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 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A.装祯 契约(qie) 和盘托出 相机行事( Xlang) B.鱼竿 偌大(ruo) 仗义执言 惊魂甫定(fu) C.编缉 木讷(nei) 喧宾夺主 不可估量( liang) D.涨幅 伛偻(1ou) 美轮美奂 鲜为人知(xia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汉文化紧密相连。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 我认为是无须设问的 B.“现代人里的顶尖运动员即便接受了大量训练,但是和远古人类所做的体力 劳动相比,也差得非常远,”这位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的体质远逊于我们的祖先。 C.颁奖晚会渐进高潮,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高声宣布:“刚才颁发的 是二三等奖;下面即将颁发的是一等奖。” D.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等两岸四地的歌手联袂唱响了十一运会主 题歌“相亲相爱”,主题歌旋律富于动感,有时代特色,又渗透了山东民歌的元 素
山东省青岛市 2009—2010 学年度高三 年级 11 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 ) A.装祯 契约(qie) 和盘托出 相机行事(xiang) B.鱼竿 偌大(ruo) 仗义执言 惊魂甫定(fu) C.编缉 木讷(nei) 喧宾夺主 不可估量(liang) D.涨幅 伛偻(lou) 美轮美奂 鲜为人知(xia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汉文化紧密相连。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 我认为是无须设问的。 B.“现代人里的顶尖运动员即便接受了大量训练,但是和远古人类所做的体力 劳动相比,也差得非常远,”这位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的体质远逊于我们的祖先。 C.颁奖晚会渐进高潮,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高声宣布:“刚才颁发的 是二三等奖;下面即将颁发的是一等奖。” D.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等两岸四地的歌手联袂唱响了十一运会主 题歌“相亲相爱”,主题歌旋律富于动感,有时代特色,又渗透了山东民歌的元 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 是 ①自8月1日起,陕西省108个重点城镇改变过去的户口划分方式,实行 城乡统一的户 口登记制度,_为“居民户口”。 ②近日,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最终签定了重组,双方对重组原则、 重组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立即启动资产评估等各项工作。 ③有关人士指出,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粗放型的经济 增长方式造成的,其根源是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发生根本的转 变 A.统称协约由于/ 由 B.通称协议由于/由 C.通称协约由/由 于 D.统称协议由/由于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 是 A.这家宾馆设施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在整个景区内只此一家,为了方便游览, 游客们也只好住在这里了 B.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髙关税壁垒,实施特保限制,这种以邻 为壑的自保政策,其最终结果必将损害本国利益。 C.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是颠扑不破的事实,但近日菲、印、马等国企图将 南海问题国际化,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抗议。 D.在电影《铁人》中扮演王进喜的吴刚和《梅兰芳》中扮演燕十三的王学 圻在27届金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①自 8 月 1 日起,陕西省 108 个重点城镇改变过去的户口划分方式,实行 城乡统一的户 口登记制度, 为“居民户口”。 ②近日,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最终签定了重组 ,双方对重组原 则、 重组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立即启动资产评估等各项工作。 ③有关人士指出,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 粗放型的经济 增长方式造成的,其根源是 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 发生根本的转 变。 A.统称 协约 由于/ 由 B.通称 协议 由于/由 C.通称 协约 由/由 于 D.统称 协议 由/由于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 是 ( ) A.这家宾馆设施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在整个景区内只此一家,为了方便游览, 游客们也只好住在这里了。 B.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高关税壁垒,实施特保限制,这种以邻 为壑的自保政策,其最终结果必将损害本国利益。 C.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是颠扑不破的事实,但近日菲、印、马等国企图将 南海问题国际化,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抗议。 D.在电影《铁人》中扮演王进喜的吴刚和《梅兰芳》中扮演燕十三的王学 圻在 27 届金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
A.泥沙是一条江河的组成部分,对河沙的过度挖掘,会使河床遭到破坏的 危险,甚至造成河水断流,给水中的动植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B.这套书因为运用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比 喻来表达概念,读者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 C.中秋节前夕,我市各大商家都看好今年的月饼市场,认为价格不超过百 元左右的礼盒月饼和价格实惠的散装月饼都会比较畅销 D.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面对挫折,而坚强 的人往往能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走向成功。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陶诗“远人村”新解 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 “远方的村落”和“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 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 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 远一—人村”,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依依一一墟一一里烟”。“墟 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一一村”。于是就出现释“远人村”为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说法。此说法颇有“六经注我”的嫌疑 “远人”一词,古即有之,《论语·季氏》中即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所云“远人”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 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夷狄”虽然也在远地, 却并不称“远人”,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远”是 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华夷之辨”,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 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衍变到“文化 距离”的“远人”,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这时的“远人”和“夷狄” 都可指称“华夏”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华 夏”认可,较“夷狄”而言,“远人”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华夏”而已。自秦 汉以后,“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夷狄”的外延 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远人”的涵义,在两晋 向“夷狄”靠得更近,“远人”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夷狄”,后 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夷狄” 后慢慢被融入汉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夷狄” 而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中夏”文化覆盖之下 他们能被朝廷征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 人”。东晋时“远人”的涵义即是如此
A.泥沙是一条江河的组成部分,对河沙的过度挖掘,会使河床遭到破坏的 危险,甚至造成河水断流,给水中的动植物带来毁灭性 的灾难。 B.这套书因为运用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比 喻来表达概念,读者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 C.中秋节前夕,我市各大商家都看好今年的月饼市场,认为价格不超过百 元左右的礼盒月饼和价格实惠的散装月饼都会比较畅销。 D.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面对挫折,而坚强 的人往往能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走向成功。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陶诗“远人村”新解 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 “远方的村落”和“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 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 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 ——远——人村”,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依依——墟——里烟”。“墟—— 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于是就出现释“远人村”为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说法。此说法颇有“六经注我”的嫌疑。 “远人”一词,古即有之,《论语·季氏》中即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所云“远人”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 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夷狄”虽然也在远地, 却并不称“远人”,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远”是 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华夷之辨”,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 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衍变到“文化 距离”的“远人”,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这时的“远人”和“夷狄”, 都可指称“华夏”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华 夏”认可,较“夷狄”而言,“远人”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华夏”而已。自秦 汉以后,“ 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夷狄”的外延。 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远人”的涵义,在两晋 向“夷狄”靠得更近,“远人”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夷狄”,后 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夷狄”, 后慢慢被融入汉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夷狄”。 而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中夏”文化覆盖之下, 他们能被朝廷征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 人”。东晋时“远人”的涵义即是如此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 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 居在一起,所谓“远人村”,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村”这种 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 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 渊明所见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 “暧暧远人村”,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远离人世俗 情”的“大义”,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异族”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 李飞《陶诗“远人村”新解》,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中关于“远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远人”在《论语》中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 差异无关。 B.到了秦汉时期,“远人”向春秋时期“夷狄”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 化差异 C.秦汉以后,“远人”词义的外延扩大,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 D.两晋时期,“远人”一词逐渐变成了异族的代称,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 7.下列不属于作者不赞同将“远人村”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原因 的一项是( 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暧暧一远一人村”,如果这样,后 句必将断为“依依一墟一里烟”,而“墟一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 “远人一村”。 B.东晋时期,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 官,已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 C.陶渊明的故乡就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他归隐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 起,所以“远人村”应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村 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 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 居在一起,所谓“远人村”,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村”这种 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 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 渊明所见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 “暧暧远人村”,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远离人世俗 情”的“大义”,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异族”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 李飞《陶诗“远人村”新解》,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中关于“远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远人”在《论语》中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 差异无关。 B.到了秦汉时期,“远人”向春秋时期“夷狄”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 化差异。 C.秦汉以后,“远人”词义的外延扩大,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 D.两晋时期,“远人”一词逐渐变成了异族的代称,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 7.下列不属于作者不赞同将“远人村”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原因 的一项是( ) 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暧暧—远—人村”,如果这样,后 句必将断为 “依依—墟—里烟”,而“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 “远人—村”。 B.东晋时期,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 官,已 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 C.陶渊明的故乡就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他归隐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 一起,所以 “远人村”应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村” 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春秋时的“远人”并不包括“夷狄”,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 在“人”之外的 B.秦汉时,“华夏”之外的异族可以被称为“远人”或“夷狄”,如果 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了“华夏”的认可,就可能被称为“远人”。 C.“夷狄”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 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 D.作者认为“暧暧远人村”只是陶渊明对隐居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 没有“大义”与情感的表现。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察今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 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②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 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 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 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厨肉,而知 镬之味,一鼎之调。 ③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臃水。擁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 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 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 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④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 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 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春秋时的“远人”并不包括“夷狄”,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 在“人”之外的。 B.秦汉时,“华夏”之外的异族可以被称为“远人”或“夷狄”,如果 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了“华夏”的认可,就可能被称为“远人”。 C.“夷狄”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 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 D.作者认为“暧暧远人村”只是陶渊明对隐居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 没有“大义”与情感的表现。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察 今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 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②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 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 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 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 镬之味,一鼎之调。 ③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 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 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 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④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 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 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