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则指最大辐射方向的增益。增益也可按规定的极化来考虑。 根据对基准天线的选择,增益分为: )绝对或全向增益(G1),这时基准天线是一个在空间中处于隔离状态的全向天线 b)相对于半波振子的增益(Ga),这里基准天线是一个在空间处于隔离状态的半波振子 且其大圆面包含指定的方向 c)相对于短垂直天线的增益(G、),这时基准天线是一个比四分之一波长短得多的、垂 直于包含指定方向并完全导电的平面的线性导体 1.627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p) equivalent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 供给天线的功率与指定方向上相对于全向天线的增益(绝对或全向增益)的乘积 1.628(指定方向上的)有效辐射功率(erp) effective radiated power( in a given direction) 供给天线的功率与指定方向上相对于半浪振子的增益的乘积 629(指定方向上的)有效单极辐射功率(emr.p) effective monopole radiated power(in a given direction) 供给天线的功率与在指定方向上相对于短垂直天线的增益的乘积 1.6.30对流层散射 tropospheric scatter 由于对流层物理特性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而引起散射的无线电波传播。 1.6.31电离层散射 ionospheric scatter 由于电离层电离度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而引起散射的无线电波传播。 17频率共用 Frequency sharin 7.1干扰 interference 由于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其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收产 生的影响,其表现为性能下降、误解、或信息丢失,若不存在这种无用能量,则此后果可以避免
27 明,则指最大辐射方向的增益。增益也可按规定的极化来考虑。 根据对基准天线的选择,增益分为: a)绝对或全向增益(Gi),这时基准天线是一个在空间中处于隔离状态的全向天线。 b)相对于半波振子的增益(Gd),这里基准天线是一个在空间处于隔离状态的半波振子, 且其大圆面包含指定的方向。 c)相对于短垂直天线的增益(Gv),这时基准天线是一个比四分之一波长短得多的、垂 直于包含指定方向并完全导电的平面的线性导体。 1.6.27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equivalent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 供给天线的功率与指定方向上相对于全向天线的增益(绝对或全向增益)的乘积。 1.6.28 (指定方向上的)有效辐射功率(e.r.p) effective radiated power(in a given direction) 供给天线的功率与指定方向上相对于半波振子的增益的乘积。 1.6.29 (指定方向上的)有效单极辐射功率(e.m.r.p) effective monopole radiated power (in a given direction) 供给天线的功率与在指定方向上相对于短垂直天线的增益的乘积。 1.6.30 对流层散射 tropospheric scatter 由于对流层物理特性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而引起散射的无线电波传播。 1.6.31 电离层散射 ionospheric scatter 由于电离层电离度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而引起散射的无线电波传播。 1.7 频率共用 Frequency sharing 1.7.1 干扰 interference 由于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其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收产 生的影响,其表现为性能下降、误解、或信息丢失,若不存在这种无用能量,则此后果可以避免
1.72允许干扰 permissible interference 观测到的或预测的千扰,该干扰符合国家或国际上规定的干扰允许值和共用标准 1.7.3可接受干扰 accepted interference 干扰电平虽高于规定的允许干扰标准,但经两个或两个以上主管部门协商同意,且不损 害其他主管部门利益的干扰 174有害千扰 harmful interference 危害无线电导航或其他安全业务的正常运行,或严重地损害、阻碍、或一再阻断按规定 正常开展的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千扰 1.7.5射频保护比(RF.) protection ratio(RF) 为使接收机输出端的有用信号达到规定的接收质量,在规定的条件下所确定的接收机输 入端的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的最小比值 7.6协调区 coordination area 在与地面电台共用相同频率的地球站周围或与接收地球站共用相同双向划分频带的发 射地球站周围的一个区域,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协调。在此区域之外,不会超过允许干扰的电 平,因此不需要协调。 7.7协调等值线 coordination contour 环绕协调区的线。 1.78协调距离 coordination distance 从与地面电台共用相同频率的地球站周围或与接收地球站共用相同双向划分频带的发 射地球站的给定方位起算的一段距离,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协调。在此距离之外,不会超过允 许干扰电平,因此不需要协调
28 1.7.2 允许干扰 permissible interference 观测到的或预测的干扰,该干扰符合国家或国际上规定的干扰允许值和共用标准。 1.7.3 可接受干扰 accepted interference 干扰电平虽高于规定的允许干扰标准,但经两个或两个以上主管部门协商同意,且不损 害其他主管部门利益的干扰。 1.7.4 有害干扰 harmful interference 危害无线电导航或其他安全业务的正常运行,或严重地损害、阻碍、或一再阻断按规定 正常开展的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干扰。 1.7.5 射频保护比(R.F.) protection ratio(R.F.) 为使接收机输出端的有用信号达到规定的接收质量,在规定的条件下所确定的接收机输 入端的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的最小比值。 1.7.6 协调区 coordination area 在与地面电台共用相同频率的地球站周围或与接收地球站共用相同双向划分频带的发 射地球站周围的一个区域,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协调。在此区域之外,不会超过允许干扰的电 平,因此不需要协调。 1.7.7 协调等值线 coordination contour 环绕协调区的线。 1.7.8 协调距离 coordination distance 从与地面电台共用相同频率的地球站周围或与接收地球站共用相同双向划分频带的发 射地球站的给定方位起算的一段距离,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协调。在此距离之外,不会超过允 许干扰电平,因此不需要协调
1.7.9等效卫星链路噪声温度 equivalent satellite link noise temperature 折算到地球站接收天线输出端的噪声温度,它对应于在卫星链路输出端产生全部所测噪 声的无线电频率噪声功率,但来自使用其他卫星的卫星链路的干扰和来自地面系统的干扰所 造成的噪声除外 1.7.10(可调卫星波束的)有效瞄准区 effective boresight area( of a steerable satellite beam 用一个可调卫星波束瞄准线所瞄准到的地球表面的一个区域范围。 单个可调卫星液束瞄准到的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互不相连的有效瞄准区 1.7.11(可调卫星波束的)有效天线增益等值线 effective antenna gain contour( of steerable satellite beam) 可调卫星波束瞄准线沿着有效瞄准区边缘移动所产生的夭线增益等值线的包络线 18空间技术术语 Technical terms relating to space 1.8.1深空 deep space 离地球的距离约等于或大于2×10km的空间 1.82空间飞行器 spacecraft 飞往地球大气层主要部分以外的人造飞行器 18.3卫星 satellite 围绕着另一个质量远大于其本身的物体旋转的物体,其运行主要并长久地由前者的引力 决定 1.84有源卫星 active satellite 载有用于发射或转发无线电通信信号的电台的卫星。 18.5反射卫星 reflecting satellite 用于反射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卫星
29 1.7.9 等效卫星链路噪声温度 equivalent satellite link noise temperature 折算到地球站接收天线输出端的噪声温度,它对应于在卫星链路输出端产生全部所测噪 声的无线电频率噪声功率,但来自使用其他卫星的卫星链路的干扰和来自地面系统的干扰所 造成的噪声除外。 1.7.10 (可调卫星波束的)有效瞄准区 effective boresight area(of a steerable satellite beam) 用一个可调卫星波束瞄准线所瞄准到的地球表面的一个区域范围。 单个可调卫星波束瞄准到的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互不相连的有效瞄准区。 1.7.11 (可调卫星波束的)有效天线增益等值线 effective antenna gain contour(of steerable satellite beam) 可调卫星波束瞄准线沿着有效瞄准区边缘移动所产生的天线增益等值线的包络线。 1.8 空间技术术语 Technical terms relating to space 1.8.1 深空 deep space 离地球的距离约等于或大于 2×106km 的空间。 1.8.2 空间飞行器 spacecraft 飞往地球大气层主要部分以外的人造飞行器。 1.8.3 卫星 satellite 围绕着另一个质量远大于其本身的物体旋转的物体,其运行主要并长久地由前者的引力 决定。 1.8.4 有源卫星 active satellite 载有用于发射或转发无线电通信信号的电台的卫星。 1.8.5 反射卫星 reflecting satellite 用于反射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卫星
1.86有源传感器 active sensor 用于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或空间研究业务的一种测量仪器,通过它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以 获得信息 18.7无源传感器 passive sensor 用于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或空间研究业务的一种测量仪器,通过它接收自然界发出的无线 电波以获得信息。 88轨道 orbit 由于受到自然力(主要是万有引力)的作用,卫星或其他空间物体的质量中心所描绘的 相对于某参照系的轨迹 1.89(地球卫星的)轨道的倾角 inclination of an orbit( of an earth satellite) 包含轨道的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它由地球赤道平面在轨道升交点按逆时针方向 计决定,范围在0至180度之间。 18.10(卫星的)周期 period( of a satellite 个卫星连续两次经过其轨道上的某特定点的间隔时间 1.8.11远地点或近地点的高度 altitude of the apogee or of the pe 远地点或近地点相对于一个用以代表地球表面的规定参考面上方的高度。 18.12地球同步卫星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的地球卫星 1.8.13地球静止卫星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个地球同步卫星的圆形及顺行轨道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并对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地 球同步卫星:广义地说,这是一种对地球保持大致相对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
30 1.8.6 有源传感器 active sensor 用于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或空间研究业务的一种测量仪器,通过它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以 获得信息。 1.8.7 无源传感器 passive sensor 用于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或空间研究业务的一种测量仪器,通过它接收自然界发出的无线 电波以获得信息。 1.8.8 轨道 orbit 由于受到自然力(主要是万有引力)的作用,卫星或其他空间物体的质量中心所描绘的 相对于某参照系的轨迹。 1.8.9 (地球卫星的)轨道的倾角 inclination of an orbit(of an earth satellite) 包含轨道的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它由地球赤道平面在轨道升交点按逆时针方向 计决定,范围在 0 至 180 度之间。 1.8.10 (卫星的)周期 period(of a satellite) 一个卫星连续两次经过其轨道上的某特定点的间隔时间。 1.8.11 远地点或近地点的高度 altitude of the apogee or of the perigee 远地点或近地点相对于一个用以代表地球表面的规定参考面上方的高度。 1.8.12 地球同步卫星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的地球卫星。 1.8.13 地球静止卫星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一个地球同步卫星的圆形及顺行轨道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并对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地 球同步卫星;广义地说,这是一种对地球保持大致相对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
1.8.14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 地球静止卫星所必须进入的轨道 18.15可调卫星波束 steerable satellite beam 能重新进行再定点的卫星天线波束 19无线电频带和波段的命名 无线电频谱可分为下面表中的14个频带,无线电频率以Hz(赫兹)为单位,其表达方式为 3000kHz以下(包括3000kHz),以kHz(千赫兹)表示 3MH以上至3000MHz(包括3000MHz),以MHz(兆赫兹)表示 3GHz以上至3000GH(包括3000GHz),以GHz(吉赫兹)表示 长范I 3000Hz 000-100千米(km) 频(VLF) 氐频(LF 0kHz 长波 10-1千米(km) 3000kHz 100-100米(m) 10-10米(m 甚高频(VF 米波 9特高频(UHIF) 300-3000MHz 分米波 10-1分米(dm) 超高频(SHF 厘米波 丝米波或亚毫米涯 注:频率范围(波长范围亦类似)均含上限、不含下限;相应名词非正式标准,仅作简 化称呼参考之用 注1:“频带N”(N=带号)从0.3×10~Hz至3×10NHz 注2:词头:k=千(103),M=兆(106),G=吉(109)。 1.10常用字母代码和业务频段对应表 字母代码}频率范围(GHD 空间无线电通信 举例〔Gz) 标称频段 举例(GH) 1215-14 15GHz频段 2-4 3-2.5 2.5GHz频段 2.5-2.690 5.25-5.8 4/6GH频段 5.85-7.075 414.0 12-18 1l/|4GHz频段 10.7-13.25 15.7-17.3 12/4GHz频段 14.0-14.5
31 1.8.14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geostationary-satellite orbit 地球静止卫星所必须进入的轨道。 1.8.15 可调卫星波束 steerable satellite beam 能重新进行再定点的卫星天线波束。 1.9 无线电频带和波段的命名 无线电频谱可分为下面表中的14 个频带,无线电频率以 Hz(赫兹)为单位,其表达方式为: —— 3000kHz 以下(包括 3000kHz),以 kHz(千赫兹)表示; —— 3MHz 以上至 3000MHz(包括 3000MHz),以 MHz(兆赫兹)表示; —— 3GHz 以上至 3000GHz(包括 3000GHz),以 GHz(吉赫兹)表示。 带号 频 带 名 称 频 率 范 围 波 段 名 称 波 长 范 围 −1 至低频(TLF) 0.03-0.3Hz 至长波或千兆米波 10000-1000 兆米(Mm) 0 至低频(TLF) 0.3-3Hz 至长波或百兆米波 1000-100 兆米(Mm) 1 极低频(ELF) 3-30Hz 极长波 100-10 兆米(Mm) 2 超低频(SLF) 30-300Hz 超长波 10-1 兆米(Mm) 3 特低频(ULF) 300-3000Hz 特长波 1000-100 千米(km) 4 甚低频(VLF) 3-30kHz 甚长波 100-10 千米(km) 5 低频(LF) 30-300kHz 长波 10-1 千米(km) 6 中频(MF) 300-3000kHz 中波 1000-100 米(m) 7 高频(HF) 3-30MHz 短波 100-10 米(m) 8 甚高频(VHF) 30-300MHz 米波 10-1 米(m) 9 特高频(UHF) 300-3000MHz 分米波 10-1 分米(dm) 10 超高频(SHF) 3-30GHz 厘米波 10-1 厘米(cm) 11 极高频(EHF) 30-300GHz 毫米波 10-1 毫米(mm) 12 至高频(THF) 300-3000GHz 丝米波或亚毫米波 10-1 丝米(dmm) 注:频率范围(波长范围亦类似)均含上限、不含下限;相应名词非正式标准,仅作简 化称呼参考之用。 注 1:“频带 N”(N = 带号)从 0.3×10N Hz 至 3×10N Hz。 注 2:词头:k = 千(103),M = 兆(106),G = 吉(109)。 1.10 常用字母代码和业务频段对应表 字母代码 雷 达 空间无线电通信 频率范围(GHz) 举例(GHz) 标 称 频 段 举例(GHz) L 1-2 1.215-1.4 1.5GHz 频段 1.525-1.710 S 2-4 2.3-2.5 2.7-3.4 2.5GHz 频段 2.5-2.690 C 4-8 5.25-5.85 4/6GHz 频段 3.4-4.2 4.5-4.8 5.85-7.075 X 8-12 8.5-10.5 - Ku 12-18 13.4-14.0 15.7-17.3 11/14GHz 频段 12/14GHz 频段 10.7-13.25 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