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试卷 语文 命题人:周永德 审题人:刘太平 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毀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照相馆两全齐美胡诌(zhou)悬崖勒(lei)马 B.伤元气倾刻之间匕(bi)首戎马倥(kong)偬 陪小心首屈一指市侩(hui)惊魂甫(fu)定 D.座谈会金榜题名逮(dai)捕徇(xun)私舞弊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 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 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 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 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堪称」 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 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①独树一帜②情趣③精致B.①独具匠心②情趣③精品 C.①独具匠心②雅趣③精致D.①独树一帜②雅趣③精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8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义无反顾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 对于“道德”话题的热烈讨论。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噤若寒蝉,纷纷 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C.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 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 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 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 2012 级高三第 5 次月考试卷 语 文 命题人:周永德 审题人:刘太平 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照相馆 两全齐美 胡诌.(zhōu) 悬崖勒.(lēi)马 B.伤元气 倾刻之间 匕.(bì)首 戎马倥.(kǒng)偬 C.陪小心 首屈一指 市侩.(huì) 惊魂甫.(fǔ)定 D.座谈会 金榜题名 逮.(dài)捕 徇.(xùn)私舞弊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 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 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 ,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 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堪称 ,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 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 ①独树一帜 ②情趣 ③精致 B. ①独具匠心 ②情趣 ③精品 C. ①独具匠心 ②雅趣 ③精致 D. ①独树一帜 ②雅趣 ③精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8 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义无反顾 ....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 对于“道德”话题的热烈讨论。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噤若寒蝉 ....,纷纷 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C.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甚至 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 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 ....不绝于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 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
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 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 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 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不断爆发危机,世界上对资本主义制 度的反思不断深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也日渐深刻。“全球史观″正是这种反思潮流 的一个代表。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全球史观"。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 历史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这 样才能“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继 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 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洋教条”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 意义。当然,“全球史观”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中心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 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 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 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一—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 起》一书,提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走向以中国为中心“,亦即“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 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 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 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 学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西方的没落”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 历史的“宿命″。《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 来世界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 方文明丧失信心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17-18 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晢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 社会的经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 这种泛中国崇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 文化失衡的心理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 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 国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 分条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曾经在中国流行,它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西方中心论” B.“西方中心论”关注的只是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全球史观”则侧重于关注东方 尤其是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全球史观”认为,“西方中心论”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
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 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 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 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 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不断爆发危机,世界上对资本主义制 度的反思不断深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也日渐深刻。“全球史观”正是这种反思潮流 的一个代表。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全球史观”。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 历史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这 样才能“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继 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 “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洋教条”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 意义。当然,“全球史观”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中心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 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 100 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 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 30 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 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 起》一书,提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走向以中国为中心”,亦即“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 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 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 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 学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西方的没落”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 历史的“宿命”。《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 来世界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 方文明丧失信心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17-18 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哲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 社会的经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 这种泛中国崇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 文化失衡的心理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 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 国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 分条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曾经在中国流行,它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西方中心论”。 B.“西方中心论”关注的只是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全球史观”则侧重于关注东方 尤其是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全球史观”认为,“西方中心论”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
民族的历史成就。 D.“全球史观”有助于破除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痼疾,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 的意义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史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 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明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以“全球史观”的视角重 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 C.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 以中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D.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有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 象未来的世界。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 身,考察它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 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C.早在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因为那时中国非常繁 盛。如今中国崛起,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崇。可见,经济实力决定文化地位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 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力。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 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 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 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 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 己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 “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 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 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 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 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 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 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
民族的历史成就。 D.“全球史观”有助于破除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痼疾,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 的意义。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全球史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 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明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以“全球史观”的视角重 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 C.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 30 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 以中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D.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有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 象未来的世界。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 身,考察它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 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C.早在 17—18 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因为那时中国非常繁 盛。如今中国崛起,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崇。可见,经济实力决定文化地位。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 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力。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 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①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 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 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 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②,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 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 “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 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 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③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 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 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 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 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 官担任。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 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 挠:骚扰,打扰 B.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 缓:缓解,减缓 C.帝独目度留 目:使眼色示意 D.反侧未安,不可去备 备:装备,武器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B.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因人之力而敝之 C.果为朕行乎 抚定其人 既自以心为形役 其孰能讥之乎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 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 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 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 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 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 (选自《资治通鉴》)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登高》) ②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 官担任。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 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 挠:骚扰,打扰 B. 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 缓:缓解,减缓 C. 帝独目.度留 目:使眼色示意 D. 反侧未安,不可去备. 备:装备,武器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 B.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果为.朕行乎 D. 抚定其.人 既自以心为.形役 其.孰能讥之乎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 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 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 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 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 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3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 分)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 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 何待! (选自《资治通鉴》)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8 分) ①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登高》) ②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
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 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 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⑤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⑥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 山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夭下。②翠楼,泛指富 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3.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 现象的认识。(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冬至 (1)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 爱患的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 2)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闭起生长的跫音。 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 (3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 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冬节来了。 (4)于是,我们回家。 5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λ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 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 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6)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 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 阳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 ()在冬的日子里,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乱乱地,总也理不 出头绪。 8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 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 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9)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其实,叶落何以 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
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谈笑 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 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⑤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⑥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 山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14 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 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3.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 分) 14.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 现象的认识。(6 分)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8 题。 冬 至 ⑴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 爱患的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 ⑵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闭起生长的跫音。 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 ⑶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 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冬节来了。 ⑷于是,我们回家。 ⑸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 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 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⑹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 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 阳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 ⑺在冬的日子里,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乱乱地,总也理不 出头绪。 ⑻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 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 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⑼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其实,叶落何以 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