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龙泉中学命题人:游君审题人:余行福 本试卷共4页,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礼治社会 “人治”和“法治”相对称。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 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 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 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 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 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假如我们把法律 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 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 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 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 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 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 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 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 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 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 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 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 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 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 “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 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 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 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 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孔子一再的用“克”字, 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 的秩序了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龙泉中学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龙泉中学 命题人:游君 审题人:余行福 本试卷共 4 页,总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礼治社会 “人治”和“法治”相对称。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 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 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 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 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 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假如我们把法律 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 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 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 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 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 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 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 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 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 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 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 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 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 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 “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 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 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 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 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孔子一再的用“克”字, 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 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 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 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 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 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 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 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 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是通过国家的权力推行其所支持的法律规则来维持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的一种治理方式,其实质是“人依法而治”,并非不靠人来执行 B.人治只是把统治者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 方式,它不需要法律,以统治者所掌握的权力作为推行的力量。 C.礼治是按照整个社会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 序的一种治理方式,人们经过教化,依照某种仪式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D.法是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其效力,礼维持规范的力量则来自于传统。法治和 人治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没有法律并不影响乡土社会下的秩序。它自有 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无需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依靠礼加之于人来限制人的行为的,一个人如果失 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 C.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流动小,土地也很少变动,所以在这样的 社会中,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即可。 D.乡土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新的问 题,过去证明有效的生活方法无法应对这些问题,无法保证传统的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学而时习之”,乡土中国时代,一个人只要能学到社会所累积的有效 经验,就能应对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获得满足需要的愉快。 B.所谓“言必尧舜”,乡土中国是个崇古的社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不大, 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经验可以作为后代生活的保障,值得保守下去。 C.所谓“富而好礼”,人对礼的服从是主动地,只要是主动服礼,就可以形成 敬畏感,使人服膺,为人所好,从而内在地限制人的行为。 D.所谓“克己复礼”,礼的养成并不是由本能或天意自动形成的,要求自我的 克制与约束,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不能离开社会。 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 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 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 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 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 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 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 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 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 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治是通过国家的权力推行其所支持的法律规则来维持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的一种治理方式,其实质是“人依法而治”,并非不靠人来执行。 B.人治只是把统治者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 方式,它不需要法律,以统治者所掌握的权力作为推行的力量。 C.礼治是按照整个社会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 序的一种治理方式,人们经过教化,依照某种仪式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D.法是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其效力,礼维持规范的力量则来自于传统。法治和 人治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没有法律并不影响乡土社会下的秩序。它自有 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无需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依靠礼加之于人来限制人的行为的,一个人如果失 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 C.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流动小,土地也很少变动,所以在这样的 社会中,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即可。 D.乡土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新的问 题,过去证明有效的生活方法无法应对这些问题,无法保证传统的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学而时习之”,乡土中国时代,一个人只要能学到社会所累积的有效 经验,就能应对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获得满足需要的愉快。 B.所谓“言必尧舜”,乡土中国是个崇古的社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不大, 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经验可以作为后代生活的保障,值得保守下去。 C.所谓“富而好礼”,人对礼的服从是主动地,只要是主动服礼,就可以形成 敬畏感,使人服膺,为人所好,从而内在地限制人的行为。 D.所谓“克己复礼”,礼的养成并不是由本能或天意自动形成的,要求自我的 克制与约束,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不能离开社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4-7 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 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 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 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拊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 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 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 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 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 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 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 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在律上书不 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 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 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 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 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 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 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 康熙。 B.“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 多种称法。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 经典。 D.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 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 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 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 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 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 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 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 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 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 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 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 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 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在律上书不 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 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 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 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 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 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 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 康熙。 B.“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 多种称法。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 经典。 D.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 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 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 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 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D.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 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5分) 答 (2)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题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 孟浩然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注】①精思:即精思观。②仙子宅:即观主山房。③砌:台阶。 8.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游精思观时怎样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 9.有人评价后两联“景佳理妙”,请对后两联作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与苏轼《方山子传》中描述方山子所戴“方耸而髙”的帽子意 近的两句是“,”。 (2)《琵琶行》中 ”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 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河豚王 万芊 陈墩镇四周,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离镇不远处的淀泖湖中产有河豚,尤产一种 头圆嘴小无颊无鳞腹白背有淡褐色纹点的河豚鱼,叫斑子。此为河豚中的极品 毒性更剧,中其毒,无解药,然此鱼肉质细嫩尤为鲜美,常令嗜好河豚的人甘愿 冒生命危险而欲罢不能。掐指算算,最近几十年中,淀泖湖一带被斑子河豚毒翻 的人确也不少。陈墩镇人把这鱼称作河豚王 镇上,有一个叫阿隆野鱼馆的饭店专做野生河豚,擅长烹制斑子河豚。其实,饭 店里也唯有老板兼大菜师傅的阿隆能做这样的河豚,此美味食后确让人终生难 忘。在陈墩镇,谁都知道阿隆。阿隆祖上就因擅长烹制河豚鱼而远近闻名。阿隆
D.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 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5 分) 答: (2)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5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8-9 题。 游精思①题观主山房 孟浩然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②,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③,飞猿啸密林。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注】①精思:即精思观。②仙子宅:即观主山房。③砌:台阶。 8.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游精思观时怎样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 答: 9.有人评价后两联“景佳理妙”,请对后两联作简要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与苏轼《方山子传》中描述方山子所戴“方耸而高”的帽子意 近的两句是“ , ”。 (2)《琵琶行》中“ , ”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 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两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河豚王 万 芊 陈墩镇四周,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离镇不远处的淀泖湖中产有河豚,尤产一种 头圆嘴小无颊无鳞腹白背有淡褐色纹点的河豚鱼,叫斑子。此为河豚中的极品, 毒性更剧,中其毒,无解药,然此鱼肉质细嫩尤为鲜美,常令嗜好河豚的人甘愿 冒生命危险而欲罢不能。掐指算算,最近几十年中,淀泖湖一带被斑子河豚毒翻 的人确也不少。陈墩镇人把这鱼称作河豚王。 镇上,有一个叫阿隆野鱼馆的饭店专做野生河豚,擅长烹制斑子河豚。其实,饭 店里也唯有老板兼大菜师傅的阿隆能做这样的河豚,此美味食后确让人终生难 忘。在陈墩镇,谁都知道阿隆。阿隆祖上就因擅长烹制河豚鱼而远近闻名。阿隆
从小跟爷爷吃河豚,跟阿爸吃河豚,后来自己烧了自己吃河豚,整整吃了四十来 年,吃出了一手烧斑子河豚鱼的绝技。 早先,阿隆的爷爷、阿爸都是乡间以捉鱼为生的渔人,每每捉到河豚,特别是河 豚王,不敢轻易卖人,弃之可惜,便试探着烧来自己吃。河豚不是很容易就能捉 到的,尤其是斑子河豚,常常混在其它鱼中,几天只能捉上一两条。他们就把不 多的几条积起来,积多了才一起烧了吃。阿隆家做河豚,有很多的讲究,也是爷 爷手里传下的绝活。捉刀杀鱼,去籽去内脏去血,然鱼籽鱼内脏好去,鱼血则难 去尽。关键的一道工序便是支一口锅,用竹签把鱼反钉在锅盖上用文火煮水蒸, 鱼熟透则鱼血也沥尽,弃水,再置橄榄子、槐花末解毒,或白烹成羹,或红烧 这烹煮说说简单,然性命攸关,则步步惊心 只是这绝活传到阿隆手里,阿隆便生出许多花样来,先是开了阿隆野鱼馆,做其 他野生鱼宴,更做斑子河豚鱼宴。尤其是这斑子河豚宴,阿隆野鱼馆自有阿隆野 鱼馆的做法,直吃得人心惊肉跳。在阿隆野生鱼馆吃野生河豚,有好多讲究,谁 吃谁就得先沐浴、净肠。沐浴既为隆重也为防个万一。万一那个了,也好干干净 净而去,很壮烈。而净肠则为清肠中物,生怕物物相克诱生毒性。阿隆专门配制 了茶水,在上河豚前,边喝边等。至于谁先吃,则更有个讲究,以前是爷爷捉刀 杀鱼烧鱼则爷爷先吃,阿爸捉刀杀鱼烧鱼则阿爸先吃。到了阿隆手里,阿隆用河 豚鱼待客,总是当着客人的面先试吃,食后绝对无事了,方让食客们动筷。即使 如此,食客也总觉得吃的时候,嘴唇微麻,心跳加快,然鱼味实在鲜美,让人欲 罢不能。如此吃法,也吃出了阿隆野鱼馆的名声。好多有钱敢冒险的食客,常常 从老远慕名赶来。阿隆也渐渐有了新的称呼,被人称作河豚王 阿隆野鱼馆做斑子河豚宴,其实并非日日开宴。原先是一个月一次,还得早几个 月预约,即使预约得好好的,还会落空,实在是野生的食料,少而又少。到了最 近几年,阿隆只能看食料排预约,有的约了整整一年还没排上。赶上有钱又非得 请贵客的主,往往一掷万元作押金,然也常常扫兴而归。 日,终有一个常为阿隆野鱼馆送食料的老渔人,送来三条斑子野生河豚。阿隆 见,眼前顿时一亮,凭这么多年来做河豚宴的经验看,这正是久违了的正宗的 淀泖湖特有的野生斑子河豚,已经成熟,毒性一定非常了得,而肉质也一定非常 鲜美。 老渔人开价三千,每条一千。阿隆多给了一千,乐得老渔人咧嘴傻笑。 三条斑子野生河豚,没有被阿隆作食料践了预约,而是请宠物商店送来了一架高 档鱼缸,摆在店堂正中。河豚王养在里面,成了阿隆野鱼馆的镇馆之宝 有了河豚王,阿隆野鱼馆的预约更多,然整整过了几年,那些预约的食客一次也 没有预约成功。他们不甘心,一批批赶来野鱼馆探听虚实。只见馆里鱼缸里的斑 子河豚,一直在那里游动,很孤独的样子。 有三条斑子河豚在店堂里养着,河豚王不再是个传说。市里有专门搞地方饮食文 化研究的专家慕名联系,准备为这三条斑子河豚留些照片资料 只是专家还没到,竟然有两只凶悍的野猫夜闯店堂,用了非常高明的手法,把鱼 缸里的斑子河豚捞出了鱼缸,在一顿大快朵颐之后,七窍流血,殒命店堂。 这是第二日早上开店面的服务员发现的。看到店堂里的惨状,服务员急急打电话 叫阿隆。阿隆赶来店里,调出监控录像一看,顿时傻了眼。 从此,阿隆野鱼馆再也没有斑子河豚鱼的身影,所有预约的斑子野生河豚宴一直 遥遥无期。好河豚者知道后挺失望,野鱼馆生意渐渐冷落下来。阿隆看着失落的 食客,很无奈,也有点失落
从小跟爷爷吃河豚,跟阿爸吃河豚,后来自己烧了自己吃河豚,整整吃了四十来 年,吃出了一手烧斑子河豚鱼的绝技。 早先,阿隆的爷爷、阿爸都是乡间以捉鱼为生的渔人,每每捉到河豚,特别是河 豚王,不敢轻易卖人,弃之可惜,便试探着烧来自己吃。河豚不是很容易就能捉 到的,尤其是斑子河豚,常常混在其它鱼中,几天只能捉上一两条。他们就把不 多的几条积起来,积多了才一起烧了吃。阿隆家做河豚,有很多的讲究,也是爷 爷手里传下的绝活。捉刀杀鱼,去籽去内脏去血,然鱼籽鱼内脏好去,鱼血则难 去尽。关键的一道工序便是支一口锅,用竹签把鱼反钉在锅盖上用文火煮水蒸, 鱼熟透则鱼血也沥尽,弃水,再置橄榄子、槐花末解毒,或白烹成羹,或红烧。 这烹煮说说简单,然性命攸关,则步步惊心。 只是这绝活传到阿隆手里,阿隆便生出许多花样来,先是开了阿隆野鱼馆,做其 他野生鱼宴,更做斑子河豚鱼宴。尤其是这斑子河豚宴,阿隆野鱼馆自有阿隆野 鱼馆的做法,直吃得人心惊肉跳。在阿隆野生鱼馆吃野生河豚,有好多讲究,谁 吃谁就得先沐浴、净肠。沐浴既为隆重也为防个万一。万一那个了,也好干干净 净而去,很壮烈。而净肠则为清肠中物,生怕物物相克诱生毒性。阿隆专门配制 了茶水,在上河豚前,边喝边等。至于谁先吃,则更有个讲究,以前是爷爷捉刀 杀鱼烧鱼则爷爷先吃,阿爸捉刀杀鱼烧鱼则阿爸先吃。到了阿隆手里,阿隆用河 豚鱼待客,总是当着客人的面先试吃,食后绝对无事了,方让食客们动筷。即使 如此,食客也总觉得吃的时候,嘴唇微麻,心跳加快,然鱼味实在鲜美,让人欲 罢不能。如此吃法,也吃出了阿隆野鱼馆的名声。好多有钱敢冒险的食客,常常 从老远慕名赶来。阿隆也渐渐有了新的称呼,被人称作河豚王。 阿隆野鱼馆做斑子河豚宴,其实并非日日开宴。原先是一个月一次,还得早几个 月预约,即使预约得好好的,还会落空,实在是野生的食料,少而又少。到了最 近几年,阿隆只能看食料排预约,有的约了整整一年还没排上。赶上有钱又非得 请贵客的主,往往一掷万元作押金,然也常常扫兴而归。 一日,终有一个常为阿隆野鱼馆送食料的老渔人,送来三条斑子野生河豚。阿隆 一见,眼前顿时一亮,凭这么多年来做河豚宴的经验看,这正是久违了的正宗的 淀泖湖特有的野生斑子河豚,已经成熟,毒性一定非常了得,而肉质也一定非常 鲜美。 老渔人开价三千,每条一千。阿隆多给了一千,乐得老渔人咧嘴傻笑。 三条斑子野生河豚,没有被阿隆作食料践了预约,而是请宠物商店送来了一架高 档鱼缸,摆在店堂正中。河豚王养在里面,成了阿隆野鱼馆的镇馆之宝。 有了河豚王,阿隆野鱼馆的预约更多,然整整过了几年,那些预约的食客一次也 没有预约成功。他们不甘心,一批批赶来野鱼馆探听虚实。只见馆里鱼缸里的斑 子河豚,一直在那里游动,很孤独的样子。 有三条斑子河豚在店堂里养着,河豚王不再是个传说。市里有专门搞地方饮食文 化研究的专家慕名联系,准备为这三条斑子河豚留些照片资料。 只是专家还没到,竟然有两只凶悍的野猫夜闯店堂,用了非常高明的手法,把鱼 缸里的斑子河豚捞出了鱼缸,在一顿大快朵颐之后,七窍流血,殒命店堂。 这是第二日早上开店面的服务员发现的。看到店堂里的惨状,服务员急急打电话 叫阿隆。阿隆赶来店里,调出监控录像一看,顿时傻了眼。 从此,阿隆野鱼馆再也没有斑子河豚鱼的身影,所有预约的斑子野生河豚宴一直 遥遥无期。好河豚者知道后挺失望,野鱼馆生意渐渐冷落下来。阿隆看着失落的 食客,很无奈,也有点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