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彭攀峰审题人:张杰饶才林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Ⅰ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 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 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 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 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 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 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 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 称, 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参与者包括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 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应 带来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 年同期的4倍。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这几天,这桶冰水 已浇至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 阅读量已达数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0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 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 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 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 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 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 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 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 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 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 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 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 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后来,“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 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 伤、崇髙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 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 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孝感高中 2014—2015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彭攀峰 审题人:张 杰 饶才林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①一场名为“ALS 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 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 24 小时内向美国 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 公益协会捐出 100 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 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 ALS 的波士 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 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据悉,目前针对 ALS 没有 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 2 至 5 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 是 ALS 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大西洋月刊》15 日 称,Facebook 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 1500 万人次。参与者包括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 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 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应 带来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 协会已经收到近 400 万美元的捐款,是 2013 年同期的 4 倍。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这几天,这桶冰水 已浇至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 阅读量已达数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 CEO 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 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 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 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 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 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 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 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 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 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 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 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后来,“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 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 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 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 须懂的 10 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摘编自2014年0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 频上传至网络;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B.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 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 C.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来连锁反应, 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来了更多的捐款 D.“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让 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 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 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 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来源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 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冰桶挑战”搭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快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尤 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 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符合“冰 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 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 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 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 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 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 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 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 患于是有樊城之事。 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 出。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
(摘编自 2014 年 08 月 21 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 频上传至网络;要么在 24 小时内向美国 ALS 公益协会捐出 100 美元。 B.美国一位身患 ALS 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 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 C.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来连锁反应, 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 ALS 协会带来了更多的捐款。 D.“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 2 至 5 年,让 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 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 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 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 利。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来源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 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桶挑战”搭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快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尤 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 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符合“冰 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 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 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 之郇越①。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 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 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 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 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 患于是有樊城之事。 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 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
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 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 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 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静与共咨议咨议:共同商议 B.如恢所策所策:所写的策论 C.文帝践阼践阼:登上皇位 D.恢有柱石之质柱石: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一向乐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受到人们的尊 敬和爱戴。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和温恢商量再 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 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温恢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 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5分)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官舍竹0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 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 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 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静与共咨议 咨议:共同商议 B.如恢所策 所策:所写的策论 C.文帝践阼 践阼:登上皇位 D.恢有柱石之质 柱石: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 /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一向乐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受到人们的尊 敬和爱戴。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和温恢商量再 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 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温恢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 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5 分)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 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8.这首诗写出了“官舍竹”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9.本诗的尾联,有人说表明了作者内心的不满,也有人认为表达了作者的坚定 的信念,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文观止》认为《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而且其文语 言简练,生动传神,多演变为我们熟悉的成语。其中形容自己“孤苦伶仃,内外 无人”的两个连续成语为 (2)有人说陶渊明不在乎耕种结果,虽然“戴月荷锄归”,结果却是“草盛豆 苗稀”,他更在乎耕种的诗意体验。《归去来兮辞》中直接描绘这种诗意体验的 诗句是: (3)《沁园春·长沙》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岀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 争先恐后驶向江面的画面。《滕王阁序》中同样也有描绘大船的诗句,它们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根生 刘林 懂事时根生就听说自己的头上还落过个哥,哥打小就显出鬼头聪明,两岁不到就 能从1到100顺着数倒着数,一村人都说这孩子见着出息了。哥六七个年头时, 在门口的水塘边耍,瞅见水面浮着条斤把重的鱼,鱼半死不活的,哥就乐颠颠地 拿着根竹竿去捞,想给爹弄顿下酒菜,爹嗜好红烧鱼块。鱼没上岸,哥脚底一滑, 扑进水塘里。水塘像口大铁锅,一下子把哥吞没了 哥走了,爹娘也跟着闯了趟鬼门关。娘再也见不得鱼,一看见鱼胸口就疼,就 口口呕吐。爹一想哥心就空了寡了,再也沾不得丁点鱼腥 哥的头上还顶着两个姐,哥走了两年多才有的根生。 根生生得跟哥一个模子,爹娘把对哥的爱挪到根生身上,根生却没显出哥的聪明 劲。根生打小就觉得活在哥的身影里,在爹娘的眼里,他是哥的一道影子。爹娘 说到哥两眼就活了 根生的心一揪一揪地疼,他在心里使劲喊:爹娘,根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 是哥。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说漏了嘴 根生心上捅了一把刀子,哥叫根生,爹娘给他取了哥的名字,他成了哥的替身, 替哥在这世上活着,却活不出哥的成色。根生心淌着血,他认定自己做不了哥, 他替哥在这世上活着,他自己又活在哪呢? “根生。”娘扯着嗓子喊。 娘喊破天,根生横竖就是不应。娘喊急了,根生丢过一句硬生生的话:“你叫哥 的魂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 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8.这首诗写出了“官舍竹”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分) 9.本诗的尾联,有人说表明了作者内心的不满,也有人认为表达了作者的坚定 的信念,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文观止》认为《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而且其文语 言简练,生动传神,多演变为我们熟悉的成语。其中形容自己“孤苦伶仃,内外 无人”的两个连续成语为: , 。 (2)有人说陶渊明不在乎耕种结果,虽然“戴月荷锄归”,结果却是“草盛豆 苗稀”,他更在乎耕种的诗意体验。《归去来兮辞》中直接描绘这种诗意体验的 诗句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出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 争先恐后驶向江面的画面。《滕王阁序》中同样也有描绘大船的诗句,它们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根 生 刘 林 懂事时根生就听说自己的头上还落过个哥,哥打小就显出鬼头聪明,两岁不到就 能从 1 到 100 顺着数倒着数,一村人都说这孩子见着出息了。哥六七个年头时, 在门口的水塘边耍,瞅见水面浮着条斤把重的鱼,鱼半死不活的,哥就乐颠颠地 拿着根竹竿去捞,想给爹弄顿下酒菜,爹嗜好红烧鱼块。鱼没上岸,哥脚底一滑, 扑进水塘里。水塘像口大铁锅,一下子把哥吞没了。 哥走了,爹娘也跟着闯了趟鬼门关。娘再也见不得鱼,一看见鱼胸口就疼,就一 口口呕吐。爹一想哥心就空了寡了,再也沾不得丁点鱼腥。 哥的头上还顶着两个姐,哥走了两年多才有的根生。 根生生得跟哥一个模子,爹娘把对哥的爱挪到根生身上,根生却没显出哥的聪明 劲。根生打小就觉得活在哥的身影里,在爹娘的眼里,他是哥的一道影子。爹娘 一说到哥两眼就活了。 根生的心一揪一揪地疼,他在心里使劲喊:爹娘,根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 是哥。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说漏了嘴。 根生心上捅了一把刀子,哥叫根生,爹娘给他取了哥的名字,他成了哥的替身, 替哥在这世上活着,却活不出哥的成色。根生心淌着血,他认定自己做不了哥, 他替哥在这世上活着,他自己又活在哪呢? “根生。”娘扯着嗓子喊。 娘喊破天,根生横竖就是不应。娘喊急了,根生丢过一句硬生生的话:“你叫哥 的魂
从娘那里,根生还得知先前爹给取了个名一一苗生,满月时爹给改的名一一根生。 根生认定苗生才是自个的名。根生让爹把他的名字改过来,叫苗生。爹不答应。 哥死了,你们把我当成哥。根生顶撞起来 爹气疯了,逮着根生狠狠揍了一顿。 根生咬紧牙硬挺着,一声也不叫唤。“小子,咋不叫一声。”爹打得手软了,颤 着声骂。“打死才好,打死了根生,苗生就活了。”根生盯着爹,恨恨地说 爹心头一颤,手再也落不下。爹突然呜呜咽咽地哭了,根生根生……爹一边哭- 边含混地说。 根生昂起头走到屋外去了,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光。 我叫苗生。根生在墙壁、围墙到处写下这四个字。 村子人盯着这四个字不由地笑 爹心头发冷,脊梁骨发凉,这犟驴子闹得一村子人都在看王家的笑话。一根藤上 的瓜,弟咋一点不像哥呢。 根生跟自个的名字拧上了劲,他让人喊他苗生,偏偏没一人叫他苗生,都一口 个根生地喊。 他时常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地回家。根生却感觉不到身体的伤痛,心中生出一种快 感,他为了自己的名字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场又一场架。 根生闹得学校鸡犬不宁,被学校开除了。 回家后根生跟爹娘下地干活,农活一点就通,成了一把好手。根生不愿老呆在地 里干活,喜欢爬树,爬到高高的树上,瞅着树底下走过的一个个村人。根生的目 光跟毒虫似的,蜇得村人一个个心里发毛。 “王根生,快下来……”村人站在大树下轰他,“这王根生,咋像大家都欠了他 血债。” 根生,快下来,跟娘回家。”娘常对大树喊。 根生像只壁虎贴在髙髙的树上,瞅着娘,目光扎得娘心头又疼又苦。 根生呆在大树上,很少下到地上,一天偷偷地下几回地,也只是回家找点吃的填 肚子。一年到头,根生活在大树上,在村里的一棵棵大树上来来去去。 有天,根生像个野人似的出现在爹娘的眼前,根生突然安分下来,安分守己地活 着,再也不去上树了。 娘心头高兴,但闹不懂根生为啥突然变了个人。娘费尽心机才掏出根生的几句话: 他亲眼看见村头冯二婶投的水,是淹死哥的那口水塘。心一下子惊醒了,他也像 跟着冯二婶投了回水。从树上飞快溜下地,他奔到水塘边时,水面静了,又开始 皱着细微的波浪。根生站在淹死哥的地方,觉得苗生死了,根生活了 娘一下子惊了心,哭着喊,苗生,你终于回家了。 “苗生,不上树啦。”村人见了根生笑吟吟地说。 “我叫根生。”根生大声地说。 村人一个个开心地笑,喊,苗生,苗生 “我叫根生。”根生也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不过,村里人走到大树下时,总要习惯地抬头向上望一望,喊声根生· (选自《中国2013年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请将 答案填写在主观题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A.作品中主人公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为他取了死去的哥哥的名字,是希望他能 够代替哥哥活着,来满足他们对失去的大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从娘那里,根生还得知先前爹给取了个名——苗生,满月时爹给改的名——根生。 根生认定苗生才是自个的名。根生让爹把他的名字改过来,叫苗生。爹不答应。 哥死了,你们把我当成哥。根生顶撞起来。 爹气疯了,逮着根生狠狠揍了一顿。 根生咬紧牙硬挺着,一声也不叫唤。“小子,咋不叫一声。”爹打得手软了,颤 着声骂。“打死才好,打死了根生,苗生就活了。”根生盯着爹,恨恨地说。 爹心头一颤,手再也落不下。爹突然呜呜咽咽地哭了,根生根生……爹一边哭一 边含混地说。 根生昂起头走到屋外去了,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光。 我叫苗生。根生在墙壁、围墙到处写下这四个字。 一村子人盯着这四个字不由地笑。 爹心头发冷,脊梁骨发凉,这犟驴子闹得一村子人都在看王家的笑话。一根藤上 的瓜,弟咋一点不像哥呢。 根生跟自个的名字拧上了劲,他让人喊他苗生,偏偏没一人叫他苗生,都一口一 个根生地喊。 他时常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地回家。根生却感觉不到身体的伤痛,心中生出一种快 感,他为了自己的名字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场又一场架。 根生闹得学校鸡犬不宁,被学校开除了。 回家后根生跟爹娘下地干活,农活一点就通,成了一把好手。根生不愿老呆在地 里干活,喜欢爬树,爬到高高的树上,瞅着树底下走过的一个个村人。根生的目 光跟毒虫似的,蜇得村人一个个心里发毛。 “王根生,快下来……”村人站在大树下轰他,“这王根生,咋像大家都欠了他 血债。” “根生,快下来,跟娘回家。”娘常对大树喊。 根生像只壁虎贴在高高的树上,瞅着娘,目光扎得娘心头又疼又苦。 根生呆在大树上,很少下到地上,一天偷偷地下几回地,也只是回家找点吃的填 肚子。一年到头,根生活在大树上,在村里的一棵棵大树上来来去去。 有天,根生像个野人似的出现在爹娘的眼前,根生突然安分下来,安分守己地活 着,再也不去上树了。 娘心头高兴,但闹不懂根生为啥突然变了个人。娘费尽心机才掏出根生的几句话: 他亲眼看见村头冯二婶投的水,是淹死哥的那口水塘。心一下子惊醒了,他也像 跟着冯二婶投了回水。从树上飞快溜下地,他奔到水塘边时,水面静了,又开始 皱着细微的波浪。根生站在淹死哥的地方,觉得苗生死了,根生活了。 娘一下子惊了心,哭着喊,苗生,你终于回家了。 “苗生,不上树啦。”村人见了根生笑吟吟地说。 “我叫根生。”根生大声地说。 村人一个个开心地笑,喊,苗生,苗生…… “我叫根生。”根生也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不过,村里人走到大树下时,总要习惯地抬头向上望一望,喊声根生…… (选自《中国 2013 年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请将 答案填写在主观题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A.作品中主人公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为他取了死去的哥哥的名字,是希望他能 够代替哥哥活着,来满足他们对失去的大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