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 (2012年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 (2012 年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 O 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目录 1、清洁高效发电设备 2、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 3、大型石油及石化装备 4、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 16 5、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 6、大型煤炭及大型露天矿设备 7、轨道交通装备 8、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9、大型施工机械 10、新型纺织机械 1、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 12、电子及光伏制造装备 4368江 13、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另行制定) 14、成形加工装备 15、民用飞机(另行制定) 16、高档印刷机械. 17、关键基础件 l8、机场专用装备及港口机械 19、智能控制系统及精密测量仪器
目 录 1、清洁高效发电设备 ............................................................................................................................................................................................. 3 2、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 ............................................................................................................................................................................... 8 3、大型石油及石化装备.......................................................................................................................................................................................... 9 4、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16 5、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17 6、大型煤炭及大型露天矿设备 ..............................................................................................................................................................................20 7、轨道交通装备 ...................................................................................................................................................................................................25 8、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31 9、大型施工机械 ...................................................................................................................................................................................................41 10、新型纺织机械..................................................................................................................................................................................................43 11、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46 12、电子及光伏制造装备.......................................................................................................................................................................................48 13、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另行制定)........................................................................................................................................................52 14、成形加工装备..................................................................................................................................................................................................52 15、民用飞机(另行制定)....................................................................................................................................................................................54 16、高档印刷机械..................................................................................................................................................................................................54 17、关键基础件.....................................................................................................................................................................................................57 18、机场专用装备及港口机械................................................................................................................................................................................70 19、智能控制系统及精密测量仪器.........................................................................................................................................................................73
、清洁高效发电设备 编号 产品名称 类别 主要技术指标 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1核电 11高温气冷堆 1(另行制定) (另行制定) 流量≥2000立方米/小时 扬程≥300米 1、可靠、先进、结构紧凑总体结构设计研究 2、高抗汽蚀性能、高效、性能曲线平坦无驼峰的水力模 1首级叶轮出口中心线处( NPSHR)≤5 型研究 3、泵轴向力自身平衡平衡装置及止推轴承设计研究。 功率≥845% 1.12|CAP1400 (另行制定) (另行制定) 13二代改进 Ⅱl百万千瓦级 主泵高效水力模型研制:无润滑启动;转子特定工况 稳定性计算: 核一级泵、阀(包括:主泵:稳压器比例喷要高可靠性,具有耐辐射、抗地震、无|2、核一级阅门及主蒸汽隔离阀结构设计计算:高可靠性 113雾阀和安全阀:大口径高压闸阀和止回阀 泄漏、抗冷热交变冲击及定时阻断等特密封研制 4、核一级泵、阀试验装置及试验技术 1、高效率水力模型的研究 设计流量≥300000立方米/小时 2、高温高压下承压件设计和制造技术 1132|常规岛主给水泵机组 I|扬程≥800米 3、叶轮五轴加工技术 效率≥12000千瓦 4、机组振动控制,转动部件动力学分析 5、高温高压全流量试验和热冲击试验技术
3 1、清洁高效发电设备 编号 产品名称 类别 主要技术指标 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1 核电 1.1.1 高温气冷堆 Ⅰ (另行制定) (另行制定) 1.1.1.1 常规岛凝结水泵 Ⅰ 流量≥2000 立方米/小时 扬程≥300 米 首级叶轮出口中心线处(NPSHR)≤5.2 米 功率≥84.5% 1、可靠、先进、结构紧凑总体结构设计研究; 2、高抗汽蚀性能、高效、性能曲线平坦无驼峰的水力模 型研究; 3、泵轴向力自身平衡平衡装置及止推轴承设计研究。 1.1.2 CAP1400 Ⅰ (另行制定) (另行制定) 1.1.3 二代改进 II 百万千瓦级 1.1.3.1 核一级泵、阀(包括:主泵;稳压器比例喷 雾阀和安全阀;大口径高压闸阀和止回阀; 二级主蒸汽隔离阀等) Ⅰ 要高可靠性,具有耐辐射、抗地震、无 泄漏、抗冷热交变冲击及定时阻断等特 定功能。 1、主泵高效水力模型研制;无润滑启动;转子特定工况 稳定性计算; 2、核一级阀门及主蒸汽隔离阀结构设计计算;高可靠性 密封研制; 3、满足特定功能要求的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及加工 工艺; 4、核一级泵、阀试验装置及试验技术。 1.1.3.2 常规岛主给水泵机组 Ⅰ 设计流量≥3000000 立方米/小时 扬程≥800 米 效率≥12000 千瓦 1、高效率水力模型的研究 2、高温高压下承压件设计和制造技术 3、叶轮五轴加工技术 4、机组振动控制,转动部件动力学分析 5、高温高压全流量试验和热冲击试验技术 1.2 大型火电机组
编号 产品名称 类别 主要技术指标 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满足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可靠运|1、大型锅炉给水泵、研制 121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辅机 行要求 2、高温高压阀门、安全阀、调节阀制造 1、水力模型研制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主给水泵和锅炉给水泵 设计流量≥1600立方米/小时 2、平衡装置设计 12.1.1 机组 扬程范围≥3000米 3、轴端密封设计 4、重要零件材料研究 12.1.2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 材料:F92 1、耐高温材料锻造技术: 公称通径: 2、阀门零部件热应力、热变形分析技术 压力等级:≤ Class44500S 3、阀门的控制技术、动作可靠性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材料:WB36 1、阀门零件设计制造技术 高加三通阀 1|公称通径:NS≤20 3、阀门的控制技术、动作可靠性研究 压力等级:≤ Class2500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的研究 材料:WC9、C12 1、耐高温材料铸造技术 高排及抽汽逆止阀 快速启闭技术 1公称通径:NPS≤48 门的减小噪声研究 压力等级:≤Clas52500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材料:F91(C12A)、F92 2、阀门零部件热应力、热变形分析技术 1.2.1.24 再热器安全阀 I|公称通径:NPS≤6 3、阀门的动作可靠性研究 压力等级:≤ ClassI1500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1.2.1.25 汽机排气蝶阀 材料:A10 1、大口径蝶阀设计技术
4 编号 产品名称 类别 主要技术指标 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2.1 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辅机 Ⅰ 满足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可靠运 行要求 1、大型锅炉给水泵、研制; 2、高温高压阀门、安全阀、调节阀制造; 1.2.1.1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主给水泵和锅炉给水泵 机组 Ⅰ 设计流量≥1600 立方米/小时 扬程范围≥3000 米 1、水力模型研制 2、平衡装置设计 3、轴端密封设计 4、重要零件材料研究 1.2.1.2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 Ⅰ 1.2.1.2.1 主蒸汽闸阀 Ⅰ 材料:F92 公称通径:NPS≤22 压力等级:≤Class4500Spl 1、耐高温材料锻造技术; 2、阀门零部件热应力、热变形分析技术; 3、阀门的控制技术、动作可靠性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1.2.1.2.2 高加三通阀 Ⅰ 材料:WB36 公称通径:NPS≤20 压力等级:≤Class2500 1、阀门零件设计制造技术; 3、阀门的控制技术、动作可靠性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的研究。 1.2.1.2.3 高排及抽汽逆止阀 Ⅰ 材料:WC9、C12A 公称通径:NPS≤48 压力等级:≤Class2500 1、耐高温材料铸造技术; 2、阀门快速启闭技术; 3、阀门的减小噪声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1.2.1.2.4 再热器安全阀 Ⅰ 材料:F91(C12A)、F92 公称通径:NPS≤6 压力等级:≤Class1500 1、耐高温材料--弹簧技术; 2、阀门零部件热应力、热变形分析技术; 3、阀门的动作可靠性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1.2.1.2.5 小汽机排气蝶阀 Ⅰ 材料:A105 1、大口径蝶阀设计技术;
编号 产品名称 类别 主要技术指标 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公称通径:DN≤2800m 2、阀门变形分析技术 压力等级:≤PN6 3、阀门的真空度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1、耐高温材料技术研究 材料:F91、F92 高压疏水阀 2、阀门零部件热应力、抗汽蚀技术 I|公称通径:NPS≤3 3、阀门的减压结构研究 压力等级:≤ Classs4500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材料:WC9、F22 公称通径:NPS≤16 1、减压结构研究 部分控制阀(减温水、高加疏水、抽汽疏水、 压力等级:≤ Class2500 2、阀门零部件设计、热变形分析技术 1.2.1.27 蒸汽减压站、储水罐、凝汽系统等) 安装位置:再热器减温水、高加疏水、|3、阀门的控制技术、动作可靠性研究 蒸汽吹灰减压站、抽汽疏水、储水罐管|4、调节特性与灵敏性研究。 道、凝汽系统 超临界锅炉主蒸汽压力≥25MPa,流量 1、炉膛选型及热负荷分布计算技术 ≥1900吨/小时,S02排放小于 2、垂直管圈水冷壁水动力设计技术 12260万千瓦缓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400mgNm3、NO1排放小于200mgNm 发电效率≥42%全工况实时动套仿真,/3、锅炉热循环回路及风系统设计技术 4、锅炉关键部件制造焊接机防腐技术 事故追忆复现。 系统集成设计技术 循环联合功率450MW~55MW 大型整体煤气、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2、煤气化炉及煤气净化装置的研发 123(c0 I|燃气轮机进口初温1450℃~1500℃0:3、燃气轮机研发制造技术 热效率≥48% 4、余热锅炉结构优化技术及受热面防积碳、磨损、结 渣、结晶技术
5 编号 产品名称 类别 主要技术指标 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公称通径:DN≤2800mm 压力等级:≤PN6 2、阀门变形分析技术; 3、阀门的真空度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1.2.1.2.6 高压疏水阀 Ⅰ 材料:F91、F92 公称通径:NPS≤3 压力等级:≤Class4500 1、耐高温材料技术研究; 2、阀门零部件热应力、抗汽蚀技术; 3、阀门的减压结构研究; 4、密封副结构与材料研究。 1.2.1.2.7 部分控制阀(减温水、高加疏水、抽汽疏水、 蒸汽减压站、储水罐、凝汽系统等) Ⅰ 材料:WC9、F22 公称通径:NPS≤16 压力等级:≤Class2500 安装位置:再热器减温水、高加疏水、 蒸汽吹灰减压站、抽汽疏水、储水罐管 道、凝汽系统 1、减压结构研究; 2、阀门零部件设计、热变形分析技术; 3、阀门的控制技术、动作可靠性研究; 4、调节特性与灵敏性研究。 1.2.2 60万千瓦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Ⅰ 超临界锅炉主蒸汽压力≥25MPa,流量 ≥1900吨/小时,SO2排放小于 400mg/Nm3、NOX 排放小于200mg/Nm3, 发电效率≥42%,全工况实时动态仿真, 事故追忆复现。 1、炉膛选型及热负荷分布计算技术; 2、垂直管圈水冷壁水动力设计技术; 3、锅炉热循环回路及风系统设计技术; 4、锅炉关键部件制造焊接机防腐技术。 1.2.3 大型整体煤气、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IGCC) Ⅰ 循环联合功率450MW~550MW; 燃气轮机进口初温1450℃~1500℃; 热效率≥48%。 1、 系统集成设计技术; 2、 煤气化炉及煤气净化装置的研发; 3、 燃气轮机研发制造技术; 4、 余热锅炉结构优化技术及受热面防积碳、磨损、结 渣、结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