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考试网http://zggwyw.xinwen520.net 时评集锦(2007版) 第一部分容月評铪汇編(206年1月-2007年旧月共篇) 使用怃呗:按CTRL+鼠标左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 060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0602.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0603.承德扶贫模式的启示 0604.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0605.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0606.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 0607.科学发展不能仅仅靠自觉 0608.关键在“放活”上下功夫 0609.多读书读好书 0610.给中国一座起飞的平台 0611.让“软实力”硬起来 0612.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 0613.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 0614.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0615.民生的诘问 0616.4成项目违规说明了什么 0617.关键是要转换发展思路 0618.完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0619.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 06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0621.西部挺进产业时代 0622.民工维权路多长 0623.求解转型之痛 0624.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 0701.绿水青山也是政绩 0702.关注民生要有真举措 0703.“软交流”凸现中非新型合作关系 0704.亿万农民翘盼两会:6000封来信求解七大难题 0705.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0706.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q秉忧患意识是工种治境界 Q8颔异无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间品 0709.遏制政府浪费要动真格 01o.谁为食品安全最后“守门? 0711.赞袁隆平自主创新的精神 0712.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0713.深刻领会贯彻四个“坚定不移” 0714.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阔步前进 0715.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 0716.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0717.坚定不移地坚持思想解放 0718.理性看待物价问题 0719.道德楷模的力量 0720.一把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的“金钥匙 07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0722.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没有变 0723.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 0724.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落实 第二部各大媒体2007年惜彰时评苍粹 人民时评:坚持公益教育,不能“一切向钱看”!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展可再生能源要算环境账 宏观调控:不谋全局无以谋一域 招商不能变成招荒 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人民时评:"中国制造”,不能因为美泰道歉就松口气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监督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 《暸望》文章:解放思想的任务依然艰巨 新华快评:招商如此“慷慨”,谁给的特权? 新华快评:国耻国难教育绝不能淡化消失 新华时评:不能让“一药多名”继续忽悠群众 新华时评:坚决打击"以租代征"的土地违法新形式 新华时评:应查一查“黄金月饼”的去向 新华时评:努力营造崇尚道德楷模的社会风尚 新华时评:发展动漫产业不能搞“大跃进” 官员行凶,不仅仅是官德问题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1 时评集锦(2007 版) 第一部分半月评论汇编(2006 年 1 月-2007 年 12 月共 46 篇) 使用说明:按 CTRL+鼠标左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 060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0602.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0603.承德扶贫模式的启示 0604.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0605.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0606.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 0607.科学发展不能仅仅靠自觉 0608.关键在“放活”上下功夫 0609.多读书 读好书 0610.给中国一座起飞的平台 0611.让“软实力”硬起来 0612.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 0613.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 0614.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0615.民 生 的 诘 问 0616.4 成项目违规说明了什么 0617.关键是要转换发展思路 0618.完善制度保障 促进社会和谐 0619.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 06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0621.西部挺进产业时代 0622.民工维权路多长 0623.求解转型之痛 0624.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 0701.绿水青山也是政绩 0702.关注民生要有真举措 0703.“软交流”凸现中非新型合作关系 0704.亿万农民翘盼两会:6000 封来信求解七大难题 0705.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0706.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0707.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 0708.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已” 0709.遏制政府浪费要动真格 0710.谁为食品安全最后“守门”? 0711.赞袁隆平自主创新的精神 0712.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0713.深刻领会贯彻四个“坚定不移” 0714.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阔步前进 0715.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 0716.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0717. 坚定不移地坚持思想解放 0718. 理性看待物价问题 0719. 道德楷模的力量 0720. 一把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的“金钥匙” 07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0722. 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没有变” 0723.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 0724. 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落实 第二部分各大媒体 2007 年精彩时评荟粹 人民时评:坚持公益教育,不能“一切向钱看”!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发展可再生能源要算环境账 宏观调控:不谋全局无以谋一域 “看得见的手”要硬起来 招商不能变成招荒 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人民时评:“中国制造”,不能因为美泰道歉就松口气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监督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 《瞭望》文章:解放思想的任务依然艰巨 新华快评:招商如此“慷慨”,谁给的特权? 新华快评:国耻国难教育绝不能淡化消失 新华时评:不能让“一药多名”继续忽悠群众 新华时评:坚决打击"以租代征"的土地违法新形式 新华时评:应查一查“黄金月饼”的去向 新华时评:努力营造崇尚道德楷模的社会风尚 新华时评:发展动漫产业不能搞“大跃进” 官员行凶,不仅仅是官德问题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新华时评:“中国制造”不是廉价产品的别名 时评:既要“曝光”又要“阳光 寸评:29年改革开放,你的感受怎么样? 时事评论:专家谈公务员全国统一考试不可行 新华视点:怪事河北赤城高耗能企业不受罚反受奖 人民时评:“洛阳蝇贵”耐人寻味 一轮土地规划修编要死守18亿亩耕地底线 人民时评:法律是遏制网络假消息的最后一道屏障 人民时评:有感副省长“晚上电话一响就心惊肉跳” 名矿工获救:欣慰之余不忘反思 新华时评:“关照”高考应该适可而止 人民时评:日本“天价舶来米”告诉我们什么? 新华时评:不能让农村文化遗产在经济开发中消失 人民教育岂能崇权崇富 人民时评:绝不能允许黑窑工现象存在下去! 诤言的最高“奖赏”是宽容 人民时评:银行到底有多少为民服务的真心?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劳动者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明城市应给谋生者更多宽容 时评:死抱“黑色GDP”与“绿色GDP”难产 责任不明太湖难清 新华时评:不要给“红色旅游”涂上迷信色彩 “互联网政治”的民主生态 新华时评行业组织不能干“欺行霸市”的蠢事 新闻分析:我国农业节水潜力有多大? 新华时评:为了绿水青山不惜金山银山 时评:网络扫黄,运营商当“责”为先 人民时评:解决北京“首堵”,办法总比问题多 「人民时评:为何19年还未刹住“楼堂馆所”歪风评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时评: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低代价发展之路 有多少官员开博客雇了“枪手” 人民时评:省长道歉后,百姓最关心什么? 新华时评:节能减排不容“做假账” 人民时评:从1997到2007,看香港十年 民众感觉与平均数字为何“不搭调” 论领导普遍爱说“极个别” 学者观察: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代价可以减轻 人民时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探索 如何平衡垄断利润与公众利益 新华时评:让“流域限批”成为治理水污染的“撒手锏时评:贪官抄袭悔过书根源在官话套话传统 当治为傅常荐赶基上揉”? 禧点时。用垄惭企业的超额科润补民 时评:节约型社会拒绝“奢侈文化” 月饼抵工资农民工咽得下吗? 人民时评:从副省长谈择校费的问题说开去 改改“预约式”检查 周文彰:不抓文化是政治上的近视 时评:情妇团队告倒贪官反映了哪些现状? 时评:食品安全的外交与内政 时评:抓住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专家:气象灾害为何频发 时评:假如省长没下乡 第一部分半月评论汇编(2006年第1-24期2007年1-16期) 半月谈2006年算1期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孙爱东 春节将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需要休整放松。然而无论是为了赶任务,加班加点,还是走亲访友 娱乐休闲,我们切莫对安全放松警惕。“魔鬼就在细节中”,思想上的一时疏忽,工作中的丝毫大意,都 有可能酿成惊天大祸 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事故多发期。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 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 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2 新华时评:“中国制造”不是廉价产品的别名 时评:既要“曝光” 又要“阳光” 时评:29 年改革开放,你的感受怎么样? 时事评论:专家谈公务员全国统一考试不可行 新华视点:怪事!河北赤城高耗能企业不受罚反受奖 人民时评:“洛阳蝇贵”耐人寻味 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 要死守 18 亿亩耕地底线 人民时评:法律是遏制网络假消息的最后一道屏障 人民时评:有感副省长“晚上电话一响就心惊肉跳” 69 名矿工获救:欣慰之余不忘反思 新华时评:“关照”高考应该适可而止 人民时评:日本“天价舶来米”告诉我们什么? 新华时评:不能让农村文化遗产在经济开发中消失 人民教育岂能崇权崇富 人民时评:绝不能允许黑窑工现象存在下去! 诤言的最高“奖赏”是宽容 人民时评:银行到底有多少为民服务的真心?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劳动者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时评:文明城市应给谋生者更多宽容 时评:死抱“黑色 GDP”与“绿色 GDP”难产 新华时评:责任不明 太湖难清 新华时评:不要给“红色旅游”涂上迷信色彩 人民时评:“互联网政治”的民主生态 新华时评:行业组织不能干“欺行霸市”的蠢事 新闻分析:我国农业节水潜力有多大? 新华时评:为了绿水青山 不惜金山银山 时评:网络扫黄,运营商当“责”为先 人民时评:解决北京“首堵”,办法总比问题多 人民时评:为何 19 年还未刹住“楼堂馆所”歪风 评论: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时评: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低代价发展之路 有多少官员开博客雇了“枪手” 人民时评:省长道歉后,百姓最关心什么? 新华时评:节能减排不容“做假账” 人民时评:从 1997 到 2007,看香港十年 民众感觉与平均数字为何“不搭调” 论领导普遍爱说“极个别” 学者观察: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 代价可以减轻 人民时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探索 如何平衡垄断利润与公众利益 新华时评:让“流域限批”成为治理水污染的“撒手锏” 时评:贪官抄袭悔过书根源在官话套话传统 “治污”为何常常赶不上“排污”? 冰点时评:用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补偿民生 时评:节约型社会拒绝“奢侈文化” 月饼抵工资 农民工咽得下吗? 人民时评:从副省长谈择校费的问题说开去 改改“预约式”检查 周文彰:不抓文化是政治上的近视 时评:情妇团队告倒贪官反映了哪些现状? 时评:食品安全的外交与内政 时评:抓住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专家:气象灾害为何频发 时评:假如省长没下乡…… 第一部分 半月评论汇编(2006 年第 1-24 期 2007 年 1-16 期) 半月谈 2006 年第 1 期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孙爱东 春节将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需要休整放松。然而无论是为了赶任务,加班加点,还是走亲访友、 娱乐休闲,我们切莫对安全放松警惕。“魔鬼就在细节中”,思想上的一时疏忽,工作中的丝毫大意,都 有可能酿成惊天大祸。 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事故多发期。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 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 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http://zggwyw.xinwen520.net 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 缓 重特大事故在岁末年初频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为遏制矿难频发势头,中央出台了许多文件。然而,一方面是国务院红头文件三令五申、明确指 另一方面却是企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我们依然记得,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 矿事故现场怒斥矿长和总工程师的镜头——“你们连小煤窑主都不如!”作为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明星矿”的东风煤矿矿长,竟然不了解中央下发的重要文件,简直匪夷所思。国有大矿尚且如此,小煤 窑更让人担忧。 政府部门执法不严格、监管不扎实、责任不到位,也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矿无证开采 常年超产,有些非法矿山甚至在监管人员“鼻子底下”开采。“知道不知道?知道为什么不管?管,为什 么不听?”李毅中对一些执法人员的质问,可谓击中问题的要害。官煤勾结,官员入股,权钱交易使个别 监管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矿主利欲熏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麻木不仁。有的矿主为了一己之私,明 知生产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却不采取任何措施,反而鼓励工人快干多挖。更有甚者,私自关闭报警系统 这些矿主无疑成了矿难的帮凶 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思想不重视,而是制度没落实;不是 监管不到位,而是利益驱动使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种在生产中只看到利润看不到职工,只看到金 钱看不到生命,只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与时势不符,与中央精神相逆,必须得到彻底纠正和全面清理。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面对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 全观国对特大安全事故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主次重要指 示,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对矿工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温总理去年元旦赴陕西 陈家山煤矿慰问矿难家属时的讲话,让人记忆犹新。 最近中央又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在节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治理行动,全面 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防止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中央的要求和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 负责的精神,举一反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工作中,我们并不缺乏制度,但在 不少地方,制度却成了一纸空文。制度写在了墙上,挂在了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制度一旦变成了 装饰品,其作用就消失殆尽。制度源于实践,凝结着血的教训。因此,我们在忙于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更 加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严加惩罚,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就必须摆正人与发展的关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让 人民共享。人民是发展的动力,造福人民更是发展的目的。发展需要速度,但人民更需要安全。企业的利 润、领导的政绩等与人的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作为官员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作为企业绝不能忽视安全,唯利是图,本末倒置。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就必须鞭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安全生产责任大如山,那种表面上轰轰 烈、实际上无所作为的形式主义贻害无穷。政府是人民的“守夜人”,负责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落 实中央政令,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转变作风,抓工作不能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一定要敢抓敢管,抓实 抓严,通过抓好落实,消除法律政令的“肠梗阻”现象,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3 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 缓。 重特大事故在岁末年初频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为遏制矿难频发势头,中央出台了许多文件。然而,一方面是国务院红头文件三令五申、明确指示, 另一方面却是企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我们依然记得,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 矿事故现场怒斥矿长和总工程师的镜头──“你们连小煤窑主都不如!”作为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明星矿”的东风煤矿矿长,竟然不了解中央下发的重要文件,简直匪夷所思。国有大矿尚且如此,小煤 窑更让人担忧。 政府部门执法不严格、监管不扎实、责任不到位,也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矿无证开采, 常年超产,有些非法矿山甚至在监管人员“鼻子底下”开采。“知道不知道?知道为什么不管?管,为什 么不听?”李毅中对一些执法人员的质问,可谓击中问题的要害。官煤勾结,官员入股,权钱交易使个别 监管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矿主利欲熏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麻木不仁。有的矿主为了一己之私,明 知生产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却不采取任何措施,反而鼓励工人快干多挖。更有甚者,私自关闭报警系统。 这些矿主无疑成了矿难的帮凶。 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思想不重视,而是制度没落实;不是 监管不到位,而是利益驱动使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种在生产中只看到利润看不到职工,只看到金 钱看不到生命,只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与时势不符,与中央精神相逆,必须得到彻底纠正和全面清理。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面对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 全观。对重特大安全事故,党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 示,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对矿工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温总理去年元旦赴陕西 陈家山煤矿慰问矿难家属时的讲话,让人记忆犹新。 最近中央又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在节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治理行动,全面 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防止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中央的要求和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 负责的精神,举一反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工作中,我们并不缺乏制度,但在 不少地方,制度却成了一纸空文。制度写在了墙上,挂在了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制度一旦变成了 装饰品,其作用就消失殆尽。制度源于实践,凝结着血的教训。因此,我们在忙于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更 加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严加惩罚,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就必须摆正人与发展的关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让 人民共享。人民是发展的动力,造福人民更是发展的目的。发展需要速度,但人民更需要安全。企业的利 润、领导的政绩等与人的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作为官员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作为企业绝不能忽视安全,唯利是图,本末倒置。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就必须鞭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安全生产责任大如山,那种表面上轰轰烈 烈、实际上无所作为的形式主义贻害无穷。政府是人民的“守夜人”,负责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落 实中央政令,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转变作风,抓工作不能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一定要敢抓敢管,抓实 抓严,通过抓好落实,消除法律政令的“肠梗阻”现象,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http://zggwyw.xinwen520.net 国家需要发展,社会需要和谐。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是当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过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是我们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也是执政为民的 具体体现。 半月谈2006年第2期 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王秀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 作的重点。而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中,我们看 到的是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要求。也就是说,所谓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一翼突进, 而是农村整体文明的腾飞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毋庸置 疑的主力军:其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们必须把培养、提升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 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实施了送书下乡、文化信息共享、送电影下乡等一系 列重大文化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文化工作底子太薄, 种化的发与农轻群众操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1还在着不少的养距,x主要是农村文化的给数量 少,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时下正 是农村冬闲时节,本应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好时候,但许多农民却无所事事,只能蹲墙根,晒太阳。由 于健康文化缺位,如今在农村一些地方,赌博盛行、迷信成风、低俗色情表演不断,破坏了淳朴的乡风, 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一是投入明显不足。2004年,在全国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财政总支出0.4% 的情况下,农村文化经费又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截至2004年7月,全 国农村乡镇中,有23687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三是为农村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 204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多数县 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内容与形 式,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认清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领导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软”,只重经济建设不重文化 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使得农村文化工作被虚化。二是“偏”,在文化整体工作上,又只重城市不重农村 只重在城市里建设博物馆、大剧院等标志性建设,不重在农村开展春风化雨的文化活动。对此,各级领导 要统一认识,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加 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目前,各地正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应借此机会将农村文化建设 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4 国家需要发展,社会需要和谐。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是当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过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是我们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也是执政为民的 具体体现。 半月谈 2006 年第 2 期 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王秀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 作的重点。而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中,我们看 到的是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要求。也就是说,所谓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一翼突进, 而是农村整体文明的腾飞。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毋庸置 疑的主力军;其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们必须把培养、提升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 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实施了送书下乡、文化信息共享、送电影下乡等一系 列重大文化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文化工作底子太薄, 农村文化的发展与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农村文化的供给数量 少,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时下正 是农村冬闲时节,本应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好时候,但许多农民却无所事事,只能蹲墙根,晒太阳。由 于健康文化缺位,如今在农村一些地方,赌博盛行、迷信成风、低俗色情表演不断,破坏了淳朴的乡风, 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一是投入明显不足。2004 年,在全国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财政总支出 0.4% 的情况下,农村文化经费又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 26.5%;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截至 2004 年 7 月,全 国农村乡镇中,有 23687 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三是为农村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 2004 年全国共有 720 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多数县 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内容与形 式,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认清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领导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软”,只重经济建设不重文化 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使得农村文化工作被虚化。二是“偏”,在文化整体工作上,又只重城市不重农村, 只重在城市里建设博物馆、大剧院等标志性建设,不重在农村开展春风化雨的文化活动。对此,各级领导 要统一认识,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加 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目前,各地正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应借此机会将农村文化建设 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http://zggwyw.xinwen520.net 其次,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责任。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离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下一步, 该从完善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入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要借即将在全国展开的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内部改革,建立一种良 好的机制,提高其为农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 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下乡”工作,这些活动也确实为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在注重“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让农村“土生土长”、“不 走”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 从目前情况看,一要重视、扶持民间的“自乐”活动。现在,许多农村都产生了一些自娱自乐的民间 文艺团体,深受群众喜爱。对此,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通过积极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等活动,促进 它们的发展。二是要发展文化产业。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对其进行开发 则不仅可以生产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当地经济 尽管农村文化工作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思想上予以重视,工作上敢于创新,相信农村文化 定会得到大发展,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以及提高农民素质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半月谈2006年第3期 承德扶贫模式的启示 王永前 “中国式扶贫”这艘巨轮驶至今日,取得了骄人成就。然而,扶贫步入最后攻坚“关口”,阻力陡增 难度加大。一是剩余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更散,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社会发展程度极低,新一轮扶贫攻坚 战无疑是场硬仗:二是刚刚脱贫的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尚弱,稍有闪失便有“返贫”之虞。在这一大背景下 河北省承德市趟出的以转移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为特色的扶贫新路,颇具现实启迪意义。 其一,在“造血”上下大气力。众所周知,我国采取的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然 而在具体实践中,“输血”容易“造血”难,有的扶贫就是给钱给物、临时救济,无法彻底铲除贫困根源 承德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转移培训作为“脱贫产业”、“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智 力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多管齐下,变单纯“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掏钱就上学,培 训完能就业”,承德市通过培训农民、输出农民,实现了“脱困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最终目标 形成了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5 其次,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责任。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离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下一步,应 该从完善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入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要借即将在全国展开的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内部改革,建立一种良 好的机制,提高其为农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 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下乡”工作,这些活动也确实为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在注重“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让农村“土生土长”、“不 走”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 从目前情况看,一要重视、扶持民间的“自乐”活动。现在,许多农村都产生了一些自娱自乐的民间 文艺团体,深受群众喜爱。对此,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通过积极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等活动,促进 它们的发展。二是要发展文化产业。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对其进行开发, 则不仅可以生产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当地经济。 尽管农村文化工作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思想上予以重视,工作上敢于创新,相信农村文化一 定会得到大发展,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以及提高农民素质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半月谈 2006 年第 3 期 承德扶贫模式的启示 王永前 “中国式扶贫”这艘巨轮驶至今日,取得了骄人成就。然而,扶贫步入最后攻坚“关口”,阻力陡增, 难度加大。一是剩余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更散,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社会发展程度极低,新一轮扶贫攻坚 战无疑是场硬仗;二是刚刚脱贫的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尚弱,稍有闪失便有“返贫”之虞。在这一大背景下, 河北省承德市趟出的以转移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为特色的扶贫新路,颇具现实启迪意义。 其一,在“造血”上下大气力。众所周知,我国采取的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然 而在具体实践中,“输血”容易“造血”难,有的扶贫就是给钱给物、临时救济,无法彻底铲除贫困根源。 承德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转移培训作为“脱贫产业”、“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智 力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多管齐下,变单纯“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掏钱就上学,培 训完能就业”,承德市通过培训农民、输出农民,实现了“脱困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最终目标, 形成了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