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高三自主练习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 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旗袍是中国女子的宠爱,是东方女子的标签。它似一张墨香清远的宣纸, 份陶土时代的铭文,褶皱里都是古代文化的香气。端庄与(娇弱/娇媚)并存,矜持与开 放一体。旗袍的美、旗袍的晢学,仿佛一个巨大的隐喻,描摩着悬念,潜藏着神秘。 民国那些惊艳四座的女子,将旗袍的美演绎到了极致。俯身拣起岁月遗失在风里的 荷包,依旧可以从中读出曾经四溢的芳华。风姿摇曳的背影,镌刻在史书里的传奇,在 衣袖间墨香暗传,流韵难掩。那倾国倾城的才华,(扬/溅)起上海十里洋场的水花,如阮 玲玉的旗袍是,(纵然/因为)其艳冠群芳,终究一夜风雨香消玉殒,只留下一个红 极一时的女子身着旗袍的孱弱身影,在流年里枯瘦成一枝永恒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铭文香消玉殒 B.矜持描摩 C.演绎风姿摇曳 D.褶皱镌刻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娇媚扬因为 B.娇媚溅纵然 C.娇弱溅纵然 D.娇弱扬因为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岛市高三自主练习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 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旗袍是中国女子的宠爱,是东方女子的标签。它似一张墨香清远的宣纸,_____;似 一份陶土时代的铭文..,褶皱里都是古代文化的香气。端庄与(娇弱/娇媚)并存,矜持..与开 放一体。旗袍的美、旗袍的哲学,仿佛一个巨大的隐喻,描摩..着悬念,潜藏着神秘。 民国那些惊艳四座的女子,将旗袍的美演绎..到了极致。俯身拣起岁月遗失在风里的 荷包,依旧可以从中读出曾经四溢的芳华。风姿摇曳 ....的背影,镌刻..在史书里的传奇,在 衣袖间墨香暗传,流韵难掩。那倾国倾城的才华,(扬/溅)起上海十里洋场的水花,如阮 玲玉的旗袍是_____,(纵然/因为)其艳冠群芳,终究一夜风雨香消玉殒 ....,只留下一个红 极一时的女子身着旗袍的孱弱身影,在流年里枯瘦成一枝永恒。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铭文 香消玉殒 B.矜持 描摩 C.演绎 风姿摇曳 D.褶皱 镌刻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娇媚 扬 因为 B.娇媚 溅 纵然 C.娇弱 溅 纵然 D.娇弱 扬 因为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烙印着服饰的历史富贵的牡丹 B.烙印着服饰的历史香艳的芍药 C.书写着服饰的春秋富贵的牡丹 D.书写着服饰的春秋香艳的芍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俄罗斯在此次打击叙利亚恐怖组织的行动中首当其冲,派出战略轰炸机,对叙利亚境 内极端组织进行了空袭。 B.腾讯会把钱投入到网络游戏、即时通讯还是互联网新业务?尽管腾讯高层没有透露风 声,然而来自业界的揣测却已经满城风雨。 C.过去一年,全球“厄尔尼诺”现象频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人们祈求新的一年五风 十雨,走出减产歉收的阴影。 D.挪威天才棋手卡尔森在棋王争霸赛中战胜挑战者印度棋手阿南德卫冕成功,成为象棋 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旬意明确的一项是 A.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孕育,为亚投行实现目标愿景创造出历史性机遇 而各国制度和法律差异较大,各类机制协调不尽如人意,又构成对亚投行的挑战 B.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会导 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C.屠呦呦创新性地使用低温萃取方法提炼岀了青蒿素,这项硏究成果是整个20世纪下 半叶人类伟大的医学创举之一,也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D.“2015中英文化年”以数字媒体为中心,通过音乐、电影、建筑、文学、艺术等形式, 举办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创造与格律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和它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创造与模仿。因袭格 律本来就已经是一种模仿,不过艺术上的模仿并不限于格律,最重要的是技巧 技巧可以分为两项: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先说传达的 方法,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 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上去。关于媒 介,它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 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艺术家对于他所用的媒介也要有一番研究。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 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编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 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
A.烙印着服饰的历史 富贵的牡丹 B.烙印着服饰的历史 香艳的芍药 C.书写着服饰的春秋 富贵的牡丹 D.书写着服饰的春秋 香艳的芍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俄罗斯在此次打击叙利亚恐怖组织的行动中首当其冲 ....,派出战略轰炸机,对叙利亚境 内极端组织进行了空袭。 B.腾讯会把钱投入到网络游戏、即时通讯还是互联网新业务?尽管腾讯高层没有透露风 声,然而来自业界的揣测却已经满城风雨 ....。 C.过去一年,全球“厄尔尼诺”现象频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人们祈求新的一年五风.. 十雨..,走出减产歉收的阴影。 D.挪威天才棋手卡尔森在棋王争霸赛中战胜挑战者印度棋手阿南德卫冕成功,成为象棋 界炙手可热 ....的人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旬意明确的一项是 A.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孕育,为亚投行实现目标愿景创造出历史性机遇; 而各国制度和法律差异较大,各类机制协调不尽如人意,又构成对亚投行的挑战。 B.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会导 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C.屠呦呦创新性地使用低温萃取方法提炼出了青蒿素,这项研究成果是整个 20 世纪下 半叶人类伟大的医学创举之一,也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D.“2015 中英文化年”以数字媒体为中心,通过音乐、电影、建筑、文学、艺术等形式, 举办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创造与格律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和它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创造与模仿。因袭格 律本来就已经是一种模仿,不过艺术上的模仿并不限于格律,最重要的是技巧。 技巧可以分为两项: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先说传达的 方法,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 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上去。关于媒 介,它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 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艺术家对于他所用的媒介也要有一番研究。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 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编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 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
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一阴一铿。”他自己 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之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艺 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 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 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 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模仿也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 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 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 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 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 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 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 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 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 创造。 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 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一性一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 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减)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既要处理好创造与格律的问题,又要处理好创造与模仿的问题 B.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终归于创造;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C.艺术上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D.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偏在模仿,从模仿入手是创造的始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造和欣赏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意境: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将这种意 境传达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B.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都曾费过大功夫模仿,这步功夫正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 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 C.顾亭林的《日知录》里用“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批判了模仿 的流弊。 D.艺术家是诗人和匠人的综合,匠人侧重模仿,诗人强调性灵的妙悟,都不可缺少,但
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一阴一铿。”他自己 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之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艺 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 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 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 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模仿也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 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 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 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 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 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 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 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 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 创造。 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 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一性一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 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减)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既要处理好创造与格律的问题,又要处理好创造与模仿的问题。 B.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终归于创造;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C.艺术上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D.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偏在模仿,从模仿入手是创造的始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造和欣赏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意境;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将这种意 境传达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B.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都曾费过大功夫模仿,这步功夫正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 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 C.顾亭林的《日知录》里用“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批判了模仿 的流弊。 D.艺术家是诗人和匠人的综合,匠人侧重模仿,诗人强调性灵的妙悟,都不可缺少,但
青年作家常常忽略匠人的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次是临帖,这种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 的做法,与艺术上的模仿的价值相似。 B.有位作家说过: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这表明了创造和模仿之间存 在密切关系—一创造是建立在大量模仿之上的 C.胡适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表达了 他对模仿与创造的认知 D.大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他看来,模仿无法产生真正的艺 术家,所以他否定了艺术模仿。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 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 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 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 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表乡则贱物去乡则贵以此意之之妖亦何之有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 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 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为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 不欲以告人欤l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妊。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 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 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 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 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十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青年作家常常忽略匠人的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次是临帖,这种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 的做法,与艺术上的模仿的价值相似。 B.有位作家说过: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这表明了创造和模仿之间存 在密切关系——创造是建立在大量模仿之上的。 C.胡适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表达了 他对模仿与创造的认知。 D.大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他看来,模仿无法产生真正的艺 术家,所以他否定了艺术模仿。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小题。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 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 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 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 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廿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 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 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为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 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 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②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 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 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 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绝微(jio):极远的边地。②偃蹇jin)孤特:高傲而独立不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自惜 惜:珍重 B.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暇:闲暇 C.亦足适也 适:满足 D.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漫:随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则绝微海外之人视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B.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C.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D.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喜欢竹子,他赞赏京师人珍视竹子的行为,不赞成江南人轻贱竹子的做法 B.任光禄身处江南,非常喜欢竹子,在园中到处种竹,自号“竹溪主人”。 C.竹子特立出众,不与尘世混同,自古以来懂得珍爱竹子的人极少。 D.本文是作者为舅父的竹溪园所作记文,借竹溪园褒扬了舅父不合流俗的高雅人品 第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5分) (2)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鬥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舒卷:指芭蕉叶的舒展,心的卷裹。 (1)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2)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注】①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②偃蹇(jiǎn)孤特:高傲而独立不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自惜. 惜:珍重 B.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暇:闲暇 C.亦足适.也 适:满足 D.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 漫:随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B.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C.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D.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喜欢竹子,他赞赏京师人珍视竹子的行为,不赞成江南人轻贱竹子的做法。 B.任光禄身处江南,非常喜欢竹子,在园中到处种竹,自号“竹溪主人”。 C.竹子特立出众,不与尘世混同,自古以来懂得珍爱竹子的人极少。 D.本文是作者为舅父的竹溪园所作记文,借竹溪园褒扬了舅父不合流俗的高雅人品。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5 分) (2)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5 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 分)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注]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舒卷:指芭蕉叶的舒展,心的卷裹。 (1)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4 分) (2)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