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市高三自主练习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区市和科类填写在答 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1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丨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晨起,我(穿梭/穿行)于小巷里,端祥这些异域情调的房子,去摸它花岗石的墙,去数 它窗楣上的瓦。这些房子的美,首先在于它的造型。它很少有如四方盒子或火车厢式的整齐 划一的(投格/规模),轮廓少直线,多折线或弧线:屋顶一色的红瓦,无一平顶,或成哥特 式的尖突,或成四棱四面的盔形 有时我走得远一些,喜欢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来回望全城。但见群楼鳞次栉比,衬着如云 的绿树,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 其实,如果单说这里的洋房就是比北京四合院 美,比水乡竹楼美,或也未必。只是骤然于我稔熟的土地上飞来异国房舍,便如, 有一种移花接木的新奇之效。又难得我们这个胸怀大度能兼容并蓄的民族,将这种建筑风格 的异国种籽(保留/保存)下来,在华夏土地上终于蔚成一城。青岛便得了一种他山之美,也 就美得有了个性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端祥花岗石 B.窗楣鳞次栉比 C.造型火车厢 D.轮廓兼容并蓄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穿梭规模保留 B.穿梭规格保存 C.穿行规格保留 穿行规模保存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蓝天碧海间又似一抹烧红的晩霞几个对偶句偶然出现在一篇散体白话文中 B.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在蓝天碧海间 篇散体白话文中偶然出现几个对偶句 C.又似一抹烧红的晩霞在蓝天碧海问几个对偶句偶然出现在一篇散体白话文中 D.在蓝天碧海间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一篇散体白话文中偶然出现几个对偶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已公布的山东疫苗案涉案名单中无任何监管机构。但是,如果监管机构不“开绿灯″和“保 驾护航”,这些问题疫苗如何能够登堂入室地混迹市场? B.狭窄的空间和刻板的作息,会让人对航母生活产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 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决果毅的精神
2016 年青岛市高三自主练习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区市和科类填写在答 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 1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晨起,我(穿梭/穿行)于小巷里,端祥这些异域情调的房子,去摸它花岗石的墙,去数 它窗楣上的瓦。这些房子的美,首先在于它的造型。它很少有如四方盒子或火车厢式的整齐 划一的(投格/规模),轮廓少直线,多折线或弧线;屋顶一色的红瓦,无一平顶,或成哥特 式的尖突,或成四棱四面的盔形。 有时我走得远一些,喜欢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来回望全城。但见群楼鳞次栉比,衬着如云 的绿树,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__________。其实,如果单说这里的洋房就是比北京四合院 美,比水乡竹楼美,或也未必。只是骤然于我稔熟的土地上飞来异国房舍,便如____________, 有一种移花接木的新奇之效。又难得我们这个胸怀大度能兼容并蓄的民族,将这种建筑风格 的异国种籽(保留/保存)下来,在华夏土地上终于蔚成一城。青岛便得了一种他山之美,也 就美得有了个性。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端祥 花岗石 B.窗楣 鳞次栉比 C.造型 火车厢 D.轮廓 兼容并蓄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穿梭 规模 保留 B.穿梭 规格 保存 C.穿行 规格 保留 D.穿行 规模 保存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蓝天碧海间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 几个对偶句偶然出现在一篇散体白话文中 B.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在蓝天碧海间 一篇散体白话文中偶然出现几个对偶句 C.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在蓝天碧海问 几个对偶句偶然出现在一篇散体白话文中 D.在蓝天碧海间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 一篇散体白话文中偶然出现几个对偶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已公布的山东疫苗案涉案名单中无任何监管机构。但是,如果监管机构不“开绿灯”和“保 驾护航”,这些问题疫苗如何能够登堂入室地混迹市场? B.狭窄的空间和刻板的作息,会让人对航母生活产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 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决果毅的精神
C.在围棋人机大战中, mphaGo以4:1的比分战胜了人类顶尖棋手,虽然关于“人工智能′ 的热议纷纷扬扬,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与人类的较量。 D.在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后,中国儿童文学界不少人弹冠相庆,认为曹文轩此次获奖 令公众对儿童文学有了深刻的思考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他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他们在一种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中生活,看惯了日出 日落、云卷云舒、电闪雷鸣,没有人感到是一种悲哀 B.日前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会上,代表们对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给予高度关注,数十位经济 学家和企业家有一个共识:亚洲经济的新活力来自结构性改革 C.在旅游业中,游客不文明行为如果说是一种陋习”,那么商家的宰客行为就是一种“顽疾”。 执法部门应对症下药,促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D.三月下旬,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遭受连环爆炸袭击,事件造成130多人死亡。这次袭击 再次揭开恐袭带给欧洲的一长串伤疤,让各国一片紧张。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山东省中学联盟 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促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性”:在人的日常感受与生活 满足方面,层出不穷的“微”现象向人们提供了数量巨大且感性直观的对象内容,为人们迅速 获取生活表象打开了方便的通道:在个体感受向群体经验的社会扩张方面,移动互联网信息 生产与传播的便捷化和自由性,为人们在当下活动中解除审美的精英特质、普遍分享草根化 的生活意义,提供了广阔的现实环境。于是,同以往时代相比,微时代生活的美学现实,就 在于人的生活反思能力、生活体验的历史过程不断被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消费活动屏蔽, 而直观化、消费性的日常感受则直接成为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也因此,在微 时代生活语境中,相对于已经成为一种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来说,“美”之为何,何为“审 美”,注定将以一种新的实践形态进入美学的思考范围 长期以来,作为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曾经为人们从日常生活感受走向审美价值体 验、从世俗满足的偶然性提升到心灵感动的超越性,确定了一个由生活体验的深度性、心灵 精神的纯粹性和历史价值的恒定性所定义的美的知识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之内,“审美 才是真正指向生活品质改造与意义发现的人的精神实践方式,美的生活才可能真正体现人的 生命活动的创造性意义,并由此获得美学阐释的知识前景。换句话说,在既有的美学知识体 系中,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活感受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才能最终成为 美学的对象 然而,生活审美化的微时代,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现实有效性。在连续扩张日常生 活的丰富性、生活满足的生动性过程中,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人们制造出目不暇接的灿 烂生活感受,而且把日常感受的获取过程直接嫁接到生活满足的审美想象方式之上,快速实 现了日常感受与意义体验一体化。当微博把专业化的文艺评论微化为人人皆可操作的140 个字符,微信中一个“赞”的符号便充当了清晰具体的情感认同,很显然,在这种日常感受向 感性快乐、个体生活经验向集体共享意义的直接转移过程中,微时代在营造生活审美化、充 实人的当下期待的同时,也为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绕开精神超越的美学要求提供了巨大便利。 而这种对于美和审美既定边界的突破,一方面表明了美学知识传统在微时代所遭遇的困境 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挑战了我们熟知的美学价值建构模式。如果说,曾经以往,美学总是以不 断提纯人的生活感受来持续实现日常感受向精神体验的升华,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碎片 化、即时化和草根化的生活微时代,则开始日渐明确地指向了一种新的、日常生活意义的美
C.在围棋人机大战中,mphaGo 以 4:1 的比分战胜了人类顶尖棋手,虽然关于“人工智能” 的热议纷纷扬扬,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与人类的较量。 D.在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后,中国儿童文学界不少人弹冠相庆,认为曹文轩此次获奖, 令公众对儿童文学有了深刻的思考。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他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他们在一种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中生活,看惯了日出 日落、云卷云舒、电闪雷鸣,没有人感到是一种悲哀。 B.日前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会上,代表们对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给予高度关注,数十位经济 学家和企业家有一个共识:亚洲经济的新活力来自结构性改革。 C.在旅游业中,游客不文明行为如果说是一种“陋习”,那么商家的宰客行为就是一种“顽疾”。 执法部门应对症下药,促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D.三月下旬,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遭受连环爆炸袭击,事件造成 130 多人死亡。这次袭击 再次揭开恐袭带给欧洲的一长串伤疤,让各国一片紧张。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山东省中学联盟 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促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性”:在人的日常感受与生活 满足方面,层出不穷的“微”现象向人们提供了数量巨大且感性直观的对象内容,为人们迅速 获取生活表象打开了方便的通道;在个体感受向群体经验的社会扩张方面,移动互联网信息 生产与传播的便捷化和自由性,为人们在当下活动中解除审美的精英特质、普遍分享草根化 的生活意义,提供了广阔的现实环境。于是,同以往时代相比,微时代生活的美学现实,就 在于人的生活反思能力、生活体验的历史过程不断被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消费活动屏蔽, 而直观化、消费性的日常感受则直接成为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也因此,在微 时代生活语境中,相对于已经成为一种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来说,“美”之为何,何为“审 美”,注定将以一种新的实践形态进入美学的思考范围。 长期以来,作为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曾经为人们从日常生活感受走向审美价值体 验、从世俗满足的偶然性提升到心灵感动的超越性,确定了一个由生活体验的深度性、心灵 精神的纯粹性和历史价值的恒定性所定义的美的知识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之内,“审美" 才是真正指向生活品质改造与意义发现的人的精神实践方式,美的生活才可能真正体现人的 生命活动的创造性意义,并由此获得美学阐释的知识前景。换句话说,在既有的美学知识体 系中,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活感受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才能最终成为 美学的对象。 然而,生活审美化的微时代,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现实有效性。在连续扩张日常生 活的丰富性、生活满足的生动性过程中,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人们制造出目不暇接的灿 烂生活感受,而且把日常感受的获取过程直接嫁接到生活满足的审美想象方式之上,快速实 现了日常感受与意义体验一体化。当微博把专业化的文艺评论微化为人人皆可操作的 140 个字符,微信中一个“赞”的符号便充当了清晰具体的情感认同,很显然,在这种日常感受向 感性快乐、个体生活经验向集体共享意义的直接转移过程中,微时代在营造生活审美化、充 实人的当下期待的同时,也为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绕开精神超越的美学要求提供了巨大便利。 而这种对于美和审美既定边界的突破,一方面表明了美学知识传统在微时代所遭遇的困境, 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挑战了我们熟知的美学价值建构模式。如果说,曾经以往,美学总是以不 断提纯人的生活感受来持续实现日常感受向精神体验的升华,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碎片 化、即时化和草根化的生活微时代,则开始日渐明确地指向了一种新的、日常生活意义的美
学建构一一日常感受的平面性及其低密度的价值满足,普遍置换了生活审美的深度性和恒久 性追求 (摘编自2015年4月29日《光明日报》,作者王德胜)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微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便捷化与自由性,人们可以更多地分享草根 化的生活意义。 B.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确定了美的知识边界,而微时代的到来,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 现实有效性。 C.微时代呈现出生活审美化特征,普遍置换了生活审美的深度性和恒久性追求,指向了 种新的美学建构 D.传统美学价值建构模式在微时代受到了挑战,美学无法提纯人的生活感受,帮助人们持 续实现精神体验的升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是移动互联网信息对人的反思生活能力的不断屏蔽,导致了直观化的日常感受成为满 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 B.既有美学理论认为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之后,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 活感受才能成为美学对象 C.以往的美学总是以不断提纯人的生活感受来持续实现日常感受向精神体验的升华,而微 时代的美学则追求日常感受的平面性及其低密度的价值满足 D.本文先指出微时代“美”与“审美”呈现出新的形态,再补充解释传统美学理论的内涵,最 后阐明微时代美学的特点,论述层次清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位哲学家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这句话体现出的审美观与微时代的 审美观是不一致的。 B.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比《人权宣言》还要令人不容怀疑”,这种美 学阐释属于传统美学理论范畴。 C.流行歌曲《从前慢》唱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这表明人们对目前所处 微时代的美学现实的不满。 D.某美食爱好者自己制作美味糕点后,拍摄了图片放到微信朋友圈里,点赞无数,这体现 了微时代的审美特征。 (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画皮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 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 堪也,将远遁耳。”生言:“敞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生归。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 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 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 魇禳以猎食者 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逾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如
学建构——日常感受的平面性及其低密度的价值满足,普遍置换了生活审美的深度性和恒久 性追求。 (摘编自 2015 年 4 月 29 日《光明日报》,作者王德胜)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微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便捷化与自由性,人们可以更多地分享草根 化的生活意义。 B.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确定了美的知识边界,而微时代的到来,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 现实有效性。 C.微时代呈现出生活审美化特征,普遍置换了生活审美的深度性和恒久性追求,指向了一 种新的美学建构。 D.传统美学价值建构模式在微时代受到了挑战,美学无法提纯人的生活感受,帮助人们持 续实现精神体验的升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是移动互联网信息对人的反思生活能力的不断屏蔽,导致了直观化的日常感受成为满 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 B.既有美学理论认为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之后,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 活感受才能成为美学对象。 C.以往的美学总是以不断提纯人的生活感受来持续实现日常感受向精神体验的升华,而微 时代的美学则追求日常感受的平面性及其低密度的价值满足。 D.本文先指出微时代“美”与“审美”呈现出新的形态,再补充解释传统美学理论的内涵,最 后阐明微时代美学的特点,论述层次清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位哲学家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这句话体现出的审美观与微时代的 审美观是不一致的。 B.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比《人权宣言》还要令人不容怀疑”,这种美 学阐释属于传统美学理论范畴。 C.流行歌曲《从前慢》唱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这表明人们对目前所处 微时代的美学现实的不满。 D.某美食爱好者自己制作美味糕点后,拍摄了图片放到微信朋友圈里,点赞无数,这体现 了微时代的审美特征。 三、 (每小题 3 分,共 1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画 皮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 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 堪也,将远遁耳。”生言:“敞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生归。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 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 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 魇禳以猎食者。 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如
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 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遇于野,长跪乞救。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生归, 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但见女 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 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号。婢入烛之, 生已死。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 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去少顷 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逐击之。妪 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道 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飕飕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 浅,诚不能起死。市上有疯者,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 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固哀之。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 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 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乞人遂起,行已不顾。追而求之,不知所在,惭恨而 归 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 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 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 帛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天明,竟活。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微告妻 微:暗中 B.偶适市,遇一道士 适:恰逢 C.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匝:环绕 D.道士谢不能 谢:推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至为妖 大王来何操 B.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 扣舷而歌之 C.道士以木剑枭其首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B.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C.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D.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東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王生路上遇到一个女子,带回家去,藏到密室。过后告诉妻子,妻子劝他把她 打发走,但是王生不听
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 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遇于野,长跪乞救。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生归, 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但见女 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 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号。婢入烛之, 生已死。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 “幸 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去少顷 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逐击之。妪 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道 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飕飕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 浅,诚不能起死。市上有疯者,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 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固哀之。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 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 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乞人遂起,行已不顾。追而求之,不知所在,惭恨而 归。 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 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 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 帛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天明,竟活。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微告妻 微:暗中 B.偶适市,遇一道士 适:恰逢 C.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 匝:环绕 D.道士谢不能 谢:推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至为妖 大王来何操 B.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 扣舷而歌之 C.道士以木剑枭其首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B.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C.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D.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王生路上遇到一个女子,带回家去,藏到密室。过后告诉妻子,妻子劝他把她 打发走,但是王生不听
B.道士见王生满身邪气,问他遇到什么,王生不肯以实相告。他虽然觉得道士的话有 点奇怪,但还是认为道士是借除灾驱邪来骗饭吃 C.王生终于明白自己心爱的姝丽是一个恶鬼时,急忙追赶道士,把实情告诉他。道士 闻言,拿着木剑到王家去,施法杀死了恶鬼 D.陈氏抱着王生的尸体痛哭,悲痛得想要呕吐,突然吐出一块结实的东西直落王生胸 腔,陈氏一看,竟是一颗人心 第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6分) (2)生又力白,道士乃去。生以其言异,颇疑女。(4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山东中学联盟网 江南可采莲 南北朝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1)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描写采莲女的?请简要赏析。(4分) (2)诗歌结尾说“年年情不穷”,请概括诗人抒发的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篇中强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且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他人旧辙 的两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的 两句诗,描绘了昼夜、冬春更替之 时的景象,其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的景象,表 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五、(12分 16.新闻点评,就是对新闻报道中的事件进行简短的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不 超过60字)(4分) 昨日,省招考院正式发布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 出,2016年起,我省将在部分中央部属高校和部分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选 择部分专业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实行“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高中学校 的综合素质评价+高校面试"的招生方式。高校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 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17.下面是一份某中学高考学生选择专业理由的调查统计扇形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4分)(每处不超过30字 (1)从图中数据可以发现 (2)依据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
B.道士见王生满身邪气,问他遇到什么,王生不肯以实相告。他虽然觉得道士的话有 点奇怪,但还是认为道士是借除灾驱邪来骗饭吃。 C.王生终于明白自己心爱的姝丽是一个恶鬼时,急忙追赶道士,把实情告诉他。道士 闻言,拿着木剑到王家去,施法杀死了恶鬼。 D.陈氏抱着王生的尸体痛哭,悲痛得想要呕吐,突然吐出一块结实的东西直落王生胸 腔,陈氏一看,竟是一颗人心。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 (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6 分) (2)生又力白,道士乃去。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4 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8 分)山东中学联盟网 江南可采莲 南北朝·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1)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描写采莲女的?请简要赏析。 (4 分) (2)诗歌结尾说“年年情不穷”,请概括诗人抒发的感情。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论语·里仁》篇中强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且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他人旧辙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绘了昼夜、冬春更替之 时的景象,其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 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五、(12 分) 16.新闻点评,就是对新闻报道中的事件进行简短的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不 超过 60 字) (4 分) 昨日,省招考院正式发布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 出,2016 年起,我省将在部分中央部属高校和部分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选 择部分专业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实行“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高中学校 的综合素质评价+高校面试)”的招生方式。高校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 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17.下面是一份某中学高考学生选择专业理由的调查统计扇形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4 分) (每处不超过 30 字) (1)从图中数据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