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所属学校安徽师范大学 授课章节 第七编第八章第二节 授课人 潘务正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 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二、学情分析 在此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己经认识了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并了解到通俗小说如《 国演义》《水浒传》等也如诗词一样可以寄寓作家的理想追求、思想观念等。由于其 篇幅较长,从而比诗、词、古文等正统文体包含更为深广的内容。由此学生明白在阅 学生知识 读此类小说时,并不只是为了休闲娱乐,也要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 经验分析 同时,《西游记》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古代章回小说,自幼就观看过动画片、电视剧、 电影等题材,对这部小说最为了解,特别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因此教师在讲解 时,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方面,学生阅读过一些章回小说,对其文体特征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 学生学习 程中,可能被情节、人物形象所吸引,而不太注重理解和思考作者创作的意图,甚至 能力分析 如《水浒传》这类宣扬暴力的小说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刺激。因此,教师在授课 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小说的引导,避免他们流于表面,而忽略根本。 本科一二年级的同学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个人意识比较强,规则意识则相对较弱。因 学生思想 此,需要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自由的实现与规则意识的固守之间的关系,这对今后的 状况分析 集体生活以及走上社会之后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一)知识目标 了解《西游记》的主题纷争,认识孙悟空形象所浓缩的人类对自由追求的本质与不得 不接受制约的矛盾处境:认识到人类只有经过千难万险,才能实现最终的完善与幸福。 教学目标 (二)能力目标 掌握古典小说主旨的分析方法,学会小说中象征意蕴的解析,能够做到在形象描写中 发现作者创作的密码,提升阅读古典章回小说的能力,能独立分析古典小说家的创作 意图和作品主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所属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授课章节 第七编第八章第二节 授课人 潘务正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 使用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 经验分析 在此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并了解到通俗小说如《三 国演义》《水浒传》等也如诗词一样可以寄寓作家的理想追求、思想观念等。由于其 篇幅较长,从而比诗、词、古文等正统文体包含更为深广的内容。由此学生明白在阅 读此类小说时,并不只是为了休闲娱乐,也要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 同时,《西游记》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古代章回小说,自幼就观看过动画片、电视剧、 电影等题材,对这部小说最为了解,特别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因此教师在讲解 时,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 一方面,学生阅读过一些章回小说,对其文体特征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 程中,可能被情节、人物形象所吸引,而不太注重理解和思考作者创作的意图,甚至 如《水浒传》这类宣扬暴力的小说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刺激。因此,教师在授课 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小说的引导,避免他们流于表面,而忽略根本。 学生思想 状况分析 本科一二年级的同学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个人意识比较强,规则意识则相对较弱。因 此,需要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自由的实现与规则意识的固守之间的关系,这对今后的 集体生活以及走上社会之后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西游记》的主题纷争,认识孙悟空形象所浓缩的人类对自由追求的本质与不得 不接受制约的矛盾处境;认识到人类只有经过千难万险,才能实现最终的完善与幸福。 (二)能力目标 掌握古典小说主旨的分析方法,学会小说中象征意蕴的解析,能够做到在形象描写中 发现作者创作的密码,提升阅读古典章回小说的能力,能独立分析古典小说家的创作 意图和作品主旨
(三)价值目标 在小说主题倾向的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通过作者对孙悟空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形 象描绘,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意蕴,即作者下意识地意识到人类对自由追求的本质, 但是就算是像孙悟空这样的无所不能者,也要受到社会法则的约束,而不能脱离自身 所生存的现实。同时,通过唐僧诸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他们都得道 成佛或成圣,然学生理解到要想获得完善和幸福,必须经历千难万险,历史上最有成 就的人物,无不都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才成就完美的人生。启迪学生战胜逆境,正确 面对失败和坎坷。 1.《西游记》的创作主台。 教学知识点 象征意蕴之一: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与不得不制约的矛盾处境。 3. 象征意蕴之二:只有经历千难万险,才能获得最终的完善和幸福。 (一)教学重点 是学握《西游记》主旨的多义性,了解小说多重的象征意蕴 二是在揭示小说的象征意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 重点难点 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二)教学难点 是如何揭示形象与故事情节中所包含的象征意蕴。 二是如何在小说主台的分析讲解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是桀骜不驯的孙悟空纵使能上天入地、长生不老,但仍旧逃脱不了如来佛祖的手学 心,被压在五行山下,此后又受制于紧箍咒,这其中包含若如何处理个人自由的追求 与现实规范的遵守之间的矛盾。 二是取经僧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并实现了个人的提升,这其中包含 者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幸福的实现,不是唾手可得,坐享其成,而是要遭受 种种艰难险阻,历尽艰辛。因此只有战胜生活中面临的失败和不如意,才能提升自己 思政资源 最终实现理想抱负。 (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在孙悟空的形象描绘中,石头中出生、漂洋过海学得七十二变、花果山占山为王、东 海龙宫获得金箍棒、勾去生死簿上的姓名从而长生不老、为获得个人的尊严而大闹天 宫等设定,刻画出一个人类渴望的追求自由的形象:而如来佛祖手掌心、五行山、紧 箍咒等,又是社会规范的象征。 在西天取经的经历中,九九八十一难中的险恶自然环境、各色妖魔鬼怪以及个人内心
(三)价值目标 在小说主题倾向的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通过作者对孙悟空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形 象描绘,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意蕴,即作者下意识地意识到人类对自由追求的本质, 但是就算是像孙悟空这样的无所不能者,也要受到社会法则的约束,而不能脱离自身 所生存的现实。同时,通过唐僧诸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他们都得道 成佛或成圣,然学生理解到要想获得完善和幸福,必须经历千难万险,历史上最有成 就的人物,无不都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才成就完美的人生。启迪学生战胜逆境,正确 面对失败和坎坷。 教学知识点 1.《西游记》的创作主旨。 2.象征意蕴之一: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与不得不制约的矛盾处境。 3.象征意蕴之二:只有经历千难万险,才能获得最终的完善和幸福。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是掌握《西游记》主旨的多义性,了解小说多重的象征意蕴。 二是在揭示小说的象征意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 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二)教学难点 一是如何揭示形象与故事情节中所包含的象征意蕴。 二是如何在小说主旨的分析讲解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思政资源 (一)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一是桀骜不驯的孙悟空纵使能上天入地、长生不老,但仍旧逃脱不了如来佛祖的手掌 心,被压在五行山下,此后又受制于紧箍咒,这其中包含着如何处理个人自由的追求 与现实规范的遵守之间的矛盾。 二是取经僧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并实现了个人的提升,这其中包含 者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幸福的实现,不是唾手可得,坐享其成,而是要遭受 种种艰难险阻,历尽艰辛。因此只有战胜生活中面临的失败和不如意,才能提升自己, 最终实现理想抱负。 (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在孙悟空的形象描绘中,石头中出生、漂洋过海学得七十二变、花果山占山为王、东 海龙宫获得金箍棒、勾去生死簿上的姓名从而长生不老、为获得个人的尊严而大闹天 宫等设定,刻画出一个人类渴望的追求自由的形象;而如来佛祖手掌心、五行山、紧 箍咒等,又是社会规范的象征。 在西天取经的经历中,九九八十一难中的险恶自然环境、各色妖魔鬼怪以及个人内心
的欲望等,都是阻碍人类前进的绊脚石,而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并被封为佛或 使者,则是在战胜磨难过程中个人得到提升,只有如此方能获得最终的完善和幸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讲解孙悟空形象特质,以及西天取经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用生动的描述将 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点拨法:在讲解具体细节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设计意图。如为何要让孙悟空从石 头缝里蹦出来而不是父母所生?为何让孙悟空学得绝世武功?为何勾去生死簿上的名 教学方法 姓?大闹天宫的寓意、西天取经的经历和结局说明了什么等。 讨论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可以设计讨论题,一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处 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二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对待?在讨论中获 得明确的认识。 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 回忆之前阅读或观看《西游记》相关题材的作品时的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考 受,导入课堂学习。 讲解作者对孙悟空形象的设定:出生、魔力、花果山、 水帘洞、金箍棒、生死簿、弼马温、齐天大圣。思考 孙悟空身上体现的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 作者如此设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从中可以领会到 何种意蕴? 讲解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五行山、紧箍咒。 规则与约束 讨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历,可以看出纵使桀骜不驯 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自由的追求与社会规范的约 如孙悟空,也受到规则的约束,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如何对待自由与道德、自由与规则? 教师总结:个人自由不能妨碍他人自由,须遵从社会规树立协调自由与规范之间矛盾的意识,只有遵 范,是受到约束的自由,而不是蔑弃规则和法度的自由。从规范,才能获得自由,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讲解西天取经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可以分为三类 困难无处不在 一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二是妖魔鬼怪,三是内心的欲望 讲解战胜种种磨难,最终取得真经,唐僧、孙悟空、沙 取经僧众获得最终的完善和幸福 僧、猪八戒分别成为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
的欲望等,都是阻碍人类前进的绊脚石,而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并被封为佛或 使者,则是在战胜磨难过程中个人得到提升,只有如此方能获得最终的完善和幸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孙悟空形象特质,以及西天取经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用生动的描述将 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点拨法:在讲解具体细节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设计意图。如为何要让孙悟空从石 头缝里蹦出来而不是父母所生?为何让孙悟空学得绝世武功?为何勾去生死簿上的名 姓?大闹天宫的寓意、西天取经的经历和结局说明了什么等。 讨论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可以设计讨论题,一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处 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二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对待?在讨论中获 得明确的认识。 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 回忆之前阅读或观看《西游记》相关题材的作品时的感 受,导入课堂学习。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考 讲解作者对孙悟空形象的设定:出生、魔力、花果山、 水帘洞、金箍棒、生死簿、弼马温、齐天大圣。思考: 作者如此设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从中可以领会到 何种意蕴? 孙悟空身上体现的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 讲解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五行山、紧箍咒。 规则与约束 讨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历,可以看出纵使桀骜不驯 如孙悟空,也受到规则的约束,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如何对待自由与道德、自由与规则? 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自由的追求与社会规范的约 束 教师总结:个人自由不能妨碍他人自由,须遵从社会规 范,是受到约束的自由,而不是蔑弃规则和法度的自由。 树立协调自由与规范之间矛盾的意识,只有遵 从规范,才能获得自由,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讲解西天取经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二是妖魔鬼怪,三是内心的欲望。 困难无处不在 讲解战胜种种磨难,最终取得真经,唐僧、孙悟空、沙 僧、猪八戒分别成为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 取经僧众获得最终的完善和幸福
金身罗汉,连白龙马也升级为八部天龙马,孙悟空头上 的紧箍咒也随即消失。 讨论:在历史上成就卓著的作家,是否都是一帆风顺? 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 教师总结: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挫折是财富,而不是打击,更不是对个人的毁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磨难是成就一个人的最 灭。战胜了挫折和磨难,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 大财富,经历的磨难越多,成就有可能越大。因此,我 境界,开始一种全新的人生 们在生活中应该不畏挫折,甚至可以呼唤:让暴风雨来 得更猛烈一些。 课堂总结:在孙悟空的形象上,在西天取经的经历中,追求自由的本质与不得不受到约束的矛盾处境 我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意蕴。《西游记》表面的诙谐之下,只有经历千难万险,才能实现最终的完善和幸 具有多重的象征性, 与《西游记》相似的观点还有哪些?(如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 课后作业 欢阳修“穷而后工”等)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展开课程思政,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西游记》是耳熟能详的作品,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西天取经是老少皆知 的故事情节,其中蕴含的哲理被有趣的故事所掩盖,经教师课上的点拨,必定能产生 意料之中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生动的形象开展课程思政,切忌干巴巴的说教。课程思政要取得预期的效 果,就要采取恰当的讲授方式,而不能直接将观点强加于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学生 教学反思 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地受到教育。 (三)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和资源,避免简单比附。教师要在素材、资源中发现思政因 素,二者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讲到某处,稍一点拨,学生就心领神会,不需再做过 多的阐释。 (四)课程思政要有盐融于水的效果,将思政因素融入课堂讲解内容之中,不露痕迹 为上。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中完成
金身罗汉,连白龙马也升级为八部天龙马,孙悟空头上 的紧箍咒也随即消失。 讨论:在历史上成就卓著的作家,是否都是一帆风顺?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 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教师总结: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磨难是成就一个人的最 大财富,经历的磨难越多,成就有可能越大。因此,我 们在生活中应该不畏挫折,甚至可以呼唤:让暴风雨来 得更猛烈一些。 挫折是财富,而不是打击,更不是对个人的毁 灭。战胜了挫折和磨难,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 境界,开始一种全新的人生 课堂总结:在孙悟空的形象上,在西天取经的经历中, 我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意蕴。《西游记》表面的诙谐之下, 具有多重的象征性。 追求自由的本质与不得不受到约束的矛盾处境 只有经历千难万险,才能实现最终的完善和幸 福 课后作业 与《西游记》相似的观点还有哪些?(如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 欧阳修“穷而后工”等) 教学反思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展开课程思政,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西游记》是耳熟能详的作品,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西天取经是老少皆知 的故事情节,其中蕴含的哲理被有趣的故事所掩盖,经教师课上的点拨,必定能产生 意料之中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生动的形象开展课程思政,切忌干巴巴的说教。课程思政要取得预期的效 果,就要采取恰当的讲授方式,而不能直接将观点强加于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学生 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地受到教育。 (三)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和资源,避免简单比附。教师要在素材、资源中发现思政因 素,二者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讲到某处,稍一点拨,学生就心领神会,不需再做过 多的阐释。 (四)课程思政要有盐融于水的效果,将思政因素融入课堂讲解内容之中,不露痕迹 为上。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中完成
《地理教学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地理教学论 所属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授课章节 三板的绘制 授课人 刘学梅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大三学 授课对象 使用救材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主编 二、 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 对于大三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接触过“三板教学”,但对于三板教 能力分析 学技能的基本要求不太熟悉,缺乏绘制板图板画的技能,国家版图意识比较单薄。 方面,大三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抉择,心理普遍迷茫,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 学生心理 是否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存在较大疑问:另一方面,大三学生即将面临着教有实习,许 特点分析 多学生对地理教学技能的掌握有着迫切需求。 经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己普遍适应大学教学的方式和节奏,辩证逻辑思维较强, 学生学习 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发展迅速,自主性与选择性较强,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并基本形成 特点分析 自己的学习风格。 三、教学内容设计 地理三板教学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尤其是板图技能,更是 中学地理学科的特色技能。因此对于地理师范生来说本节内容极为重要。同时,本节 内容的重点是三板技能的培养,因此总体上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实践性高。教材按照 总一一分一一总的顺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三板”概说、地理板书技能、 教学内容 地理板图技能、地理板画技能、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其中“三板”概说 属于理论研究,后四者属于实践研究。而地理板书技能、地理板图技能和地理板画技 能的重点是分类。因此,本部分内容可以重组为三个部分:地理三板概说、地理三板 技能的分类、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知识目标:知道三板的概念,理解地理三板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和绘制三板,能够熟练绘制中国轮廓图。 价值目标:能够提高地理三板教学的审美情趣,提升国家版图意识。 依据“理论学习一一问题思考(内化于心)一一问题研究一一问题解决一一教学实践 教学思路 (外化于行)”的逻辑线索,将教学分为五个环节:课堂教学一一课后作业一一教育
《地理教学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地理教学论 所属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授课章节 三板的绘制 授课人 刘学梅 授课对象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大三学 生 使用教材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主编)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 能力分析 对于大三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接触过“三板教学”,但对于三板教 学技能的基本要求不太熟悉,缺乏绘制板图板画的技能,国家版图意识比较单薄。 学生心理 特点分析 一方面,大三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抉择,心理普遍迷茫,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 是否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存在较大疑问;另一方面,大三学生即将面临着教育实习,许 多学生对地理教学技能的掌握有着迫切需求。 学生学习 特点分析 经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已普遍适应大学教学的方式和节奏,辩证逻辑思维较强, 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发展迅速,自主性与选择性较强,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并基本形成 自己的学习风格。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 地理三板教学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尤其是板图技能,更是 中学地理学科的特色技能。因此对于地理师范生来说本节内容极为重要。同时,本节 内容的重点是三板技能的培养,因此总体上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实践性高。教材按照 总——分——总的顺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三板”概说、地理板书技能、 地理板图技能、地理板画技能、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其中“三板”概说 属于理论研究,后四者属于实践研究。而地理板书技能、地理板图技能和地理板画技 能的重点是分类。因此,本部分内容可以重组为三个部分:地理三板概说、地理三板 技能的分类、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三板的概念,理解地理三板教学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和绘制三板,能够熟练绘制中国轮廓图。 价值目标:能够提高地理三板教学的审美情趣,提升国家版图意识。 教学思路 依据“理论学习——问题思考(内化于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外化于行)”的逻辑线索,将教学分为五个环节: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