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学者傅利华指出,亚历山大远征时,与古希腊城邦共同兴旺发达的文化、科学、 艺术失去了内部繁荣发展的土壤。其意在说明() A.古希腊诸城邦早已深陷危机 B.古希腊文化因城邦衰落而失去生命力 C.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 D.“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必然性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文化失去了繁荣发展的土壤,即古希腊城邦早已深 陷危机,故A项正确:古希腊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远征向东方传播,没有失去生命 力,故B项错误: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是获取更多的疆土,建立庞大的帝国,故 C项错误:题千材料未涉及“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容,故D项错误。 2.从亚历山大的个人简历可以看出,亚历山大( 简历 姓名 亚历山大 出生 公元前356年 籍贯 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导师 亚里士多德 其他经历 幼年代父统治并镇压起义 A.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建立者 B.深受希腊文明影响 C.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者而非雅典城邦的建立者,故A项错误。 C、D两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简历中看出,故排除。亚历山大出生于希腊北部, 拜亚里士多德为师,说明其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 3观察下表(据陈恒在《希腊化研究》整理),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 希腊时代(公元前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 角度 5至前4世纪) 大远征到罗马最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学者傅利华指出,亚历山大远征时,与古希腊城邦共同兴旺发达的文化、科学、 艺术失去了内部繁荣发展的土壤。其意在说明( ) A.古希腊诸城邦早已深陷危机 B.古希腊文化因城邦衰落而失去生命力 C.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 D.“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必然性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文化失去了繁荣发展的土壤,即古希腊城邦早已深 陷危机,故 A 项正确;古希腊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远征向东方传播,没有失去生命 力,故 B 项错误;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是获取更多的疆土,建立庞大的帝国,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2.从亚历山大的个人简历可以看出,亚历山大( ) 简历 姓名 亚历山大 出生 公元前 356 年 籍贯 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导师 亚里士多德 其他经历 幼年代父统治并镇压起义 A.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建立者 B.深受希腊文明影响 C.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者而非雅典城邦的建立者,故 A 项错误。 C、D 两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简历中看出,故排除。亚历山大出生于希腊北部, 拜亚里士多德为师,说明其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故 B 项正确。 3.观察下表(据陈恒在《希腊化研究》整理),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 角度 希腊时代(公元前 5 至前 4 世纪)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 大远征到罗马最
终征服托勒密埃及) 社会思想 理想主义、地方主义 现实主义、国际主义 教育 私学盛行 公学盛行 商业 有限的商业活动 广泛的海路商业活动 A.罗马帝国的建立 B.亚历山大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C海洋文明的影响 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 答案B 解析:公元前5至前4世纪“希腊时代”是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繁荣时期。公元前 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 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 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贸易往来故选B项。 4.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希腊城邦等,波斯人 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 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 A.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 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 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 的文明交流,故B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 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故A项错误:C项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的影响,排除:D 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5.《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 香料。淮安的货运可以通到40多个城市,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 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上每年有20万艘船航行,每船载重约50万一150万 斤。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这一记述() A.是对宋朝经济的真实描述 B.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表明海外贸易持续发展 D.反映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终征服托勒密埃及) 社会思想 理想主义、地方主义 现实主义、国际主义 教育 私学盛行 公学盛行 商业 有限的商业活动 广泛的海路商业活动 A.罗马帝国的建立 B.亚历山大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C.海洋文明的影响 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 答案:B 解析:公元前 5 至前 4 世纪“希腊时代”是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繁荣时期。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 10 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 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 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贸易往来,故选 B 项。 4.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希腊城邦等,波斯人 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 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 ) A.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 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 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 的文明交流,故 B 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 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故 A 项错误;C 项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的影响,排除;D 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5.《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 香料。淮安的货运可以通到 40 多个城市,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 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上每年有 20 万艘船航行,每船载重约 50 万—150 万 斤。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这一记述( ) A.是对宋朝经济的真实描述 B.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表明海外贸易持续发展 D.反映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答案D 解析:题千材料“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 上每年有20万艘船航行“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反映了区域 经济繁荣发展,故D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对元朝的见闻, 故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因此题干 材料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是对元朝商业发展 的描述,无法体现“持续发展”,故排除C项。 6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岛上有48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 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最多的 糖,而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 乎停滞。这反映出() A.西方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 C.欧洲殖民扩张对拉美地区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D.亚非拉地区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海地独立前后经济的巨大差异,尤其是突出了独立后的海地 因经济产业单一,经济几乎停滞,这说明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以海地为代表的拉美地 区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的显著特点是 () A.实行联邦制 B.议会分为参众两院 C.实行总统制 D.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 答案D 8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评论道:“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 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其中 “恐怖统治”的实质是() A.军事独裁和侵略战争 B.颁布“大陆封锁令” C.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D.颁布《拿破仑法典》 答案C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 上每年有 20 万艘船航行”“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反映了区域 经济繁荣发展,故 D 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对元朝的见闻, 故排除 A 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因此题干 材料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故排除 B 项;题干材料只是对元朝商业发展 的描述,无法体现“持续发展”,故排除 C 项。 6.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岛上有 48 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 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最多的 糖,而财富却流入法国。到 1804 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 乎停滞。这反映出( ) A.西方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 C.欧洲殖民扩张对拉美地区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D.亚非拉地区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海地独立前后经济的巨大差异,尤其是突出了独立后的海地 因经济产业单一,经济几乎停滞,这说明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以海地为代表的拉美地 区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的显著特点是 ( ) A.实行联邦制 B.议会分为参众两院 C.实行总统制 D.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 答案:D 8.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评论道:“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 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其中 “恐怖统治”的实质是( ) A.军事独裁和侵略战争 B.颁布“大陆封锁令” C.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D.颁布《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军事独 裁和侵略战争、颁布“大陆封锁令”和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不出它的实质,故 A、B、D三项均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能够体现出拿破仑的阶级属性,故选 C项。 9.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英国、荷兰 C西班牙、葡萄牙 D.美国、日本 答案:C 10.“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 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 战争() A.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得到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拥护 C.自始至终是正义战争 D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答案:A 11.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帝国盛极一时,但很快又灭亡,其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纠合反法联盟联合进攻 B.法国经过长期战争,经济困难 C.拿破仑对欧洲的侵略、掠夺,引起许多国家反抗 D.波旁王的复辟活动 答案C 解析:拿破仑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拿破仑侵略战争引起许多国家的反抗,故选C 项。 1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 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 交努力( 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 B.改变了外交弱国形象 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 D.成功解决了中国山东问题 答案:A 解析:“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 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这反映出中国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外交弱国的形象并没有改变,并且其维护国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军事独 裁和侵略战争、颁布“大陆封锁令”和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不出它的实质,故 A、B、D 三项均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能够体现出拿破仑的阶级属性,故选 C 项。 9.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荷兰 C.西班牙、葡萄牙 D.美国、日本 答案:C 10.“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 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 战争( ) A.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得到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拥护 C.自始至终是正义战争 D.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答案:A 11.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帝国盛极一时,但很快又灭亡,其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纠合反法联盟联合进攻 B.法国经过长期战争,经济困难 C.拿破仑对欧洲的侵略、掠夺,引起许多国家反抗 D.波旁王朝的复辟活动 答案:C 解析:拿破仑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拿破仑侵略战争引起许多国家的反抗,故选 C 项。 1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 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 交努力( ) 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 B.改变了外交弱国形象 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 D.成功解决了中国山东问题 答案:A 解析:“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 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这反映出中国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选 A 项;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外交弱国的形象并没有改变,并且其维护国家
主权的要求也没有实现,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是提及了“英、美、法等国代表认 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并没有说明中国的要求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 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 了日本,中国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排除D项。 13.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语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 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 明英国殖民当局力图() A.将英语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语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答案:C 解析:题千材料中英国的政策,本质上是推行殖民教育,推行西方文化,故选C项。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 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诸如:民主、科学、来复 枪、麦克风、巴士、咖啡等。这种变化说明( A.近代汉语因战争被逐渐欧化 B.近代社会变迁影响文化生态 C.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 D.外来词与文化侵略同步形成 答案B 解析:汉唐时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因此本土文化受外 来文化影响较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西学东渐不断深化,传 统文化受到影响,据此可知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白 话文改革的信息,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从题干材料中也无法得出,故排 除。 15.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C
主权的要求也没有实现,排除 B 项;题干材料只是提及了“英、美、法等国代表认 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并没有说明中国的要求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 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 了日本,中国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排除 D 项。 13.1835 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语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 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 明英国殖民当局力图( ) A.将英语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语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英国的政策,本质上是推行殖民教育,推行西方文化,故选 C 项。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 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诸如:民主、科学、来复 枪、麦克风、巴士、咖啡等。这种变化说明( ) A.近代汉语因战争被逐渐欧化 B.近代社会变迁影响文化生态 C.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 D.外来词与文化侵略同步形成 答案:B 解析:汉唐时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因此本土文化受外 来文化影响较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西学东渐不断深化,传 统文化受到影响,据此可知 B 项正确;A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白 话文改革的信息,排除 C 项;D 项说法过于绝对,从题干材料中也无法得出,故排 除。 15.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