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就不这么简单了。蓝藻虽然不能寄生于人类或动物而引起疾病,却可能产生一系 列天然毒素来危及人类健康。这些毒素通常存在于蓝藻的细胞膜里,所以当蓝藻活着的时候没事, 待其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等品种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80多种微 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毒性也最强的一种。 上海医科大学曾就微囊藻毒素对小鼠的伤害问题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毒素在经过小肠和肝脏 的转运后,约70%的毒素会聚集于肝脏,并导致脏器损伤。陈昌杰指出:“动物实验表明微囊藻 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但这一情况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样的伤 害可能并不是由微囊藻毒素直接导致的,而是受污染的水中所含的其他有机物导致的 出于安全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7月1 日,国家颁布饮用水新标准,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每升水的微囊藻毒素-LR含量不 得超过1微克 值得警惕的是,就连我们平时用的饮水机也会产生蓝藻。刘文君说,饮水机的过滤器里面的 有机物沉淀,多了可能就会有蓝藻积淀,所以隔半年就要换一次。他也认为在饮用水新标准制定 之前的危害很难说清。 不过,公众也不必因此对微囊藻毒素恐慌。即使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较高,还可采取后 续水处理等措施,保证自来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合乎新版国家标准。至于一些微囊藻毒素含量 较高的水产品,也是在长期大量食用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潜在的健康隐患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等品种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80多种微 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的一种。新的饮用水标准规定,每升水中其含量不得超过 1微克 旦蓝藻暴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近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油漆一 样浓稠的水被一勺勺从河流湖泊中舀出来。 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是应急办法,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 中和水底淤泥里,打捞不上来的。李仁辉说。这种机械捞藻的方式主要运用在蓝藻暴发区的局部 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纳法。往水里添加黏土,可以让蓝藻吸附在黏土颗粒上,令其沉 入水底。“但这也没法治标,因为蓝藻还在水底生存,没有死亡。还会继续暴发
16 微囊藻毒素就不这么简单了。蓝藻虽然不能寄生于人类或动物而引起疾病,却可能产生一系 列天然毒素来危及人类健康。这些毒素通常存在 于蓝藻的细胞膜里,所以当蓝藻 活着的时候没事, 待其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等品种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 80 多种微 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 是最常见、毒性也最强的一种。 上海医科大学曾就微囊藻毒素对小鼠的伤害问题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毒素在经过小肠和肝脏 的转运后,约 70%的毒素会聚集于肝脏,并导致 脏器损伤。陈昌杰指出:“动物 实验表明微囊藻 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但这一情况对 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 ,这样的伤 害可能并不是由微囊藻毒素直接导致的,而是受污染的水中所含的其他有机物导致的。 出于安全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 毒素-LR 作为饮用水 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7 月 1 日,国家颁布饮用水新标准,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每升水的微囊藻毒素-LR 含量不 得超过 1 微克。 值得警惕的是,就连我们平时用的饮水机也会产生蓝藻。刘文君说,饮水机的过滤器里面的 有机物沉淀,多了可能就会有蓝藻积淀,所以隔半年就要换一次。他也认为在饮用水新标准制定 之前的危害很难说清。 不过,公众也不必因此对微囊藻毒素恐慌。 即使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较 高,还可采取后 续水处理等措施,保证自来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合乎新版国家标准。至于一些微囊藻毒素含量 较高的水产品,也是在长期大量食用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潜在的健康隐患。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等品种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 80 多种微 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 是最常见的一种 。新的饮用水标准规定,每升水中 其含量不得超过 1 微克。 一旦蓝藻暴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近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油漆一 样浓稠的水被一勺勺从河流湖泊中舀出来。 “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是应急办法,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 中和水底淤泥里,打捞不上来的。”李仁辉说。这种机械捞藻的方式主要运用在蓝 藻暴发区的局部。 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纳法”。往水里 添加黏土,可以让蓝藻吸附在黏 土颗粒上,令其沉 入水底。“但这也没法治标,因为蓝藻还在水底生存,没有死亡。还会继续暴发
杀死蓝藻的方式显得更先进一些,比如用超声波粉碎蓝藻细胞,用放射线杀灭蓝藻细胞,或 用电场影响细胞的活性。“国外还有用电磁波、超声波的方式把蓝藻打沉下去的,但即使这样也还 会造成二次污染,因为蓝藻还活着,而且死亡的蓝藻会让毒素释放出来。 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去除工作。比如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不过,这些化学药 剂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因此对化学药剂有着很高的要求:高效、毒性较小或无毒、无污染、无 腐蚀,成本低,生产及运输安全,投药方便。符合条件的化学品中,能杀死蓝藻的有硫酸铜,能 令其沉下去的有明矾、石灰等。因为蓝藻被杀死之后细胞破裂,导致藻毒素释放,因此必须同时 使用具有吸附毒素功能的化学品。一些较小的湖泊可以采用换湖底的方式把含蓝藻的泥底换掉, 防止藻毒素释放。 与消灭蓝藻相比,恢复蓝藻对周边生态造成的破坏更为困难。因此,生态修复成为蓝藻治理 研究的重点。“生态修复中可以种植水草令其吸收水中营养,与蓝藻竞争。”李仁辉说,“但问题也 出现了,种了水草,水草很快就死了,因为蓝藻大量繁殖的地方水体透明度很低,甚至完全不透 明,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水草很难长。” 也有专家设想通过养鱼的传统方式消灭蓝藻。比如增加吃藻类的滤食性鱼类及浮游动物,比 如鲢鱼。但这一方法也有局限。鱼养得少,则很难消灭大面积的蓝藻,但养鱼的密度过高,也会 衍生出新的污染。何况,鱼类和蓝藻竟争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蓝藻暴发的一个结果是,水中的含 氧会因为有机物的增加而减少,而鱼没有氧就会死亡,所以养不了太多。”孔繁翔说,鱼作为食物 链上的一环,还可能会将藻毒素从食物链传到人身上。 生态治理上更高级的办法还有利用微生物直接侵袭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缺点是价 格昂贵。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症”,也有人说它是“绿色牛皮癣”,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首先要切 掉污染源,其次对湖泊进行水源修复,包括生态的和物理的修复。”刘文君表示,“最彻底的办法 还是控制污染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结构方式。”更重要的是加强环境预警,将蓝藻暴 发消灭在发生之前。 有人说蓝藻是“绿色牛皮癣”,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首先要切掉污染源,其次对湖泊进行水 源修复,包括生态的和物理的修复。最彻底的办法还是控制污染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 业结构方式。 17
17 杀死蓝藻的方式显得更先进一些,比如用超声波粉碎蓝藻细胞,用放射线杀灭蓝藻细胞,或 用电场影响细胞的活性。“国外还有用 电磁波、超声波的方 式把蓝藻打沉下去的,但即使这样也还 会造成二次污染,因为蓝藻还活着,而且死亡的蓝藻会让毒素释放出来。” 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去除工作。比如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不过,这些化学药 剂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因此对化学药剂有着很高的要求:高效、毒性较小或无毒、无污染、无 腐蚀,成本低,生产及运输安全,投药方便。符合条件的化学品中,能杀死蓝藻的有硫酸铜,能 令其沉下去的有明矾、石灰等。因为蓝藻被杀死之后细胞破裂,导致藻毒素释放,因此必须同时 使用具有吸附毒素功能的化学品。一些较小的湖泊可以采用换湖底的方式把含蓝藻的泥底换掉, 防止藻毒素释放。 与消灭蓝藻相比,恢复蓝藻对周边生态造成的破坏更为困难。因此,生态修复成为蓝藻治理 研究的重点。“生态修复中可以种植水草令其吸 收水中营养,与蓝藻竞争。”李仁 辉说,“但问题也 出现了,种了水草,水草很快就死了,因为蓝藻大量繁殖的地方水体透明度很低,甚至完全不透 明,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水草很难长。” 也有专家设想通过养鱼的传统方式消灭蓝藻。比如增加吃藻类的滤食性鱼类及浮游动物,比 如鲢鱼。但这一方法也有局限。鱼养得少,则很难消灭大面积的蓝藻,但养鱼的密度过高,也会 衍生出新的污染。何况,鱼类和蓝藻竞争也不是 一件容易事。“蓝藻暴发的一个 结果是,水中的含 氧会因为有机物的增加而减少,而鱼没有氧就会 死亡,所以养不了太多。”孔繁 翔说,鱼作为食物 链上的一环,还可能会将藻毒素从食物链传到人身上。 生态治理上更高级的办法还有利用微生物直接侵袭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缺点是价 格昂贵。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症”,也有人说它是“绿色牛皮癣”,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首先要切 掉污染源,其次对湖泊进行水源修复,包括生态 的和物理的修复。”刘文君表示,“最彻底的办法 还是控制污染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 结构方式。”更重要的是加强环 境预警,将蓝藻暴 发消灭在发生之前。 有人说蓝藻是“绿色牛皮癣”,一旦患上就 很难清除。首先要切掉污染源,其 次对湖泊进行水 源修复,包括生态的和物理的修复。最彻底的办法还是控制污染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 业结构方式
国外蓝藻治理的相关经验 案例—:194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阿勃卡湖( Apopka)首次发生蓝藻水华。1967年,佛罗里 达州政府成立技术委员会评估阿勃卡湖的生态恢复问题,并形成治理方案,但由于经费问题(2000 万美元)搁浅。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阿勃卡湖附近的柑橘加工厂和污水处理厂先后停 止排污入湖;1985年到1987年间,佛罗里达州通过了阿勃卡湖法案和地表水改善的管理法案 开始湖泊整治工作 案例二:上世纪70年代,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的水质污染达到最高峰,蓝藻暴发,当地政 府于1984年通过了《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开始治理。其水质保护计划从1986年开始 经过30年治理,到现在已经是第五期。这个计划先后投资约合人民币1300多亿元,目前投资仍 在增加。目前,霞浦湖总氮含量下降较为明显,恢复到相当于我国四类水体的水平 案例三:1950年,位于瑞土、德国和奥地利交界处的康土坦茨湖生态环境开始恶化,至1970 年,康士坦茨湖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湖泊管理法律法规,成立湖泊管理机 构进行管理。至21世纪初,康士坦茨湖恢复到了1930年,即湖泊生态恶化前水平。 这种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是用一堆堆金钱铺起来的。“对太湖而言,能维持现状不继续恶化就 已经很好了。”刘文君说。只要将这个问题真正重视起来,从根本上堵住污染源,并开展切实有效 的治污工作,对污染水体逐渐修复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蓝藻带来的污染还是可以预防的。李仁辉介绍,要加强湖泊的检测,当蓝藻数量 还很小的时候就用物理方式抑制“癌变”,预防作用还是很大的。 目前全国各地从事蓝藻研究的科学家数量颇多,有人研究蓝藻的分类,有人研究蓝藻如何在 暗光条件下生存,有人研究是否有比其竟争能力更强的藻类,有人研究藻毒素如何进入人体,还 有人研究水里是否有细菌能分解死亡藻类。不过,李仁辉认为,由于这些研究工作大多属于基础 研究领域,因此尽管非常重要,却不容易得到研究经费方面的支持。当一个地区发生了重大的蓝 藻污染事件时,政府在短期治理上投入的资金远远大于科研上的投资。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蓝藻 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18 国外蓝藻治理的相关经验 案例一:1947 年,美国佛罗里 达州阿勃卡湖(Apopka)首次发生蓝藻水华。1967 年 ,佛罗里 达州政府成立技术委员会评估阿勃卡湖的生态恢 复问题,并形成治理方案,但由于经费问题(2000 万美元)搁浅。上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 ,阿勃卡湖附近的柑橘加工厂和污 水处理厂先后停 止排污入湖;1985 年 到 1987 年间,佛罗里达州通过了阿勃卡湖法案和地表水改善的管理法案, 开始湖泊整治工作。 案例二:上世纪 70 年代,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的水质污染达到最高峰,蓝藻暴发,当地政 府于 1984 年通过了 《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开 始治理。其水质保护计划从 1986 年开 始, 经过 30 年治理,到现在已经是第五期。这个计划先后投资约 合人民币 1300 多亿元,目前投资仍 在增加。目前,霞浦湖总氮含量下降较为明显,恢复到相当于我国四类水体的水平。 案例三:1950 年,位于瑞士、德国和奥地利交界处的康士 坦茨湖生态环境开始恶化,至 1970 年,康士坦茨湖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湖泊管理法律法规,成立湖泊管理机 构进行管理。至 21 世纪初,康士坦茨湖恢复到了 1930 年,即湖泊生态恶化前水平。 这种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是用一堆堆金钱铺 起来的。“对太湖而言,能维持现 状不继续恶化就 已经很好了。”刘文君说。只要将这个问题真正 重视起来,从根本上堵住污染源,并开展切实有效 的治污工作,对污染水体逐渐修复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蓝藻带来的污染还是可以预防的。李仁辉介绍,要加强湖泊的检测,当蓝藻数量 还很小的时候就用物理方式抑制“癌变”,预防作用还是很大的。 目前全国各地从事蓝藻研究的科学家数量颇多,有人研究蓝藻的分类,有人研究蓝藻如何在 暗光条件下生存,有人研究是否有比其竞争能力更强的藻类,有人研究藻毒素如何进入人体,还 有人研究水里是否有细菌能分解死亡藻类。不过,李仁辉认为,由于这些研究工作大多属于基础 研究领域,因此尽管非常重要,却不容易得到研究经费方面的支持。当一个地区发生了重大的蓝 藻污染事件时,政府在短期治理上投入的资金远远大于科研上的投资。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蓝藻 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美国环境工程专家 Ken shaw认为,中国的环境出了问题,老百姓在喊,中国政府也在喊,喊 了很多年.没有解决问题,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专家在中美两地从事环境工程近 二十年,谈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环保局和实验室(检测中心)的错误关系 中国的环保局分为中央、省、市、和县四级,其实验室(检测中心)也相应地分了四级,归其环 保局所有.美国的环保局分两级,一级是联邦(国家),另一级就是州(省),除了研究性的实验室 外,不拥有商业性的实验室(检测中心).在美国,土壤、空气、水等的样品的检验是在私人拥有的 这种商业实验室(检测中心)来完成的,两级环保局(EPA按照要求考核这些实验室的质量,而两者 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环保局也没有权利指定用户非得使用哪一家 实验室,权利在用户,不在环保局 中国的问题出在:一,机构太多,浪费资金,环节太多,应该去掉市级和县级环保局,直接由 省级环保局直接管理,杜绝市县两级走关系和弄虛作假的类似事件;二,环保局不应拥有商业性 的实验室(检测中心),实验室必须独立,必须严格注册,并受到环保局的定期检查.环保局只审理 环境评估报告,提处理要求 中国的三种”工程队”和设计院 中国的环境工程基本上由以下这三种”工程队”来完成 (1)学院师生.由教授和其学生组成,基本的做法是套用书本上的东西,再就是急于把实验 室的研究成果用于工程项目上.这其中,不乏在中国的环境科学界有影响的学者教授.竞争市场 的手段靠得是师生关系和在学术理论界的影响,再就是教授剥削廉价的学生劳动力.问题是:不 务正业(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往往造成工程浪费办也造成市场工程价格混乱 (2)投机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有雄厚的资金,有设备加工能力,但缺少工程师人员.问题 是:不尊重知识产权,靠偷技术,仿造设备,施工不严格,靠行贿和压价抢工程项目,中国的环境 工程市场的混乱主要就是由这帮人造成的,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环境工程的发展. (3)环境工程公司.有国内外的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组成.目前,中国现存的工程公司基本 上是环境工程咨询公司,它们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现有体制的限制.一,尽管它们有设计能力,但 它们却没有设计资质.它们必需挂靠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这样一来就不但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而且还要被设计院分一块利润;二,它们应该也有能力自行组织和指导施工,但却没有施工资质;
19 3.美国环境工程专家 Ken Shaw 认为,中国的环境出了问题, 老百姓在 喊, 中国政府也在喊 , 喊 了很多 年. 没有 解决 问题, 老 问题 没解决 , 新问题 又层 出不 穷. 专家 在中 美两地 从事 环境工 程近 二十年, 谈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 环保局和实验室(检测中心)的错误关系 中国的环保局分为中央、省、市、和县四级, 其实验室(检测中心)也相应地分了四级 , 归其环 保局所 有 . 美 国的 环保 局分 两级, 一 级是 联邦(国家), 另 一级就 是州( 省), 除了 研究 性的实 验室 外, 不拥有商业性的实验室(检测中心). 在 美国, 土壤、空气、水等的样品的检验是在私人拥有的 这种商业实验室(检测 中心)来完成的 , 两级环 保局(EPA)按照要求考核这些实验室的质量, 而两者 之间不存在利 益关系 , 不存 在领导和 被领导的 关系, 环保局也 没有权利 指定用户 非得使用 哪一家 实验室, 权利在用户, 不在环保局. 中国的问题出 在: 一 , 机构 太多, 浪费资金 , 环节 太多, 应该去掉市 级和县级环 保局, 直接由 省级环保 局直接 管理, 杜绝 市县两 级走关 系和弄 虚作假 的类似 事件 ; 二 , 环 保局不 应拥有 商业性 的实验室(检测中心), 实验 室必须独立 , 必须严格注 册, 并受 到环保局的定期 检查. 环保 局只审理 环境评估报告, 提处理要求. 二. 中国的三种”工程队”和设计院 中国的环境工程基本上由以下这三种”工程队”来完成: (1) 学院 师生. 由 教授 和其 学生组 成, 基 本的做 法是 套用 书本 上的 东西, 再 就是 急于把 实验 室的研究 成果用 于工程 项目上 . 这 其中 , 不乏 在中国 的环 境科学 界有影 响的学 者教授 . 竞 争市场 的手段靠 得是师 生关系 和在学 术理论 界的影 响, 再就是 教授剥 削廉价 的学生 劳动 力. 问题是 : 不 务正业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往往造成工程浪费,办也造成市场工程价格混乱. (2) 投机公司 . 这 些公司 一般都 有雄 厚的资 金, 有设备 加工能 力, 但缺少 工程师 人员. 问题 是:不尊重 知识 产权, 靠偷 技术 , 仿 造设 备, 施工 不严格 , 靠行贿 和压 价抢工 程项 目, 中国 的环境 工程市场的混乱主要就是由这帮人造成的, 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环境工程的发展. (3) 环境 工程公 司. 有 国内 外的有 一定 经验 的工 程师组 成. 目 前, 中国 现存 的工 程公司 基本 上是环 境工 程咨询 公司 , 它 们的 发展 受到了 中国 现有 体制的 限制 . 一, 尽管 它们有 设计 能力 , 但 它们却没有设计资质 . 它们必需挂 靠有设计资质的 设计院, 这样一来就不但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而且还要被设 计院分一块 利润; 二, 它们应该也 有能力自 行组织和 指导施工 , 但却没 有施工资 质;
这些公司的设备和工艺往往不被尊重和保护,常常被投机公司抄袭和仿造.中国政府应该保护这 类工程公司,使其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程师资质),并准予其独立设计和施工.这类公司应是中 国环境工程的主力军. 中国的设计院基本上是化工设计院,设计人员对环境工程并不了解,这些人也没有现场的施 工经验,更谈不上管理环境工程.就是因为他们所在的设计院有一个设计资质,他们就掌握了环 境工程的设计,问题百岀,浪费很多.中国应该打破这种设计院的垄断,让有经验的环境工程公 司的工程师来设计 人员培训 中国的工程师们在步出了院校大门之后,基本上没有职业培训班的训练,再要进修也是回到 学校去弄个硕士或博士学位.美国的环境工程公司的工程师们,有高级学位的为数不多,但每年 都参加各个工程公司举办的专业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多与院校的教授们没有关系,而是由具有实 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们来讲课,同时推广其先进工艺和设备 (三) 1·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12日播出节目“河南副省长怒斥环保部门是不抓耗子的猫”,以下 为节目实录 按照十一五规划,2006年全国能耗费要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COD(化学需氧量) 和二氧化硫要减少2%,但实际上,2006年全国能耗只下降了1.23%,COD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分别增长了1.2%和1.8%。前几天贵州、河北和四川等地没能完成节能减排 的任务陆续被曝光,在中部大省河南,他们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做了哪些努力呢? 河南副省长执行严格的产业指标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在产业政策执行这些标准的时候,每一项指 标都比国家严格,不这样的话,控制不住。” 张大卫是河南省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省长,2006年,河南省经济增速为14%,COD的排放与 上年持平,气体废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05年有所减少。GDP增长了,但COD和二氧化硫不 增反降,刚刚主管环保工作不到一年的张大卫稍稍松了一口气。面对河南全省极为沉重的环保负 担,张大卫告诉记者,他的工作思路很明确,就是严
20 这些公司的设 备和工艺 往往不被 尊重和保 护, 常常被投 机公司抄 袭和仿造 . 中国 政府应该 保护这 类工程 公司 , 使其人 员素 质不 断提 高(工 程师资 质), 并准 予其 独立 设计 和施工 . 这类 公司应 是中 国环境工程的主力军. 中国的设计 院基本上 是化工设 计院, 设计人 员对环境 工程并不 了解, 这些人 也没有现 场的施 工经验, 更谈 不上管 理环境 工程. 就是 因为他 们所在 的设 计院有 一个设 计资质 , 他 们就掌 握了环 境工程 的设 计, 问题 百出, 浪 费很 多. 中国 应该打 破这 种设 计院的 垄断 , 让有经 验的 环境工 程公 司的工程师来设计. 三. 人员培训 中国的工 程师们 在步出 了院校 大门之 后, 基本上 没有职 业培训 班的 训练, 再要 进修也 是回到 学校去弄 个硕士 或博士 学位. 美国 的环境 工程公 司的工 程师们 , 有高级 学位的 为数不 多, 但每年 都参加各个工 程公司举 办的专业 培训班 , 这种 培训班多 与院校的 教授们没 有关系, 而是由 具有实 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们来讲课, 同时推广其先进工艺和设备. (三) 1. 央视《经济半小时》4 月 12 日播出节目“河南副省长怒斥环保部门 是不抓耗子的猫”,以下 为节目实录: 按照十一五规划,2006 年 全国能耗费要下降 4%,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 COD(化学需氧量) 和二氧化硫要减少 2%,但实际上,2006 年全国 能耗只下降了 1.23%,COD 和 二氧化硫的排放 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分别增长了 1.2%和 1.8%。前几天贵州、河北和四川等地没能完成节能减排 的任务陆续被曝光,在中部大省河南,他们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做了哪些努力呢? 河南副省长执行严格的产业指标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我告诉你 一个秘密,我们在产 业政策执行这些标准的时候 ,每一项指 标都比国家严格,不这样的话,控制不住。” 张大卫是河南省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省长,2006 年,河南省经济增速为 14%,COD 的排放与 上年持平,气体废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 05 年有所减少。GDP 增长了, 但 COD 和二氧化硫不 增反降,刚刚主管环保工作不到一年的张大卫稍稍松了一口气。面对河南全省极为沉重的环保负 担,张大卫告诉记者,他的工作思路很明确,就是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