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 V 课程代码 PHAR1033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学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师 修订日期 2021,06 指定教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查锡良、周春燕、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借助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数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生物化学取得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是以人体及与人类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物为对象,尝试在分子水平阐明人类生命活动的奥 秘。因此医学生物化学已成为医学基础学科中的先进领域,是其它多种学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及核心。生物化学作为先 进的交叉学科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各临床学科领域渗透。为了更好 地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改善生命活动,掌握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药学、生物制药及 中药学的学生,生物化学属于核心专业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认识生命本质、认识生命正常活动及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对于更好地认识疾病、进行药物的研发设计、更深刻地理解药物作用的机理及药物代谢及药物效果及影响因素等尤为重要
《生物化学(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 V 课程代码 PHAR1033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学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师 修订日期 2021,06 指定教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查锡良、周春燕、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9 版,2018 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借助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数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生物化学取得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是以人体及与人类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物为对象,尝试在分子水平阐明人类生命活动的奥 秘。因此医学生物化学已成为医学基础学科中的先进领域,是其它多种学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及核心。生物化学作为先 进的交叉学科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各临床学科领域渗透。为了更好 地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改善生命活动,掌握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药学、生物制药及 中药学的学生,生物化学属于核心专业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认识生命本质、认识生命正常活动及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对于更好地认识疾病、进行药物的研发设计、更深刻地理解药物作用的机理及药物代谢及药物效果及影响因素等尤为重要
本大纲要求学生在了解组成有机体的生物大分子基本结构和功能及经典的物质代谢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分子生物 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们着重联系生命现象及医学知识进行学习,为将来从事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正常到异常的学习思辨能力,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基础医 学发展的新动向,鼓励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 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重视以转化医学为目标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经典的物质代谢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分子生物学 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们着重联系生命现象及与临床医学特点进行学习,为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技能目标: 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和原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独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新信息:提高 学生阅读科技发展文献的能力:通过翻转课堂、临床案例PL、慕课与微课等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成组协 作讨论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 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五号宋体)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理论和相关技术已 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学科,包括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很多新的交叉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 子免疫学、分子微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及分子药理学等。生物化学已成为生物学各学科之间、医学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共 同桥梁。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也是推动医学各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持。对生物制药、中药学及药学专业学生进 步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对深入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药物的研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
本大纲要求学生在了解组成有机体的生物大分子基本结构和功能及经典的物质代谢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分子生物 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们着重联系生命现象及医学知识进行学习,为将来从事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正常到异常的学习思辨能力,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基础医 学发展的新动向,鼓励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 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重视以转化医学为目标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经典的物质代谢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分子生物学 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们着重联系生命现象及与临床医学特点进行学习,为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技能目标: 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和原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独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新信息;提高 学生阅读科技发展文献的能力;通过翻转课堂、临床案例 PBL、慕课与微课等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成组协 作讨论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 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五号宋体)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理论和相关技术已 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学科,包括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很多新的交叉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 子免疫学、分子微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及分子药理学等。生物化学已成为生物学各学科之间、医学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共 同桥梁。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也是推动医学各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持。对生物制药、中药学及药学专业学生进一 步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对深入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药物的研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
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能深入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级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生物 化学基础。 课程目标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1蛋白质是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掌握蛋白质的化学构成,氨基酸的分类及理化性质,蛋白质一级结构及空间 结构,以及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2核酸是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掌握核酸的化学构成,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双螺旋DNA模型的历史及现实意 义。 1.3掌握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工作的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各种因素的调节机制:酶的调节方式及酶在医学 中的应用等。 课程目标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2.1糖代谢。糖的来源与去路,糖无氧氧化、有氧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血糖及 血糖水平的调节。 2.2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概念。线粒体氧化体系与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与ATP的生成: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系。 2.3脂质代谢。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消化吸收:甘油三酯代谢:磷脂代谢: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 及其代谢。 2.4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的代谢:个别氨基酸 的代谢。 2.5核苷酸代谢。核苷酸代谢概述:嘌岭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2.6代谢的整合与调节。代谢的整体性: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
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能深入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级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生物 化学基础。 课程目标 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1 蛋白质是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掌握蛋白质的化学构成,氨基酸的分类及理化性质,蛋白质一级结构及空间 结构,以及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2 核酸是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掌握核酸的化学构成,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双螺旋 DNA 模型的历史及现实意 义。 1.3 掌握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工作的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各种因素的调节机制;酶的调节方式及酶在医学 中的应用等。 课程目标 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2.1 糖代谢。糖的来源与去路,糖无氧氧化、有氧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血糖及 血糖水平的调节。 2.2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概念。线粒体氧化体系与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与 ATP 的生成;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系。 2.3 脂质代谢。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消化吸收;甘油三酯代谢;磷脂代谢;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 及其代谢。 2.4 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的代谢;个别氨基酸 的代谢。 2.5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代谢概述;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2.6 代谢的整合与调节。代谢的整体性;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1.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2. 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3. 具备从事药物制剂制备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1.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 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1 3.具备从事药物制剂制备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3 酶与酶促反应 3.具备从事药物制剂制备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4.具备从事药品质量评价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1.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 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3. 具备从事药物制剂制备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 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3. 具备从事药物制剂制备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3 酶与酶促反应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3.具备从事药物制剂制备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4.具备从事药品质量评价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1.4 维生素 2.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1 糖代谢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2 生物氧化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2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3 脂质代谢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4 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2.5 核苷酸代谢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1.4 维生素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 2 2.1 糖代谢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2.2 生物氧化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2.3 脂质代谢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2.4 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具备从事药物研究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2.5 核苷酸代谢 1.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