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印欧人早期迁徙所带来的新因素的是( A.希腊人、赫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的形成 B.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炮兵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兵种 D.阿拉伯文化与希腊文化开始融合 答案:A 2.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治铁 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其建立霸权的 地区是( A西亚 B.南欧 C.西北欧 D.南亚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小亚细 亚属于西亚地区,A项正确。 3通过对外扩张战争,阿拉伯加速了其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对其扩张形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公元前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 B.扩张战争中失去对西亚地区的控制 C.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帝国 D迫使大月氏人西迁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 国,C项正确。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排除A项;通过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西 亚和北非广大地区,排除B项:迫使大月氏人西迁的是匈奴人的扩张,排除D项。 4.“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 少到150万人。”这表明( )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答案B
第三、四单元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印欧人早期迁徙所带来的新因素的是( ) A.希腊人、赫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的形成 B.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炮兵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兵种 D.阿拉伯文化与希腊文化开始融合 答案:A 2.公元前 17 世纪,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冶铁 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其建立霸权的 地区是( ) A.西亚 B.南欧 C.西北欧 D.南亚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7 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小亚细 亚属于西亚地区,A 项正确。 3.通过对外扩张战争,阿拉伯加速了其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对其扩张形势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公元前 7 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 B.扩张战争中失去对西亚地区的控制 C.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帝国 D.迫使大月氏人西迁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8 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 国,C 项正确。7 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排除 A 项;通过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西 亚和北非广大地区,排除 B 项;迫使大月氏人西迁的是匈奴人的扩张,排除 D 项。 4.“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 600 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 50 年,就已减 少到 150 万人。”这表明( )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进 行,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急剧减少,这影响了美洲的 人口结构,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 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最能印 证材料观点的是( )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闭关自守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可知三角贸易使欧洲、非洲、美 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故A 项正确: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不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故B项错误;英国颁布《航 海条例》,虽然引发了英荷之间的战争,但是它们同属于一种文明,故C项错 误;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属于英国国内斗争,故D项错误。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出欧洲殖民者的奴隶 贸易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A 7.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 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美洲和大洋洲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 麻疹和白喉”,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大洋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了美 洲和大洋洲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故选A项: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进 行,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急剧减少,这影响了美洲的 人口结构,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 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最能印 证材料观点的是( ) A.16 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闭关自守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 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可知三角贸易使欧洲、非洲、美 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故 A 项正确;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不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故 B 项错误;英国颁布《航 海条例》,虽然引发了英荷之间的战争,但是它们同属于一种文明,故 C 项错 误;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属于英国国内斗争,故 D 项错误。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控制奴隶贸易 16 世纪时是葡萄牙,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 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出欧洲殖民者的奴隶 贸易活动( )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A 7.16 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 有 1 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加速了美洲和大洋洲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 1 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 麻疹和白喉”,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大洋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了美 洲和大洋洲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故选 A 项;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 料,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排除D项。 8.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300年中最重要的一项 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 汇。这主要说明() A.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 B.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C.英国语言具有先天优势 D.自由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英语也许是过去300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 语中同时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可知英语影响世 界,世界其他语言推动英语发展,即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故B项正确:题干材 料未提及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殖民扩张推动了英 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但不能得出英语具有先天优势的结论,C项排除:题千材 料与自由主义无关,D项排除。 9.针对出国华工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 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 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 外广设领事”,可知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 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B项正确;题 干材料没有反映出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郭嵩焘的 主张并不能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 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 10.据统计,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 万人,1900一1910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一1932年,超过5000万的 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 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排除 C 项;根据题干材 料,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排除 D 项。 8.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 300 年中最重要的一项 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 汇。这主要说明( ) A.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 B.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C.英国语言具有先天优势 D.自由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英语也许是过去 300 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 语中同时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可知英语影响世 界,世界其他语言推动英语发展,即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故 B 项正确;题干材 料未提及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A 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殖民扩张推动了英 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但不能得出英语具有先天优势的结论,C 项排除;题干材 料与自由主义无关,D 项排除。 9.针对出国华工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 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 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 外广设领事”,可知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 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 B 项正确;题 干材料没有反映出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排除 A 项;题干材料中郭嵩焘的 主张并不能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 C 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 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 D 项。 10.据统计,19 世纪 20 年代有 14.5 万人离开欧洲,19 世纪 50 年代达到了大约 260 万人,1900—1910 年移民人数则高达 900 万;其中 1846—1932 年,超过 5 000 万的 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 增加( )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缘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B 解析:19世纪20年代至1932年,欧洲对外移民数量不断增加,给迁入地区提供了 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这主要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提高」 海外移民不断增加,故选B项: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 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世纪20年代至1932年,世界经济中心仍然 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而 非欧洲对外移民的增加,排除D项。 11.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20世纪90年代,西欧和北美劳动 力新的来源地是( A.中东 B.北非 C.东欧 D.北美洲 答案:C 12.1880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 代。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 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 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 答案:C 13.元朝马祖常有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 东国易桑麻。”该诗歌( A.记载了一段战争往事 B.表达了作者对疆土的热爱 C.反映元朝中外交流通畅 D.反映元朝桑麻质量较好 答案C 解析:题千材料与战争往事无关,故A项错误;该诗歌与作者对疆土的热爱无关,故 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出元朝与波斯的贸易往来,体现出元朝中外交流通畅,故
B.缘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B 解析:19 世纪 20 年代至 1932 年,欧洲对外移民数量不断增加,给迁入地区提供了 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这主要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提高, 海外移民不断增加,故选 B 项;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 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19 世纪 20 年代至 1932 年,世界经济中心仍然 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 C 项;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而 非欧洲对外移民的增加,排除 D 项。 11.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20 世纪 90 年代,西欧和北美劳动 力新的来源地是( ) A.中东 B.北非 C.东欧 D.北美洲 答案:C 12.1880 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 代。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 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 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 答案:C 13.元朝马祖常有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 东国易桑麻。”该诗歌( ) A.记载了一段战争往事 B.表达了作者对疆土的热爱 C.反映元朝中外交流通畅 D.反映元朝桑麻质量较好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与战争往事无关,故 A 项错误;该诗歌与作者对疆土的热爱无关,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出元朝与波斯的贸易往来,体现出元朝中外交流通畅,故
C项正确:桑麻是元朝与波斯贸易的商品,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桑麻质量较 好,故D项错误。 14.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 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造 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 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葡萄 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 后期在中葡贸易中中国输出的产品主要是先进的手工业品,而葡萄牙输往中国的 主要是白银和各种当地特产,可见这种现象是中国的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所致, 故C项正确。 15.2013年,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丝 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答案:C 16.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所到之处, 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这有利于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 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排除A项:题千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成为新教的工 具,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开辟新航路的影响,排除D项。 17.“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 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
C 项正确;桑麻是元朝与波斯贸易的商品,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桑麻质量较 好,故 D 项错误。 14.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 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造 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 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葡萄 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 后期在中葡贸易中中国输出的产品主要是先进的手工业品,而葡萄牙输往中国的 主要是白银和各种当地特产,可见这种现象是中国的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所致, 故 C 项正确。 15.2013 年,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丝 绸之路的开通( )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答案:C 16.1150 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所到之处, 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这有利于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 C 项;文艺复兴兴起于 14 世纪,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成为新教的工 具,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开辟新航路的影响,排除 D 项。 17.“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 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