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物学者开始采用“发生学”(译注:genetics现通译为“遗传 学”)这一名词,限于更狭窄的意义上。在现行的生物学者语言 中,“genetics'”只涉及遗传的机制,并不包括胚胎发生或发展过程 的研究,而“发生心理学”这名词仍然继续沿用于个体发展或个体 发生(ontogenetics)方面。 由于上述的结果,人们往往以为“儿童心理学”和“发生心理 学”是同义语,但是二者之间有着一个重要的区别:儿童心理学只 研究儿童本身,并不考虑到他最终将发展为成人,而我们今天采用 “发生心理学”这名词则指研究普通心理学中一般心理机能的发展 过程(如智力,知觉等)。发生心理学试图根据心理机能的形成方 式,也就是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来解释心理机能。 例如,在成人中发现的关于完整的逻辑思维(包括它的运算和 结构)的研究引起了某些作者(德国的所谓思维心理学派)认为“思 维是逻辑的镜子”,因而心理学工作者终于开始怀疑逻辑究竟是天 赋的还是逐渐发展的结果。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他们把研究重心 转移到儿童这方面来,从而促进“儿童心理学”达到“发生心理学” 的水平:“发生心理学”成为解释性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以解决 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问题。 发生法(the genetic method)在心理学所有分支中都成为 种重要的方法(例如,精神分析学认为儿童时期起着主要作用),因 而使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内处于关键性的地位。为 此,在本书的讨论中,我们主要从发生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儿童本 身是引人兴趣的,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从儿童说明成人往往比从成 人说明儿童来得更好些时,便增进了对儿童心理研究的兴趣。成 人采取多种社会渠道教育儿童,但是每一个成人,即使他是一位创 造性的天才,还得要从儿童开端,史前时代是如此,今天亦复如此
第一章感知-运动的水平 如果说儿童能部分地解释成人,那么我们也能说儿童的每一 发展阶段能部分地解释随后发生的各个阶段。这在语言还未出现 时期是特别明显的。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感知一运动”时期,因为婴 儿还缺乏象征性的功能,即是说,当某人或某物不在前面时,他还 不能引起对这人或这物的表象。尽管他有这样不足之处,但他的 头十八个月①的心理发展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在这一期间他建成 了所有的认识基础,作为他日后知觉发展和智慧发展的起点,同时 还建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的情绪反应,这些将部分地决定着他日 后的情感。 第一节感知一运动的智慧 不管所采取的智慧标准是什么一比如克拉巴莱德(E.Ca parede)的“有目的的探索”,苛勒(W.Kòhler)或彪勒(K.Buhler) 的“突然理解”或“颧悟”(insight)以及“方法和目的之间的协调”等 等一人们都同意在语言发生之前已有智慧存在。但这时期的智 慧主要在求得实际效果,而不在阐明实际的情况;可是这种智藏却 能构成一种复杂的动作-图式(action-schemes)②体系,并按照空 间-时间的结构和因果的结构来组织现实的东西,最后成功地解决 ①本书的年龄通常指平均和大致的年龄。 ②图式(scheme,schema)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 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5
了许多动作方面的问题(如伸手取得远处的或隐藏的物件)。但 是,在缺乏语言或象征的功能的情况下,这些结构的形成,只是依 靠知觉和运动的支持,并通过感知-运动的协调活动,还不存在表 象或思维的中介作用。 一、刺激一反应和同化作用 这里确有一种感知-运动的智慧,但它发生的确切时间很难肯 定。事实上,这问题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问题的回答总是根据各 人所选择的标准而定。一个人实际上所能发现的,乃是各个阶段 之间的显著的连续性,其中每一阶段标志着有了新的进展,直到某 种习得的行为被这个或那个心理学家称为具有“智慧”的特征时为 止(所有作者都同意,至少在这些阶段的终末,即十二个月至十八 个月这个阶段,显示出这种智慧特点)。在这里从自发的运动和 反射到习得的习惯,再从习惯到智慧,是一种延绵不断的前进过 程。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测定智慧最初发生的时刻,而在于理解这 种前进过程的机制。 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这一机制是联想机制,它是一种积累过 程,即各种条件反射附加到另外各种反射上,而且许多其他的习得 行为又附加到各种条件反射上。按照这种见解,每一个习得行为, 从最简单到最复杂,都被视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这种 反应的联想特征表现在儿童的发展完全受外部联系的控制。但是, 我们的一位同事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这一机制不是联想而是 同化,即指相当于生物学上广义的同化。就是说,使现实的材料经 过处理或改变,结合于儿童的结构之中。换句话说,每一新建立的 联结都要纳入儿童现有的图式体系之中。按照这种见解,儿童所 组成的活动必须被视为与外部刺激中所固有的联系同等重要,因 为只有当儿童能凭现有的结构同化这些联系时,儿童才能觉察这 6
些联系。换句话说,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把刺激与反应的关 系看成是一种单向关系,如S→R;而同化说则设想为一种双向关 系,如SR,即是说,刺激的输入是通过一个结构的过滤,这个结 构是由动作图式(在达到较高水平时,即指思维的运算)所组成。 儿童的行为仓库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这些动作图式又进一步得 到改变和充实。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作同化(assimilation);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作顺应(accommodation).。 二、第一阶段 发展的出发点不应从把反射看成简单的孤立的反应中去寻 求,而应从机体自发的和整体的活动中去寻求(根据霍尔斯德E。 von Holst和其他人的研究)。在这种整体活动中,有些反射相对 稳定,并能预测,这些反射能视为这种整体活动的分化。但有些反 射是通过练习发展而成的,它们不是固定不变,或菱缩不生长,这 些反射是同化的图式赖以发展的出发点。 在一个方面,正如动物行为的研究和机体神经系统的电活动 的研究所揭示的,机体决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节奏形式的自发的 和整体的活动。在另一个方面,根据反射的胚胎分析(如柯格希尔 G.E.Coghill和其他人所证明的),使我们确认这个事实:即反射 是在整体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化而形成的。例如,蛙类的爬走反 射,是一种全面的节奏活动导致一连串分化的和协调的反射,而不 是由孤立的反射直接引起这种节奏活动。 拿初生婴儿的反射来说,对日后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反射如吮 乳反射和手掌反射,这两者日后将综合成有意识的抓握反射,引起 所谓“反射练习”;即是说,凭机能的练习使这反射获得乳固。这点 足以说明为什么初生婴儿在几天后就能更有把握地吃奶,并且当 奶头滑脱口时,能比第一次吃奶时更容易地找到奶头。由于这种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