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演几个主要角色,能得到前辈和观众的肯定,我很满足很欣慰。”艺术也没有亏 待她。此次演出《买母为奴》,谭艳玲担任第一女主角。 ①离开的理由很多,也都有各自坚守下去的理由 ⑩3黄小燕担任团长时,湖南省文化厅要调她去省湘剧团,她没有走。她对记者说: 我不是茶陵人,但茶陵湘剧团给了我辉煌的人生。热爱湘剧我不想走,危难时刻我更 不能走。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再培养出一批学生。在有生之年我会全力以赴不让茶陵湘剧 团倒下去。”乐队队长郭云说:“剧团瘫痪的时候,我师傅陈一中在农贸市场摆地摊卖 榨莱,摊子旁摆上他的司鼓,每夭练功。坚守这个事业,不抛弃不放弃,老一辈身上的 精神,要像传承湘剧一样传下去。”司鼓手肖平说:“我父亲原来是省湘剧院演员,50 年代调入茶陵剧团支持地区文化工作,带出了一批批学生,我受父亲影响喜欢上了湘剧。 我与父亲聊到这些年的困难,他给我讲剧团老前辈凌野的故事。凌老在运动中白天挨批 斗,晚上上台表演,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 ⑩有这样一群人,湘剧团又怎会活不下去? 折腾不起的湘剧团与“折腾”出的大型湘剧 ⑤一部《洣水魂》,让茶陵湘剧团再度崛起。 ⑩62010年,湖南省举行全省县级剧团戏剧展演。由于资金、人员等问题,剧团20 多年没有排过30人以上的戏。上级单位劝他们说,以你们县的财力和剧团的实力,还是 别排大戏了,你们经不起折腾。排,还是不排?时任团长的谷可娥辗转难眠。开会讨论 时,大家一致表态:“宁愿少发一个月的工资,也要新排一部大戏参演。”这铿锵的话 语,源于共同的心愿——让湘剧“发声”。团委会每人凑5000元,职工每人凑1000元 凑齐10万元作为排演经费。 ①排演《洣水魂》需要乐手30人,演员近50人。剧团聘请了临时工8人,湖南省 湘剧院和长沙市湘剧院派出演奏人员近20人支援,剧团一些从未登台的幕后工作人员和 退休老演员也参与演出,已经离开剧团20年的吴玲和蒋湘媛再次登台出演主要角色。剧 目取村于茶陵当地,表现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坚贞、坚韧的精神。其中一场《三敬酒》, 演员们跪下去敬革命烈士,谷可娥跪下去时泪水夺眶而出——为剧团所有人的默默坚守 ⑩⑧《洣水魂》一举获得了展演“金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洣水魂》的 成功,是剧团重振的开始。剧团又连续排演了多部新戏,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好剧目 赢得了奖杯和口碑。如今,重建的剧院舞台即将完工,这片被湘剧灌溉的舞台,又将生 长出许多新的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月6日第一版,有删改) 注:①湘剧:湖南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 腔、皮黄等声腔而形成的多声腔剧种。代表性剧目有《琵琶记》、《白兔记》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两个小标题补充完整。(不超过5个字)(4分) 台上的笑唱与 不留人的“环境”与② 13.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兼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请你从文中各举一例, 进行简要说明。(4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6页(共 12 页) 舞台上演几个主要角色,能得到前辈和观众的肯定,我很满足很欣慰。”艺术也没有亏 待她。此次演出《买母为奴》,谭艳玲担任第一女主角。 ⑫离开的理由很多,也都有各自坚守下去的理由。 ⑬黄小燕担任团长时,湖南省文化厅要调她去省湘剧团,她没有走。她对记者说: “我不是茶陵人,但茶陵湘剧团给了我辉煌的人生。热爱湘剧我不想走,危难时刻我更 不能走。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再培养出一批学生。在有生之年我会全力以赴不让茶陵湘剧 团倒下去。”乐队队长郭云说:“剧团瘫痪的时候,我师傅陈一中在农贸市场摆地摊卖 榨菜,摊子旁摆上他的司鼓,每天练功。坚守这个事业,不抛弃不放弃,老一辈身上的 精神,要像传承湘剧一样传下去。”司鼓手肖平说:“我父亲原来是省湘剧院演员, 50 年代调入茶陵剧团支持地区文化工作,带出了一批批学生,我受父亲影响喜欢上了湘剧。 我与父亲聊到这些年的困难,他给我讲剧团老前辈凌野的故事。凌老在运动中白天挨批 斗,晚上上台表演,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 ⑭有这样一群人,湘剧团又怎会活不下去? 折腾不起的湘剧团与“折腾”出的大型湘剧 ⑮一部《洣水魂》,让茶陵湘剧团再度崛起。 ⑯2010 年,湖南省举行全省县级剧团戏剧展演。由于资金、人员等问题,剧团 20 多年没有排过 30 人以上的戏。上级单位劝他们说,以你们县的财力和剧团的实力,还是 别排大戏了,你们经不起折腾。排,还是不排?时任团长的谷可娥辗转难眠。开会讨论 时,大家一致表态:“宁愿少发一个月的工资,也要新排一部大戏参演。”这铿锵的话 语,源于共同的心愿——让湘剧“发声”。团委会每人凑 5000 元,职工每人凑 1000 元, 凑齐 10 万元作为排演经费。 ⑰排演《洣水魂》需要乐手 30 人,演员近 50 人。剧团聘请了临时工 8 人,湖南省 湘剧院和长沙市湘剧院派出演奏人员近 20 人支援,剧团一些从未登台的幕后工作人员和 退休老演员也参与演出,已经离开剧团 20 年的吴玲和蒋湘媛再次登台出演主要角色。剧 目取材于茶陵当地,表现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坚贞、坚韧的精神。其中一场《三敬酒》, 演员们跪下去敬革命烈士,谷可娥跪下去时泪水夺眶而出——为剧团所有人的默默坚守。 ⑱《洣水魂》一举获得了展演“金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洣水魂》的 成功,是剧团重振的开始。剧团又连续排演了多部新戏,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好剧目, 赢得了奖杯和口碑。如今,重建的剧院舞台即将完工,这片被湘剧灌溉的舞台,又将生 长出许多新的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15 年 1 月 6 日第一版,有删改) 注:①湘剧:湖南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 腔、皮黄等声腔而形成的多声腔剧种。代表性剧目有《琵琶记》、《白兔记》等。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两个小标题补充完整。(不超过 5个字)(4分) 台上的笑唱与 ① 不留人的“环境”与 ② 13.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兼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请你从文中各举一例, 进行简要说明。(4分) 答:
14.如果你与同学们就这篇通讯进行交流,针对文中“茶陵湘剧团折腾不起还要‘折腾’” 的情节,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2分) 答 15.本文结尾,“这片被湘剧灌溉的舞台,又将生长出许多新的故事”,会有什么故事发 生呢?请展开想象,续写一个场面,展望湘剧团的前景。(不超过150字)(5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618题。(12分) 文段一 ①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艺术 形式。连环画形成于两汉魏晋时期,兴起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真正繁荣于新中国。中 国连环画与其他国家的漫画区别很大,它是扎根民族的传统艺术,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 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作为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载体,连环画集绘画、故事、 文字于一身,以其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百年中国文化出 版史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②上图下文(或左图右文),是中国连环画主要的特点之一。因为画面只能提供直 观形象,配合上文字,或叙事,或状物,或抒情,或说理,就可以弥补绘画的不足,帮 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场景的声色变化等,使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可以说,中 国连环画是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③新中国成立前,连环画创作技法不成熟,印刷也比较粗糙,加上连年战争,社会 动荡,连环画创作与岀版受到压抑。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逐步向健康明朗方向发展, 并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大量精品进入市场,深受读者欢迎,连环画成为最有影响的大众 文化读物。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连环画屡获金奖,为祖国争得荣誉。 ④改革开放初期,连环画创作与出版进入鼎盛期,仅1983年,全国出版连环画2100 种,共计6、3亿册,占全年出书总数的四分之一。老一代画家宝刀不老,青年画家不断涌 现,一系列精品令人目不暇接。他们勇于打破单线勾勒或黑白素描的传统表现形式,在画 构图、处理、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多种尝试并有了新的突破,得到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⑤但进入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国外卡通漫画的大量涌入, 连环画在辉煌了近半个世纪后突然“休克”。比起“小人书”,国外动漫更关注现实 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以画为主,图画语言更丰富;画面更富有冲击力,当然更能吸引孩 子们的眼球。90年代起,连环画逐步被挤出图书市场。 ⑥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一股“连环画收藏热”,“小人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国家开始从资金、市场等方面支持连环画的出版发行,并加大其对外推广力度,我 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连环画必将以其优良的传统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更辉煌的未 初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7页(共 12 页) 14.如果你与同学们就这篇通讯进行交流,针对文中“茶陵湘剧团折腾不起还要‘折腾’” 的情节,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2分) 答: 15.本文结尾,“这片被湘剧灌溉的舞台,又将生长出许多新的故事”,会有什么故事发 生呢?请展开想象,续写一个场面,展望湘剧团的前景。(不超过 150字)(5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 16-18题。(12分) 文段一 ①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艺术 形式。连环画形成于两汉魏晋时期,兴起于 20 世纪初叶的上海,真正繁荣于新中国。中 国连环画与其他国家的漫画区别很大,它是扎根民族的传统艺术,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 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作为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载体,连环画集绘画、故事、 文字于一身,以其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百年中国文化出 版史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②上图下文(或左图右文),是中国连环画主要的特点之一。因为画面只能提供直 观形象,配合上文字,或叙事,或状物,或抒情,或说理,就可以弥补绘画的不足,帮 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场景的声色变化等,使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可以说,中 国连环画是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③新中国成立前,连环画创作技法不成熟,印刷也比较粗糙,加上连年战争,社会 动荡,连环画创作与出版受到压抑。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逐步向健康明朗方向发展, 并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大量精品进入市场,深受读者欢迎,连环画成为最有影响的大众 文化读物。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连环画屡获金奖,为祖国争得荣誉。 ④改革开放初期,连环画创作与出版进入鼎盛期,仅 1983 年,全国出版连环画 2100 种,共计 6.3 亿册,占全年出书总数的四分之一。老一代画家宝刀不老,青年画家不断涌 现,一系列精品令人目不暇接。他们勇于打破单线勾勒或黑白素描的传统表现形式,在画 法、构图、处理、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多种尝试并有了新的突破,得到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⑤但进入 80 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国外卡通漫画的大量涌入, 连环画在辉煌了近半个世纪后突然“休克”。比起“小人书”,国外动漫更关注现实, 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以画为主,图画语言更丰富;画面更富有冲击力,当然更能吸引孩 子们的眼球。90 年代起,连环画逐步被挤出图书市场。 ⑥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一股“连环画收藏热”,“小人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国家开始从资金、市场等方面支持连环画的出版发行,并加大其对外推广力度,我 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连环画必将以其优良的传统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更辉煌的未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