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 科技部政体司 按照科技部统一部署,我省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吉林省区 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经专家论证、修改和领导审阅,现将《吉 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呈上,请审阅。 附件: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 吉林省科技厅 二O0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1 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 科技部政体司: 按照科技部统一部署,我省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吉林省区 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经专家论证、修改和领导审阅,现将《吉 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呈上,请审阅。 附件: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 吉林省科技厅 二 OO 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戈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的 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知 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动力和决定因素,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本区域 的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 为核心,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 统 吉林省力争站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跟随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步伐,构造有利于高度集聚创新资源,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 进一步促进科技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在激烈的竞争 中,抢占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制高点。通过与国家创新系统及其 他区域的广泛联系,动员本地区创新资源、吸引外部创新资源参与 本地区的发展和创新,实现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良好的科教资源,初具规模的知识创新体系 吉林省拥有良好的科教资源,4个中科院所属、14个国务院 部属和53个省属共η1个研究与开发机构,2所部属和39所省属 共41所高等院校,8个国家的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中 ,31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5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或 基地),构成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在光电子、应用化学 汽车、石化、生物制品和农业等领域有比较优势。48个县以上所 属的独立科硏机构和3000多个新兴起的民营科技机构,形成了区 域科技创新、推广的基础力量,在技术吸收、技术创新,技术承
2 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 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的 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知 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动力和决定因素,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本区域 的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 为核心,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 统。 吉林省力争站在 21 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跟随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步伐,构造有利于高度集聚创新资源,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 进一步促进科技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在激烈的竞争 中,抢占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制高点。通过与国家创新系统及其 他区域的广泛联系, 动员本地区创新资源、吸引外部创新资源参与 本地区的发展和创新,实现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良好的科教资源,初具规模的知识创新体系 吉林省拥有良好的科教资源,4 个中科院所属、14 个国务院 部属和 53 个省属共 71 个研究与开发机构,2 所部属和 39 所省属 共 41 所高等院校,8 个国家的级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级研究中 心,31 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59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或 基地),构成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在光电子、应用化学、 汽车、石化、生物制品和农业等领域有比较优势。48 个县以上所 属的独立科研机构和 3000 多个新兴起的民营科技机构,形成了区 域科技创新、推广的基础力量,在技术吸收﹑技术创新,技术承
接、应用和推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5 万人,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占有量居全国前列,具有相对良好 的人才基础。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创 新与应用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二)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正在形成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吉林省曾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也是举足 轻重的粮食生产基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产业、资源和科技优 势得到利用,汽车制造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首位,石化工业走 出逆境,在调整中推进;绿色农业成为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呈现出新优势;依靠高新技术,中医药和生物制药、光 电子和新材料等优勢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汽车工业、石化工 业和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以医药、光电子和新材料工业为优势, 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的产业格局。 90年代,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建设的步伐加快,到2002年, 全省大中型企业建立了250个技术开发机构,从事企业技术开发 34087人。一汽集团等10户企业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通化钢铁集团公司等88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产 学研结合、智力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企业技术开发能力、高新 技术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经费投入加大, 初步形成了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 (三)积极的建设步伐,独特的企业开发和成长环境 经过10多年的集聚和发展,我省各类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 形成了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2个省级开发区。以长春一吉林经济 带为核心,分布在全省四个市(州)、18个县(市、区),成为我 省经济、科技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电子信
3 接、应用和推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02.5 万人,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占有量居全国前列,具有相对良好 的人才基础。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创 新与应用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二)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正在形成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吉林省曾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也是举足 轻重的粮食生产基地。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产业、资源和科技优 势得到利用,汽车制造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首位,石化工业走 出逆境,在调整中推进;绿色农业成为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呈现出新优势;依靠高新技术,中医药和生物制药、光 电子和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汽车工业、石化工 业和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以医药、光电子和新材料工业为优势, 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的产业格局。 90 年代,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建设的步伐加快,到 2002 年, 全省大中型企业建立了 250 个技术开发机构,从事企业技术开发 34087 人。一汽集团等 10 户企业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通化钢铁集团公司等 88 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产 学研结合、智力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企业技术开发能力、高新 技术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经费投入加大, 初步形成了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 (三)积极的建设步伐,独特的企业开发和成长环境 经过 10 多年的集聚和发展,我省各类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 形成了 5 个国家级开发区和 22 个省级开发区。以长春—吉林经济 带为核心,分布在全省四个市(州)、18 个县(市、区),成为我 省经济、科技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电子信
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五大科技和产业领域为主要内容的 国家级科技园区,200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已达到410亿元,其 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05亿元,占总值的50%。 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长一吉经济带”上与长春高新区遥 相呼应,是以石油化工、软件工程、生物基因工程的纳米材料等 四大科技和产业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科技园区,是国家级软 件产业基地,2002年末,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其中高 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10亿元,占总产值的61%。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产业领域更宽的国家级产业园 区,现已建立起生物医药园和光电子园等专业园区,形成了相关 高新技术和产业向本区迅速集聚的良好势头,2002年全区实现工 业总产值38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145亿元,是总 产值的38%。 延吉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处吉林东部长白地区,是以中医药和 长白山生态食品研究、开发为重要内容的省级科技园区,2002年 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亿元,是总产 值的76%。 公主岭农业科技园位于吉林省中部农业区,以充分发挥东北 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作用,提高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 进粮食产区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农 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支撑点,也是粮食主 产区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示范区,是迎接农业新技 术革命的先导区。通过人才、资金、科技和产业的高度集聚,园 区将成为具有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代表性、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 科技和产业中心,以及现代化的农业信息中心;成为科技农工贸
4 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五大科技和产业领域为主要内容的 国家级科技园区,2002 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已达到 410 亿元,其 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 205 亿元,占总值的 50%。 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长—吉经济带”上与长春高新区遥 相呼应,是以石油化工、软件工程、生物基因工程的纳米材料等 四大科技和产业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科技园区,是国家级软 件产业基地,2002 年末,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340 亿元,其中高 新技术产品产值达 210 亿元,占总产值的 61%。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产业领域更宽的国家级产业园 区,现已建立起生物医药园和光电子园等专业园区,形成了相关 高新技术和产业向本区迅速集聚的良好势头,2002 年全区实现工 业总产值 380 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 145 亿元,是总 产值的 38%。 延吉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处吉林东部长白地区,是以中医药和 长白山生态食品研究、开发为重要内容的省级科技园区,2002 年 实现工业总产值 6.5 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5 亿元,是总产 值的 76% 。 公主岭农业科技园位于吉林省中部农业区,以充分发挥东北 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作用,提高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 进粮食产区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农 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支撑点, 也是粮食主 产区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示范区,是迎接农业新技 术革命的先导区。通过人才、资金、科技和产业的高度集聚,园 区将成为具有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代表性、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 科技和产业中心,以及现代化的农业信息中心;成为科技农工贸
一体化的现代生态效益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经济上高效 技术上先进、环境上可持续的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高水准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通化医药城位于吉林省东北部长白山区,以标准化、规范化 的北方地道药材生产基地,高水平的医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和国际化的医药物流服务中心为发展目标。经国家科技部认定为 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地。目前有通 化东宝等8户经过GMP改造和认证的医药企业,开发“基因工程 胰岛素、“碟脉灵”等一批高新技术医药产品。园区依托得天独厚 的长白山地道的药材资源,独具优势的地道中药材人工栽培和养 殖技术,通过培养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知名企业家,建设医药 名城。计划在未来10年,提升医药产业的规模、水平和创新能力, 构筑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 (四)积极的建设步伐,快速成长的社会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和服务体系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吉 林省从1989年成立“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开始起步,逐渐加快 了技术中介机构的建设步伐。现已建立起38个生产力促进中心、 12个常设技术市场和14个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形成了以 技术市场为主体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我省的科技信息交流 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2年吉林技术市场年技术交易额达到8.85亿元,比上年增 长2403%。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有403项成果进入了技术市场; 交易金额达1.02亿元。科技孵化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形成新 型产业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截止2002年末,全省累计孵化 科技企业1300多家,其中吉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长春科技 创业服务中心的在孵企业分别达到306户和409户,在国内居于
5 一体化的现代生态效益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经济上高效、 技术上先进、环境上可持续的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高水准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通化医药城位于吉林省东北部长白山区,以标准化、规范化 的北方地道药材生产基地,高水平的医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和国际化的医药物流服务中心为发展目标。经国家科技部认定为 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地。目前有通 化东宝等 8 户经过 GMP 改造和认证的医药企业,开发“基因工程 胰岛素、“碟脉灵”等一批高新技术医药产品。园区依托得天独厚 的长白山地道的药材资源,独具优势的地道中药材人工栽培和养 殖技术,通过培养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知名企业家,建设医药 名城。计划在未来 10 年,提升医药产业的规模、水平和创新能力, 构筑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 (四)积极的建设步伐,快速成长的社会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和服务体系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吉 林省从 1989 年成立“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开始起步,逐渐加快 了技术中介机构的建设步伐。现已建立起 38 个生产力促进中心、 12 个常设技术市场和 14 个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形成了以 技术市场为主体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我省的科技信息交流、 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2 年吉林技术市场年技术交易额达到 8.85 亿元,比上年增 长 24.03%。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有 403 项成果进入了技术市场; 交易金额达 1.02 亿元。科技孵化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形成新 型产业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截止 2002 年末,全省累计孵化 科技企业 1300 多家,其中吉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长春科技 创业服务中心的在孵企业分别达到 306 户和 409 户,在国内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