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8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说明:试题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 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 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 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 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 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 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 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 臣的子嗣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 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 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 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 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 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 产单位,手工业在街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 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以维持公共工程及防御的需要。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 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 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 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 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 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 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 在做文化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 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 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 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 一直以汉人自居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2018 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说明:试题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 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 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 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 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 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 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 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 臣的子嗣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 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 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 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 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 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 产单位,手工业在街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 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以维持公共工程及防御的需要。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 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 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 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 被整合为一,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 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 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 3 万人。在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 在做文化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 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 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 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 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认同自己是汉人,早在汉朝时,便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 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身份之所以被认同并能一直维持到今天,是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 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得益于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像吕不韦 刘安、董仲舒、司马迁这些学者的不懈努力 D.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 至,同时也获得了几千年中国人的认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它不同于犹太人、日耳曼人等以族群、种族、血 统来界定的民族。它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B.汉朝的科举制度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 治的局面,从而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汉武帝时代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从而形成全国经济网络,直到19世纪40 年代海运通行以前,这种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D.在汉代,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已经形成,各地精英都云集到中央, 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人的名称源于汉朝,从刘邦到文景二代还没有呈现汉朝的特点,直到汉武 帝时期,才使最初的动荡不安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B.汉朝的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 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C.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税办法,由于密告逃税者可得到相当丰厚的赏金,所 以全国告密成风,破坏了工商业机制 D.汉朝时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 入农村,农村生产的集散功能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我这次看见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这一种光明。我自己自幼的人生观和自然 观是相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生命的根源,也是自然的内在的真实。你看那自然何 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你看那自然中何处不是生命,何处不是 活动,何处不是优美光明!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 意志的波澜么?一言蔽之,我感得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但是年 事长了,经验多了,同这个实际世界冲突久了,晓得这空间中有一种冷静的、无 情的、对抗的物质,为我们自我表现、意志活动的阻碍,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又 晓得这人事中有许多悲惨的、冷酷的、愁闷的、龌龊的现状,也是不可动摇的事 实。这个世界不是已经美满的世界,乃是向着美满方面战斗进化的世界。你试看 那棵绿叶的小树。他从黑暗冷湿的土地里向着日光,向着空气,作无止境的战斗。 终竟枝叶扶疏,摇荡于青天白云中,表现着不可言说的美。一切有机生命皆凭借 物质扶摇而入于精神的美。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 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髙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 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人认同自己是汉人,早在汉朝时,便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 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身份之所以被认同并能一直维持到今天,是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 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得益于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像吕不韦、 刘安、董仲舒、司马迁这些学者的不懈努力。 D.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 至,同时也获得了几千年中国人的认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它不同于犹太人、日耳曼人等以族群、种族、血 统来界定的民族。它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B.汉朝的科举制度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 治的局面,从而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汉武帝时代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从而形成全国经济网络,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海运通行以前,这种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D.在汉代,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已经形成,各地精英都云集到中央, 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 3 万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人的名称源于汉朝,从刘邦到文景二代还没有呈现汉朝的特点,直到汉武 帝时期,才使最初的动荡不安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B.汉朝的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 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C.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税办法,由于密告逃税者可得到相当丰厚的赏金,所 以全国告密成风,破坏了工商业机制。 D.汉朝时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 入农村,农村生产的集散功能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我这次看见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这一种光明。我自己自幼的人生观和自然 观是相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生命的根源,也是自然的内在的真实。你看那自然何 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你看那自然中何处不是生命,何处不是 活动,何处不是优美光明!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 意志的波澜么?一言蔽之,我感得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但是年 事长了,经验多了,同这个实际世界冲突久了,晓得这空间中有一种冷静的、无 情的、对抗的物质,为我们自我表现、意志活动的阻碍,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又 晓得这人事中有许多悲惨的、冷酷的、愁闷的、龌龊的现状,也是不可动摇的事 实。这个世界不是已经美满的世界,乃是向着美满方面战斗进化的世界。你试看 那棵绿叶的小树。他从黑暗冷湿的土地里向着日光,向着空气,作无止境的战斗。 终竟枝叶扶疏,摇荡于青天白云中,表现着不可言说的美。一切有机生命皆凭借 物质扶摇而入于精神的美。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 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 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
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 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 做“美”。 自然无往而不美。能够细密而真切地摄取自然印象莫过于照相片了。若是艺术以 纯粹描写自然为标准,总要让照片一筹,而照片又确是没有图画的美。 罗丹说:“果然!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道理何在晛?我们 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能分离。这 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能捉摸者,已是非动;非是动者, 即非自然。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了。 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 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呢?艺术怎样能表现“动”呢?我们拿一张照片《行 步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步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人提起了一只脚,而 凝住不动,好象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刻怎样会能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 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使我们观者能 同时看见第一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 们的眼前了。 这是罗丹创造动象的秘密。罗丹认定“动”是宇宙的真相,惟有“动象”可以表 示生命,表示精神,表示那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是罗丹的世界 观,这是罗丹的艺术观。 罗丹自己深入于自然的中心,直感着自然的生命呼吸、理想情绪,晓得自然中的 万种形象,千变百化,无不是一个深沉浓挚的大精神。这个自然的精神凭借着物 质,表现出花,表现出光,表现出云树山水,以至于鸢飞鱼跃、美人英雄。所谓 自然的内容,就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现而已。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 物质化;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 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 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 示。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 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 的活泼跃动。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 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因为也 是自然的一种表现。果然!这种奇丑怪状只要一从艺术家手腕下经过,立刻就变 成了极可爱的美术品了。 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 的理想,有人类根性中的兽欲。他的眼光要深刻些,要精密些。他看见的不止是 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他看见这宇宙虽然物品繁富,仪态万千, 但综而观之,是一幅意志的图画。他看见这人生虽然波澜起伏、曲折多端,但合 而观之,是一曲情绪的音乐。情绪意志是自然之真,表现而为动。所以动者是精 神的美,静者是物质的美,世上没有完全静的物质,所以罗丹写动而不写静
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 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 做“美”。 自然无往而不美。能够细密而真切地摄取自然印象莫过于照相片了。若是艺术以 纯粹描写自然为标准,总要让照片一筹,而照片又确是没有图画的美。 罗丹说:“果然!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道理何在呢?我们 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能分离。这 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能捉摸者,已是非动;非是动者, 即非自然。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了。 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 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呢?艺术怎样能表现“动”呢?我们拿一张照片《行 步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步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人提起了一只脚,而 凝住不动,好象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刻怎样会能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 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使我们观者能 同时看见第一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 们的眼前了。” 这是罗丹创造动象的秘密。罗丹认定“动”是宇宙的真相,惟有“动象”可以表 示生命,表示精神,表示那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是罗丹的世界 观,这是罗丹的艺术观。 罗丹自己深入于自然的中心,直感着自然的生命呼吸、理想情绪,晓得自然中的 万种形象,千变百化,无不是一个深沉浓挚的大精神。这个自然的精神凭借着物 质,表现出花,表现出光,表现出云树山水,以至于鸢飞鱼跃、美人英雄。所谓 自然的内容,就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现而已。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 物质化;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 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 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 示。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 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 的活泼跃动。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自 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因为也 是自然的一种表现。果然!这种奇丑怪状只要一从艺术家手腕下经过,立刻就变 成了极可爱的美术品了。 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 的理想,有人类根性中的兽欲。他的眼光要深刻些,要精密些。他看见的不止是 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他看见这宇宙虽然物品繁富,仪态万千, 但综而观之,是一幅意志的图画。他看见这人生虽然波澜起伏、曲折多端,但合 而观之,是一曲情绪的音乐。情绪意志是自然之真,表现而为动。所以动者是精 神的美,静者是物质的美,世上没有完全静的物质,所以罗丹写动而不写静
罗丹一生工作不息,创作繁富。他是个真理的搜寻者,他是个美乡的醉梦者,他 是个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他生于一千八百四十年,死于近年。生时受人攻击非 难,如一切伟大的天才那样 (选自宗白华《看了罗丹雕刻以后》,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无往而不美,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 种力量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B.图画和照相是人们留住大自然美的方式,照片能够细密而真切地摄取自然印 象,如果是艺术以纯粹描写自然为标准,图画总要让照片一筹 C.罗丹不仅能从自然物质的“动象”中体悟到自然的真相,而且能用创造动象 来表现自然背后深藏的生命精神。注重表现自然内在的精神生命,不讲究作品外 在的艺术形式。 D.他看见这宇宙虽然物品繁富,仪态万千,其雕塑作品是以完全静态的形式来 表现动态的自然之美、精神的美。 5.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自然永远处于“动”中,照片把处于“动”的自然转变成静象,不能表现自 然之真,所以照片说了谎。 B.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的 中间的过程,然后“动象”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C.自然万象都在活动中,也就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而照 片呈现出静象,不能表现自然之真。 D.古希腊雕刻艺术注重形式,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偏理性;而罗丹雕刻注重 内容,求精神的活泼跃动,偏感性,表现风格截然相反。 E.在艺术家眼中世间万物是美的,即使奇丑无比的东西,只要经艺术家的手, 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艺术品了。 6.罗丹的雕刻具有哪些方面的特色?请概括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 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 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 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 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 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 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 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 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
罗丹一生工作不息,创作繁富。他是个真理的搜寻者,他是个美乡的醉梦者,他 是个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他生于一千八百四十年,死于近年。生时受人攻击非 难,如一切伟大的天才那样。 (选自宗白华《看了罗丹雕刻以后》,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然无往而不美,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 种力量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B.图画和照相是人们留住大自然美的方式,照片能够细密而真切地摄取自然印 象,如果是艺术以纯粹描写自然为标准,图画总要让照片一筹。 C.罗丹不仅能从自然物质的“动象”中体悟到自然的真相,而且能用创造动象 来表现自然背后深藏的生命精神。注重表现自然内在的精神生命,不讲究作品外 在的艺术形式。 D.他看见这宇宙虽然物品繁富,仪态万千,其雕塑作品是以完全静态的形式来 表现动态的自然之美、精神的美。 5.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自然永远处于“动”中,照片把处于“动”的自然转变成静象,不能表现自 然之真,所以照片说了谎。 B.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的 中间的过程,然后“动象”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C.自然万象都在活动中,也就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而照 片呈现出静象,不能表现自然之真。 D.古希腊雕刻艺术注重形式,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偏理性;而罗丹雕刻注重 内容,求精神的活泼跃动,偏感性,表现风格截然相反。 E. 在艺术家眼中世间万物是美的,即使奇丑无比的东西,只要经艺术家的手, 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艺术品了。 6.罗丹的雕刻具有哪些方面的特色?请概括分析。(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 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 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 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 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 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 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 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 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
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 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 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早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 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 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 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 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 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 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 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 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 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 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 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 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 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 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 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 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 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 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 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 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 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 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 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 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 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 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 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 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 “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 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 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 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 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 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 年第 3 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