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4界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自评试卷 语文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埋怨(man)果脯(p) 盥洗室(gudn)长吁短叹(xu) B.角逐(jue) 迸发 狙击手(j) 瓜熟蒂落(ti) C.择菜(zhai)折本(she) 剖腹产(po) 因噎废食(ye D.湖泊(p6) 铜臭(xi) 入场券(quan)着手成春(zhu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 掉书袋 步入正轨 轻歌曼舞 B.泄秘 绵里针 趋之若鹜 天随人愿 C.临墓 壁上观 竹报平安 凭心而论 D.装潢 主旋律 稍纵既逝 副春联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孔子带领弟子到处漂泊,甚至在陈国、蔡国的旷野荒郊饥饿彷徨,饱经艰险, 虽然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安身之地,实在令人恻然鼻酸。 B.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年海涅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读到《堂吉诃德》, 这次阅读为他打下了他精神世界的底子,导致他日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 C.本场篮球赛,两队的比分紧咬,比赛处于胶着状态,直到最后一节辽宁队突 然哑火,新疆队才水落石出,最终拿下了比赛 D.汉人梁统主张治国用严刑重法,却因此获罪于天下,两个儿子死于非命,至 孙辈家族被灭,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黄道婆因辛苦织布而积劳成疾,返回乌泥 泾数年后便猝然谢世,村民“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 B.在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更大,更圆,更 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C.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列入《获诺 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D.人走茶凉伤感吗?不伤感!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把我的茶杯也骗走了 王小波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让人回味不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 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B.在会上,互联网商业大佬们认真分析了小米手机和某国外知名品牌手机在营 销竞争时采取的策略,对此,达成了共识 C.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无声胜有声”“横看成岭侧成峰”等名句成了家喻户 晓的格言,这不仅是成功的诗歌创作,更是成功的哲理表达。 D.取适量的益母草,捣碎取出汁液,每天早晚涂抹在长斑的皮肤上,可以有效 淡化已经生成的色斑,减少日晒对皮肤的损伤。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
山东省青岛市 2014 界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自评试卷 语 文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埋怨(mán) 果脯(pǔ) 盥洗室(guàn) 长吁短叹(xū) B.角逐(jué) 迸发(bèng) 狙击手(jū) 瓜熟蒂落(tì) C.择菜(zhái) 折本(shé) 剖腹产(pāo) 因噎废食(yē) D.湖泊(pō) 铜臭(xiù) 入场券(quàn) 着手成春(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 掉书袋 步入正轨 轻歌曼舞 B.泄秘 绵里针 趋之若鹜 天随人愿 C.临摹 壁上观 竹报平安 凭心而论 D.装潢 主旋律 稍纵既逝 一副春联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孔子带领弟子到处漂泊,甚至在陈国、蔡国的旷野荒郊饥饿彷徨,饱经艰险, 虽然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安身之地,实在令人恻然鼻酸。 B.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年海涅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读到《堂吉诃德》, 这次阅读为他打下了他精神世界的底子,导致他日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 C.本场篮球赛,两队的比分紧咬,比赛处于胶着状态,直到最后一节辽宁队突 然哑火,新疆队才水落石出,最终拿下了比赛。 D.汉人梁统主张治国用严刑重法,却因此获罪于天下,两个儿子死于非命,至 孙辈家族被灭,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黄道婆因辛苦织布而积劳成疾,返回乌泥 泾数年后便猝然谢世,村民“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 B.在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更大,更圆,更 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C.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列入《获诺 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D.人走茶凉伤感吗?不伤感!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把我的茶杯也骗走了; 王小波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让人回味不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 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B.在会上,互联网商业大佬们认真分析了小米手机和某国外知名品牌手机在营 销竞争时采取的策略,对此,达成了共识。 C.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无声胜有声”“横看成岭侧成峰”等名句成了家喻户 晓的格言,这不仅是成功的诗歌创作,更是成功的哲理表达。 D.取适量的益母草,捣碎取出汁液,每天早晚涂抹在长斑的皮肤上,可以有效 淡化已经生成的色斑,减少日晒对皮肤的损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
刘再复 如果说《论语》是儒家文化的原形,那么《山海经》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形象性 原形原典。它所凝聚、所体现的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华文化精神, 其中的英雄无私无畏、不知算计、不知功利,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 气质。《红楼梦》也体现了中国的原形文化,不仅因为小说的开篇就紧连着《山 海经》,而且因为《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和他心爱的诸女子,以及浸透于全书的 赤子情怀,都远离《山海经》之后的巧取豪夺的世界。贾宝玉知其不可而为之, 用他的天真挑战着一个庞大的泥浊世界,与夸父、精卫一样呆傻。《山海经》所 呈现的中国原形文化精神是热爱“人”、造福人的文化精神,是婴儿般拘囿质朴 内心的精神。《红楼梦》连接、呈现并丰富化了的正是这种精神。《西游记》的 主人公孙悟空及唐僧所呈现的也是这种精神,二人所形成的心灵结构,是童心和 慈悲心融合为一的结构。孙悟空如同不死的刑天,而唐僧则给他以慈悲的规范, 唐僧所要造化的英雄是造福的英雄,这一基本精神和《山海经》完全相同 若以《山海经》为坐标和参照系,便可发现《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这两部小 说发生了严重的“伪形”。其英雄已不是建设性的英雄,而是破坏性的英雄,其 生命宗旨是不断地砍杀人。他们不是要去“补天”,而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无 法无天或自己想成为“天”。他们已失去《山海经》时代的天真,或把天真编织 为粗暴与凶狠,或埋葬天真与政治,走向天真无邪的极端反面,耍尽心术与权谋, 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两书袭用传统的“忠义”理念,但没有灵魂和精神指向 只有情绪,没有信念;只有政治沙场,没有审美秩序。鲁迅则用“三国气” 与“水浒气”来描述,实在恰切不过。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这两部经典便 走到了“伪形”的高峰。 中国原形文化系统中,早期又有一个女性文化的原形。女性在原形中具有创世的 地位,既补天又造人的创世者女娲就是女性,这是中国文化原形的象征。《山海 经》中另一女性精卫(炎帝之女),化为精卫鸟后以填海为目标,是“补天”的 对应性行为。西周时期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而怀 孕生后稷。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中有“知其雄,守其雌”和“牝常以静胜牡 的“雌性优胜”理念,反映出其晢学精神指向是重“水”性、柔性和雌性。这都 为女性能站立于大地而奠定了哲学基础一一英雄文化不等于雄性文化,真正的英 雄必须把握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男性英雄应该充分尊重女性。这种雌性 优胜的哲学是中国的原形哲学,是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而《水浒传》和《三国 演义》则是这种哲学的变形变质。两部经典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 性,砍杀和利用女性,从而展示了中国文化最黑暗的一页。 (节选自刘再复《双典批判》,有删改) 6.下列对“原形文化”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原形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楼梦》与《山海经》中的英雄,他们都具 有赤子情怀,远离污浊世界 B.中国原形文化的精神,在《山海经》《红楼梦》和《西游记》里的英雄人物 身上,都呈现出相同的精神实质。 C.中国原形文化认为女性具有创世的地位,这为女性站立于大地奠定了哲学基 础,《山海经》里的女娲就是其中的代表。 D.中国原形文化系统,既包括能造福人类、内心慈悲、勇于担当的英雄文化, 还包括体现雌性优胜的女性文化
刘再复 如果说《论语》是儒家文化的原形,那么《山海经》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形象性 原形原典。它所凝聚、所体现的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华文化精神, 其中的英雄无私无畏、不知算计、不知功利,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 气质。《红楼梦》也体现了中国的原形文化,不仅因为小说的开篇就紧连着《山 海经》,而且因为《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和他心爱的诸女子,以及浸透于全书的 赤子情怀,都远离《山海经》之后的巧取豪夺的世界。贾宝玉知其不可而为之, 用他的天真挑战着一个庞大的泥浊世界,与夸父、精卫一样呆傻。《山海经》所 呈现的中国原形文化精神是热爱“人”、造福人的文化精神,是婴儿般拘囿质朴 内心的精神。《红楼梦》连接、呈现并丰富化了的正是这种精神。《西游记》的 主人公孙悟空及唐僧所呈现的也是这种精神,二人所形成的心灵结构,是童心和 慈悲心融合为一的结构。孙悟空如同不死的刑天,而唐僧则给他以慈悲的规范, 唐僧所要造化的英雄是造福的英雄,这一基本精神和《山海经》完全相同。 若以《山海经》为坐标和参照系,便可发现《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这两部小 说发生了严重的“伪形”。其英雄已不是建设性的英雄,而是破坏性的英雄,其 生命宗旨是不断地砍杀人。他们不是要去“补天”,而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无 法无天或自己想成为“天”。他们已失去《山海经》时代的天真,或把天真编织 为粗暴与凶狠,或埋葬天真与政治,走向天真无邪的极端反面,耍尽心术与权谋, 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两书袭用传统的“忠义”理念,但没有灵魂和精神指向 ——只有情绪,没有信念;只有政治沙场,没有审美秩序。鲁迅则用“三国气” 与“水浒气”来描述,实在恰切不过。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这两部经典便 走到了“伪形”的高峰。 中国原形文化系统中,早期又有一个女性文化的原形。女性在原形中具有创世的 地位,既补天又造人的创世者女娲就是女性,这是中国文化原形的象征。《山海 经》中另一女性精卫(炎帝之女),化为精卫鸟后以填海为目标,是“补天”的 对应性行为。西周时期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而怀 孕生后稷。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中有“知其雄,守其雌”和“牝常以静胜牡” 的“雌性优胜”理念,反映出其哲学精神指向是重“水”性、柔性和雌性。这都 为女性能站立于大地而奠定了哲学基础——英雄文化不等于雄性文化,真正的英 雄必须把握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男性英雄应该充分尊重女性。这种雌性 优胜的哲学是中国的原形哲学,是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而《水浒传》和《三国 演义》则是这种哲学的变形变质。两部经典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 性,砍杀和利用女性,从而展示了中国文化最黑暗的一页。 (节选自刘再复《双典批判》,有删改) 6.下列对“原形文化”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原形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楼梦》与《山海经》中的英雄,他们都具 有赤子情怀,远离污浊世界。 B.中国原形文化的精神,在《山海经》《红楼梦》和《西游记》里的英雄人物 身上,都呈现出相同的精神实质。 C.中国原形文化认为女性具有创世的地位,这为女性站立于大地奠定了哲学基 础,《山海经》里的女娲就是其中的代表。 D.中国原形文化系统,既包括能造福人类、内心慈悲、勇于担当的英雄文化, 还包括体现雌性优胜的女性文化
7.关于中国文化发生了“伪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里的英雄跟《山海经》里的英雄有所不同,主要是前者发生了“伪 形”,变为破坏性的英雄 B.《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自己想成为“天”,他们走向英雄文化的反面,耍尽 心术与权谋,将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 C.鲁迅用“气”来评价两部经典,充分说明传统的“忠义”理念不可取,没有 灵魂的作品将会发生“伪形”。 D.《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是雌性 优胜哲学的变形与变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呈现出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心灵结构,这 基本精神与《山海经》的基本精神相同 B.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便走到了以雄性暴力 为主要内容的“伪形”文化的高峰。 C.《山海经》中炎帝之女精卫,是又一个女性文化原形代表,她化为鸟后的填 海行为,与女蜗补天的行为相对应。 D.《道德经》中有“牝常以静胜牡”的理念,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必须把握刚 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贞烈墓记 天台县郭老之女,年十七,姿色甚丽,嫁同里旗卒。年二十三,因夫卧病,至里 社祠中祈祷。本卫千夫长①李奇见之,心慕焉。去村八十里之杨村,向设亭障, 分兵戍守,李遂遣卒行。郭氏独居,李乃日至卒家,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 经半载,夫归,具以情白。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日,李复来,卒故匿床下,听其语涉戏,大怒,持刃出,而李脱走。李诉于县 捕系穷竟,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而李欲速杀其夫,使郭氏 无所归。故嘱其左右邻,不与馈食。子女尚幼,郭老死矣。郭氏茕茕一身,乃躬 馈于卒。久之,一狱卒叶姓者至,有意于郭氏,欲以情感之,乃顾视其卒,周其 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一日,旗卒所卧竹床泛青而生叶,同 禁者皆惊喜,吏亦来贺,以为肆赦可待。叶独心恶之也。忽狱中传有五府官出②, 所以斩决罪囚者。叶心喜,遂入以报曰:“祥瑞之兆,未必非祸祟也。”且煦煦 顾怜其子女,切齿骂李,与卒抱持而泣。已乃谓卒曰:“我与尔爱如手足,尔万 不保,尔妻、子女必不保;顾我尚未娶,宁肯俾我为室乎?若然,我之视汝子 女,犹我子女也。”卒深诺其言。 叶乃令郭氏私见卒,卒谓曰:“我死有日,此叶押狱性柔善,汝可嫁之,无甘心 事仇雠也。”郭氏泣曰:“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既归,持二幼涕泣 而言曰:“卖汝与人,或可度日。汝在他人家,非若父母膝下,毋仍旧娇痴为也! 遂携二儿出,至县前,遇人具道其故。有怜之者,纳其子女,赠钱三十缗。郭氏 以三之一具酒馔,携至狱,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既而以二之一与之曰:“君 扰押狱厚矣,可用此答之。又余钱若干,可收取自给。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 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 泣别而出,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此处水极险恶,竟不为冲激倒仆 人以为奇,走报县官。县官乃焚香再拜,令妇人共举之,则水不为患。又为申达
7.关于中国文化发生了“伪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里的英雄跟《山海经》里的英雄有所不同,主要是前者发生了“伪 形”,变为破坏性的英雄。 B.《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自己想成为“天”,他们走向英雄文化的反面,耍尽 心术与权谋,将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 C.鲁迅用“气”来评价两部经典,充分说明传统的“忠义”理念不可取,没有 灵魂的作品将会发生“伪形”。 D.《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是雌性 优胜哲学的变形与变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呈现出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心灵结构,这 一基本精神与《山海经》的基本精神相同。 B.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便走到了以雄性暴力 为主要内容的“伪形”文化的高峰。 C.《山海经》中炎帝之女精卫,是又一个女性文化原形代表,她化为鸟后的填 海行为,与女蜗补天的行为相对应。 D.《道德经》中有“牝常以静胜牡”的理念,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必须把握刚 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贞烈墓记 天台县郭老之女,年十七,姿色甚丽,嫁同里旗卒。年二十三,因夫卧病,至里 社祠中祈祷。本卫千夫长①李奇见之,心慕焉。去村八十里之杨村,向设亭障, 分兵戍守,李遂遣卒行。郭氏独居,李乃日至卒家,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 经半载,夫归,具以情白。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一日,李复来,卒故匿床下,听其语涉戏,大怒,持刃出,而李脱走。李诉于县, 捕系穷竟,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而李欲速杀其夫,使郭氏 无所归。故嘱其左右邻,不与馈食。子女尚幼,郭老死矣。郭氏茕茕一身,乃躬 馈于卒。久之,一狱卒叶姓者至,有意于郭氏,欲以情感之,乃顾视其卒,周其 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一日,旗卒所卧竹床泛青而生叶,同 禁者皆惊喜,吏亦来贺,以为肆赦可待。叶独心恶之也。忽狱中传有五府官出②, 所以斩决罪囚者。叶心喜,遂入以报曰:“祥瑞之兆,未必非祸祟也。”且煦煦 顾怜其子女,切齿骂李,与卒抱持而泣。已乃谓卒曰:“我与尔爱如手足,尔万 一不保,尔妻、子女必不保;顾我尚未娶,宁肯俾我为室乎?若然,我之视汝子 女,犹我子女也。”卒深诺其言。 叶乃令郭氏私见卒,卒谓曰:“我死有日,此叶押狱性柔善,汝可嫁之,无甘心 事仇雠也。”郭氏泣曰:“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既归,持二幼涕泣 而言曰:“卖汝与人,或可度日。汝在他人家,非若父母膝下,毋仍旧娇痴为也!” 遂携二儿出,至县前,遇人具道其故。有怜之者,纳其子女,赠钱三十缗。郭氏 以三之一具酒馔,携至狱,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既而以二之一与之曰:“君 扰押狱厚矣,可用此答之。又余钱若干,可收取自给。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 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 泣别而出,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此处水极险恶,竟不为冲激倒仆。 人以为奇,走报县官。县官乃焚香再拜,令妇人共举之,则水不为患。又为申达
总管府,将李抵罪而释卒。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更与之钱。次 年丙戌,宣抚使巡行列郡,察得此事,闻之于朝,乃于其墓前筑一坊,旌之曰: “贞烈郭氏之墓。 (选自明代邵景瞻《觅灯因话》,有删改) [注]①千夫长:统率千户所的军官。②五府官出:朝廷刑部官临狱审査结案。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村八十里之杨村 去:距离 B.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罔:无,没有 C.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适:女子出嫁 D.危坐而死 危:危险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李乃日至卒家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使郭氏无所归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欲以情感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泣别而出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郭氏“贞烈”性格的一项是 ①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 ②茕茕一身,郭氏乃躬馈于卒 ③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④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 ⑤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 ⑥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奇倾慕郭氏的出众容貌,把她丈夫派到外地服役,多次去调戏郭氏,但对 方却不屈服于他的淫威 B.旗卒被李奇控告,被投入大狱。监狱中有一位叶姓狱卒,对旗卒的遭遇表面 上十分同情,实则另有所图 C.旗卒希望把郭氏托付给叶氏,但郭氏坚决不同意。她把亲生儿女卖了换钱, 买了酒食给丈夫,又把剩下的钱送给叶氏表达谢意 D.郭氏在仙人渡溪水中自尽身亡,竟然没有被水冲走。此事被官员知道后,上 奏朝廷,为她建牌坊表彰其贞烈之德。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把文言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3分) (2)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4分) (3)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山①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①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② 陂:池塘。③堑:护城河
总管府,将李抵罪而释卒。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更与之钱。次 年丙戌,宣抚使巡行列郡,察得此事,闻之于朝,乃于其墓前筑一坊,旌之曰: “贞烈郭氏之墓。” (选自明代邵景瞻《觅灯因话》,有删改) [注]①千夫长:统率千户所的军官。②五府官出:朝廷刑部官临狱审查结案。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村八十里之杨村 去:距离 B.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罔:无,没有 C.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适:女子出嫁 D.危坐而死 危:危险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李乃日至卒家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使郭氏无所归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欲以情感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泣别而出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郭氏“贞烈”性格的一项是 ①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 ②茕茕一身,郭氏乃躬馈于卒 ③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④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 ⑤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 ⑥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奇倾慕郭氏的出众容貌,把她丈夫派到外地服役,多次去调戏郭氏,但对 方却不屈服于他的淫威。 B.旗卒被李奇控告,被投入大狱。监狱中有一位叶姓狱卒,对旗卒的遭遇表面 上十分同情,实则另有所图。 C.旗卒希望把郭氏托付给叶氏,但郭氏坚决不同意。她把亲生儿女卖了换钱, 买了酒食给丈夫,又把剩下的钱送给叶氏表达谢意。 D.郭氏在仙人渡溪水中自尽身亡,竟然没有被水冲走。此事被官员知道后,上 奏朝廷,为她建牌坊表彰其贞烈之德。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3 分) (2)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4 分) (3)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北 山①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①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② 陂:池塘。③堑:护城河
(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4 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6)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五、(12分) 16.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幅对联。 4分) 柳色泉声鸣环佩展画屏入耳迎眸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 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 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① 假如它们出土后 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 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 蝉则是96%。显然 18.为右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然后说一说漫 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标 (2分) 讽刺现象: (2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马语 莫言
(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4 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穷且益坚, 。 (王勃《滕王阁序》)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6)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五、(12 分) 16.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幅对联。 (4 分) 柳色 泉声 鸣环佩 展画屏 入耳 迎眸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美国有一种蝉,每 17 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 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 180 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 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① ,假如它们出土后 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 1500 年的时间里每 50 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 7 年蝉的成活率是 7%,11 年蝉的成活率是 51%,17 年 蝉则是 96%。显然, ② 。 18.为右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然后说一说漫 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 分) 标 题: (2 分) 讽刺现象: (2 分)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马 语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