)是探讨美国 葫权稳定性特别重要的一个地理区域。马斯坦杜诺指出,东亚政治秩 序的转变有儿种不同的途径。该地区有可能出现大国之间的和谐共 处,或者出现地区性的均势秩序,或者是美国与中属之间相互制衡,或 者在地区性大国之间出现一种多极制衡。马斯坦杜诺发现,在美国权 力和地区政治的推拉力作用下,美国勇权是当前该地区秩序的核心。 美国两权在该地区取得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深刻认识美国如何在 全世界维护自已的霸权以及保持其持久性。 马斯坦杜诺有关什么是葫权、葫权是如何运作的认识,源于罗伯 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最初的理论。葫权不仅是指物质实力 (material power capabilities),只靠这种实力,勇权秩序并不能得到保 证。领导器要有追随者,只有这种领导被认为是合法的而且是有用 的,它才能得到追随者们的默许。按照这种逻辑,马斯坦杜诺认为,美 国至少在东亚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不完全的两权秩序(a partial hegemonic order)。美国在该地区的实力已经起到了阻止该地区传统 对手之间发生重大冲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安抚该地这的其他小国, 保证它们的安全和利益会受到保护。在推动自由经济改革和扩大贸 易的同时,美国还鼓励民族主义运动以及区域一体化。当然,日本欢 迎美国提供的安全保证是这种地区性衡权体系的关键所在,美日同盟 可能最全面地表达了这种霸权逻辑。 根据这种观点,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会持续多长时间, 取决于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存在对于消除地区性安全困境和潜在的神 ③这个词是由约瑟夫·奈发明的,参见Joseph N.Nye,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Basic Book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