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 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 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 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 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 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 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 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 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 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 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 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 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 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 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 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 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 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 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 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 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 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 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 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 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 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 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2018 届高三 1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 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 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 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 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 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 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 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 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 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 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 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 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 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 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 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 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 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 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 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 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 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 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 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 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 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 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 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 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 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 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 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 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 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 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 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 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 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 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査干湖美,美在秋夭。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 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 岸髙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晩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 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 里是虚幻的。 査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 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 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 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 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 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 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査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 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 可以燃上几介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 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B. “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 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 “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 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 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 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 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 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 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 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 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 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 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 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 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 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 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 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 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 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 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 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 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 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 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 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 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 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 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 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 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 可以燃上几介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 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
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 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臼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 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 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 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 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 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 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 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 肉从菱角壳里抠岀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 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 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 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乌,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 颇有硏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 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 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 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 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 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 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 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 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 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 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 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 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 的热浪。 秋天的査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 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 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 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 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 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 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C.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 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D.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 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 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 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 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 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 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 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 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 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 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 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 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 8 月底到 10 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 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乌,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 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 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 颈鸭等 20 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 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 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 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 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 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 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 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 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 1 00 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 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 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 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 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 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 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 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2011 年中国散文精选》)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 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 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C.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 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D.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 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E.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査干湖之美,以 “査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5.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4分) 答 6.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2014 平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 较2014年增加3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 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 人口逐年减少。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 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教 量进入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 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截至目前(5月28日),包 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 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 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 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 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 比增加6.39万人,创历史新髙。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年赴美读 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124552人,较前一年增长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 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撼媒体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 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髙考成绩即可报考域学校。随着国外高校强 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几年,际底和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从《2015中国国际学校发 展报告》中得知,中国目前己有597所国际学校。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 逐年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国际班录取线已超过校本部。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材料三 3月31日,清华大学召开大类培养领导小阻会并对外宣布,并对外宣布,从2017 年起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 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 填报。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进大
E.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5.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4 分) 答: 6.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6 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 2008 年达到历史最高峰 1050 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 2014 平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 942 万人, 较 2014 年增加 3 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 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 人口逐年减少。中国的出生人口在 1990 年达到峰值,超过 2500 万人,此后,全 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 2000 年,从 2001 年至 2014 年,新生儿教 量进入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 1600 万左右。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 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截至目前(5 月 28 日),包 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 22 个省(自治区)公布了 2016 年高考报名人数,13 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 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 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 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 52.37 万人,同 比增加 6.39 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 年赴美读 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 124552 人,较前一年增长 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 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撼媒体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 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域学校。随着国外高校强 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 年高招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几年,际底和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从《2015 中国国际学校发 展报告》中得知,中国目前己有 597 所国际学校。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 逐年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国际班录取线已超过校本部。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 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材料三: 3 月 31 日,清华大学召开大类培养领导小阻会并对外宣布,并对外宣布,从 2017 年起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 16 大类,包括数 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 填报。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进大
类招生。部分985、211高校将不得不面临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 校的情况,而高校中社食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甚至会遭受无人报考的境遇。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 7.下列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为出国积极准备,而美国仍旧是最受我国留学生 青睐的国家之 B.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国外大,是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 新高的主要原因 C.材料二图表中9所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连续4年上升,可见北京学生出国 留学的热情和决心。 D.材料二的九所学校中,北京四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最高,而人大附中 和八一中学则垫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人口出生率紧密相关,无论报名人数达到峰值、急剧下降 或是止跌趋稳,都是如此。 B.2016年各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大规模下降趋势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不容乐观。 C.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校本部录取分,因此受到了 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D.从2017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模式,这势必会让每一个专业都暴露 于激烈竞争的舞台之上 E.大类招生对同一高校的各专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业必须加强专业建 设、增强吸引力,获得优质生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等学校出现招生难现象的原因。(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江遖,字道载,陈留圉人也。曾祖蕤,谯郡太守。祖允,芜湖令。父济,安东参 军。遖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遖避乱屏居,绝弃人 藹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本州辟从事,除佐著作郎,并不就。征 北将军蔡谟命为参军,何充复引为骠骑功曹。以家贫,求试守,为太末令。县界 深山中,有亡命数百家,恃险为阻,前后守宰莫能平。遖到官,召其魁帅,厚加 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中军将军殷浩甚重之,迁长史。浩方修复洛阳,经营荒梗,遖为上佐甚有匡弼之 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遖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遖击 之遖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 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 营。襄营火发,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及桓温奏废浩佐吏,遂免。 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帝 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遖上疏谏曰:“德礼增修,则殷道以隆。此往代之成验, 不易之定理。顷者星辰颇有变异,陛下祗戒之诚达于天人,在予之惧,忘寝与食, 仰虔玄象,俯凝庶政,嘉祥之应,实在今日。而犹朝乾夕惕,思广兹道,诚实圣 怀殷勤之至。然洪祀有书无仪,不行于世,询访时学,莫识其礼。且其文曰:‘洪 祀,大祀也。阳曰神,阴曰灵。举国相率而行祀,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今
类招生。部分 985、211 高校将不得不面临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 校的情况,而高校中社食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甚至会遭受无人报考的境遇。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7 年高招调查报告》) 7.下列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为出国积极准备,而美国仍旧是最受我国留学生 青睐的国家之一。 B.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国外大,是 2015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 新高的主要原因。 C.材料二图表中 9 所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连续 4 年上升,可见北京学生出国 留学的热情和决心。 D.材料二的九所学校中,北京四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最高,而人大附中 和八一中学则垫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人口出生率紧密相关,无论报名人数达到峰值、急剧下降 或是止跌趋稳,都是如此。 B.2016 年各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大规模下降趋势,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不容乐观。 C.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校本部录取分,因此受到了 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D.从 2017 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模式,这势必会让每一个专业都暴露 于激烈竞争的舞台之上。 E.大类招生对同一高校的各专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业必须加强专业建 设、增强吸引力,获得优质生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等学校出现招生难现象的原因。(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江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也。曾祖蕤,谯郡太守。祖允,芜湖令。父济,安东参 军。逌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逌避乱屏居,绝弃人 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本州辟从事,除佐著作郎,并不就。征 北将军蔡谟命为参军,何充复引为骠骑功曹。以家贫,求试守,为太末令。县界 深山中,有亡命数百家,恃险为阻,前后守宰莫能平。逌到官,召其魁帅,厚加 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中军将军殷浩甚重之,迁长史。浩方修复洛阳,经营荒梗,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 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 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 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 营。襄营火发,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及桓温奏废浩佐吏,遂免。 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帝 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逌上疏谏曰:“德礼增修,则殷道以隆。此往代之成验, 不易之定理。顷者星辰颇有变异,陛下祗戒之诚达于天人,在予之惧,忘寝与食, 仰虔玄象,俯凝庶政,嘉祥之应,实在今日。而犹朝乾夕惕,思广兹道,诚实圣 怀殷勤之至。然洪祀有书无仪,不行于世,询访时学,莫识其礼。且其文曰:‘洪 祀,大祀也。阳曰神,阴曰灵。举国相率而行祀,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