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目的。【教学内容】1.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2.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3.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4.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5.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6.肺源性心脏病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7.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保健指导。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五节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目的要求】1.理解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定义。2.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治要点。4.掌握呼吸衰竭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并根据典型病例讨论分析,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教学内容】1.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法,重点是动脉血气分类法。2.呼吸衰竭的病因。3.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4.呼吸兴奋剂治疗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5.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6.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解释其发生机制。7.呼吸衰竭氧疗的目的、指证和给氧方法。8.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猪留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9.酸碱失衡的血气改变和实验室变化。10.呼吸衰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11.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康复护理的保健指导。第三章循环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3.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教学内容】
3.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目的。 【教学内容】 1.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2.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3.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4.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 5.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肺源性心脏病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五节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目的要求】 1.理解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定义。 2.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治要点。 4.掌握呼吸衰竭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并根据典型病例 讨论分析,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 【教学内容】 1.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法,重点是动脉血气分类法。 2.呼吸衰竭的病因。 3.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 4.呼吸兴奋剂治疗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 5.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6.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解释其发生机制。 7.呼吸衰竭氧疗的目的、指证和给氧方法。 8.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9.酸碱失衡的血气改变和实验室变化。 10.呼吸衰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11.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康复护理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3.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组织结构、传导系统和血液供应。2.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循环系统3方面的诊断,护理评估。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晕厥的特点。2.掌握“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和“焦虑”等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3.熟悉上述5个症状的病因。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三节心力衰竭【目的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功能的分级标准、治疗要点和常用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3.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4.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5.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6.了解心力衰竭预后。【教学内容】1.慢性心力衰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的分级标准。3.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保健指导。4.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保健指导。5.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6.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处理。7.急性心力衰竭的保健指导。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心律失常【目的要求】1.掌握心律失常的分类2.掌握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等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治疗要点和护理。3.熟悉心律失常病因。【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组织结构、传导系统和血液供应。 2.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循环系统3方 面的诊断,护理评估。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晕厥的特点。 2.掌握“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和 “焦虑” 等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 3.熟悉上述5个症状的病因。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 功能的分级标准、治疗要点和常用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 3.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 4.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 5.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 6.了解心力衰竭预后。 【教学内容】 1.慢性心力衰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左心衰竭、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3.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保健指导。 4.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保健指导。 5.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6.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处理。 7.急性心力衰竭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律失常的分类。 2.掌握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等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 特点、治疗要点和护理。 3.熟悉心律失常病因。 【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2.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的病因。3.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心脏瓣膜病【目的要求】1.掌握各类心脏瓣膜病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2.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了解各类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要点。【教学内容】1.心脏膜病的定义,常见类型,各类心脏膜病的病理解部特点2.各类心脏避膜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各类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4.各类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要点,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要点5.各类心脏瓣膜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6.心脏瓣膜病的保健指导。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掌握心绞痛的症状、体征、临床分型、治疗要点和护理。熟悉冠心病的病因和分型。2.掌握心肌梗死的症状、体征、并发症、治疗要点和护理3.熟悉冠心病病因。4.熟悉心肌梗死病因、实验室及其他检查。5.了解冠心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和诊断要点。6.了解心肌梗死诊断要点。【教学内容】1.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分型。2.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3.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症状、体征和临床分型。5.心绞痛、心肌梗死诊断要点,治疗要点。6.心绞痛、心肌梗死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7.心绞痛、心肌梗死保健指导。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 2.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 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的病因。 3.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心脏瓣膜病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了解各类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心脏瓣膜病的定义,常见类型,各类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特点。 2.各类心脏瓣膜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各类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 4.各类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要点,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要点。 5.各类心脏瓣膜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6.心脏瓣膜病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绞痛的症状、体征、临床分型、治疗要点和护理。熟悉冠 心病的病因和分型。 2.掌握心肌梗死的症状、体征、并发症、治疗要点和护理。 3.熟悉冠心病病因。 4.熟悉心肌梗死病因、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了解冠心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和诊断要点。 6.了解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分型。 2.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 3.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症状、体征和临床分型。 5.心绞痛、心肌梗死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6.心绞痛、心肌梗死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心绞痛、心肌梗死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原发性高血压【目的要求】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判断标准、一般表现、并发症、非药物治疗要点、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应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要点和护理。2.熟悉高血压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临床类型。3.了解其诊断要点和预后。【教学内容】1.高血压的定义与判断标准。2.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诊断要点。3.高血压的发病因素。4.高血压的预后,高血压的一般表现,并发症及临床类型;非药物治疗要点,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应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要点。5.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评估和诊断6.高血压护理计划。7.高血压病的保健指导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节心肌病【目的要求】1.掌握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2.熟悉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应的保健指导。【教学内容】1.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2.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要点。3.心肌病的护理与相应的保健指导。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目的要求】1.掌握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机制、保健指导3.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诊断要点及预后【教学内容】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要点及预后,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与保健指导
第八节 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要求】 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判断标准、一般表现、并发症、非药物治疗 要点、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应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高血压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临床类型。 3.了解其诊断要点和预后。 【教学内容】 1.高血压的定义与判断标准。 2.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诊断要点。 3.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4.高血压的预后,高血压的一般表现,并发症及临床类型;非药物 治疗要点,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应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要点。 5.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评估和诊断。 6.高血压护理计划。 7.高血压病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节 心肌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应的保健指导。 【教学内容】 1.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 2.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要点。 3.心肌病的护理与相应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机制、保健指导。 3.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诊断要点及预后。 【教学内容】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炎的诊断要点及预后,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与保健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