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 吾心矣 6.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 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 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 《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 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 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 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 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5.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 吾心矣 6.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 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 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 《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 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 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 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 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2)嗣(y)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3)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4)挑(tao)兮达(ta)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5)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9.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10.诗歌第三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妙在语言悖理,请简要赏析 评卷人得分 、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情形的句子是“ (2)屈原“ ”,与众不同的上衣下裳展现出诗人华美高大的形象 (3)《诗经氓》中 两句借桑叶的新鲜润泽来表现女子容貌的娇美和双方最初的深 情厚谊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子衿 青青子衿⑴,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⑵? 青青子佩⑶,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⑷,在城阙兮⑸。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⑶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⑷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⑸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9.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10.诗歌第三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妙在语言悖理,请简要赏析。 评卷人 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情形的句子是“ , ”。 (2)屈原“ , ”,与众不同的上衣下裳展现出诗人华美高大的形象。 (3)《诗经·氓》中“ , ”两句借桑叶的新鲜润泽来表现女子容貌的娇美和双方最初的深 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