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20142015学年初三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 语文试卷 1.本试卷共12页,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须知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答题卡上,选择 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東,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题。 ①中国的古典文学,凝聚了数千年中华大地的灵气。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 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共同谱写了一部中华文化的乐章,其中的“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②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 精,都是空前绝后的。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 森林,万木竞发,生机勃然,异紛呈,字里行间闪烁着热情和想象,跳动着自由和欢 乐。初唐王勃的“海内存知己,(1) 开阔大气,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吐出这 样的豪情;开元初年王湾的“(2),江春入旧年”,意境壮阔高朗,对盛唐诗坛产 生了深远影响;边塞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勾勒出塞外大 自然的瑰奇壮丽、变莫测: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把临别赠 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李白靠天才的想象奏出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没有奔放 飘逸的才思,怎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这样气势磅礴的诗篇?因此,他的诗作被称为“盛唐之音”。当胸怀l 事、心系苍生的杜甫在长安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慨叹时,盛唐气象已经 进入了尾声。 ③两宋是词的黄金时代。天才的词人们文采斐然,又洞晓音律,每填一阕,锤字炼 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 又悦耳动听。与诗相比,词更富性灵,以情胜,以韵胜,最是怡人心目。晏殊、欧阳修 的小令是两宋词坛上第一批报春的花朵,柳永、李清照的词作含蓄、蕴藉,言有尽而 无穷,把婉约词推向了极致。北宋苏轼则首开豪放词派,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 律,汪洋恣意,“书挟海上风涛之气”。南宋辛弃疾继辶,稼轩以词述报国之志,词风 慷慨纵横”,如他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3) (4) 两句,热 情歌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表现出词人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④元曲的出现,为 的中华文学园圃里,又增添了一朵绚丽奇葩。它不仅是」 而且是 。元曲曲牌名称大多俚俗,语言亦通俗活泼,如写一醉翁“野花路畔开, 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人物的酒醉狂态惟 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融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 脱、率真的艺术风格,从来没有一种诗歌体裁像它那样走近民间。 ⑤明清是小说的繁荣时期。从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 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1页(共 12 页) 石景山区 2014—2015 学年初三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四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答题卡上,选择 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 题。 ①中国的古典文学,凝聚了数千年中华大地的灵气。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 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共同谱写了一部中华文化的乐章,其中的“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②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 精,都是空前绝后的。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 森林,万木竞发,生机勃然,异 纷呈,字里行间闪烁着热情和想象,跳动着自由和欢 乐。初唐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1) ”,开阔大气,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吐出这 样的豪情;开元初年王湾的“ (2) ,江春入旧年”,意境壮阔高朗,对盛唐诗坛产 生了深远影响;边塞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勾勒出塞外大 自然的瑰奇壮丽、变 莫测;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把临别赠 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李白靠天才的想象奏出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没有奔放、 飘逸的才思,怎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这样气势磅礴的诗篇?因此,他的诗作被称为“盛唐之音”。当胸怀国 事、心系苍生的杜甫在长安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慨叹时,盛唐气象已经 进入了尾声。 ③两宋是词的黄金时代。天才的词人们文采斐然,又洞晓音律,每填一阕,锤字炼 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 又悦耳动听。与诗相比,词更富性灵,以情胜,以韵胜,最是怡人心目。晏殊、欧阳修 的小令是两宋词坛上第一批报春的花朵,柳永、李清照的词作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 无穷,把婉约词推向了极致。北宋苏轼则首开豪放词派,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 律,汪洋恣意,“书挟海上风涛之气”。南宋辛弃疾继之,稼轩以词述报国之志,词风 “慷慨纵横”,如他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 (3) , (4) ”两句,热 情歌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表现出词人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④元曲的出现,为 的中华文学园圃里,又增添了一朵绚丽奇葩。它不仅是 , 而且是 。元曲曲牌名称大多俚俗,语言亦通俗活泼,如写一醉翁“野花路畔开, 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人物的酒醉狂态惟 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融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 脱、率真的艺术风格,从来没有一种诗歌体裁像它那样走近民间。 ⑤明清是小说的繁荣时期。从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
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三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中的故事、人物,深深地影响了中 国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个性化人物深入人心,如关羽的忠 义无双、孔明的足智多谋、_①。等。在刻画曹操的_②_(性格)时,写了他谋 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将错就错杀了吕伯奢,将曹操“宁 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清代的《红楼梦》是一部 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著,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链接材料一】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 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唐宋诗人进行诗词创作 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链接材料二】 集句联是从前人的诗词文赋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词性、结构、平仄 等要求组成对联。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集句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作者非有较高文学底 蕴不能驾驭。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方天地里,乐此不疲。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 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1.下列词语选自文中第②段和第④段。根据词典释义判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分) 彩:①颜色。②花样,精彩的成分。采:①摘。②精神,神色 换:①变换,更换。②兑换 幻:①没有现实根据的,不真实的。②奇异地变化 肖:xio衰微 xido相似,像 禁:jin①禁受,耐。②忍住 jn①禁止。②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项 A.异采纷呈变幻莫测惟妙惟肖(xao)忍俊不禁(jin) B.异采纷呈变换莫测惟妙惟肖(xao)忍俊不禁(jin) C.异彩纷呈变幻莫测惟妙惟肖(xao)忍俊不禁(jmn) D.异彩纷呈变换莫测惟妙惟肖(xao)忍俊不禁(jm) 2.阅读第②段,对文中诗句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春景比作冬景,春日盛开的梨花压枝 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诗句意境壮美,颇富有浪漫色彩。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运用反问高度赞美友人的才华,也劝慰、 激励失意的朋友抖擞精神迎接未来,送别诗写得豪迈向上,明朗健康。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极言山之高峻陡峭,又写出了瀑布 从高空直泻而下的壮观景象。诗句新奇真切,雄奇瑰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在国家分崩离析、战火纷飞之际,花鸟 也有感时事而流泪心惊,实则写出了诗人睹物伤怀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悲。 3.阅读第④段,根据语意,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百花争艳②诗情画意③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 ④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A.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初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2页(共 12 页) 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三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中的故事、人物,深深地影响了中 国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个性化人物深入人心,如关羽的忠 义无双、孔明的足智多谋、 ① 等。在刻画曹操的 ② (性格)时,写了他谋 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将错就错杀了吕伯奢,将曹操“宁 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清代的《红楼梦》是一部 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著,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链接材料一】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 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唐宋诗人进行诗词创作, 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链接材料二】 集句联是从前人的诗词文赋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词性、结构、平仄 等要求组成对联。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集句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作者非有较高文学底 蕴不能驾驭。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方天地里,乐此不疲。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 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 1.下列词语选自文中第②段和第④段。根据词典释义判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彩:①颜色。②花样,精彩的成分。 采:①摘。②精神,神色。 换:①变换,更换。②兑换。 幻:①没有现实根据的,不真实的。②奇异地变化。 肖: xiāo 衰微。 xiào 相似,像。 禁: jīn ①禁受,耐。②忍住。 jìn ①禁止。②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项。 A.异采纷呈 变幻莫测 惟妙惟肖(xiāo) 忍俊不禁(jìn) B.异采纷呈 变换莫测 惟妙惟肖(xiāo) 忍俊不禁(jìn) C.异彩纷呈 变幻莫测 惟妙惟肖(xiào) 忍俊不禁(jīn) D.异彩纷呈 变换莫测 惟妙惟肖(xiào) 忍俊不禁(jīn) 2.阅读第②段,对文中诗句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春景比作冬景,春日盛开的梨花压枝 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诗句意境壮美,颇富有浪漫色彩。 B.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运用反问高度赞美友人的才华,也劝慰、 激励失意的朋友抖擞精神迎接未来,送别诗写得豪迈向上,明朗健康。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极言山之高峻陡峭,又写出了瀑布 从高空直泻而下的壮观景象。诗句新奇真切,雄奇瑰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在国家分崩离析、战火纷飞之际,花鸟 也有感时事而流泪心惊,实则写出了诗人睹物伤怀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悲。 3.阅读第④段,根据语意,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百花争艳 ②诗情画意 ③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 ④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A.①③④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②④③
4.阅读“链接材料一”,判断对下列诗句中“炼字”的分析,不恰切的一项是(2分)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分析:着一“敲”字,写出了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敲门声惊动了归 巢栖息的鸟,来反衬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B.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分析:着“入”、“归”二字,不说红、青的颜色由桃花、柳叶所生,而是由外进 入其中,颇富情趣,写出了春归大地,桃花初开和柳叶新生的盎然生机 C.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分析:着一“卷”字,这里是“席卷”的意思,写出了北风从地面席卷而过,表 现了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驰,借助风势,如磅礴倾涛,场面雄壮,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分析:着一“闹”字,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令人联想到杏枝摇曳 蜂飞蝶舞的美丽春光,写出了杏花开得繁盛的情状 5.阅读“链接材料二”,判断下列各项不能构成“集句联”的一项是(2分) A.举杯邀明月(李白)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 B.屏间记曲拈红豆(王彦泓)石上题诗扫绿苔(白居易) C.新荷出水双飞鹭(欧阳修)碧草粘天一落鸥(杨万里) D.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6.学校开设了古典文学选修课《诗乐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色彩斑斓的人世 画卷——明清小说品读》,校刊小记者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进行评价,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A.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B.宋词:怎一个“爱”字了得! C.元曲:以俚俗唱尽百姓心声。 D.明清小说:绘尽世间百态,遍尝人生甘苦。 (二)填空(共7分) 7.阅读第②段和第③段,在横线处按原文填空。(4分) (1) (2) 8.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三国演义》中贯穿着“尊刘贬曹”的思想,通过杜撰“杀吕伯奢”等情节塑造 的曹操形象,与我们从正史记载中了解的“真曹操”是大不相同的。陈寿《三国志》 中评价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说:“他是拨乱世的 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老师请同学们就此写一篇评论 并用评论中的观点作为题目,你为这篇评论拟定的题目是 、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助》(节选)和《史记》、《汉书》选段,完成第911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初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3页(共 12 页) 4.阅读“链接材料一”,判断对下列诗句中“炼字”的分析,不恰切的一项是(2分)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分析:着一“敲”字,写出了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敲门声惊动了归 巢栖息的鸟,来反衬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B.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分析:着 “入”、“归”二字,不说红、青的颜色由桃花、柳叶所生,而是由外进 入其中,颇富情趣,写出了春归大地,桃花初开和柳叶新生的盎然生机。 C.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分析:着一“卷”字,这里是“席卷”的意思,写出了北风从地面席卷而过,表 现了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驰,借助风势,如磅礴倾涛,场面雄壮。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分析:着一“闹”字,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令人联想到杏枝摇曳、 蜂飞蝶舞的美丽春光,写出了杏花开得繁盛的情状。 5.阅读“链接材料二”,判断下列各项不能构成“集句联”的一项是(2分) A.举杯邀明月(李白)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 B.屏间记曲拈红豆(王彦泓) 石上题诗扫绿苔(白居易) C.新荷出水双飞鹭(欧阳修) 碧草粘天一落鸥(杨万里) D.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6.学校开设了古典文学选修课《诗乐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色彩斑斓的人世 画卷——明清小说品读》,校刊小记者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进行评价,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A.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B.宋词:怎一个“爱”字了得! C.元曲:以俚俗唱尽百姓心声。 D.明清小说:绘尽世间百态,遍尝人生甘苦。 (二)填空(共 7分) 7.阅读第②段和第③段,在横线处按原文填空。(4分) (1) (2) (3) (4) 8.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三国演义》中贯穿着“尊刘贬曹”的思想,通过杜撰“杀吕伯奢”等情节塑造 的曹操形象,与我们从正史记载中了解的“真曹操”是大不相同的。陈寿《三国志》 中评价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说:“他是拨乱世的 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老师请同学们就此写一篇评论, 并用评论中的观点作为题目,你为这篇评论拟定的题目是《 ③ 》。 二、文言文阅读(共 13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节选)和《史记》、《汉书》选段,完成第 9-11 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秦)二世无道,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 姓困穷,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 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 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 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 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 注:①阿房宫:秦朝授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一座規模宏大的宫殿,尚未建成即被项羽所焚 严诛:严于诛杀。③赋敛:田赋,税收。④纪:治理。⑤刑戮相望于道:受刑被杀的人充塞道路 ⑥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千什么呢!⑦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⑧亡:通“无” ⑨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囯。⑩廪庾:粮仓。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寡助之至 (3)吏弗能纪 域至弗曳 4)慎夫人衣不曳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2)召匠计之,直百金 翻译: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秦二世和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和效果有什么不同,体现了第一则材料 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5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屹立不倒的舞台》,完成12-15题。(15分 屹立不倒的舞台 发生在湖南省茶陵县湘剧团的故事 本报记者唐湘岳本报通讯员周彩丽 ①生旦净丑,百味人生;戏里戏外,悲欢离合。 ②湘剧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湖南茶陵县是早期湘剧最活跃的地区。茶陵县湘剧团 前身为仁和班,1954年正式更名为茶陵县湘剧团。自此,一批又一批艺人进入茶陵县湘 剧团,投身湘剧。艺人们在一个又一个戏台上唱念做打,让一群又一群观众鼓掌喝彩, 从一个又一个困境中撑起舞台。 台上的笑唱与_① ③戏台上正在排练传统改编剧目《买母为奴》,为2014年“株洲红”优秀剧目展演 做准备。 ④演员徐道元有一张黑黄粗糙的脸,是常年涂抹厚重油彩所致。《买母为奴》中 他饰演孝子周子卿。然而,戏外的他,却自称是个“不孝子”。他永远记得那个黑暗的 初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4页(共 12 页)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秦)二世无道,始作阿房宫①,繁刑严诛②,赋敛③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④,百 姓困穷,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⑤,而天下苦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 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 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⑥!”慎夫人⑦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 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⑧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⑨ 廪庾⑩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 注:①阿房宫:秦朝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尚未建成即被项羽所焚。 ②严诛:严于诛杀。③赋敛:田赋,税收。④纪:治理。⑤刑戮相望于道:受刑被杀的人充塞道路。 ⑥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⑦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⑧亡:通“无”。 ⑨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⑩廪庾:粮仓。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2)寡助之至. 至: (3)吏弗.能纪 弗: (4)慎夫人衣不曳.地 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2)召匠计之,直百金 翻译: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秦二世和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和效果有什么不同,体现了第一则材料 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5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 38分) (一)阅读《屹立不倒的舞台》,完成 12-15 题。(15分) 屹立不倒的舞台 ——发生在湖南省茶陵县湘剧团的故事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周彩丽 ①生旦净丑,百味人生;戏里戏外,悲欢离合。 ②湘剧①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湖南茶陵县是早期湘剧最活跃的地区。茶陵县湘剧团 前身为仁和班,1954 年正式更名为茶陵县湘剧团。自此,一批又一批艺人进入茶陵县湘 剧团,投身湘剧。艺人们在一个又一个戏台上唱念做打,让一群又一群观众鼓掌喝彩, 从一个又一个困境中撑起舞台。 台上的笑唱与 ① ③戏台上正在排练传统改编剧目《买母为奴》,为 2014 年“株洲红”优秀剧目展演 做准备。 ④演员徐道元有一张黑黄粗糙的脸,是常年涂抹厚重油彩所致。《买母为奴》中, 他饰演孝子周子卿。然而,戏外的他,却自称是个“不孝子”。他永远记得那个黑暗的
日子。当时他在平水镇准备演出。天未亮,接到益阳家里打来的电话:“妈走了!” 瞬间,他只觉耳朵一阵轰鸣。之前他知道母亲病了,由于演出回不去,只能每天电话问 候。“病中不能侍奉,一定要去见她最后一面!”可是9点半表演《金印记》,他是主 演,走了戏就演不成了。父亲去世时他也在台上,母亲过世仍回不去。他揪着被子痛哭, 然后起床,上妆,着戏服。《金印记》里他扮演小生,与小姐谈情说爱,无人看出异常, 只有那本该尖细的假声有些喑哑。 ⑤选择“牺牲”的不止徐道元一个。谭建国患上急性肝炎,带病下乡演出,轮到他 上场,拔了吊针就走。演完后瘫坐在凳子上,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而台上那些空翻滚打 的动作,却行云流水,无半分拖沓。一次,他和演对手戏的演员没有配合好,被绊了 下摔倒了,固定胡须的铁丝刺穿了上嘴唇,鲜血直冒。他忍住疼痛,一个鲤鱼打挺站起 来,在观众的叫妤声中吞下满口鲜血。提起这些,他淡淡地说:“选择了湘剧艺术就要 为它付出。 风光展演与落魄求生 ⑥黄小燕如今已经67岁了,从十几岁演娃娃到现在演老太婆,从一个外行到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遺产湘剧艺术传承人,她的大半生都在这个剧团,经历了剧团的起起落落。 ⑦1960年,黄小燕刚进入剧团时,正逢剧团的辉煌时期,《白兔记》《生死牌》《拜 月记》等代表性剧目常演不衰。她跟随剧团辗转全省各地演岀,每场演岀基本满座,演 完后,还有“粉丝”邀请吃饭。她笑言“有种当明星的感觉”。 ⑧后来有了电视、电影,戏剧慢慢地不景气。剧团发不出工资,成员自谋生路。最 后剧团只剩下10多个人,没人练功,没人排戏,没有演出。“剧团不能就这样倒了!” 黄小燕自告奋勇当团长,劝回演员,排节目,联系演出,三年时间排了26出戏。为了增 加收益维系剧团,只要有地方请他们,不管多远、报酬多低,他们都去。 ⑨老演员杨荣华记得那段艰苦的日子。到偏远的农村去演岀,既当搬运工,又当勤 杂工。自带被子,睡在戏台上、草地里、路边,吃泡面、喝稀粥。有时一天连演三四场, 十多个小时不卸妆。日晒雨淋、忍饥挨饿都太平常。一次演戏时放好了道具,乐队就绪, 演员准备上场了,戏台子倒了,一时间大家手忙脚乱。这时,观众纷纷加入进来,撑台 子,抬木桩,打桩孔,不一会儿一个更结实的戏台搭建起来。撑起来的,不仅是戏台, 还有演员心中的湘剧。 不留人的“环境”与_ ⑩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茶陵县湘剧团开始走市场化道路。走市场有走市场的难 处。戏剧市场萎缩,观众流失,演出市场不景气,盈利自然少。剧团内部,队伍青黄不 接。湘剧唱腔有四种,学起来难度较大,对容貌、身段等各方面的要求又高,而且是用 长沙方言表演,学的人本来就少,再加上工资低、编制少,招人就更困难了 ①近三十年间,剧团招过两批演员,20多人培训出来了,仅8人留下。现在剧团总 共41人,大都四五十岁,还有9人是编外人员。人员少、断层,演对手戏的没对手,乐 队、灯光、舞美、编剧都缺人,一度无法演出,大量优秀传统剧目失传,剧团甚至面临 解散的危险。编外人员谭艳玲就曾退岀过剧国,可湘剧已融进她的生活里,再也摆脱不 捭。离团一个月,她终于熬不住,回团了。“虽然挣钱不多,但我热爱这份事业,能在 初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5页(共 12 页) 日子。当时他在平水镇准备演出。天未亮,接到益阳家里打来的电话:“妈走了!”一 瞬间,他只觉耳朵一阵轰鸣。之前他知道母亲病了,由于演出回不去,只能每天电话问 候。“病中不能侍奉,一定要去见她最后一面!”可是 9 点半表演《金印记》,他是主 演,走了戏就演不成了。父亲去世时他也在台上,母亲过世仍回不去。他揪着被子痛哭, 然后起床,上妆,着戏服。《金印记》里他扮演小生,与小姐谈情说爱,无人看出异常, 只有那本该尖细的假声有些喑哑。 ⑤选择“牺牲”的不止徐道元一个。谭建国患上急性肝炎,带病下乡演出,轮到他 上场,拔了吊针就走。演完后瘫坐在凳子上,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而台上那些空翻滚打 的动作,却行云流水,无半分拖沓。一次,他和演对手戏的演员没有配合好,被绊了一 下摔倒了,固定胡须的铁丝刺穿了上嘴唇,鲜血直冒。他忍住疼痛,一个鲤鱼打挺站起 来,在观众的叫好声中吞下满口鲜血。提起这些,他淡淡地说:“选择了湘剧艺术就要 为它付出。” 风光展演与落魄求生 ⑥黄小燕如今已经 67 岁了,从十几岁演娃娃到现在演老太婆,从一个外行到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艺术传承人,她的大半生都在这个剧团,经历了剧团的起起落落。 ⑦1960 年,黄小燕刚进入剧团时,正逢剧团的辉煌时期,《白兔记》《生死牌》《拜 月记》等代表性剧目常演不衰。她跟随剧团辗转全省各地演出,每场演出基本满座,演 完后,还有“粉丝”邀请吃饭。她笑言“有种当明星的感觉”。 ⑧后来有了电视、电影,戏剧慢慢地不景气。剧团发不出工资,成员自谋生路。最 后剧团只剩下 10 多个人,没人练功,没人排戏,没有演出。“剧团不能就这样倒了!” 黄小燕自告奋勇当团长,劝回演员,排节目,联系演出,三年时间排了 26 出戏。为了增 加收益维系剧团,只要有地方请他们,不管多远、报酬多低,他们都去。 ⑨老演员杨荣华记得那段艰苦的日子。到偏远的农村去演出,既当搬运工,又当勤 杂工。自带被子,睡在戏台上、草地里、路边,吃泡面、喝稀粥。有时一天连演三四场, 十多个小时不卸妆。日晒雨淋、忍饥挨饿都太平常。一次演戏时放好了道具,乐队就绪, 演员准备上场了,戏台子倒了,一时间大家手忙脚乱。这时,观众纷纷加入进来,撑台 子,抬木桩,打桩孔,不一会儿一个更结实的戏台搭建起来。撑起来的,不仅是戏台, 还有演员心中的湘剧。 不留人的“环境”与 ② ⑩2012 年,文化体制改革,茶陵县湘剧团开始走市场化道路。走市场有走市场的难 处。戏剧市场萎缩,观众流失,演出市场不景气,盈利自然少。剧团内部,队伍青黄不 接。湘剧唱腔有四种,学起来难度较大,对容貌、身段等各方面的要求又高,而且是用 长沙方言表演,学的人本来就少,再加上工资低、编制少,招人就更困难了。 ⑪近三十年间,剧团招过两批演员,20 多人培训出来了,仅 8 人留下。现在剧团总 共 41 人,大都四五十岁,还有 9 人是编外人员。人员少、断层,演对手戏的没对手,乐 队、灯光、舞美、编剧都缺人,一度无法演出,大量优秀传统剧目失传,剧团甚至面临 解散的危险。编外人员谭艳玲就曾退出过剧团,可湘剧已融进她的生活里,再也摆脱不 掉。离团一个月,她终于熬不住,回团了。“虽然挣钱不多,但我热爱这份事业,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