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试卷 语文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 须 知/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17分) 我年级将举办“中国风诗词MV展播”活动,我班准备提交的参展作品包括《古诗新 唱》《饮中八仙歌》《如果没有李白》三个节目。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文案组正在制作MV的片头语和结束语。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8分) 【片头语】中国风是什么?有人说,中国风是琼楼玉宇的恢①大气,也是曲径通幽 的含蓄隽永;有人说,中国风是热情奔放的那抹大红,也是恬淡雅致的那朵青花;更 有人说,中国风是诗经国风的悠悠吟唱,也是唐诗宋词的缕缕墨香。中国风像一条无 形的②带,将中国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中国风是一组秘而不宣的符号,传承着华夏 民族的精神血脉。今天,让我们用诗词的文化盛宴,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结束语】儿时起,我们便徜徉在中华诗文的美妙世界里,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 相遇【甲】我们看见李白的洒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懂得杜甫 的深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受李商隐的多情——“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乙】这些诗词,融入我们的骨血,浸润我们的心灵。希望我们的 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 (1)【片头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曲径(q)血脉(xue)B.曲径(q)血脉(xue) C.曲径(qu)血脉(xue) D.曲径(qu)血脉(xue) (2)【片头语】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弘 ②纽 B.①洪 ②纽 C.①弘 ②扭 D.①洪 ②扭 (3)【结束语】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句号【乙】省略号 B.【甲】冒号【乙】省略号 C.【甲】句号【乙】冒号 D.【甲】冒号【乙】冒 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1页(共 12 页) 石景山区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试卷 语 文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 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7 分) 我年级将举办“中国风诗词 MV 展播”活动,我班准备提交的参展作品包括《古诗新 唱》《饮中八仙歌》《如果没有李白》三个节目。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文案组正在制作 MV 的片头语和结束语。请你根据要求,完成⑴–⑷题。(共 8 分) 【片头语】中国风是什么?有人说,中国风是琼楼玉宇的恢 ① 大气,也是曲.径通幽 的含蓄隽永;有人说,中国风是热情奔放的那抹大红,也是恬淡雅致的那朵青花;更 有人说,中国风是诗经国风的悠悠吟唱,也是唐诗宋词的缕缕墨香。中国风像一条无 形的 ② 带,将中国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中国风是一组秘而不宣的符号,传承着华夏 民族的精神血.脉。今天,让我们用诗词的文化盛宴,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结束语】儿时起,我们便徜徉在中华诗文的美妙世界里,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 相遇【甲】我们看见李白的洒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懂得杜甫 的深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受李商隐的多情——“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乙】这些诗词,融入我们的骨血,浸润我们的心灵。希望我们的 MV, ,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 ⑴【片头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曲.径(qŭ) 血.脉(xuě) B.曲.径(qŭ) 血.脉(xuè) C.曲.径(qū) 血.脉(xuě) D.曲.径(qū) 血.脉(xuè) ⑵【片头语】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①弘 ②纽 B.①洪 ②纽 C.①弘 ②扭 D.①洪 ②扭 ⑶【结束语】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甲】句号 【乙】省略号 B. 【甲】冒号 【乙】省略号 C. 【甲】句号 【乙】冒号 D. 【甲】冒号 【乙】冒号
(4)【结束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B.唤起更多人的共鸣 C.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D.获得更多人的赞许 2.《古诗新唱》作品组依据古诗词创作了下面的歌词,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项是(2分) A.寒露入了骨,明月入了梦,乡愁入了魔。(源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B.鸡鸣叫醒残月,照着霜桥上的淡淡足迹。(源自温庭筠《商山早行》) C.没人问你的消息,暖风抚慰落花的回忆。(源自李商隐《无题》) D.少年流的泪,被时间烘焙出更苦的滋味。(源自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饮中八仙歌》作品组搜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四幅书法作品,配以赏析文字,将其作为 诵读MV的背景。其中赏析需要修改的一项是(2分) 始朝 盗 井 人水 重腈 中 道底鸟保 篷眠 出 車陽 船 三目1 流升花 唐寅《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的《孝经》 上睡3子 络, 张旭《古诗四帖》 李白《上阳台帖》 A.唐寅的《饮中八仙歌》通篇飘逸潇洒,方正又不失豪放 B.贺知章的《孝经》笔意飞转流动,如潺潺流水直落而下。 C.张旭的《古诗四帖》行文跌宕起伏,满纸有如云烟缭绕 D.李白的《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于苍劲之中见挺秀 初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2页(共 12 页) ⑷【结束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B. 唤起更多人的共鸣 C. 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D. 获得更多人的赞许 2.《古诗新唱》作品组依据古诗词创作了下面的歌词,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 一项是(2 分) A.寒露入了骨,明月入了梦,乡愁入了魔。(源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B.鸡鸣叫醒残月,照着霜桥上的淡淡足迹。(源自温庭筠《商山早行》) C.没人问你的消息,暖风抚慰落花的回忆。(源自李商隐《无题》) D.少年流的泪,被时间烘焙出更苦的滋味。(源自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饮中八仙歌》作品组搜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四幅书法作品,配以赏析文字,将其作为 诵读 MV 的背景。其中赏析需要修改..的一项是(2 分) 唐寅《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的《孝经》 张旭《古诗四帖》 李白《上阳台帖》 A.唐寅的《饮中八仙歌》通篇飘逸潇洒,方正又不失豪放。 B.贺知章的《孝经》笔意飞转流动,如潺潺流水直落而下。 C.张旭的《古诗四帖》行文跌宕起伏,满纸有如云烟缭绕。 D.李白的《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于苍劲之中见挺秀
4.下面是《如果没有李白》作品组朗诵的片段。请你在诗中【甲】【乙】【丙】三处填入 恰当的古诗句。(3分)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 不得志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犯了难说不了“【甲】 处逆境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果没有李白 历代文豪词帝也会少了很多名句 没有“举杯邀明月 苏东坡的中秋夜未必会有“【乙】”的醉语 受有“呼作白玉盘” 范仲淹的洞庭湖也许没有“【丙】”的美景 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后主可能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甲】①(李白《行路难》) 【乙】②(苏轼《水调歌头》 【丙】③(范仲淹《岳阳楼记》) 5.宣传组打算用古诗词的意象创作一副对联,印在书签上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下面 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明月_①,长亭一曲,过客离愁②2 下联:清风③,细雨千弦,旷野归鸿④ A.①醉人②不禁秋③映江④都入酒 B.①映江②不禁秋③醉人④都入酒 C.①醉人②都入酒③映江④不禁秋 D.①映江②都入酒③醉人④不禁秋 初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3页(共 12 页) 4.下面是《如果没有李白》作品组朗诵的片段。请你在诗中【甲】【乙】【丙】三处填入 恰当的古诗句。(3 分)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 不得志 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犯了难 说不了“ 【甲】 ” 处逆境 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 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果没有李白 历代文豪词帝也会少了很多名句 没有“举杯邀明月” 苏东坡的中秋夜未必会有“ 【乙】 ”的醉语 没有“呼作白玉盘” 范仲淹的洞庭湖也许没有“ 【丙】 ”的美景 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后主可能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甲】 ① (李白《行路难》) 【乙】 ② (苏轼《水调歌头》) 【丙】 ③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宣传组打算用古诗词的意象创作一副对联,印在书签上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下面 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上联:明月 ① ,长亭一曲,过客离愁 ② 下联:清风 ③ ,细雨千弦,旷野归鸿 ④ A.①醉人 ②不禁秋 ③映江 ④都入酒 B.①映江 ②不禁秋 ③醉人 ④都入酒 C.①醉人 ②都入酒 ③映江 ④不禁秋 D.①映江 ②都入酒 ③醉人 ④不禁秋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6-8题。(共7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蹇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下面横线处填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行路难》是①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七言为主的②诗,表现出诗人的③ A.①唐代②乐府③壮志豪情 B.①唐代②格律③淡泊旷达 C.①宋代②格律③淡泊旷达 D.①宋代②乐府③壮志豪情 7.后世认为,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影响很大,但李白 的诗作却能“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结合下面例句作简要分析。(3分) 【例句】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拟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李白《行路难》(其一 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下面是同学整理的情感变化图,请 结合诗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4页(共 12 页)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 6–8 题。(共 7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下面横线处填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 分) 《行路难》是 ① 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七言为主的 ② 诗,表现出诗人的 ③ 。 A.①唐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 B.①唐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 C.①宋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 D.①宋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 7.后世认为,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影响很大,但李白 的诗作却能“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结合下面例句作简要分析。(3 分) 【例句】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拟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答: 8.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下面是同学整理的情感变化图,请 结合诗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2 分)
(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2题。(共8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昋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晦明变化理至易明 B.风霜高洁附庸风雅 C.酿泉为酒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行之有效 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 点词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乎山水之间也 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 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 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 初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5页(共 12 页) (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 9–12 题。(共 8 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晦明.变化 理至易明. B.风.霜高洁 附庸风.雅 C.酿泉为.酒 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 行之.有效 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 点词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在乎..山水之间也 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 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 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