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笑靥(ye)霰(sain)弹涮( shuan)羊肉绿(lu)林好汉 B.翌(yi)日圭臬(nie)黑魃(yue)魃铩(sha)羽而归 C.书箧(qie)裝帧(zhen)酵(jio)母菌醍(di)醐灌顶 D.碑帖(tie)牌坊(fang)干(gan)细胞以儆效尤(j 答案:D(A霰xian弹B黑魃魃xuC醍ti醐灌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萃砥砺剑拔弩张插科打诨 B.膏粱滥殇得鱼忘筌卷帙浩繁 C.遴选涂鸦平心而论金碧辉煌 D.疏浚几率独辟蹊径分庭抗理 答案:C(A精粹B滥觞D分庭抗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 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B.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匠心,园林的所有这一切都煞费 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 C.这把吉它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 直没回来,这吉它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五年。 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 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答案:B(A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 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可用“毫无疑问”或“理所当然”等。B惨淡经营:奋 进心思做某事,符合语境。C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 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不符合语境,因为吉它不是自己家里的,而是朋友 的。D安之若素: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 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B.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到2017年,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 还会建成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实现信 息资源共享。 C.今年,山东农村信用社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 明、规范髙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D.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 小节的人 答案:C(A搭配不当,前面的主语是“他”,后面的主语应是“书”。前后主 语不一致。B.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公民”.D.表意不明,是他塑造的人物性 格开朗外向还是他本人性格开朗外向。)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山东省青岛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笑靥(yè) 霰(sǎn)弹 涮(shuàn)羊肉 绿(lù)林好汉 B.翌(yì)日 圭臬(niè) 黑魆(yuè)魆 铩(shā)羽而归 C.书箧(qiè) 装帧(zhēn) 酵(jiào)母菌 醍(dī)醐灌顶 D.碑帖(tiè)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以儆效尤(jǐng) 答案:D(A 霰 xiàn 弹 B 黑魆魆 xū C 醍 tí 醐灌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萃 砥砺 剑拔弩张 插科打诨 B.膏粱 滥殇 得鱼忘筌 卷帙浩繁 C.遴选 涂鸦 平心而论 金碧辉煌 D.疏浚 几率 独辟蹊径 分庭抗理 答案:C(A 精粹 B 滥觞 D 分庭抗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 10 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 1.8 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B.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匠心,园林的所有这一切都煞费 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 C.这把吉它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 直没回来,这吉它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五年。 D.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 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答案:B(A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 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可用“毫无疑问”或“理所当然”等。B 惨淡经营:奋 进心思做某事,符合语境。C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 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不符合语境,因为吉它不是自己家里的,而是朋友 的。 D 安之若素: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 —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B.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到 2017 年,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 还会建成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实现信 息资源共享。 C.今年,山东农村信用社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 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D.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 小节的人。 答案:C(A 搭配不当,前面的主语是“他”,后面的主语应是“书”。前后主 语不一致。B.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公民”. D. 表意不明,是他塑造的人物性 格开朗外向还是他本人性格开朗外向。)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 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B.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 巴金《团圆》改编)、《红髙梁》(根据莫言《红髙粱家族》改编)……等等。 C.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 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D.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 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答案:A(B省略号不能和等等连用C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D短语 之间分层不清,“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后面都 应用逗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 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 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硏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 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 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一—“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 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 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 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 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 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髙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一一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 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 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 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 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 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 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 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 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 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 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 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 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 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 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A.朱熹 49 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 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B.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 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等等。 C.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 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D.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 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答案:A(B 省略号不能和等等连用 C 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 D 短语 之间分层不清,“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后面都 应用逗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书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 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 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 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 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 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 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 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 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 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 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 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 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 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 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 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 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 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 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 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 21 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 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 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 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 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 人的精神家园 (转引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 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答案:D。分析:选项D对应的原文“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 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选项去掉了“往往”,是逻辑 范围发生变化,逻辑范围不当 7.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 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 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 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 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答案:C。分析:选项C对应的原文“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 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选项为“永远存在”。偷换了文 中的“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 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 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 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 及成为必然趋势 答案:A。分析:选项B对应的原文是“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 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选项C对应的原文是“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 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选项是“有些 人”的观点,作者认为“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选项D 对应的原文“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 生活品位的提髙,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选项“必然趋势”判断武断 无中生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二歌者传戴表元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 人的精神家园。 (转引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 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答案:D。分析:选项 D 对应的原文“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 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选项去掉了“往往”,是逻辑 范围发生变化,逻辑范围不当。 7.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 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 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 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 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答案:C。分析:选项 C 对应的原文“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 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选项为“永远存在”。偷换了文 中的“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 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 中进行。 C.21 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 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 及成为必然趋势。 答案:A。分析:选项 B 对应的原文是“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 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选项 C 对应的原文是“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 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选项是“有些 人”的观点,作者认为“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选项 D 对应的原文“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 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选项“必然趋势”判断武断, 无中生有。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12 题 二歌者传 戴表元
咸淳、德佑中,杭州有善歌者十人,以才貌闻于天下,兵乱流落皆相失。其一人 为一武帅得之,绝幸,有赀权。而一人嫁为民妻,在武帅部中。方其未相值也, 音信隐隐常相闻。既而幸者创别馆,求民妻而致之,曰:“吾与尔畴昔固相同类 也,幸甚脱死,邂逅于此,愿相娱以尽吾志。”民妻曰:“姊意诚美,然吾已弃 其身草野间,食餍糠粝,衣极麻卉,穷残蓝缕以求容于膏粱绮靡间,强而为之 则辱其素,吾不得行也。”盖凡使者三至,三辞之,其言如初。然幸者意坚,请 益苦。民妻者亦居贫久,不敢相砩,竟致诸馆中 二人者相见,问艰厄,道故旧,甚欢。幸者惧徒留之不可以安民妻也,则出少年 女奴数辈,烦民妻教其歌,而时与之禄,稍使归有以赡给其夫家。民妻既渐衰老, 旧习歌虽善,无所复用,亦幸人传之,遂不惭而为之教。数女奴皆如法吚吚呜呜, 动摇其唇辅,拘缀其肢体而为之,及暮而始得休。幸者自帅家间一至其馆,按所 授歌,歌进则喜,不进,颇为督让,若恐不为尽心者。民妻惋悔,内不自堪。而 感其恩,且业已出,终不敢怨,意相得,无违言。 戴子曰:余在杭时,见衣冠士大夫以文辞道德相交游多矣,一经患难,反如不相 识,而二歌者倡优技艺之流,承平齿牙余论所不敢及者也,其所为若是,有愧之 乎?然议者犹以为贵幸者既以义存旧,则不当苛督其过:贱穷者既以礼辞聘,则 不当谄顺其欲。斯乃求全已甚之论,君子盖无责于其人焉! (选自《剡源戴先生文集》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未相值也值:遇见 B.姊意诚美诚:的确 C.食餍糠粝餍:厌恶 D.按所授歌按:检查 答案:C餍:满足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盖凡使者三至,三辞之②均之二策 B.①则出少年女奴数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而感其恩,且业已出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贱穷者既以礼辞聘②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D(A.代词,这件事/指示代词,这;B.连词,于是、就/连词,却;C 连词,况且,表递进/连词,尚且,表让步;D介词,用) 1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体现二位歌者的所作所为让士大夫有愧的一组是() ①其一人为一武帅得之,绝幸,有赀权②民妻者亦居贫久,不敢相嚅 ③凡使者三至,三辞之④既而幸者创别馆,求民妻而致之 ⑤烦民妻教其歌,而时与之禄⑥旧习歌虽善,无所复用 A.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⑥D.①④⑥ 谷案:A(应扣紧题干中“让士大夫有愧”这个关键词,判断二歌者的哪些行为 让那些“一经患难,反如不相识”的士大夫有愧,主要应该从幸者的角度来选 患难却能帮助提携的弱者的行为。所以应该选④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A.富贵歌女创立歌伎馆,再三邀请贫穷歌女到馆中教授婢女们唱歌,贫穷歌女 以自己习惯了乡野生活为由加以拒绝 B.贫穷歌女日渐衰老,以前熟唱的歌曲虽然很好,但已经好久不再练习,能传 授给别人自然也高兴
咸淳、德佑中,杭州有善歌者十人,以才貌闻于天下,兵乱流落皆相失。其一人 为一武帅得之,绝幸,有赀权。而一人嫁为民妻,在武帅部中。方其未相值也, 音信隐隐常相闻。既而幸者创别馆,求民妻而致之,曰:“吾与尔畴昔固相同类 也,幸甚脱死,邂逅于此,愿相娱以尽吾志。”民妻曰:“姊意诚美,然吾已弃 其身草野间,食餍糠粝,衣极麻卉,穷残蓝缕以求容于膏粱绮靡间,强而为之, 则辱其素,吾不得行也。”盖凡使者三至,三辞之,其言如初。然幸者意坚,请 益苦。民妻者亦居贫久,不敢相咈,竟致诸馆中。 二人者相见,问艰厄,道故旧,甚欢。幸者惧徒留之不可以安民妻也,则出少年 女奴数辈,烦民妻教其歌,而时与之禄,稍使归有以赡给其夫家。民妻既渐衰老, 旧习歌虽善,无所复用,亦幸人传之,遂不惭而为之教。数女奴皆如法吚吚呜呜, 动摇其唇辅,拘缀其肢体而为之,及暮而始得休。幸者自帅家间一至其馆,按所 授歌,歌进则喜,不进,颇为督让,若恐不为尽心者。民妻惋悔,内不自堪。而 感其恩,且业已出,终不敢怨,意相得,无违言。 戴子曰:余在杭时,见衣冠士大夫以文辞道德相交游多矣,一经患难,反如不相 识,而二歌者倡优技艺之流,承平齿牙余论所不敢及者也,其所为若是,有愧之 乎?然议者犹以为贵幸者既以义存旧,则不当苛督其过;贱穷者既以礼辞聘,则 不当谄顺其欲。斯乃求全已甚之论,君子盖无责于其人焉! (选自《剡源戴先生文集》)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未相值也 值:遇见 B.姊意诚美 诚:的确 C.食餍糠粝 餍: 厌恶 D.按所授歌 按:检查 答案:C 餍:满足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盖凡使者三至,三辞之 ②均之二策 B.①则出少年女奴数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而感其恩,且业已出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贱穷者既以礼辞聘 ②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D(A.代词,这件事∕指示代词,这;B.连词,于是、就∕连词,却;C. 连词,况且,表递进∕连词,尚且,表让步;D.介词,用) 1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体现二位歌者的所作所为让士大夫有愧的一组是( ) ①其一人为一武帅得之,绝幸,有赀权 ②民妻者亦居贫久,不敢相咈 ③凡使者三至,三辞之 ④既而幸者创别馆,求民妻而致之 ⑤烦民妻教其歌,而时与之禄 ⑥旧习歌虽善,无所复用 A. 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 ①④⑥ 答案:A(应扣紧题干中“让士大夫有愧”这个关键词,判断二歌者的哪些行为 让那些“一经患难,反如不相识”的士大夫有愧,主要应该从幸者的角度来选 患难却能帮助提携的弱者的行为。所以应该选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富贵歌女创立歌伎馆,再三邀请贫穷歌女到馆中教授婢女们唱歌,贫穷歌女 以自己习惯了乡野生活为由加以拒绝。 B. 贫穷歌女日渐衰老,以前熟唱的歌曲虽然很好,但已经好久不再练习,能传 授给别人自然也高兴
C.富贵歌女有时到馆中,见婢女们的演唱技艺有进步就高兴,否则就对贫穷歌 女说些督促责备的话,好像担心贫穷歌女不替她尽心尽责似的 D.戴子认为很多衣冠楚楚的士大夫,多凭着文辞和道德互相来往交游,一旦经 历患难,很容易翻脸,就好像不曾认识似的。 答案:A(富贵歌女邀请贫穷歌女的理由是“愿相娛以尽吾志”,不是教婷女们 唱歌。)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民妻者亦居贫久,不敢相哪,竟致诸馆中。(5分) 文:贫穷歌女也(因为)身处穷困的时间太长,不敢违背富贵歌女(的心愿) 终还是被富贵歌女请到了馆中 评分标准:居:处于,身处。砩:违背,相:她,富贵歌女。竟:最终。致: 招来。每个点1分。 (2)民妻惋悔,内不自堪。(2分) 译文:贫穷歌女怅恨后悔,内心有些受不了。 评分标准:惋(1分):怨恨、怅恨、叹惜;堪(1分):忍受。 (3)斯乃求全已甚之论,君子盖无责于其人焉。(3分) 译文:这是过于求全责备的言论,君子大概不该责备她们这些人啊! 评分标准:乃:是;求全已甚:求全责备或类似的意思皆可。盖:大概。1点1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 途中 (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答案】:(1)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 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4分,1点1分,答出其中4点得4分) (2)“嫌”,嫌弃,(1分)运用拟人说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衷 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1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 温暖、无奈与自嘲。(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默写答案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C. 富贵歌女有时到馆中,见婢女们的演唱技艺有进步就高兴,否则就对贫穷歌 女说些督促责备的话,好像担心贫穷歌女不替她尽心尽责似的。 D. 戴子认为很多衣冠楚楚的士大夫,多凭着文辞和道德互相来往交游,一旦经 历患难,很容易翻脸,就好像不曾认识似的。 答案:A(富贵歌女邀请贫穷歌女的理由是“愿相娱以尽吾志”,不是教婢女们 唱歌。)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翻译下列句子。(10 分) (1)民妻者亦居贫久,不敢相咈,竟致诸馆中。(5 分) 译文:贫穷歌女也(因为)身处穷困的时间太长,不敢违背富贵歌女(的心愿), 最终还是被富贵歌女请到了馆中。 评分标准:居:处于,身处。咈:违背,相:她,富贵歌女。竟:最终。致: 招来。每个点 1 分。 (2)民妻惋悔,内不自堪。(2 分) 译文:贫穷歌女怅恨后悔,内心有些受不了。 评分标准:惋(1 分):怨恨、怅恨、叹惜;堪(1 分):忍受。 (3)斯乃求全已甚之论,君子盖无责于其人焉。(3 分) 译文:这是过于求全责备的言论,君子大概不该责备她们这些人啊! 评分标准:乃:是;求全已甚:求全责备或类似的意思皆可。盖:大概。1 点 1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 途中。 (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 分) (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 分) 【答案】:(1)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 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4 分,1 点 1 分,答出其中 4 点得 4 分) (2)“嫌”,嫌弃,(1 分)运用拟人说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衷 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1 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 温暖、无奈与自嘲。(1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默写答案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