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彭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与支点》 材料二: 某杂志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A:课程 B:活动资金C:专职师资D:其他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本报讯(记者施剑松)传统文化教育赢得小学生的欢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来自北京多 所小学的反馈表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普遍存在的师资缺口,是阻碍传统文化进 校园的重要原因。 日前,在阅读推广中心举办的“优秀传统,阅读领航”校长沙龙上,北京东城区一位校 长指出,现在的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兴趣,要帮助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学校 迫切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撑。北京海淀区一位校长呼吁,应加大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培 训力度。 阅读推广中心主任认为,阅读是让小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极佳切入口。他向参会嘉宾系统介 绍了阅读推广中心近年来推进的少儿阅读分级分类设计和国学主题体验式阅读项目后指出, 成体系的阅读设计和良好的阅读体验将有效提升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须突破师资瓶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行动起来。有形的笔墨书香可以承载传统文 化,无形的互联网大数据亦可容纳它。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应当提供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 即适合各类学生阅读的读本;二是将中华文明礼仪列入学校必修课,用必修的方式,促进中华 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入年轻一代的心灵。 传统文化进校园,走进了课本,依然还不够,让学生们真正将传统文化吸收,使其成为生命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是关键。面对皎洁的月光,能感受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6 - (摘编自彭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与支点》) 材料二: 某杂志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三: 本报讯(记者施剑松)传统文化教育赢得小学生的欢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来自北京多 所小学的反馈表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普遍存在的师资缺口,是阻碍传统文化进 校园的重要原因。 日前,在阅读推广中心举办的“优秀传统,阅读领航”校长沙龙上,北京东城区一位校 长指出,现在的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兴趣,要帮助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学校 迫切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撑。北京海淀区一位校长呼吁,应加大对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培 训力度。 阅读推广中心主任认为,阅读是让小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极佳切入口。他向参会嘉宾系统介 绍了阅读推广中心近年来推进的少儿阅读分级分类设计和国学主题体验式阅读项目后指出, 成体系的阅读设计和良好的阅读体验将有效提升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须突破师资瓶 颈》)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行动起来。有形的笔墨书香可以承载传统文 化,无形的互联网大数据亦可容纳它。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应当提供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 即适合各类学生阅读的读本;二是将中华文明礼仪列入学校必修课,用必修的方式,促进中华 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入年轻一代的心灵。 传统文化进校园,走进了课本,依然还不够,让学生们真正将传统文化吸收,使其成为生命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是关键。面对皎洁的月光,能感受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意境;面对离别,会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爱情,会有“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浪漫情调,当这些诗词代表的传统文化真正内化进每个学生的人格当中,我们 便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继承和诠释 (摘编自王学永《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入脑入心”是根本》)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戏曲、武术、书法等属于“术”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 对这些做法,材料一的作者持反对态度 虽然“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一部分,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 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 C.礼仪教育、人格教育、担当教育和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支撑点,任何偏离了这些 支撑点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是徒劳无效的 D.少儿阅读分级分类设计和国学主题体验式阅读是阅读推广中心近年来推进的项目,其有助 于小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困难,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看法有同有异: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内 容,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认为礼仪教育是最重要的。 14.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成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计2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计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18小题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 注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 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 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 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
- 7 - 的意境;面对离别,会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爱情,会有“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浪漫情调,当这些诗词代表的传统文化真正内化进每个学生的人格当中,我们 便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继承和诠释。 (摘编自王学永《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入脑入心”是根本》)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6 分) A.戏曲、武术、书法等属于“术”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 对这些做法,材料一的作者持反对态度。 B.虽然“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一部分,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 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 C.礼仪教育、人格教育、担当教育和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支撑点,任何偏离了这些 支撑点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是徒劳无效的。 D.少儿阅读分级分类设计和国学主题体验式阅读是阅读推广中心近年来推进的项目,其有助 于小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E.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困难,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看法有同有异;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内 容,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认为礼仪教育是最重要的。 14.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成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计 28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计 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5—18 小题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 注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 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 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 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
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岁夫 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 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 ,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购买 B.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坐:犯罪 C.以诗托讽 讽:讽刺 D.以虞水之再至 虞:戒备 1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3分)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1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5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计9分)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①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 8 - 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岁夫, 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 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 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购买 B.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坐:犯罪 C.以诗托讽 讽:讽刺 D.以虞水之再至 虞:戒备 1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3 分)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1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5 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计 9 分)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① 晓雾朝暾绀碧烘②,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 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①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 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② 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 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 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 境与心境。 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 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20、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计6分,其中(4)2分) 21、(1)《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 句子是 (3)《游褒禅山记》中, ”,照应“由山以上五 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 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她的坚强 (5)《红楼梦》中《西江月》里“ ”两句,正是贾 宝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反封建精神的集中体现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
- 9 - 信脚自能知旧路, 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 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①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 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② 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 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 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 境与心境。 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 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20、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计 6 分,其中(4)2 分) 21、(1)《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 句子是 , 。 (3)《游褒禅山记》中,“ , ”,照应“由山以上五 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 , , , 。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她的坚强。 (5)《红楼梦》中《西江月》里“ , ”两句,正是贾 宝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反封建精神的集中体现。 五、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