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值:150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髙峰”之说。两极之间 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 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 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 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 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 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 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 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 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 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 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赋体裁不 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的表现手法 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 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 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 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 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 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 特质。 ⑦总言之,唐赋对王朝盛衰、江山风物、社会生活、个体情怀的铺陈,表征了多 元多貌的政治形态、礼仪制度、文化谱系、身份意识,展示了唐朝与唐人开放的 胸襟、革新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家国与个我并重的情怀。唐赋赋体的集成、对 赋艺的探索、辞赋大家的出现与赋体风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它众体兼备、承前启 后的赋史地位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广纳万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髙于其他朝 代 C.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辽宁省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值:150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 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 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 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 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 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 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 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 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 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 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 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赋体裁不 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的表现手法 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 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 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 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 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 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 特质。 ⑦总言之,唐赋对王朝盛衰、江山风物、社会生活、个体情怀的铺陈,表征了多 元多貌的政治形态、礼仪制度、文化谱系、身份意识,展示了唐朝与唐人开放的 胸襟、革新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家国与个我并重的情怀。唐赋赋体的集成、对 赋艺的探索、辞赋大家的出现与赋体风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它众体兼备、承前启 后的赋史地位。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 广纳万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 代。 C.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 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 B.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 赋的不足。 C.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 影响。 D.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 的赋史地位”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 往也会有所不同。 C.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 赋大家。 D.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 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 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 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 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 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 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 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 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 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 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 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 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 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 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 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 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 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 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A.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 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 B.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 赋的不足。 C.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 影响。 D.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 的赋史地位”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 往也会有所不同。 C.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 赋大家。 D.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 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 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 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 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 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 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 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 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 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 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 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 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 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 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 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 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 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 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 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 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一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一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 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 最终会回到土里一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 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 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 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 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 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 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 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将自己不懂得珍惜曾拥有的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实用主义的 评价标准和喜新厌旧的心态。 B.文中提及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只是诸如鸟声、榆树、土墙、炉灶、月光等可 看、可听、可触的有形之物 C.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善用修辞,第二段就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等修辞 手法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D.本文立意深刻,作者没把重心放在反复吟咏对故乡的怀念上,而是更理性地探 究思乡之情产生的原因,家园之于人的意义。 5.本文展现了作者对“今生今世的证据”情感态度,请就此梳理文章思路。(6 分) 6.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需要今生今世的证据?(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査,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 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 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 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 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 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 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 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 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 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 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 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 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 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 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 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 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 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 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 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将自己不懂得珍惜曾拥有的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实用主义的 评价标准和喜新厌旧的心态。 B.文中提及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只是诸如鸟声、榆树、土墙、炉灶、月光等可 看、可听、可触的有形之物。 C.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善用修辞,第二段就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等修辞 手法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D.本文立意深刻,作者没把重心放在反复吟咏对故乡的怀念上,而是更理性地探 究思乡之情产生的原因,家园之于人的意义。 5.本文展现了作者对“今生今世的证据”情感态度,请就此梳理文章思路。(6 分) 6.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需要今生今世的证据?(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31-40 岁(80.8%),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 21-25 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 9% 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 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 4~9 年后才进行首 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 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 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 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 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 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 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 附图: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 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 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 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 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 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2017年3月20日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 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 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 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陈博群 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 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 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2017年3月16日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下列关于对大学创业的建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创业的推动作用,还要树立起 创业后继续学习的意识。 B.大学生创业应注重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报税、企业运营、与人打交道、发掘市 场需求等经验都很重要 C.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除了要善于捕捉商机,更要有创业热情。只要有热情, 就有屡败屡战的勇气。 D.大学生创业要端正心态,要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认识,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 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摘编自 2017 年 4 月 1 日《光明日报》) 附图: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 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 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 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 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 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20 日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 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 2017 年 4 月 6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 2013 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 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 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 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陈博群 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 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 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16 日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下列关于对大学创业的建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创业的推动作用,还要树立起 创业后继续学习的意识。 B.大学生创业应注重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报税、企业运营、与人打交道、发掘市 场需求等经验都很重要。 C.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除了要善于捕捉商机,更要有创业热情。只要有热情, 就有屡败屡战的勇气。 D.大学生创业要端正心态,要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认识,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 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 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材料三引用专业研究人员的访谈内容, 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C.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 醒在校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D.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都进行了相关报 道,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客观性较 强 9. 根据材料二、三,请概括可用以鼓励帮助大学生创业的举措。 (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 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 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 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 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 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 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 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 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 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的 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 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 “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 谈笑而逝,年六十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 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 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 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 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 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材料三引用专业研究人员的访谈内容, 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C.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 醒在校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D.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都进行了相关报 道,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客观性较 强。 9. 根据材料二、三,请概括可用以鼓励帮助大学生创业的举措。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 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 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 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 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 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 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 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 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 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 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 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 “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 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 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 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 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 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