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申论讲义 孙景民 第一讲身份假定:公务员审论考试成功的前提 要考公务员,就要知道什么是公务员。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公 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我们从3方面理 1、国家公务员的身份一旦确立,即与国家形成了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关系,国家公务员在 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时,不是代表个人,也不是代表一个集团,而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国家行政权力 2、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是执行国家公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科研活动、教育活动等 3、公务员执行任务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不能自行其是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范围包括:依法由选举产生或由人民代表批准任命的各级政府的组成人 员和各级政府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其他非选举产生和任命的工作人员。其中,各级政府 组成人员称为领导职务,其产生和任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理,不适用《国家公务员暂 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其他人员称为非领导职务,适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公务员审论考试下笔要进行身份假定。有的考生在审论考试中得分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口 气太大,或者口气太弱,也就是不能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有的甚至以旁观者 的视角来论述,这样的审论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公务员实际上具有4种角色:政策的执行 者、政策的调研者、政策的建议者和领导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1、政策执行者。公务员不等于领导。对于刚刚毕业要到机关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仅仅 是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办事人员。他手中并没有权力,他的任务就是执行领导和上级的命 令。而且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必须去掉个人的主观看法,按照命令的要求去执行,任何的情 绪性的做法和主观修改上级的命令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说,初级公务员就是 工具,是会思想的工具。 2、政策调研者。作为一个公务员,他的一项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政策调研。到基层去, 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收集数据,观察事物发展的趋势,回来后写成调研报告,上交给有 关领导。在这个调研报告里面,有数据罗列,有不同的人的反映,有趋势的分析,还有政策 建议。政策调研是一个初级公务员的基本功。目前,在部分地方公务员审论考试中,就已经 出现政策调研的试题了 3、政策建议者。初级公务员没有权力制定政策,也没有权力修改政策,只有对政策的 执行和修改的建议权。在充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上级提出政策的执行和修改建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正式公布新的政策之前,公务员还必须严格地执行原有政策, 不得有不负责任行为 4、决策者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1 申论讲义 孙景民 第一讲 身份假定:公务员审论考试成功的前提 要考公务员,就要知道什么是公务员。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公 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我们从 3 方面理 解: 1、国家公务员的身份一旦确立,即与国家形成了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关系,国家公务员在 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时,不是代表个人,也不是代表一个集团,而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国家行政权力; 2、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是执行国家公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科研活动、教育活动等; 3、公务员执行任务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不能自行其是。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范围包括:依法由选举产生或由人民代表批准任命的各级政府的组成人 员和各级政府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其他非选举产生和任命的工作人员。其中,各级政府 组成人员称为领导职务,其产生和任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理,不适用《国家公务员暂 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其他人员称为非领导职务,适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公务员审论考试下笔要进行身份假定。有的考生在审论考试中得分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口 气太大,或者口气太弱,也就是不能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有的甚至以旁观者 的视角来论述,这样的审论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公务员实际上具有 4 种角色:政策的执行 者、政策的调研者、政策的建议者和领导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1、政策执行者。公务员不等于领导。对于刚刚毕业要到机关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仅仅 是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办事人员。他手中并没有权力,他的任务就是执行领导和上级的命 令。而且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必须去掉个人的主观看法,按照命令的要求去执行,任何的情 绪性的做法和主观修改上级的命令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说,初级公务员就是 工具,是会思想的工具。 2、政策调研者。作为一个公务员,他的一项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政策调研。到基层去, 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收集数据,观察事物发展的趋势,回来后写成调研报告,上交给有 关领导。在这个调研报告里面,有数据罗列,有不同的人的反映,有趋势的分析,还有政策 建议。政策调研是一个初级公务员的基本功。目前,在部分地方公务员审论考试中,就已经 出现政策调研的试题了。 3、政策建议者。初级公务员没有权力制定政策,也没有权力修改政策,只有对政策的 执行和修改的建议权。在充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上级提出政策的执行和修改建议。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正式公布新的政策之前,公务员还必须严格地执行原有政策, 不得有不负责任行为。 4、决策者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政策、形势、决策 领导 领导与群众的中介,实践与政策 公务员 的中介。 事件、突发 政策调研对 民众 从上图可以看出,公务员的上面是领导,领导是属于政策、决策等宏观性的事物,在公务 员的下面是具体的人、物、事件,这些方面常常与处理具体问题和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因 此,公务员是领导与群众的中介,实践与政策的中介。 公务员的角色定位就决定公务员必须具备下面几种意识 1、政策意识。在审论考试中,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概括、建议和 论述问题,不能“语不惊人誓不休”,更不能背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去追求所谓的标新 立异。审论的成绩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奇越特就越好,而是越全面、越深刻、越具体 越合理就越好。 2、执行意识。在审论考试中,执行意识表现为提出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说 大话,不能抽象地空谈理论,要做到每一句话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中心观点,要么是逻 辑推理,要么是平行说明几件事情。 3、管理意识。管理意识在最近几年的政府管理中有所淡化,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 能就是管理。注意,在审论中,管理要从经济手段、沟通手段、协调手段、法律手段去考虑, 不要动辄使用行政手段,现在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行使管理 意识的时候,暴力的、粗野的手段要坚决屏弃,而要用人性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 个农贸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措施缺失,让你提出整治意见。你该如何下手?正确的做法是 要从三方面考虑建议:一是运用沟通手段去做形势调研,综合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 整治,最后形成制度,让市场有序有效地运转。 4、民本意识。当代政府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民本意识,因此,要求公务员也要有民本 意识,公务员审论的考生也要有民本意识。体现在审论中的民本意识,主要是要求考生从民 众的利益出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进行答题。从2000年到2007年的审论试 题可以看出,所有试题都是民生问题,而这样的试题只有从民本意识出发,才能取得良好的 成绩 5、服务意识。公务员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是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从政府经济学 的角度来讲,公务员的收益来自公民的纳税,也就是说,公民从自身的收入抽出一部分来 聘请公务员来管理他们的共同事务,因此,公务员实际上真正的职能就是服务。否则,公务 员就失去存在的理由了。 第二讲申论的构成与特征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2 从上图可以看出,公务员的上面是领导,领导是属于政策、决策等宏观性的事物,在公务 员的下面是具体的人、物、事件,这些方面常常与处理具体问题和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因 此,公务员是领导与群众的中介,实践与政策的中介。 公务员的角色定位就决定公务员必须具备下面几种意识: 1、政策意识。在审论考试中,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概括、建议和 论述问题,不能“语不惊人誓不休”,更不能背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去追求所谓的标新 立异。审论的成绩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奇越特就越好,而是越全面、越深刻、越具体、 越合理就越好。 2、执行意识。在审论考试中,执行意识表现为提出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说 大话,不能抽象地空谈理论,要做到每一句话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中心观点,要么是逻 辑推理,要么是平行说明几件事情。 3、管理意识。管理意识在最近几年的政府管理中有所淡化,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 能就是管理。注意,在审论中,管理要从经济手段、沟通手段、协调手段、法律手段去考虑, 不要动辄使用行政手段,现在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行使管理 意识的时候,暴力的、粗野的手段要坚决屏弃,而要用人性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一 个农贸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措施缺失,让你提出整治意见。你该如何下手?正确的做法是, 要从三方面考虑建议:一是运用沟通手段去做形势调研,综合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 整治,最后形成制度,让市场有序有效地运转。 4、民本意识。当代政府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民本意识,因此,要求公务员也要有民本 意识,公务员审论的考生也要有民本意识。体现在审论中的民本意识,主要是要求考生从民 众的利益出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进行答题。从 2000 年到 2007 年的审论试 题可以看出,所有试题都是民生问题,而这样的试题只有从民本意识出发,才能取得良好的 成绩。 5、服务意识。公务员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是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从政府经济学 的角度来讲,公务员的收益来自公民的纳税,也就是说,公民从自身的收入抽出一部分来, 聘请公务员来管理他们的共同事务,因此,公务员实际上真正的职能就是服务。否则,公务 员就失去存在的理由了。 第二讲 申论的构成与特征 政策、形势、决策 领导与群众的中介,实践与政策 的中介。 实践、事件、突发 事件、政策调研对 象。 公务员 民众 领导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申论的特点 申论不是写作文,申论不是论文,申论也不是一般议论文。为了让考生搞清楚什么是申论, 我们不妨以图表的形式来说明。 文书分类 具体类型 宣传文书 1、讲话稿:2、公务演讲辞:3、倡议书:4、简报、公报 事务文书 1、述职报告:2、大事记;3、调查报告:4、申论 会议文书 1、会议记录;2、会议纪要;3、会议报告 交际文书 专用书信:2、公务书信:3、事务书信 晓谕性文书 1、公告:2、通告;3、通报;4、函:5、公报 规章性文书 1、条例;2、规定;3、公约;4、守则:5、章程;6、制 指挥性文书 命令;2、决定:3、决议:4、布告 指示性文书 1、指示;2、批复:3、意见;4、通知 呈请性文书 、请示:2、议案:3、报告 有的人把它当成一般公文,这实际上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公文里不存在议论的成分,公文 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能主观发挥自己的观点。而审论不一样,可以议论,只是月里议论必 须限定在政策的框架内。准确地说,审论就是“策论” 按照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的概括:“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 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实际上是 说,策论应该深刻阐述国家管理的策略,要结合当前国家的主要事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根据策论的特征,我们把它总结为“三要”,“三不要”:要紧密结合时代,结 合国家主要事务,不要脱离时代的空泛的高谈阔论:要驾驭权力来拯救世俗的不良风气,不 要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文章要象行云流水,论述立足点高,切中时弊,不要太锋芒毕露。 在我国公务员考试中,三种能力是审论考察的要点 具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法律、行政管 理等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具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的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审论既然不同于一般文章和论文,也不同于普通公文,那么,审论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 就是:阅读材料+策论。具体说来有“6性”: 1、时间的限定性。从2000年—2007年,在时间要求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是150分 钟。在150分钟内考生至少要做下列几项大的工作:(1)阅读5000—8000字左右的琐碎文 字资料:(2)书写1800-2500字的材料;(3)进行相关知识、政策、理论的联想;(4)完 答题写作。时间紧,任务重,应试者必须事先做好训练工作 2、材料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复杂性。材料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复杂性。申论写作所给 材料一般是涉及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民生等方面具有普遍性的现象问题, 或者是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或问题,或者与自己所报考公务员行业相关的事情与 问题。这些材料虽能反映和表现某一主题,而且反映的主题具有典型性,知识运用具有基础 性,但又具有复杂性。从近两年的申论考试看,材料越来越复杂,答题难度越来越大,还须 善抓重点、善抓主要矛盾 3、行文的多层性和综合性。申论写作的多层性表现在整篇申论由内容相同、表达要求 不同的三项或二项写作组成,综合性体现在三项或二项写作中,或主题贯穿、逻辑贯穿,构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3 一、申论的特点 申论不是写作文,申论不是论文,申论也不是一般议论文。为了让考生搞清楚什么是申论, 我们不妨以图表的形式来说明。 文书分类 具体类型 宣传文书 1、讲话稿;2、公务演讲辞;3、倡议书;4、简报、公报 事务文书 1、述职报告;2、大事记;3、调查报告;4、申论 会议文书 1、会议记录;2、会议纪要;3、会议报告 交际文书 1、专用书信;2、公务书信;3、事务书信。 晓谕性文书 1、公告;2、通告;3、通报;4、函;5、公报 规章性文书 1、条例;2、规定;3、公约;4、守则;5、章程;6、制 度;7、细则;8、办法;9、须知 指挥性文书 1、命令;2、决定;3、决议;4、布告 指示性文书 1、指示;2、批复;3、意见;4、通知 呈请性文书 1、请示;2、议案;3、报告 有的人把它当成一般公文,这实际上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公文里不存在议论的成分,公文 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能主观发挥自己的观点。而审论不一样,可以议论,只是月里议论必 须限定在政策的框架内。准确地说,审论就是“策论”。 按照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的概括:“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 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实际上是 说,策论应该深刻阐述国家管理的策略,要结合当前国家的主要事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根据策论的特征,我们把它总结为“三要”,“三不要”:要紧密结合时代,结 合国家主要事务,不要脱离时代的空泛的高谈阔论;要驾驭权力来拯救世俗的不良风气,不 要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文章要象行云流水,论述立足点高,切中时弊,不要太锋芒毕露。 在我国公务员考试中,三种能力是审论考察的要点: 一、具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法律、行政管 理等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具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的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审论既然不同于一般文章和论文,也不同于普通公文,那么,审论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 就是:阅读材料+策论。具体说来有“6 性”: 1、时间的限定性。从 2000 年—2007 年,在时间要求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是 150 分 钟。在 150 分钟内考生至少要做下列几项大的工作:(1)阅读 5000—8000 字左右的琐碎文 字资料;(2)书写 1800—2500 字的材料;(3)进行相关知识、政策、理论的联想;(4)完 成 3—4 道答题写作。时间紧,任务重,应试者必须事先做好训练工作。 2、材料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复杂性。材料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复杂性。申论写作所给 材料一般是涉及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民生等方面具有普遍性的现象问题, 或者是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或问题,或者与自己所报考公务员行业相关的事情与 问题。这些材料虽能反映和表现某一主题,而且反映的主题具有典型性,知识运用具有基础 性,但又具有复杂性。从近两年的申论考试看,材料越来越复杂,答题难度越来越大,还须 善抓重点、善抓主要矛盾。 3、行文的多层性和综合性。申论写作的多层性表现在整篇申论由内容相同、表达要求 不同的三项或二项写作组成,综合性体现在三项或二项写作中,或主题贯穿、逻辑贯穿,构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成写作链和结构整体,或几项写作巧妙地融于一项之中。如2003年申论写作就把“概述问 题”融进“提出对策建议”之中,因为提出的对策建议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此首先应该概述 问题或现状状,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或改变现状的对策建议。2004 年申论写作“概述问题”与“提出对策”就被巧妙地融入“情况报告”的写作之中,因为它 们都是“情况报告”写作中应有的内容。 4、要求的明确性。申论写作的要求十分明确,因为它是应试写作 首先,时间要求明确。整个写作规定为150分钟,并且参考答题时限为“阅读资料40分钟 作案110分钟”。 其次,写作要求明确。“三项式”写作要求考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遵循“‘概述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对策’→‘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的固定模式,写成三段具有记述 说明和议论文体特征的文章。2003年起改为“二项”写作,写作形式灵活了,但写作要求 更是从多方面明确,2003年的“二项”写作,分别被明确为“分析给定材料,从政府职能 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和利 用给定的某一材料情境“拟写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年明确参考为“概述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和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再次,答题要求明确。它们包括:一是对写作内容和行文要求的明确,如“概括内容” 部分常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提出方案,,部分要求“意见合理,具体可行;条 理清楚,语言简洁”:“申述理由”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03 年“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题)”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 条理清楚,语言通畅”;“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的写作,要求“根据选定情境,自拟标 题”。2004年“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 楚,语言通畅”:“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的写作,要求“1.简要介绍情况, 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2.条理清楚,语言通畅”。二是对字数明确 要求。“三项式”写作概括主要内容部分,一般概述主要问题限定为150字内:提出方案部 分为350字左右:论证部分在1000或1200字左右。“二项式”写作,2003年“对策建议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讲话稿”不少于1000字;2004年则是从上限作出要求,因为给 定的材料分量大(约4000字),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求字数不多于 l000字,“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字数不多于1500字。此外,还有“虚拟 身份”、“行文角度”、“写作文体”的明确和要求等 5、行文角色的假定性。申论考试是为国家机关选择人才,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公务员处 理公务的一次预演。因此申论试卷一般明确要求以某种公务员身份提出对策方案,阐述问题: 某些试卷即使未加明确,应试者也应明白要以某种公务员的身份写作。因此应试者的身份总 是虚拟的。他应站在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紧扣社会 现实、工和实际。我们在写作公务文书时也应是这样,但是很多学生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或难 以做到角色的转换,写出的公务文书要么不切实际、理想化,要么全是学生腔、学生味 6、写作文体的灵活多变性。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命题由考测基础写作转向考测 公务员职业写作的趋势看,今后的申论考试很可能不会再是简单的叙述、说明、议论的分步 写作,而是会将原来的一项或两三项写作不留痕迹地融于某种应用文体尤其公务文体的写作 之中。因为申论写作是应试写作,担负着选择真正的人才的重任,写作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更 新,写作文体肯定也会是多变的。有研究者认为今后“考生除应会写议论文外,应用文常见 的文种,甚至新闻文体的写作都要掌握。考虑到申论写作者的身份一般是公务员,重点文体 应以报告、请示、意见、议案、提案、讲话稿为主”。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考 生在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还须涉猎多种应用文体,尤其是公务文体的写作,以适应 多变的申论写作形式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4 成写作链和结构整体,或几项写作巧妙地融于一项之中。如 2003 年申论写作就把“概述问 题”融进“提出对策建议”之中,因为提出的对策建议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此首先应该概述 问题或现状状,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或改变现状的对策建议。2004 年申论写作“概述问题”与“提出对策”就被巧妙地融入“情况报告”的写作之中,因为它 们都是“情况报告”写作中应有的内容。 4、要求的明确性。申论写作的要求十分明确,因为它是应试写作。 首先,时间要求明确。整个写作规定为 150 分钟,并且参考答题时限为“阅读资料 40 分钟, 作案 110 分钟”。 其次,写作要求明确。“三项式”写作要求考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遵循“‘概述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对策’→‘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的固定模式,写成三段具有记述、 说明和议论文体特征的文章。2003 年起改为“二项”写作,写作形式灵活了,但写作要求 更是从多方面明确,2003 年的“二项”写作,分别被明确为“分析给定材料,从政府职能 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和利 用给定的某一材料情境“拟写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 年明确参考为“概述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和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再次,答题要求明确。它们包括:一是对写作内容和行文要求的明确,如“概括内容” 部分常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提出方案,,部分要求“意见合理,具体可行;条 理清楚,语言简洁”;“申述理由”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03 年“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题)”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 条理清楚,语言通畅”;“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的写作,要求“根据选定情境,自拟标 题”。2004 年“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 楚,语言通畅”;“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的写作,要求“1.简要介绍情况, 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2.条理清楚,语言通畅”。二是对字数明确 要求。“三项式”写作概括主要内容部分,一般概述主要问题限定为 150 字内;提出方案部 分为 350 字左右;论证部分在 1 000 或 1 200 字左右。“二项式”写作,2003 年“对策建议” 要求字数不少于 600 字,“讲话稿”不少于 1 000 字;2004 年则是从上限作出要求,因为给 定的材料分量大(约 4 000 字),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求字数不多于 1 000 字,“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字数不多于 1 500 字。此外,还有“虚拟 身份”、“行文角度”、“写作文体”的明确和要求等。 5、行文角色的假定性。申论考试是为国家机关选择人才,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公务员处 理公务的一次预演。因此申论试卷一般明确要求以某种公务员身份提出对策方案,阐述问题: 某些试卷即使未加明确,应试者也应明白要以某种公务员的身份写作。因此应试者的身份总 是虚拟的。他应站在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紧扣社会 现实、工和实际。我们在写作公务文书时也应是这样,但是很多学生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或难 以做到角色的转换,写出的公务文书要么不切实际、理想化,要么全是学生腔、学生味。 6、写作文体的灵活多变性。2003 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命题由考测基础写作转向考测 公务员职业写作的趋势看,今后的申论考试很可能不会再是简单的叙述、说明、议论的分步 写作,而是会将原来的一项或两三项写作不留痕迹地融于某种应用文体尤其公务文体的写作 之中。因为申论写作是应试写作,担负着选择真正的人才的重任,写作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更 新,写作文体肯定也会是多变的。有研究者认为今后“考生除应会写议论文外,应用文常见 的文种,甚至新闻文体的写作都要掌握。考虑到申论写作者的身份一般是公务员,重点文体 应以报告、请示、意见、议案、提案、讲话稿为主”。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考 生在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还须涉猎多种应用文体,尤其是公务文体的写作,以适应 多变的申论写作形式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第三讲把握审论的命题规律 历年阅读材料内容变化分析 新华社评出2002年国内十大新闻 第十条、空难引发安全生产大检查。一个月内连续发生“4·15”空难和“5·7” 空难。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新华社评出2004年国内十大新闻 第一条、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 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 年内取消农业税。在政策的带动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总量保持稳定。 新华社评出2005年国内十大新闻 第七条、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 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松花 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辞 (一)申论阅读材料的主要特点 第一,材料紧扣时政热点,贴近百姓生活。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第三,材料的编排形式基本成熟。 (二)申论材料的类型 第一,材料的内容方面,有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数据、表格、谈话等。 第二,材料的形式方面,有新闻报道、理论分析、记者访谈、论文节选等。 第三,字数在5000-8000之间 、历年申论命题结构变化分析 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八种 第一,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反映的的主要问题,字数一般在150-200字之间 第二,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一般在150-200字之间。 第三,概括出部分给定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拿出材料的一部分内容来概括,字数不等。 第四,提出对策,字数一般在300-800字之间 第五,观点或思路简述、分析。给出部分观点,找出与给定资料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 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加以论证;或者简述材料暗含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字数不等。(抽 象概括) 第六,对策有效性分析。对给定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找出有错误的解决问题措施并对错误的 要用不超过300-500字的篇幅加以论证。 第七,以不超过120-1500字的篇幅用调査报告、起草讲话稿、通报等公文应用文形式提出 自己的对策、方案或见解 第八,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反映的思路的论证或评论。这部分内容要 用1200-1500字左右,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三、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 (一)阅读量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庞杂,内容则更加关注时政热点和民生 (二)题目灵活多变,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新的变化; (三)命题更加贴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 孙景民教案 5 第三讲 把握审论的命题规律 一、历年阅读材料内容变化分析 新华社评出 2002 年国内十大新闻。 第十条、空难引发安全生产大检查。一个月内连续发生“4·15”空难和“5·7” 空难。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新华社评出2004年国内十大新闻。 第一条、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 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 年内取消农业税。在政策的带动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总量保持稳定。 新华社评出2005 年国内十大新闻。 第七条、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11 月 13 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 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松花 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辞 职。 (一)申论阅读材料的主要特点 第一,材料紧扣时政热点,贴近百姓生活。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第三,材料的编排形式基本成熟。 (二)申论材料的类型 第一, 材料的内容方面,有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数据、表格、谈话等。 第二, 材料的形式方面,有新闻报道、理论分析、记者访谈、论文节选等。 第三, 字数在 5000-8000 之间。 二、历年申论命题结构变化分析 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八种: 第一,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反映的的主要问题,字数一般在 150-200 字之间。 第二, 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一般在 150-200 字之间。 第三,概括出部分给定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拿出材料的一部分内容来概括,字数不等。 第四,提出对策,字数一般在 300-800 字之间。 第五,观点或思路简述、分析。给出部分观点,找出与给定资料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 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加以论证;或者简述材料暗含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字数不等。(抽 象概括) 第六,对策有效性分析。对给定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找出有错误的解决问题措施并对错误的 要用不超过 300-500 字的篇幅加以论证。 第七,以不超过 1200-1500 字的篇幅用调查报告、起草讲话稿、通报等公文应用文形式提出 自己的对策、方案或见解。 第八,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反映的思路的论证或评论。这部分内容要 用 1200-1500 字左右,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三、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 (一)阅读量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庞杂,内容则更加关注时政热点和民生; (二)题目灵活多变,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新的变化; (三)命题更加贴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