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即墨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张贴/字帖急迫/迫击炮签订契约锲而不舍 B连累/累计提供/供销社溃不成军/振聋发聩 C.憔悴/崔嵬离间/反间计循序渐进/徇私舞弊 D熟稔/谂知冠名/冠心病猝不及防/出类拔萃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仰望夜空,总是会有无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到如钻石般闪耀的星 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的遐想 B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戳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C:90后”的青年人,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 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D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鱼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 负责任的行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市旅游局日前下发“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各种奖 励政策,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B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陈钧德教授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日本,巴黎,新加坡,马来西 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多次获奖 C.唯物主义者是不信神鬼的,《国际歌》中不是在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 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吗? D南美的文学受到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是因为以马尔克斯、 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南美作家都是受过西方现代文学教育,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写作(西班 牙语、法语或英语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幽远、在空间上浩大的景物,往往可 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B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 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该讲诚信,像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靠蒙騙顾客 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D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菜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 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更多 的减排,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B我们看过许多中国现在流行的选秀节目,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那是从美
1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张贴/字帖 急迫/迫击炮 签订契约/锲而不舍 B.连累/累计 提供/供销社 溃不成军/振聋发聩 C.憔悴/崔嵬 离间/反间计 循序渐进/徇私舞弊 D.熟稔/谂知 冠名/冠心病 猝不及防/出类拔萃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仰望夜空,总是会有无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到如钻石般闪耀的星 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的遐想。 B.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戳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C.“90 后”的青年人,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 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D.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鱼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 负责任的行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市旅游局日前下发“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各 种奖 励政策,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B.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陈钧德教授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日本,巴黎,新加坡,马来西 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多次获奖。 C.唯物主义者是不信神鬼的,《国际歌》中不是在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 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吗? D.南美的文学受到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是因为以马尔克斯、 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南美作家都是受过西方现代文学教育,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写作 (西班 牙语、法语或英语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幽远、在空间上浩大的景物,往往可 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B.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 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该讲诚信,像那种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靠蒙骗顾客 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D.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菜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 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更多 的减排,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B.我们看过许多中国现在流行的选秀节目,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那是从美
国、日本传过来的。 C在当今,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 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 必将给代理人市场带来巨大变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 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 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 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 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 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一自愿的和 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 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 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 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 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 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 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 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 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 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 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 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 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 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 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 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 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 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 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 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 2
2 国、日本传过来的。 C.在当今,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 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 必将给代理人市场带来巨大变化。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 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 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 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 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 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 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 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 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 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 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 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 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 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 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 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 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 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 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 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 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 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 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 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 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 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
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 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 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 愿景 7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 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 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要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这是现实 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 文化传播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这是国人的 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 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 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 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容者所谤无行 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 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 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 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 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十九年,进围成都, 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 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 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 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 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 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 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
3 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 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 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 愿景。 7.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 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 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要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这是现实 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 文化传播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这是国人的 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 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 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 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容者所谤无行, 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 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 “以明将 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 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 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十九年,进围成都, 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 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 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 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 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 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 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
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 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 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 日。谥日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 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诛,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 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法正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善:交好 B冯天府之险阻冯:凭借 C此非其智不逮逮:及,达到 D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克:克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先主乃厚待靖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①不因此势以图巴、蜀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ll、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术"的一组是 ①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②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 ③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 ④一餐之德,睚毗之怨,无不报复 ⑤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遭侨居 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 B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 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采纳 C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亮认为法 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劾他 D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叹刘备东 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受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5分) (2)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5分)
4 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 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 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 日。谥日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 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诛,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 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法正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交好 B.冯天府之险阻 冯:凭借 C.此非其智不逮 逮:及,达到 D.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 克:克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先主乃厚待靖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①不因此势以图巴、蜀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 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术"的一组是 ①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②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 ③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 ④一餐之德,睚毗之怨,无不报复 ⑤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遭侨居 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 B.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 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采纳。 C.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亮认为法 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劾他。 D.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叹刘备东 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受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 第Ⅱ卷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5 分) (2)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5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诗中描绘的环境特点是“清”,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清”的内涵。(4分)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①子曰:“知者乐水, ”(《论语》) ②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③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师说》) ④身无彩风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⑤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⑥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新华社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16日宣布,根据“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 接任务总指挥部会议决定,“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将于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北京时间 16日18时3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在完成返回前状态检查测试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 中心将于17日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搜索回收的各项准备。 (选自2011年11月17日《扬子晚报》) 17、下面是画家梵·高讲的极富哲理的一句话,请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 蕴含相同的哲理。(4分) 你是麦子,必须要把你种到麦田里去,才能生根发芽,不要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死 18、俗话说“良言择其时,直言走曲径”,恰当的劝说会赢得对方的理解,改变对方的行为 请你根据以下的情景提示设计劝说语。(4分) (1)劝说方式直言劝说 情景提示某高三学生王某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有一次他到校收发室取信,看到他人的信封 上贴着一枚精美的邮票。他趁别人不注意时,想偷偷地撕下此邮票带走,而这一切都被你看 在眼里 你的直言劝说 (2)劝说方式巧妙类比 情景提示:某顾客到商场退货,说新买的保温杯不保温,售货员不愿意退货,还说:“保温杯当
5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诗中描绘的环境特点是“清”,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清”的内涵。(4 分)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①子曰:“知者乐水, 。”(《论语》) ②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③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师说》) ④ 身无彩风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⑤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⑥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12 分,每小题 4 分) 16、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新华社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16 日宣布,根据“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 接任务总指挥部会议决定,“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将于 17 日 19 时许返回地面。北京时间 16 日 18 时 30 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在完成返回前状态检查测试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 中心将于 17 日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搜索回收的各项准备。 (选自 2011 年 11 月 17 日《扬子晚报》) 17、下面是画家梵·高讲的极富哲理的一句话,请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 蕴含相同的哲理。(4 分) 你是麦子,必须要把你种到麦田里去,才能生根发芽,不要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死。 18、俗话说“良言择其时,直言走曲径”,恰当的劝说会赢得对方的理解,改变对方的行为。 请你根据以下的情景提示设计劝说语。(4 分) (1)劝说方式:直言劝说 情景提示:某高三学生王某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有一次他到校收发室取信,看到他人的信封 上贴着一枚精美的邮票。他趁别人不注意时,想偷偷地撕下此邮票带走,而这一切都被你看 在眼里。 你的直言劝说: 。 (2)劝说方式:巧妙类比 情景提示:某顾客到商场退货,说新买的保温杯不保温,售货员不愿意退货,还说:“保温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