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灵性上为死亡作准备 克莉斯汀( Christine)写道:“每一个传统宗教都强调我们 必须在灵性上为死亡作好准备,因此天天灵修是很重要的。 灵修必须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比我们的血液及骨 骼一般。灵修也必须成为我们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状况,包 括痛苦经验的一种条件反射。( Longaker.1997.p.113) 有关传统佛教灵性上修持的建议将在下面加以讲述。 检查:尝试去想象自己在死亡时的情况一当时会涌现 什么思惟及情绪?您曾经学习的灵修法门或体会过的灵修经 验在这个时候是否能使您感到自在及平静? 四、寻求生命的意义 许多人活着但并不清楚生存的意义与目的。这种不清醒 的状况在我们迈向老化及死亡时将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将 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及更需要依靠他人。因此,探讨以下的 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为何我会在 这里?对我而言什么是重要及什么是不重要的?
11 !" !"#$%&' ! (Christine) !"#$%&'()* !"#$%&'()*+ !"#$%&'( !"#$%&'()*+,(- !"#$%& ! !"#$%&'()*+,-./012 !"#$%&'()*+ELongaker, 1997, p.113F !"#$%&'()*+,-./01234 !"#$%&'()*+ !"# !"#$%&'()*+,-./0123+,-( !"#$%&'()*+,-./ !"#$ !"#$%&'()*+,-.*/ !" !"#$%&'()*+,-./012 !" !"#$%&'()*+,-./ !" !"#$%&' !"#"$%&'()*+ !"#$%&'()*%&'+(),
这四个功课在克莉斯汀·尤雅可( Christine Longaker)的 《面对死亡,寻求希望》( Facing Death& Finding Hope)-书 中有非常详尽的解说。( ongaker,1997.pp37-157) 过道德的生活 在死亡或死后所产生的痛苦及恐惧的经历,皆是由我们 负面的行为或恶业所引发的结果。为了避免遭受到如此的经 历,我们必须避免造作负面的行为,并且尽可能使自己的行 为符合正法及多做善事。例如,我们可以竭尽所能避免造作 十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恶口、妄语、两舌、绮语、贪 嗔及邪见),同时实践十善业(有意识地避免杀生等,即是从 事与十恶业相反的行为)。每天进行净化恶业的修持,发愿及 受戒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佛教理论上的另一个修学层面是在心灵上下功夫,以去 除负面行为的根本,即是无明或负面情绪,例如愤怒、贪念 我慢等等。对死亡的觉知是摧毁无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了加以说明这一点,请看以下的故事∶我曾听过一个女 士在儿子与丈夫外出钓鱼之前,和儿子起了争执。后来,儿子 生死两相安
!" 12 !"#$%&' (Christine Longaker) !"# !(Facing Death & Finding Hope) !"#$%&' (Longaker, 1997, pp 37-157). !"# !"#$%&'()*+&,-. !" !"#$%&'( )*+ !"#$%&'( !"#$%&'()*+ !"#$%&' !"#$%&'( !"#$%&'() ! ! !"# !"#$ !"#$%&'( !"#$%&'() !"#$%&'() !"#$%&'( !"#$%&'()*+,-."/012 !"#$%& !"#$%&' !" ! !"#$%&'()*+!,-./0 !"#$%&' !"#$ !"#$ !"#$%&'()*+ !"#$%
在途中身亡。您可以想像这位母亲的心中有多么的痛苦,她不 只是失去了儿子而已,而且她对儿子所说的最后几句话竟是 充满着愤怒的 我们根本无法知道死亡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在自己或他人 的身上,每一次与他人分开,即使是短暂的分手,也没有人 能保证我们会再次相聚。有了这样的认知将帮助我们避免对 他人抱持负面的情绪,同时会尽快地化解与他人之间的冲 突。这将保证我们和以往有过节者,不会在死时有心灵上的 包袱,而造成终身的遗撼 而且,当我们迈向死亡时,开始将自己拥有的东西送出 去是很好的做法,或者至少也要立下遗嘱,如此在我们临终 时将能减少执着及担忧(“我所拥有一切将会如何处置?” 将得到我的那些物品?”)
13 !" !"# !"#$%&'()*+,'-./ !"#$%&' !"#$%&'()*+,- !"#$ !"#$%&'()*+,-./(01234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灵性上的知识 学习灵性上的知识,诸如佛陀的教诲,将帮助我们去除 无明及负面的行为。同时,也会使我们更有智慧及慈悲。而 且,我们对于真理或实相越能了知,如生命的本质、宇宙、业 果、灵修上的进度与提升,就对死亡越没有恐惧 培养灵性上的修持 当我们面对死亡时,可能会发现自己会遭受身体上的不 适及痛苦。而且,心理上也可能会受到负面的思惟及情绪所 干扰,例如对于过去的悔恨及对未来的恐惧,与亲爱的人或 物在分离时的忧伤,及对于不幸的状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愤 怒。如前所述,在心灵上避免负面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且在临终时应该升起正面的思惟,正面的思惟包括 心中持续忆念我们信仰的对象如佛陀或上帝 平静地接受死亡及任何有关的问题 对于自己心爱的人及财产不存任何执着。 生死两相安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对于自己的人生感到欣慰,并记得自己所做过的 善行。 对他人心存慈爱与悲悯 为了让我们在临终时能够产生上述正面的思惟,我们必 须对它们感到熟悉。对于正面的心灵状态感到熟悉有赖于我 们在活着时肯花时间及下功夫去进行灵性上的修持,而最好 的时刻,即是当下这一刻,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死亡什么时候 会发生。 些传统佛法上修持的建议包括 皈依三宝: 在佛教中,皈依是对三宝,即佛、法、僧,产生一种信 任依止的态度,同时愿意在这一生中真诚努力学习及修持佛 陀的教诲。佛法提到临终时,皈依三宝将保证我们在未来生 中能获得很好的转世ρ Pabongka Rinpoche,1991.p.422)。对 于自己灵性的导师或某一尊佛菩萨,如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 萨的信心,也会在我们临终时产生同样的效果,带来极大的 安乐
15 !" • !"#$%&'() !"#$%& • !"#$%&'( !"#$%&'()*+,-./012 !"#$%& !"#$%&'()*+,- !"#$"%&'()*+,-./0123 ! !"#$% !"#$%&'()*+ ! !"#$%&'()*+ ! !" !"#$ !" !"#$ !"#$%&'()*+,-./0 !" !"#$% !"#$%&'()* !"#$%& (Pabongka Rinpoche, 1991, p.4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