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 吴晓 诗歌意象与普通日常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普通语言符号是人类集体的产 物,语言一经产生,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就有一种约束力,每个社会成员都得强制 性地习得和接受这种语言,不如此就无法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而意象符号则 是诗人直接感受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它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 和不可重复的,是诗人在情感驱动下要求作艺术表现的产物。科林伍德曾指出普 通语言描述与艺术表现的不同:“描述一件事物,就等于把这件事物归到某某类 中…而表现却恰恰相反,表现是将这件事物个性化。”这就是说,普通语言仅 仅是一种现成的操作,而作为艺术表现的意象,却是诗人所独创的,具有诗人的 情感生命。意象是“直接”的,因为它是诗人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日常语言则 是已经褪色、陈旧、僵死的东西,也是被诗所淘汰的东西。总之,创造意象是诗 人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诗人将独创性的意象符号提供给读者,使读者产生理解 与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这是普通语言所无法做到的。在一般语言中, 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物,物的观念而非物本身,因此带有较强的主 观性。普通语言,词义的指称性明确而单一,非如此则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功用 而意象具有丰富性与多义性,竭力避免单一与直接说出,它虽然以词的形式出现 在诗中,但却没有词的明晰性、确定性。可以说,意象是超语义的,不可解释穷 尽。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更具独立性。在审美经验中,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说出 的东西,在那些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中,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 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审美意象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 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 理解的。所以意象的功能大大强似普通语词,其作用是一般语言所不可比拟的.艺 术所建构的意象符号系统,既是传递情感的手段,又是目的,而在日常交际语言 中,语言只是交际信号的工具,意义一经传达,信号系统就不起作用,因此它是 维性的。而在诗中,创造独特的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 具有审美意义,这种意象关系是“同步”、“共时”的。所以对于普通语言来说, 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其任务即告完成,而意象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那就不够了。 它还要考虑怎样表现的问题,还要考虑意象的角度、意味、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 系问题。一般语言只需要呈现逻辑的有序性,而意象则需要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 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与“想象力的逻辑”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在一个 意象向另一个意象跳跃的时候,一般也是由潜意识驱使着进行的,内中的心理变 化也是无法以语言言明的。 无论从意象的产生过程看,还是从其作用与功能看,都是大大超越于语言的。在 诗歌中,其直接现实是意象,而不是语言,或者说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 文字语言。意象是诗的特定词汇,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诗人在进入创作 构思时,并非是用语言进行的,而是利用意象进行的。而传统的看法,诗是语言 的艺术,而不是意象的艺术,因此出现“语言的色彩美”、“语言的绘画美”等
河南省百校联盟 2016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 吴 晓 诗歌意象与普通日常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普通语言符号是人类集体的产 物,语言一经产生,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就有一种约束力,每个社会成员都得强制 性地习得和接受这种语言,不如此就无法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而意象符号则 是诗人直接感受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它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 和不可重复的,是诗人在情感驱动下要求作艺术表现的产物。科林伍德曾指出普 通语言描述与艺术表现的不同:“描述一件事物,就等于把这件事物归到某某类 中……而表现却恰恰相反,表现是将这件事物个性化。”这就是说,普通语言仅 仅是一种现成的操作,而作为艺术表现的意象,却是诗人所独创的,具有诗人的 情感生命。意象是“直接”的,因为它是诗人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日常语言则 是已经褪色、陈旧、僵死的东西,也是被诗所淘汰的东西。总之,创造意象是诗 人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诗人将独创性的意象符号提供给读者,使读者产生理解 与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这是普通语言所无法做到的。在一般语言中, 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物,物的观念而非物本身,因此带有较强的主 观性。普通语言,词义的指称性明确而单一,非如此则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功用; 而意象具有丰富性与多义性,竭力避免单一与直接说出,它虽然以词的形式出现 在诗中,但却没有词的明晰性、确定性。可以说,意象是超语义的,不可解释穷 尽。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更具独立性。在审美经验中,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说出 的东西,在那些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中,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 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审美意象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 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 理解的。所以意象的功能大大强似普通语词,其作用是一般语言所不可比拟的.艺 术所建构的意象符号系统,既是传递情感的手段,又是目的,而在日常交际语言 中,语言只是交际信号的工具,意义一经传达,信号系统就不起作用,因此它是 一维性的。而在诗中,创造独特的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 具有审美意义,这种意象关系是“同步”、“共时”的。所以对于普通语言来说, 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其任务即告完成,而意象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那就不够了。 它还要考虑怎样表现的问题,还要考虑意象的角度、意味、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 系问题。一般语言只需要呈现逻辑的有序性,而意象则需要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 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与“想象力的逻辑”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在一个 意象向另一个意象跳跃的时候,一般也是由潜意识驱使着进行的,内中的心理变 化也是无法以语言言明的。 无论从意象的产生过程看,还是从其作用与功能看,都是大大超越于语言的。在 诗歌中,其直接现实是意象,而不是语言,或者说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 文字语言。意象是诗的特定词汇,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诗人在进入创作 构思时,并非是用语言进行的,而是利用意象进行的。而传统的看法,诗是语言 的艺术,而不是意象的艺术,因此出现“语言的色彩美”、“语言的绘画美”等
等说法,都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也无法说明诗的本质。 (选自《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一一诗学新解》,有删节) 1.下列关于“意象符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意象符号来自于诗人的直接感受,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 艺术表现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 B.意象符号是诗人展示给读者用以表现情感的素材,它被诗人期望能够让渎者 产生理解和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 C.意象符号与日常交际所用的语言有差别,它的系统是由艺术构建的,可以用 来传递情感,但不能用作日常交际信号的工具。 D.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所创意象在诗中 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是“同步”而且“共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不同,日常语言是已经褪色的、陈旧的、僵死的东西, 作为一种现成的操作,其结局是最终被诗人淘汰 B.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都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的审美意象能引人联想到许多东 西,也具有普通语词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 C.潜意识可以在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的 心理的变化虽不能言明,但遵循情感或想象的逻辑 D.就诗歌的性质而言,诗是意象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美、绘画美的说法不 能说明诗的本质,也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社会成员都必须掌握某种语言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 语言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具有普遍约束力 B.意象在诗中的存在形式是词语,它层次高,有独立性、丰富性,不易解释穷 尽,不像普通语言词语那样有着明确而单一的意义, C.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在意象中,有许多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 愉悦,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 D.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不是诗人用来创作构思的工 具,这与意象的功能与作用都超越于语言是一致的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偕字齐贤,华州郑县人。幼贫,有立志。父病,尝到股以疗,父愈,诘之日: “此岂孝邪?”曰:“情之所感,实不自知也。”举进士,补韶州司理参军,以 秘书省著作佐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密州豪人王檞使奴杀一家四人,偕当檞及奴皆大辟。宰相陈尧佐欲宽獬,判审刑 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盜 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迁北作坊使兼本路钤辖。明珠、康奴诸族数为寇,偕 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所俘皆刳割磔裂于 庭下,坐客为废饮食,而偕语笑自若。 湖南蛮唐和内寇,徙潭州钤辖。贼平,徙冀州。坐擅率粮草,降知霸州。逾年, 徒恩州,领韶州刺史。属兵粮乏绝,朝廷方募民入粟,增虚直,给券诣京师射取 钱货,谓之交钞,患未有应令者。偕使州仓谬为入粟数,辄作钞,遣属官持至京
等说法,都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也无法说明诗的本质。 (选自《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有删节) l.下列关于“意象符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意象符号来自于诗人的直接感受,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 艺术表现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 B.意象符号是诗人展示给读者用以表现情感的素材,它被诗人期望能够让渎者 产生理解和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 C.意象符号与日常交际所用的语言有差别,它的系统是由艺术构建的,可以用 来传递情感,但不能用作日常交际信号的工具。 D.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所创意象在诗中 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是“同步”而且“共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与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不同,日常语言是已经褪色的、陈旧的、僵死的东西, 作为一种现成的操作,其结局是最终被诗人淘汰。 B.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都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的审美意象能引人联想到许多东 西,也具有普通语词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 C.潜意识可以在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的 心理的变化虽不能言明,但遵循情感或想象的逻辑。 D.就诗歌的性质而言,诗是意象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美、绘画美的说法不 能说明诗的本质,也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社会成员都必须掌握某种语言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 语言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具有普遍约束力。 B.意象在诗中的存在形式是词语,它层次高,有独立性、丰富性,不易解释穷 尽,不像普通语言词语那样有着明确而单一的意义。 C.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在意象中,有许多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 愉悦,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 D.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不是诗人用来创作构思的工 具,这与意象的功能与作用都超越于语言是一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蒋偕字齐贤,华州郑县人。幼贫,有立志。父病,尝到股以疗,父愈,诘之日: “此岂孝邪?”曰:“情之所感,实不自知也。”举进士,补韶州司理参军,以 秘书省著作佐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密州豪人王澥使奴杀一家四人,偕当澥及奴皆大辟。宰相陈尧佐欲宽澥,判审刑 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陕 西 用 兵 数 上 书 论 边 事 迁 秘 书 丞 徙 原 州 边 民苦属户为钞盗 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迁北作坊使兼本路钤辖。明珠、康奴诸族数为寇,偕 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所俘皆刳割磔裂于 庭下,坐客为废饮食,而偕语笑自若。 湖南蛮唐和内寇,徙潭州钤辖。贼平,徙冀州。坐擅率粮草,降知霸州。逾年, 徒恩州,领韶州刺史。属兵粮乏绝,朝廷方募民入粟,增虚直,给券诣京师射取 钱货,谓之交钞,患未有应令者。偕使州仓谬为入粟数,辄作钞,遣属官持至京
师转贸,得缗钱以补军食。为御史弹奏,降知坊州 侬智高反,除宫苑使、韶州团练使,为广南东西路钤辖。贼方围广州,偕驰传十 七日至城下。战士未集,会侬智髙徙军沙头,安抚杨畋檄偕焚粮储,退保韶州。 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入营,袭杀之。 初,偕入广州,即数知州仲简曰:“君留兵自守,不袭贼,又纵步兵馘平民以幸 赏,可斩也。”简日:“安有团练使欲斩侍从官?”偕日:“斩诸侯剑在吾手 何论侍从!”左右解之,乃止。卒以轻肆败。 (选自《宋史.蒋偕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B.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C.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D.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磔裂”是古代一种酷刑,指车裂处死,行刑的方式是把肢体分裂,后来也 指凌迟处死。 B.“州仓”在文中是指京师储存粮食的仓库,其支付职能有四项:兵饷、官禄、 平准、赈贷。 C.“刺史”是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 州长官的别称 D.“缗钱”是指把一千文钱串在一起的成串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 后泛指税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偕为人至孝,行事出人意表。他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 为父亲配药,事后还恳切地回答了父亲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提出的质疑。 B.蒋偕心狠手辣,对敌不择手段。他在边境捕了强盗后,使用腰斩的酷刑。明 珠、康奴各族寇作乱时,他带兵镇压,后来把俘虏全都“磔裂 C.蒋偕施政灵活,有时擅作主张。他在兵卒粮饷不足的时候采用灵活的措施来 筹措,但他没有把握好政策的标准和筹措方式,这给他带来负面影响。 D.蒋偕平乱有功,敢于秉持正义。朝廷多次派他到发生战乱的地方,他也多次 平息事态;他不能容忍戕害平民邀功请赏的行为,几乎杀掉肇事官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宰相陈尧佐欲宽潞,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2)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人营,袭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秋宿虎丘寺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酿酒聊驱万古愁
师转贸,得缗钱以补军食。为御史弹奏,降知坊州。 侬智高反,除宫苑使、韶州团练使,为广南东西路钤辖。贼方围广州,偕驰传十 七日至城下。战士未集,会侬智高徙军沙头,安抚杨畋檄偕焚粮储,退保韶州。 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入营,袭杀之。 初,偕入广州,即数知州仲简曰:“君留兵自守,不袭贼,又纵步兵馘平民以幸 赏,可斩也。”简日:“安有团练使欲斩侍从官?”偕日:“斩诸侯剑在吾手, 何论侍从!”左右解之,乃止。卒以轻肆败。 (选自《宋史.蒋偕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B.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C.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D.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 /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磔裂”是古代一种酷刑,指车裂处死,行刑的方式是把肢体分裂,后来也 指凌迟处死。 B.“州仓”在文中是指京师储存粮食的仓库,其支付职能有四项:兵饷、官禄、 平准、赈贷。 C.“刺史”是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 州长官的别称。 D.“缗钱”是指把一千文钱串在一起的成串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 后泛指税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蒋偕为人至孝,行事出人意表。他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 为父亲配药,事后还恳切地回答了父亲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提出的质疑。 ’ B.蒋偕心狠手辣,对敌不择手段。他在边境捕了强盗后,使用腰斩的酷刑。明 珠、康奴各族寇作乱时,他带兵镇压,后来把俘虏全都“磔裂”。 C.蒋偕施政灵活,有时擅作主张。他在兵卒粮饷不足的时候采用灵活的措施来 筹措,但他没有把握好政策的标准和筹措方式,这给他带来负面影响。 D.蒋偕平乱有功,敢于秉持正义。朝廷多次派他到发生战乱的地方,他也多次 平息事态;他不能容忍戕害平民邀功请赏的行为,几乎杀掉肇事官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宰相陈尧佐欲宽潞,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2)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人营,袭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秋宿虎丘寺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 闷,但时时心系庙堂。②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结合表现手法进行赏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这句千古名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 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 (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典故,形象地表现相思成泪、往事迷茫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主刀 奚同发 ①因为刘晓波的孩子明天要手术,黄大夫主刀,这次约见,刘妻颇费周折。黄大 夫虽身居省会,却名闻全国,外省患者来就医,仅挂他的号,便成为一种增值品。 ②在晓波夫妇对面一落座,黄大夫便声明,自己只喝茶,其他什么他们看着点, 反正他不会动一下。稍顷,黄大夫毫无寒暄进入主题,简明扼要讲解了这种病的 来龙去脉及手术方略,还一再表示,手术风险有,但与城市交通事故相比还算低 的。晓波夫妇静静地倾听,时不时点头,“嗯”声连连。今年4岁的儿子,前些 天突发疾病,若不手术,一旦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将终生不治。不到半小时,黄大 夫便要结束谈话:“就这样吧,我还要接孙子。你们也准备一下,明天早起孩子 不能吃饭,不能喝水……”晓波顺口道:“瞧您老,工作这么忙,还要带孙子, 真辛苦!儿子没在本地工作,还是也忙啊?” ③黄大夫没吱声,对视刘晓波的目光躲闪了一下。起身的黄大夫随意地问:“刘 先生在哪儿工作?”“省检察院!”晓波道 ④黄大夫一愣,似有所思索,接着问:“刘先生刚才说是怎么称呼来着?” ⑤见面时,晓波已自报姓名,大概像见许多患者家长一样,黄大夫根本没在意 黄大夫“哦”了一声,突然问:“黄一勋案是你主审? ⑥点头的同时,晓波吃惊地盯着对方,这种机密他怎能知晓?黄大夫的目光在刘 晓波脸上足足停了半分钟,说句失陪了扭身便走。晓波纹丝没动,妻子追至门口 终未留住对方,回来对他一通埋怨。晓波想起来了,双规的副市长黄一勋案审结 前,黄医生夫妇曾托人希望能与他见一面,他根本没给对方机会。最终黄被判死 刑。那是黄大夫的独生子,老两口现在带的应该是黄一勋的孩子。 ⑦这次跟黄大夫见面,是他对妻子多年来的唯一一次妥协。之前,儿子在他办案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 闷,但时时心系庙堂。②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结合表现手法进行赏析。(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 _,__ __”这句千古名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 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 _”。 (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典故,形象地表现相思成泪、往事迷茫的两句是“ , _ 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主 刀 奚同发 ①因为刘晓波的孩子明天要手术,黄大夫主刀,这次约见,刘妻颇费周折。黄大 夫虽身居省会,却名闻全国,外省患者来就医,仅挂他的号,便成为一种增值品。 ②在晓波夫妇对面一落座,黄大夫便声明,自己只喝茶,其他什么他们看着点, 反正他不会动一下。稍顷,黄大夫毫无寒暄进入主题,简明扼要讲解了这种病的 来龙去脉及手术方略,还一再表示,手术风险有,但与城市交通事故相比还算低 的。晓波夫妇静静地倾听,时不时点头,“嗯”声连连。今年 4 岁的儿子,前些 天突发疾病,若不手术,一旦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将终生不治。不到半小时,黄大 夫便要结束谈话:“就这样吧,我还要接孙子。你们也准备一下,明天早起孩子 不能吃饭,不能喝水……”晓波顺口道:“瞧您老,工作这么忙,还要带孙子, 真辛苦!儿子没在本地工作,还是也忙啊?” ③黄大夫没吱声,对视刘晓波的目光躲闪了一下。起身的黄大夫随意地问:“刘 先生在哪儿工作?”“省检察院!”晓波道。 ④黄大夫一愣,似有所思索,接着问:“刘先生刚才说是怎么称呼来着?” ⑤见面时,晓波已自报姓名,大概像见许多患者家长一样,黄大夫根本没在意。 黄大夫“哦”了一声,突然问:“黄一勋案是你主审?” ⑥点头的同时,晓波吃惊地盯着对方,这种机密他怎能知晓?黄大夫的目光在刘 晓波脸上足足停了半分钟,说句失陪了扭身便走。晓波纹丝没动,妻子追至门口 终未留住对方,回来对他一通埋怨。晓波想起来了,双规的副市长黄一勋案审结 前,黄医生夫妇曾托人希望能与他见一面,他根本没给对方机会。最终黄被判死 刑。那是黄大夫的独生子,老两口现在带的应该是黄一勋的孩子。 ⑦这次跟黄大夫见面,是他对妻子多年来的唯一一次妥协。之前,儿子在他办案
期间曾两度遭到绑架,对孩子的事他也有些习惯,不可能与对方做交换。他甚至 习惯性认为,只有自己办着案,孩子才是安全的,从而为公安的成功解救贏得时 间。此次因为手术是否给医生送礼,当妻子第一次冲他发脾气时,他惊呆了,也 把妻子自己惊呆了。婚后多年,她从没因为什么跟他红过脸,不管是办案十天半 月甚至半年不归,即使不封闭,他也常常早出晚归,把家当成旅店……·眼瞅妻子 涕泪长流满脸憔悴,他最终的让步是与她一起请黄大夫吃顿便饭。 ⑧没想到,黄大夫只答应在茶馆一见…… ⑨结账时,夫妇俩才知道,黄大夫果真常来此,都是病人家属约请,但他给茶馆 定了个规矩,AA制,绝不让别人替他付账。他每月底来结一次,每次清茶一杯。 至于别人的花销,他不管。 ⑩黄一勋案肯定不能告诉妻子,既是纪律,也不想给她增加心理负担。心怀忐忑 的妻子回到家,坚持当晚要再去黄大夫家表示一下,之前,便有护士给她暗示 她也打听了,主治大夫两千,其他人几百不等。并说,黄大夫喝杯茶自己付钱, 或许是给别人看的。望着妻子,他甚觉陌生,决然道:“就是做给别人看,这样 能做几十年也不容易,也值得我们尊重!” 约见黄大夫那天是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的第五天。回到山庄,同事说:“刘 检,你这一刀真厉害,果如你所言,你上午没来,他早猴急了要找你。”接下来 几天夜以继日,终至结案,刘晓波向专案组做了汇报,然后领回自己的手机- 儿子手术非常成功 半月过后,在那家茶馆如约而至的黄大夫,像上次来时那样平静,轻品温茶,仍 是毫无寒暄直奔主题:“你不用谢我,谢习惯吧!说实话,手术前,我做了准备, 不能让你的儿子活着被推出手术室。我要让你也体会一下失子之痛.可是当我站 在手术台前,接过手术刀、钳子、剪刀,是习惯让我忘记了躺在面前的人是谁 我习惯地寻找病灶,习惯地把它除掉……直到习惯地摘下手套洗手时,才想起来 那是你刘晓波的孩子…” 凝视着黄大夫有些湿润的双眼,刘晓波起立深鞠一躬,道:“跟您老一样,我们 彼此的职业都因习惯而心无旁骛。谢谢您,黄大夫!” 十多分钟后,刘晓波起身,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 (选自《芒种》,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大夫经常接受病人家属约请,但刘晓波与黄大夫在茶馆的初次见面却令刘 妻费尽周折,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刘晓波始终不同意给黄大夫送红包。 B.刘晓波不愿意给黄大夫送礼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主审黄一勋案时曾拒绝与 黄大夫见面,二是他认为在手术前给医生送礼有辱医生践行天职。 C.在妻子说出黄大夫自己付茶钱可能是做给别人看的时候,刘晓波觉得妻子很 陌生,因为他没有想到妻子这样聪明,能把黄大夫的情况摸得这样清楚。 D.最后一次见面,刘晓波向黄大夫鞠躬,表达了自己令黄大夫失去儿子的愧疚.也 表达了对黄大夫挽救自己儿子生命的感激,还表达了对黄大夫职业操守的敬意。 E.小说的结尾写刘晓波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内涵丰富,回味悠长,既体 现了他对黄大夫的“习惯”的尊重,也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2)小说第⑩0段写到了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及后续工作等情况,有何作 用?(6分) (3)试概括并分析刘晓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4)黄大夫到底是不是一个收红包的医生?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小说内容
期间曾两度遭到绑架,对孩子的事他也有些习惯,不可能与对方做交换。他甚至 习惯性认为,只有自己办着案,孩子才是安全的,从而为公安的成功解救赢得时 间。此次因为手术是否给医生送礼,当妻子第一次冲他发脾气时,他惊呆了,也 把妻子自己惊呆了。婚后多年,她从没因为什么跟他红过脸,不管是办案十天半 月甚至半年不归,即使不封闭,他也常常早出晚归,把家当成旅店……眼瞅妻子 涕泪长流满脸憔悴,他最终的让步是与她一起请黄大夫吃顿便饭。 ⑧没想到,黄大夫只答应在茶馆一见…… ⑨结账时,夫妇俩才知道,黄大夫果真常来此,都是病人家属约请,但他给茶馆 定了个规矩,AA 制,绝不让别人替他付账。他每月底来结一次,每次清茶一杯。 至于别人的花销,他不管。 ⑩黄一勋案肯定不能告诉妻子,既是纪律,也不想给她增加心理负担。心怀忐忑 的妻子回到家,坚持当晚要再去黄大夫家表示一下,之前,便有护士给她暗示, 她也打听了,主治大夫两千,其他人几百不等。并说,黄大夫喝杯茶自己付钱, 或许是给别人看的。望着妻子,他甚觉陌生,决然道:“就是做给别人看,这样 能做几十年也不容易,也值得我们尊重!” 约见黄大夫那天是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的第五天。回到山庄,同事说:“刘 检,你这一刀真厉害,果如你所言,你上午没来,他早猴急了要找你。”接下来 几天夜以继日,终至结案,刘晓波向专案组做了汇报,然后领回自己的手机—— 儿子手术非常成功…… 半月过后,在那家茶馆如约而至的黄大夫,像上次来时那样平静,轻品温茶,仍 是毫无寒暄直奔主题:“你不用谢我,谢习惯吧!说实话,手术前,我做了准备, 不能让你的儿子活着被推出手术室。我要让你也体会一下失子之痛.可是当我站 在手术台前,接过手术刀、钳子、剪刀,是习惯让我忘记了躺在面前的人是谁。 我习惯地寻找病灶,习惯地把它除掉……直到习惯地摘下手套洗手时,才想起来 那是你刘晓波的孩子……” 凝视着黄大夫有些湿润的双眼,刘晓波起立深鞠一躬,道:“跟您老一样,我们 彼此的职业都因习惯而心无旁骛。谢谢您,黄大夫!” 十多分钟后,刘晓波起身,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 (选自《芒种》,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黄大夫经常接受病人家属约请,但刘晓波与黄大夫在茶馆的初次见面却令刘 妻费尽周折,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刘晓波始终不同意给黄大夫送红包。 B.刘晓波不愿意给黄大夫送礼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主审黄一勋案时曾拒绝与 黄大夫见面,二是他认为在手术前给医生送礼有辱医生践行天职。 C.在妻子说出黄大夫自己付茶钱可能是做给别人看的时候,刘晓波觉得妻子很 陌生,因为他没有想到妻子这样聪明,能把黄大夫的情况摸得这样清楚。 D.最后一次见面,刘晓波向黄大夫鞠躬,表达了自己令黄大夫失去儿子的愧疚.也 表达了对黄大夫挽救自己儿子生命的感激,还表达了对黄大夫职业操守的敬意。 E.小说的结尾写刘晓波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内涵丰富,回味悠长,既体 现了他对黄大夫的“习惯”的尊重,也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2)小说第⑩段写到了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及后续工作等情况,有何作 用?(6 分) (3)试概括并分析刘晓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6 分) (4)黄大夫到底是不是一个收红包的医生?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