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君主专制统治。下列最能体现这两 个地区君主专制统治的是() A.《吉尔伽美什》《汉漠拉比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埃及金字塔 C埃及金字塔、泥版文书 D.《汉漠拉比法典》、泥版文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漠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体现法老的无上权威,它们都能体现君主专制统 治,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和《汉漠拉比法典》只能体现两河流域的情况,A 项不符合题意:作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笼统的泥版文书无 法体现古代两河流域君主专制统治,C、D两项错误。 2.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 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 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 绩。上述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A.尼罗河流域文学繁荣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 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文明 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 是尼罗河流域的文学作品,排除A项: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鸟 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述帝国,排除C项: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 伯地区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排除D项。 3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 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 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君主专制统治。下列最能体现这两 个地区君主专制统治的是( ) A.《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埃及金字塔 C.埃及金字塔、泥版文书 D.《汉谟拉比法典》、泥版文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体现法老的无上权威,它们都能体现君主专制统 治,B 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和《汉谟拉比法典》只能体现两河流域的情况,A 项不符合题意;作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笼统的泥版文书无 法体现古代两河流域君主专制统治,C、D 两项错误。 2.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 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 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 绩。上述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 A.尼罗河流域文学繁荣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 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文明 程度,B 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 是尼罗河流域的文学作品,排除 A 项;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 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述帝国,排除 C 项;7 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 伯地区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排除 D 项。 3.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 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 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 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因此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文字 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说法绝对,A项错误: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不符 合史实,C项错误: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 现,D项错误。 4.《汉漠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 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 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漠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答案:A 5.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要赔偿奴隶主的损 失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除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 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C 6.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 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意符号、 表音符号、限定符号组成。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为石质材料、陶 片、木料和莎草纸。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 A.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莎草纸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用尼罗河的一种特产植物莎草制作。从埃及文明 发端起,埃及人就用莎草制作纸张,D项符合题意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 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因此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 项正确;文字 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说法绝对,A 项错误;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不符 合史实,C 项错误;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 现,D 项错误。 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 282 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 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 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答案:A 5.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要赔偿奴隶主的损 失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除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 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C 6.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 4 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 4 世纪。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意符号、 表音符号、限定符号组成。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为石质材料、陶 片、木料和莎草纸。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 ) A.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莎草纸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用尼罗河的一种特产植物莎草制作。从埃及文明 发端起,埃及人就用莎草制作纸张,D 项符合题意
7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右图呈现内容相关的文化成就 是() 73R6189: z6789 2344678g A.儒略历 B.《医学集成》 C.阿拉伯数字 D.《天方夜谭》 答案C 8.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 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 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 籍,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 交流的桥梁,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表述错误,排除C项:欧洲 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帝国,排除D项。 9.“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的根源皆在希腊。”这句话表明古希腊历史悠久,文 化光辉灿烂。下列与古希腊文化无关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D.帕特农神庙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与古希腊文化无关。故选A项。 10.古希腊雕刻艺术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下列属于这一时期雕刻艺 术成就的是() A.《掷铁饼者》 B.《雅典学院》
7.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右图呈现内容相关的文化成就 是( ) A.儒略历 B.《医学集成》 C.阿拉伯数字 D.《天方夜谭》 答案:C 8.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 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 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 籍,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B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 交流的桥梁,排除 A 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表述错误,排除 C 项;欧洲 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帝国,排除 D 项。 9.“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的根源皆在希腊。”这句话表明古希腊历史悠久,文 化光辉灿烂。下列与古希腊文化无关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D.帕特农神庙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与古希腊文化无关。故选 A 项。 10.古希腊雕刻艺术在公元前 5 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下列属于这一时期雕刻艺 术成就的是( ) A.《掷铁饼者》 B.《雅典学院》
C.《荷马史诗》 D.《蒙娜丽莎》 答案:A 11.公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 D.苏美尔人的太阴历 答案B 12.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青铜板,在上面刻有诉讼程 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 表法》。该法( A.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B.是贵族对平民的彻底胜利 C.没有给平民带来任何好处 D.否定了以往罗马的习惯法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 源,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既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罗马法 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D项;《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利用习惯法随意曲解法 律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但本质上仍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 益的法律故B、C两项排除。 1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海洋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 的资料应该是() 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B.《汉漠拉比和他的法典》 C.《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D.《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故D项符合题 意:A、B、C三项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排除。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 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产生伟大 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C.《荷马史诗》 D.《蒙娜丽莎》 答案:A 11.公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 D.苏美尔人的太阴历 答案:B 12.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青铜板,在上面刻有诉讼程 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 表法》。该法( ) A.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B.是贵族对平民的彻底胜利 C.没有给平民带来任何好处 D.否定了以往罗马的习惯法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 源,故 A 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既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罗马法 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 D 项;《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利用习惯法随意曲解法 律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但本质上仍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 益的法律,故 B、C 两项排除。 1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海洋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 的资料应该是( ) 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B.《汉谟拉比和他的法典》 C.《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D.《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故 D 项符合题 意; A、B、C 三项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排除。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 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产生伟大 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海洋条件 B.政治条件 C地理条件 D.经济条件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所述的四个地区之所以孕育出伟大的文明,是由于地处肥沃的大河 流域和平原地带,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人类生存。故选C项。 15.《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 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 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 马法( A.维护人民利益 B.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公平与正义 C.保护私有财产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答案B 解析:题千材料“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诚实生活、毋害他人”说明罗 马法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公平和正义,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维 护人民的利益,排除A项:保护私有财产不符合题干材料“正义”的内涵,排除C项; 题千材料中的罗马法强调的是诚信的原则,不是质疑道德的约束力,排除D项。 16.“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之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 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摩奴法论》、瑜伽规则、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美的工 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评论的古典文献是( A.《摩诃婆罗多》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刹帝利“婆罗门”,可知为古代印度作品。《摩诃婆罗多》是 古代印度的著名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故选A 项。 17.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 款150到200帕那。”这一规定出自()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答案:A
A.海洋条件 B.政治条件 C.地理条件 D.经济条件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所述的四个地区之所以孕育出伟大的文明,是由于地处肥沃的大河 流域和平原地带,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人类生存。故选 C 项。 15.《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 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 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 马法( ) A.维护人民利益 B.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公平与正义 C.保护私有财产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诚实生活、毋害他人”说明罗 马法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公平和正义,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维 护人民的利益,排除 A 项;保护私有财产不符合题干材料“正义”的内涵,排除 C 项; 题干材料中的罗马法强调的是诚信的原则,不是质疑道德的约束力,排除 D 项。 16.“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之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 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摩奴法论》、瑜伽规则、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美的工 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评论的古典文献是( ) A.《摩诃婆罗多》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刹帝利”“婆罗门”,可知为古代印度作品。《摩诃婆罗多》是 古代印度的著名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故选 A 项。 17.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 100 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 款 150 到 200 帕那。”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