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036现009®平 双阀口式中继阀结构图 1-螺盖;2-供气阀套;3-供气阀弹簧;4-供气阀;5-阀体;6-阀座;7-顶杆:8-排 气阀;9-排气阀弹簧;10-排气阀套;11-内活塞;12-膜板;13-外活塞;14-过充 盖;15-过充柱塞;16-排气堵;17-缩堵
双阀口式中继阀结构图 1–螺盖;2–供气阀套;3–供气阀弹簧;4–供气阀;5–阀体;6–阀座;7–顶杆; 8–排 气阀; 9–排气阀弹簧;10–排气阀套;11–内活塞;12–膜板; 13–外活塞; 14–过充 盖;15–过充柱塞;16–排气堵;17–缩堵
作用原理 双阀口式中继阀的基本作用原理为:根据 均衡风缸压力变化使作用在活塞膜板两侧的 作用力之差发生变化,从而使活塞膜板带动 顶杆左、右移动,顶开供气阀口或排气阀口, 以连通或切断制动管的排风或供风气路,实 现制动管的充、排气。双阀口式中继阀有4个 作用位置
作用原理 双阀口式中继阀的基本作用原理为:根据 均衡风缸压力变化使作用在活塞膜板两侧的 作用力之差发生变化,从而使活塞膜板带动 顶杆左、右移动,顶开供气阀口或排气阀口, 以连通或切断制动管的排风或供风气路,实 现制动管的充、排气。双阀口式中继阀有4个 作用位置
(1充气缓解位 当均衡风缸压力增加时, 活塞膜板左侧的压力升高,使 其产生向右的作用力,因此, 活塞膜板带动顶杆右移,并压 总风遮断阀管 过充风红智 缩供气阀弹簧推动供气阀右移, 从而顶开供气阀口,则由总风 遮断阀过来的总风缸压力空气 (以下简称总风,其压力为 700~900kPa)经开启的供气阀 口向制动管充风,同时总风经 缩堵(Φ1.0)向活塞膜板右侧 双阀口式中断 充风
(1)充气缓解位 当均衡风缸压力增加时, 活塞膜板左侧的压力升高,使 其产生向右的作用力,因此, 活塞膜板带动顶杆右移,并压 缩供气阀弹簧推动供气阀右移, 从而顶开供气阀口,则由总风 遮断阀过来的总风缸压力空气 (以下简称总风,其压力为 700~900kPa)经开启的供气阀 口向制动管充风,同时总风经 缩堵(Φ1.0)向活塞膜板右侧 充风
(2)缓解后保压位 随着活塞膜板右侧和制动管压力的增加,逐渐平 衡活塞膜板左侧压力,在供气阀弹簧作用下,使供 气阀推动顶杆、活塞膜板左移逐渐缩小供风阀口, 直至关闭。同时,顶杆、活塞膜板停止左移,不能 打开排风阀口,使其处于供、排气阀口均不开启的 保压状态
(2)缓解后保压位 随着活塞膜板右侧和制动管压力的增加,逐渐平 衡活塞膜板左侧压力,在供气阀弹簧作用下,使供 气阀推动顶杆、活塞膜板左移逐渐缩小供风阀口, 直至关闭。同时,顶杆、活塞膜板停止左移,不能 打开排风阀口,使其处于供、排气阀口均不开启的 保压状态
3) 制动位 当均衡风缸压力减小时, 活塞膜板左侧的压力下降, 使其产生向左的作用力,因 此活塞膜板带动顶杆左移, 并压缩排气阀弹簧推动排气 阀左移,从而打开排风阀口, 制动管向大气排风,同时, 膜板右侧的压力空气经缩堵、 排风阀口也向大气排风
(3)制动位 当均衡风缸压力减小时, 活塞膜板左侧的压力下降, 使其产生向左的作用力,因 此活塞膜板带动顶杆左移, 并压缩排气阀弹簧推动排气 阀左移,从而打开排风阀口, 制动管向大气排风,同时, 膜板右侧的压力空气经缩堵、 排风阀口也向大气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