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申论快速通过电子教材 第一部分申论应试指南与解题技巧 第一章申论应试要点 第一节申论的概念和性质 、申论的概念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 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 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 们的重视。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 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 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 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 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 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 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 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 “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
国家行政学院申论快速通过电子教材 第一部分申论应试指南与解题技巧 第一章申论应试要点 第一节申论的概念和性质 一、申论的概念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 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 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 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 们的重视。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 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 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 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 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 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 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 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 “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
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 合理性,侧重于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 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察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 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申论的性质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 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 各个方面,所学专业很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 比如2000年考题,粗看所给材料,可能以为学法律专业的考生会占便宜,其实红星新村居民状告印刷 总公司的事并不是从法律角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再比如2001年考题,看似医药卫生问题,其实问题的 解答与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并无关系。申论考试的试题,对学哪个专业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 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2000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 解决,当然必要的赔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2001年试卷的PPA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但完全可 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的不安心理。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的遐想,不管问题多 么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录 用考试性质决定的。 第二节申论的测试目的与测评要素 、申论的测试目的
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 合理性,侧重于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 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察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 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申论的性质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 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 各个方面,所学专业很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 比如 2000 年考题,粗看所给材料,可能以为学法律专业的考生会占便宜,其实红星新村居民状告印刷 总公司的事并不是从法律角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再比如 2001 年考题,看似医药卫生问题,其实问题的 解答与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并无关系。申论考试的试题,对学哪个专业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 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 2000 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 解决,当然必要的赔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 2001 年试卷的 PPA 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但完全可 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的不安心理。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的遐想,不管问题多 么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录 用考试性质决定的。 第二节申论的测试目的与测评要素 一、申论的测试目的
在说明申论测试目的之前,我们先列举几个有关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职位条件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制司的一个职位要求:“起草、审核、修改法规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及 其他政府的法规”; 农业部办公厅信访处的一个职位要求:“负责分管地区农民群众及农业系统职工来信来访工 作、重要案件的调查研究;建立、整理、保管分管地区来信来访档案及本处行政后勤工作” 建设部人事教育局的一个职位要求:“日常机关公文写作,机构、编制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及其职能设置研究 国家保密局的一个职位要求:“拟定、修订有关法规,收集信息,工作调研等”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个职位要求:“政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 办公自动化和网站管理” 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一个职位的资格条件:“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熟悉党的基本 理论,有独立研究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能力,能熟练操作微机” 全国总工会的一个职位的资格条件:“本科以上学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强” 从以上所列举的职位条件要求来看,熟悉党的基本理论,起草、审核、修改法规,调查研究 收集信息,独立研究和较强的文字能力等均是对应试者的普遍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总 目的自然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具体落实到对人的素质的审评,则是检测应试者的分析、概括、提炼、 加工能力:检测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以及检测其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申论的测评要素 申论考试作为能力测试,针对给定材料主要考查应试者四种能力
在说明申论测试目的之前,我们先列举几个有关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职位条件。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制司的一个职位要求:“起草、审核、修改法规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及 其他政府的法规”; 农业部办公厅信访处的一个职位要求:“负责分管地区农民群众及农业系统职工来信来访工 作、重要案件的调查研究;建立、整理、保管分管地区来信来访档案及本处行政后勤工作”; 建设部人事教育局的一个职位要求:“日常机关公文写作,机构、编制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及其职能设置研究”; 国家保密局的一个职位要求:“拟定、修订有关法规,收集信息,工作调研等”;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个职位要求:“政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 办公自动化和网站管理”; 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一个职位的资格条件:“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熟悉党的基本 理论,有独立研究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能力,能熟练操作微机”; 全国总工会的一个职位的资格条件:“本科以上学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强”。 从以上所列举的职位条件要求来看,熟悉党的基本理论,起草、审核、修改法规,调查研究, 收集信息,独立研究和较强的文字能力等均是对应试者的普遍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总 目的自然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具体落实到对人的素质的审评,则是检测应试者的分析、概括、提炼、 加工能力;检测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以及检测其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申论的测评要素 申论考试作为能力测试,针对给定材料主要考查应试者四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分析事物和概括问题的敏捷性和准确度。阅读理解能力强,就是善于把 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善于从各类材料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分问题的类别、 性质、主次、轻重、缓急,发现同中之异,捕捉异中之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恰当地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是对应试者最基本的首要的考核。应试者首先要读懂所给材料的意义,这是解 决后面题目的基础。由于试卷中提供的材料在排列顺序和内容上往往是杂乱的,没有清晰的逻辑线条, 所以要求应试者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概括提炼出材料背后所反映的主旨。通常在回答试卷第三部分提 出的第一个问题时,这种能力将得到集中的体现 2综合分析能力 在正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之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的方法进 行分门别类地筛选、加工,理出逻辑思路,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这种能力是公务员完成日常 管理工作必备的,通过试卷第二、第三部分设置的问题可以比较成功地测试出应试者的这种能力 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问题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方案,这是应试者能力测试的关键方面。公务员 在管理活动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许多问题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的,必须由管理人员针对 随机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快捷地解决问题。因此在申论考试中测试应试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就成为其核心的目标。通常在回答试卷第二部分提出对策和第三部分进行论证的过程中,这种能力 将得到集中全面的体现 4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于语言文字将应试者的思想、意见和看法等表达出来。语言表达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表现。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即使前面三种能力再强 也无法让阅卷者了解和知晓。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应试者的思维活动过程再现出来,使
1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分析事物和概括问题的敏捷性和准确度。阅读理解能力强,就是善于把 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善于从各类材料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分问题的类别、 性质、主次、轻重、缓急,发现同中之异,捕捉异中之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恰当地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是对应试者最基本的首要的考核。应试者首先要读懂所给材料的意义,这是解 决后面题目的基础。由于试卷中提供的材料在排列顺序和内容上往往是杂乱的,没有清晰的逻辑线条, 所以要求应试者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概括提炼出材料背后所反映的主旨。通常在回答试卷第三部分提 出的第一个问题时,这种能力将得到集中的体现。 2 综合分析能力 在正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之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的方法进 行分门别类地筛选、加工,理出逻辑思路,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这种能力是公务员完成日常 管理工作必备的,通过试卷第二、第三部分设置的问题可以比较成功地测试出应试者的这种能力。 3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问题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方案,这是应试者能力测试的关键方面。公务员 在管理活动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许多问题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的,必须由管理人员针对 随机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快捷地解决问题。因此在申论考试中测试应试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就成为其核心的目标。通常在回答试卷第二部分提出对策和第三部分进行论证的过程中,这种能力 将得到集中全面的体现。 4 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于语言文字将应试者的思想、意见和看法等表达出来。语言表达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表现。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即使前面三种能力再强, 也无法让阅卷者了解和知晓。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应试者的思维活动过程再现出来,使
之逻辑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结构严谨,并能够深λ浅岀地说明问题,及时中肯地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始终贯穿在整个申论试卷的回答过程中。 第三节申论命题的特点与试卷结构 、申论命题的特点 申论是一种新出现的应试文体,许多人都对其不甚了解,因此在应试过程中感到有相当的难 度。其实,申论并不难。只要熟悉申论命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在考前做适量的针对性训练,绝大 多数考生都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综合剖析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近几年的申论试题,笔者认为其命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现实针对性强 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特有的应试文体,申论充分反映了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公务员不需 要进行文学创作,也用不着按一般文章套路洋洋洒洒地去写空话套话,但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 力。因为公务员的工作,与各式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综合分析是分不开的。为了能恰当 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务员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必须善于透彻、全面、清 晰地表述,善于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否则就很难成为优秀的公务员。公务员“申论”的写 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察公务员潜能的因素,使必须考察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申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方面增大了应试的难度: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申论的命 题具有相对固定结构和答题方法。因此,考生能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复习迅速提高成绩。只要在考前了 解熟悉一下申论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方法,应试时就能“照葫芦画瓢”,取得满意的成绩。 申论的现实针对性强,表现在其着重考核的是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应 试者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应试过程中,考生不应去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华丽,或立意的新奇独 特,而应着眼于把问题讲清楚明白。申论的试题,与其说是写作题,不如说是问答题或论述题,只要 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即使语言朴实一些,也肯定能得高分的
之逻辑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结构严谨,并能够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及时中肯地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始终贯穿在整个申论试卷的回答过程中。 第三节申论命题的特点与试卷结构 一、申论命题的特点 申论是一种新出现的应试文体,许多人都对其不甚了解,因此在应试过程中感到有相当的难 度。其实,申论并不难。只要熟悉申论命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在考前做适量的针对性训练,绝大 多数考生都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综合剖析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近几年的申论试题,笔者认为其命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 现实针对性强 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特有的应试文体,申论充分反映了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公务员不需 要进行文学创作,也用不着按一般文章套路洋洋洒洒地去写空话套话,但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 力。因为公务员的工作,与各式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综合分析是分不开的。为了能恰当 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务员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必须善于透彻、全面、清 晰地表述,善于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否则就很难成为优秀的公务员。公务员“申论”的写 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察公务员潜能的因素,使必须考察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申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方面增大了应试的难度;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申论的命 题具有相对固定结构和答题方法。因此,考生能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复习迅速提高成绩。只要在考前了 解熟悉一下申论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方法,应试时就能“照葫芦画瓢”,取得满意的成绩。 申论的现实针对性强,表现在其着重考核的是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应 试者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应试过程中,考生不应去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华丽,或立意的新奇独 特,而应着眼于把问题讲清楚明白。申论的试题,与其说是写作题,不如说是问答题或论述题,只要 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即使语言朴实一些,也肯定能得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