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BZ0504009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1.5学分,总学时25,理论25。一、课程简介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研究护理对象及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已经成为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建立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在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自觉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处理和解决医学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与护理知识相结合灵活运用于临床整体护理中,解决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心理学概念,心理的实质,及心理学相关概念,应激、应激源、社会支持、心身疾病的概念,一般适应综合征,应激源分类,应激的中介因素;心理干预的概念与分类: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自标,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熟悉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应激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常见心身疾病;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及使用范围;家庭干预、集体心理干预、暗示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病人的求医行为、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护士职业紧张的消极影响,护士职业倦急怠对健康的影响。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发展趋势。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激的理论模型,心身疾病分类;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及心理测验的分类。贝克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本疗法的原理。病人及病人角色的概念,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评估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紧张的生态学模式,护士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2.建立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护理;学会运用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疾病进行防治及宣传;学会常用心理测验技术,行为观察技术,提高心理护理水平。3.建立态度目标。通过对心理学基础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科学认识通过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健康观、道德观;通过对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学习,形成对角色、社会期待的正确认识、培养对护理职业的热爱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方法2.熟悉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3.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1.护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性质、相关学科。重点阐述:护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对象,详细讲解: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一股介绍: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
课程编号:BZ0504009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1.5学分,总学时25,理论25 。 一、课程简介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研究护理对象及护士 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已经成 为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建立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在研究人类 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自觉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处理和解决医学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与护理知识相结合灵活运用于临床整体护理中,解决有关健 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心理学概念,心理的实质,及心理学相关概念; 应激、应激源、社会支持、心身疾病的概念,一般适应综合征,应激源分类,应激的中介因素;心理干预的概念与 分类;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目标,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措 施。熟悉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应激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常见心身 疾病;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及使用范围;家庭干预、集体心理干预、暗示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病人的求医 行为、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 响因素;护士职业紧张的消极影响,护士职业倦怠对健康的影响。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发展趋势。心理的 发生发展过程;应激的理论模型,心身疾病分类;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及心理测验的分类。贝克认知治疗、行为 治疗、人本疗法的原理。病人及病人角色的概念,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评估方法和心理健康 教育;职业紧张的生态学模式,护士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 2.建立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 象进行心理护理;学会运用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疾病进行防治及宣传;学会常用心理测验技术,行为观察 技术,提高心理护理水平。 3.建立态度目标。 通过对心理学基础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科学认识;通过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的学习,培养 正确的健康观、道德观;通过对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学习,形成对角色、社会期待的正确认识、培养对护理职业的 热爱;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2. 熟悉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 3. 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护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性质、相关学科。重点阐述:护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研究 对象;详细讲解: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一般介绍: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
2.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法。详细讲解: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法3.护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般介绍: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国内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4.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一般介绍: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自的要求】1.掌握心理学概念,心理的实质。感觉、知觉概念及特性;记忆的概念及遗忘规律;思维的概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情绪情感概念、分类;意志概念、特征。人格概念;人格结构;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冲突;气质与性格的概念;气质的分类学说。2.熟悉感觉、知觉的分类;记忆的过程;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想象的概念与分类;注意的品质。情绪理论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人格的特点;能力发展与能力差异;性格的类型。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结构。3.了解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意的种类。情绪的外部表现与生理变化。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1.心理现象及实质。重点阐述:心理现象的概念;一股介绍: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的实质。2.心理过程。详细讲解: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人格。重点阐述:人格的概念详细讲解: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一般介绍:人格与临床护理。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应激、应激源、应对、社会支持、心身疾病的概念。一般适应综合征。应激源分类。应激的中介因素。2.熟悉应激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常见心身疾病3.了解应激的理论模型。心身疾病分类【教学内容】1应激概述。重点阐述:应激的概念、应激源;一般介绍:应激的理论模型。2.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重点阐述:应激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3.心理应激。详细讲解:应激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一般介绍:应激的评定、心理应激与健康。4.心身疾病。详细讲解:心身疾病概述;一般介绍:心身疾病的氛围、常见的心身疾病。第四章心理评估【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评估的概念。心理测验的概念。临床常用的心理评估的方法、实施原则、注意事项及使用范围。临床常用评定量表的使用。2.熟悉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及使用范围。3.了解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心理测验的分类。【教学内容】1.心理评估概述。重点阐述:心理评估的概念、一般过程、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2.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法。详细讲解: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法。 3.护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般介绍: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国内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4.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一般介绍: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理学概念,心理的实质。感觉、知觉概念及特性;记忆的概念及遗忘规律;思维的概念;影响问题解决的 因素。情绪情感概念、分类;意志概念、特征。人格概念;人格结构;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冲突;气 质与性格的概念;气质的分类学说。 2.熟悉感觉、知觉的分类;记忆的过程;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想象的概念与分类;注意的品质。情绪理论;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人格的特点;能力发展与能力差异;性格的类型。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结构。 3.了解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意的种类。情绪的外部表现与生理变化。自我意识的培养。 【教学内容】 1.心理现象及实质。重点阐述:心理现象的概念;一般介绍: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的实质。 2.心理过程。详细讲解: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人格。重点阐述:人格的概念;详细讲解: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一般介绍:人格与临床护 理。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应激、应激源、应对、社会支持、心身疾病的概念。一般适应综合征。应激源分类。应激的中介因素。 2.熟悉应激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常见心身疾病。 3.了解应激的理论模型。心身疾病分类。 【教学内容】 1应激概述。重点阐述:应激的概念、应激源;一般介绍:应激的理论模型。 2.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重点阐述:应激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 3.心理应激。详细讲解:应激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一般介绍:应激的评定、心理应激与健康。 4.心身疾病。详细讲解:心身疾病概述;一般介绍:心身疾病的氛围、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四章 心理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理评估的概念。心理测验的概念。临床常用的心理评估的方法、实施原则、注意事项及使用范围。临 床常用评定量表的使用。 2.熟悉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及使用范围。 3.了解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心理测验的分类。 【教学内容】 1.心理评估概述。重点阐述:心理评估的概念、一般过程、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2.临床护理心理评估基本方法。重点阐述:行为观察法、临床访谈法、心理测验法。3.床常用心理量表的使用。详细讲解:人格测验、智力测验、评定量表第五章心理干预【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与分类。系统脱敏技术和方法。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生物反馈的技术和方法。放松疗法的技术。2.熟悉家庭干预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集体心理干预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暗示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33.了解贝克认知治疗的原理。行为治疗的原理。人本疗法的原理。【教学内容】1.心理干预概述。重点阐述:心理干预的概念、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种类与技术。2.支持疗法。重点阐述:倾听技术、共情技术、安慰与开导技术,详细介绍:解释、建议和指导技术,积极的语言技术,暗示。3.行为疗法。重点阐述: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和松弛治疗;一般介绍:厌恶疗法、正强化技术、示范法。4.认知疗法。重点阐述: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一股介绍:贝克的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5.集体心理干预。详细讲解:集体心理干预的原理与方法、集体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6.家庭干预。一般介绍:家庭干预的原理与方法、家庭干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第六章病人心理【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2.熟悉病人的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病人及病人角色的概念。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教学内容】1.病人心理。详细讲解:病人的求医和遵医行为。一般介绍:病人的概念与病人角色、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2.人的心理需要与心理反应。重点阐述: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第七章心理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目标。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2.熟悉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教学内容】1.心理护理概述。重点阐述: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目标;详细讲解: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2.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重点阐述:心理护理评估与诊断、制订与实施、效果评价
2.临床护理心理评估基本方法。重点阐述:行为观察法、临床访谈法、心理测验法。 3.床常用心理量表的使用。详细讲解:人格测验、智力测验、评定量表。 第五章 心理干预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与分类。系统脱敏技术和方法。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生物反馈的技术和方法。放松 疗法的技术。 2.熟悉家庭干预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集体心理干预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暗示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 应用。3 3.了解贝克认知治疗的原理。行为治疗的原理。人本疗法的原理。 【教学内容】 1.心理干预概述。重点阐述:心理干预的概念、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种类与技术。 2.支持疗法。重点阐述:倾听技术、共情技术、安慰与开导技术;详细介绍:解释、建议和指导技术,积极的语 言技术,暗示。 3.行为疗法。重点阐述: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和松弛治疗;一般介绍:厌恶疗法、正强化技术、示范法。 4.认知疗法。重点阐述: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一般介绍:贝克的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 5.集体心理干预。详细讲解:集体心理干预的原理与方法、集体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6.家庭干预。一般介绍:家庭干预的原理与方法、家庭干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 病人心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 2.熟悉病人的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病人及病人角色的概念。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 【教学内容】 1.病人心理。详细讲解:病人的求医和遵医行为。一般介绍:病人的概念与病人角色、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 2.人的心理需要与心理反应。重点阐述: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 第七章 心理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目标。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 2.熟悉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 【教学内容】 1.心理护理概述。重点阐述: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目标;详细讲解: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心理护理与整体 护理的关系。 2.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重点阐述:心理护理评估与诊断、制订与实施、效果评价
第八章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一)【目的要求】1.掌握孕产妇、儿童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2.熟悉孕产妇、儿童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3.了解孕产妇、儿童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评估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1.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孕产妇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2.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儿童病人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3.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九章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二)【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病病人、术前与术后病人、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2.熟悉慢性病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术中病人的心理特点。3.了解慢性病病人的心理评估。术前焦虑与手术结果的关系。【教学内容】1.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2.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3.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第十章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三)【自的要求】1.掌握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2.熟悉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影响因素3.了解与肿瘤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危机事件常见原因。【教学内容】1.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2.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3.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第十一章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
第八章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孕产妇、儿童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2.熟悉孕产妇、儿童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3.了解孕产妇、儿童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评估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1.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孕产妇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2.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儿童病人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3.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 素。 第九章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二)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病病人、术前与术后病人、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 2.熟悉慢性病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术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3.了解慢性病病人的心理评估。术前焦虑与手术结果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 理。 2.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3.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急危重症病人的心 理护理。 第十章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三)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2.熟悉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影响因素。 3.了解与肿瘤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危机事件常见原因。 【教学内容】 1.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 素。 2.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 特点及影响因素。 3.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危机事 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
【目的要求】1.掌握护士常见的应激源。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2.熟悉护士职业紧张的消极影响。护士职业倦怠对健康的影响。3.了解职业紧张的生态学模式。护士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教学内容】1.护士常见的应激源。一股介绍:组织管理方面、工作环境方面、工作的不确定性和责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价值感方面、社会支持方面、个体因素。2.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重点阐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一股介绍: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护士心理健康现状。3.护士的心理健康的维护。重点阐述: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2)熟悉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手术病人、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2.基本技能(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操作方法(2)理解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卷怠产生的原因,提高维护自身健康的技能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教法等教学方法,实验课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内容章节学时分配绪论第一章m3第二章心理学基础1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2第四章心理评估3第五章心理干预1第六章病人心理2第七章心理护理2第八章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目的要求】 1.掌握护士常见的应激源。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 2.熟悉护士职业紧张的消极影响。护士职业倦怠对健康的影响。 3.了解职业紧张的生态学模式。护士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 【教学内容】 1.护士常见的应激源。一般介绍:组织管理方面、工作环境方面、工作的不确定性和责任方面、人际关系方 面、价值感方面、社会支持方面、个体因素。 2.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重点阐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一般介绍: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护士心理健康现 状。 3.护士的心理健康的维护。重点阐述:个人层面、组织层面。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 (2)熟悉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手术病人、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临终病人 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护士心 理健康的维护。 2.基本技能 (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操作方法; (2)理解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高维护自身健康的技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教法等教学方法,实验课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均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3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 第四章 心理评估 2 第五章 心理干预 3 第六章 病人心理 1 第七章 心理护理 2 第八章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