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长沙一中、师大附中、岳阳市一中、株洲市二中、常德市 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与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 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 “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孝”作为孔 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同时又贯穿于“仁德”“仁爱”“仁政”之中 孔子使孝由源出的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 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在具体践行 过程中,奉行孝道成为建立各种美德的起点;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扩充 发展,进而实现孝的目标,同时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孔子提出:“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 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的境地,最终达到仁德兼善天下的目的。 孔子的仁强调入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 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孝 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 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目标。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 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 万民,进达仁爱境界。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最基本的亲亲 之爱入手,通过发自内心深处爱的情感表达,达到博施于民的仁爱大道,实现家 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 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 社会和政治层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其分,才能营造一个安定、 和谐、有序的社会,君主才能实现有效统治。在家能够孝悌父母兄弟,就形成了 亲亲、尊尊、长长的社会伦常秩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 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会出现,使父母不至受辱,使家族不至蒙羞而尽到孝道 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悌在家庭内 部的实行推扩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就可达到。 总之,在孔子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中,孝始终贯穿其中。孝 是仁德的根本,是仁爱的根基,是仁政的根源。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德根据,是 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由下而上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 (节选自《论孔子之仁与孝》,作者丁立磊,有删改) 1.下列对于“仁与孝”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是孔子“仁学”思想之外的另一个儒学核心概念,但是,同时又贯 穿于“仁德”“仁爱”“仁政”等完备的“仁学”思想体系中。 B.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建立各种美德从奉行孝道开始;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 仁德不断向外扩充发展,循序渐进,同时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长沙一中、师大附中、岳阳市一中、株洲市二中、常德市一 中 2017 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仁与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 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 “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孝”作为孔 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同时又贯穿于“仁德”“仁爱”“仁政”之中。 孔子使孝由源出的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 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在具体践行 过程中,奉行孝道成为建立各种美德的起点;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扩充 发展,进而实现孝的目标,同时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孔子提出:“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 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的境地,最终达到仁德兼善天下的目的。 孔子的仁强调入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 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孝 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 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目标。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 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 万民,进达仁爱境界。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最基本的亲亲 之爱入手,通过发自内心深处爱的情感表达,达到博施于民的仁爱大道,实现家 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 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 社会和政治层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其分,才能营造一个安定、 和谐、有序的社会,君主才能实现有效统治。在家能够孝悌父母兄弟,就形成了 亲亲、尊尊、长长的社会伦常秩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 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会出现,使父母不至受辱,使家族不至蒙羞而尽到孝道。 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悌在家庭内 部的实行推扩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就可达到。 总之,在孔子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中,孝始终贯穿其中。孝 是仁德的根本,是仁爱的根基,是仁政的根源。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德根据,是 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由下而上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 (节选自《论孔子之仁与孝》,作者丁立磊,有删改) 1.下列对于“仁与孝”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是孔子“仁学”思想之外的另一个儒学核心概念,但是,同时又贯 穿于“仁德”“仁爱”“仁政”等完备的“仁学”思想体系中。 B.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建立各种美德从奉行孝道开始;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 仁德不断向外扩充发展,循序渐进,同时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
C.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是以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得以塑造 的道德根据、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爱的根基,仁政的根源。 D.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达仁的途径,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 实践,将孝悌在家庭内部实行,进而将仁爱博施于民,仁政即可实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源出于宗教意义,孔子使之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使孝从宗教道德传 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 B.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要求用博大的胸怀爱人,而发自内 心深处的爱亲之情则成了仁的根本内容。 C.孔子认为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 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D.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 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进达仁德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家人之间的爱,通向博爱他人 的大道,从而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 B.孔子从家庭成员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层 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是指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 其分,后世有些人认为这是在鼓吹封建等级制度 D.孔子认为在家孝悌父母兄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 礼,不会出现犯上作乱的事情,使父母不至受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颜福庆:一生为了中国医学现代化 颜福庆出生于上海一基督教牧师之家,少年时代便立志学医,悬壶济世, 1909年,年仅二十七岁的颜福庆成为耶鲁第一个获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 回国后,颜福庆应聘为长沙雅礼医院的医生,他常常免费为穷苦百姓看病。 他常说:“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能为我的同胞服务,这太令人激 动了。”然而当时的医院主要是由国外传教机构开办的,颜福庆目睹外国同事高 髙在上,用偏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人,深感依靠外国人只能让人摆布,于是下决 心创办独立医学院。1914年在长沙,他创建了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地区教学机构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5年,他与美国医生胡美合作,在湘雅医学专门学 校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医学院一一湘雅医学院,湘雅的成功 确立了他在以西方人为主的中国医务界的地位,也为他十多年后打造中国独立的 医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1927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由外国人管理的我国医学最高学府一一北京 协和医学院也很受冲击,为此,董事会决定将学校逐步移交给中国人。在人选确 定上,他们把眼光锁定在了湘雅的颜福庆身上,委任他为协和副院长。把如此重 要的职务交给中国人,在协和医学院的历史上是转折性的事件。国民政府成立后, 开始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即后来的中央大学),其中,医学院设于上海。当 时医学院只有8位教师、29名转校生,规模和师资远不及医学传教机构在华创
C.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是以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得以塑造 的道德根据、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爱的根基,仁政的根源。 D.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达仁的途径,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 实践,将孝悌在家庭内部实行,进而将仁爱博施于民,仁政即可实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源出于宗教意义,孔子使之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使孝从宗教道德传 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 B.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要求用博大的胸怀爱人,而发自内 心深处的爱亲之情则成了仁的根本内容。 C.孔子认为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 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D.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 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进达仁德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家人之间的爱,通向博爱他人 的大道,从而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 B.孔子从家庭成员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层 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是指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 其分,后世有些人认为这是在鼓吹封建等级制度。 D.孔子认为在家孝悌父母兄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 礼,不会出现犯上作乱的事情,使父母不至受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颜福庆:一生为了中国医学现代化 颜福庆出生于上海一基督教牧师之家,少年时代便立志学医,悬壶济世。 1909 年,年仅二十七岁的颜福庆成为耶鲁第一个获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 回国后,颜福庆应聘为长沙雅礼医院的医生,他常常免费为穷苦百姓看病。 他常说:“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能为我的同胞服务,这太令人激 动了。”然而当时的医院主要是由国外传教机构开办的,颜福庆目睹外国同事高 高在上,用偏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人,深感依靠外国人只能让人摆布,于是下决 心创办独立医学院。1914 年在长沙,他创建了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地区教学机构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5 年,他与美国医生胡美合作,在湘雅医学专门学 校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医学院——湘雅医学院,湘雅的成功 确立了他在以西方人为主的中国医务界的地位,也为他十多年后打造中国独立的 医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1927 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由外国人管理的我国医学最高学府——北京 协和医学院也很受冲击,为此,董事会决定将学校逐步移交给中国人。在人选确 定上,他们把眼光锁定在了湘雅的颜福庆身上,委任他为协和副院长。把如此重 要的职务交给中国人,在协和医学院的历史上是转折性的事件。国民政府成立后, 开始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即后来的中央大学),其中,医学院设于上海。当 时医学院只有 8 位教师、29 名转校生,规模和师资远不及医学传教机构在华创
办的学府,前景不明。然而,颜福庆还是毫不犹豫地离开协和高级管理层,回到 上海与医务界同仁共同组建中国自己的西医学院。 由于颜福庆教授的到来,中央大学医学院像一块磁铁,吸引了一批优秀师 资。然而,学院创办所需资源实在太多,颜福庆为此费尽周折。他首先说服中国 红十字会负责人颜惠庆将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提供给医学院充任教学医院,再鼓动 校友叶子衡捐出名噪一时的叶家花园,改建成上海第一所肺结核医疗院,此后该 疗养院成了医学院第二所教学医院。接着他又为筹募基金,扩展土地成立了上海 医事事业董事会。财政部长孔祥煕任董事长,中央经济委员会常委宋子文、教育 部长朱家骅等均在其间,董事会的成立更好地保障了医学院的有效运行与监管 在学生培养方面,他建立专任医师制度和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制度,使学生得到 更高质量的临床培养和训练。在颜福庆的努力之下,中央大学医学院经短短的三 四年初创期就获得极高的评价。1930年,国联卫生部派费伯来华考察医学教育, 发表了著名的《费伯报告》,中央大学医学院被认为是全国最好的国立医学院, 与北方的协和、中南的湘雅鼎足而三。1932年,医学院从中央大学独立出来 成为独立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后以上海医学院为中心组成了上海医事中心,上海 医事中心最终开创了中国独立的医学事业,是颜福庆对中国医学现代化的一大贡 颜福庆设计的独立医学,就是让中国人拥有医学科学传播自主权,就是要 掌握话语权,但独立不是孤立。他不只一次表示,日本的医学模式是可资借鉴的, 并建议中央政府仿照日本模式建立国家医学教育模式。上海医学院创办伊始,他 便聘请德国留学生谷境沂担任教务处长,将德国医学中注重基础硏究、严谨求实 的传统注入医学院的教学中,“严谨求实”的学风日后成为上海医学院区别其他 医学校的标志。 虽然一直忙于医学院的创办,但颜福庆始终不忘医生天职。还在湘雅医学 院任职时,他曾深入一百五十米下的煤矿竖井,追踪疾病的感染源。他写的《江 西安源萍乡煤矿钩虫病感染报告》和《江西安源萍乡煤矿钩虫病感染的控制》两 篇论文成为中国工业卫生史上开拓性的杰作。到上海后,颜福庆又亲自组建中央 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努力推进中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发展。1928年吴 淞卫生公所建立,他调动得力的教师参与,实行医教研三结合,并要求每个医学 生必须像对临床各科一样,到卫生实验区轮转实习。经过几年的努力,模范区的 卫生状况大大改善,成为国内的样板。 颜福庆教授潜心医学,行医七十载,办医院为的是治病救人;办医学院为 的是培养治病救人的医生,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倾其毕生精力,为我国 医学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谓“正谊明道,名垂千古”,当之而无愧 (摘编自高晞《颜福庆:一生为了医学现代化》、李金钟《颜福庆:中国西医学 界泰斗》等) 4.下列不属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建成功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颜福庆毫不犹豫地离开协和高级管理层回到上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 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 B.颜福庆成立了事业董事会,借此筹集资金、扩展土地,更好地保障了医学 院的有效运行与监管。 C.颜福庆建立专任医师制度和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制度,使学生得到更高质 量的临床培养和训练
办的学府,前景不明。然而,颜福庆还是毫不犹豫地离开协和高级管理层,回到 上海与医务界同仁共同组建中国自己的西医学院。 由于颜福庆教授的到来,中央大学医学院像一块磁铁,吸引了一批优秀师 资。然而,学院创办所需资源实在太多,颜福庆为此费尽周折。他首先说服中国 红十字会负责人颜惠庆将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提供给医学院充任教学医院,再鼓动 校友叶子衡捐出名噪一时的叶家花园,改建成上海第一所肺结核医疗院,此后该 疗养院成了医学院第二所教学医院。接着他又为筹募基金,扩展土地成立了上海 医事事业董事会。财政部长孔祥熙任董事长,中央经济委员会常委宋子文、教育 部长朱家骅等均在其间,董事会的成立更好地保障了医学院的有效运行与监管。 在学生培养方面,他建立专任医师制度和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制度,使学生得到 更高质量的临床培养和训练。在颜福庆的努力之下,中央大学医学院经短短的三 四年初创期就获得极高的评价。1930 年,国联卫生部派费伯来华考察医学教育, 发表了著名的《费伯报告》,中央大学医学院被认为是全国最好的国立医学院, 与北方的协和、中南的湘雅鼎足而三。1932 年,医学院从中央大学独立出来, 成为独立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后以上海医学院为中心组成了上海医事中心,上海 医事中心最终开创了中国独立的医学事业,是颜福庆对中国医学现代化的一大贡 献。 颜福庆设计的独立医学,就是让中国人拥有医学科学传播自主权,就是要 掌握话语权,但独立不是孤立。他不只一次表示,日本的医学模式是可资借鉴的, 并建议中央政府仿照日本模式建立国家医学教育模式。上海医学院创办伊始,他 便聘请德国留学生谷境沂担任教务处长,将德国医学中注重基础研究、严谨求实 的传统注入医学院的教学中,“严谨求实”的学风日后成为上海医学院区别其他 医学校的标志。 虽然一直忙于医学院的创办,但颜福庆始终不忘医生天职。还在湘雅医学 院任职时,他曾深入一百五十米下的煤矿竖井,追踪疾病的感染源。他写的《江 西安源萍乡煤矿钩虫病感染报告》和《江西安源萍乡煤矿钩虫病感染的控制》两 篇论文成为中国工业卫生史上开拓性的杰作。到上海后,颜福庆又亲自组建中央 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努力推进中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发展。1928 年吴 淞卫生公所建立,他调动得力的教师参与,实行医教研三结合,并要求每个医学 生必须像对临床各科一样,到卫生实验区轮转实习。经过几年的努力,模范区的 卫生状况大大改善,成为国内的样板。 颜福庆教授潜心医学,行医七十载,办医院为的是治病救人;办医学院为 的是培养治病救人的医生,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倾其毕生精力,为我国 医学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谓“正谊明道,名垂千古”,当之而无愧。 (摘编自高晞《颜福庆:一生为了医学现代化》、李金钟《颜福庆:中国西医学 界泰斗》等) 4.下列不属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建成功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颜福庆毫不犹豫地离开协和高级管理层回到上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 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 B.颜福庆成立了事业董事会,借此筹集资金、扩展土地,更好地保障了医学 院的有效运行与监管。 C.颜福庆建立专任医师制度和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制度,使学生得到更高质 量的临床培养和训练
D.颜福庆到上海后亲自组建中央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努力推进中国公共 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颜福庆是耶鲁大学第一个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这是他日后成功开 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和湘雅医学院的重要原因。 B.协和把重任交给颜福庆,既迫于当时历史的客观因素,也源于对颜福庆工 作能力的肯定。颜福庆的到来为中国医者嬴得了尊严。 C.中央大学医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创业数载,其间离不开颜福庆 的周旋,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医学院的创建添砖加瓦。 D.在颜福庆的建议下,国民政府仿照日本模式建立起了国家医学教育模式, 既掌握了国人自己的话语权,也打开了医学教育新格局 E.本文按时间顺序展示了颜福庆推进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刻画了 一位对祖国怀有赤忱之心的“仁医”形象 6.颜福庆是中国西医教育界的泰斗,请结合文本分析他在推进中国医学现代化 进程中体现的医学教育思想。(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守望稻田 俞胜 岳父迄今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是,27年前,他作为黑龙江省水利系统的干 部到人民大会堂开过会,受到曾在黑龙江工作过的时任水利部部长做客家中的邀 请,那个部长叫杨振怀,是杨振宁的弟弟。说起这件往事的时候,岳父的脸上飘 来一朵红云,红云映射得他脸上每一个笑的纹路里都盛满了激动 我第一次听他说这件自豪事的时候,是2005年的夏天。岳父穿着长筒胶 靴的两只脚分别站在稻田两行禾苗的中间。这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是农民。他毅 然辞去镇工办主任的头衔,在乌苏里江边开垦了千亩荒地。 2005年的那个夏天,乌苏里江畔凉爽宜人,空气中弥漫的是泥土的芳香 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在岳父手里,已经变成了稻田。乌苏里江边的稻子从种植到 收割需要近5个月的时间。岳父每天走在他亲手修筑的田埂上,精心观察着稻子 的生长情况,眼里满是怜爱,仿佛这些稻子也是他的子女。有时候的神情很陶醉, 仿佛听到了稻子生长的声音。 土地黑得流油,不用施一点化肥。稻田里的水,也是天上落下来的雨水。 雨水少的季节,岳父在他的稻田中间打了一口水井,甘甜的井水通过水泵涌出来, 欢呼雀跃地奔向稻田。这井水不但稻子爱喝,人也爱喝。清甜、一尘不染、无 丝杂质。饭桌上刚吃完红烧肉,端起一瓢凉水咕咚咕咚灌下去,一点事没有。奶 奶喝了10年这水,95岁时,无病无灾地仙去。 岳父其实话不多,10年的稻田耕耘,让他变得像地道的农民那样朴讷, 岳父有他农民的信条,不喜欢花言巧语,我话也少,且天生不喜话痨,和他比较 投缘。 隔了许多年没回岳父那片稻田看看了,但那片稻田的模样时常出现在我的 脑海里,我和爱人曾把那片稻田取了一个“罗湖农场”的名字。“罗”是岳父的 姓,“湖”其实是一个小池塘。谈恋爱的时候,听她把那小水沟描绘成波光潋滟 的样子,这小池塘就在我的脑海里泛滥成“湖”了
D.颜福庆到上海后亲自组建中央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努力推进中国公共 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颜福庆是耶鲁大学第一个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这是他日后成功开 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和湘雅医学院的重要原因。 B.协和把重任交给颜福庆,既迫于当时历史的客观因素,也源于对颜福庆工 作能力的肯定。颜福庆的到来为中国医者赢得了尊严。 C.中央大学医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创业数载,其间离不开颜福庆 的周旋,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医学院的创建添砖加瓦。 D.在颜福庆的建议下,国民政府仿照日本模式建立起了国家医学教育模式, 既掌握了国人自己的话语权,也打开了医学教育新格局。 E.本文按时间顺序展示了颜福庆推进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刻画了 一位对祖国怀有赤忱之心的“仁医”形象。 6.颜福庆是中国西医教育界的泰斗,请结合文本分析他在推进中国医学现代化 进程中体现的医学教育思想。(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守望稻田 俞胜 岳父迄今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是,27 年前,他作为黑龙江省水利系统的干 部到人民大会堂开过会,受到曾在黑龙江工作过的时任水利部部长做客家中的邀 请,那个部长叫杨振怀,是杨振宁的弟弟。说起这件往事的时候,岳父的脸上飘 来一朵红云,红云映射得他脸上每一个笑的纹路里都盛满了激动。 我第一次听他说这件自豪事的时候,是 2005 年的夏天。岳父穿着长筒胶 靴的两只脚分别站在稻田两行禾苗的中间。这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是农民。他毅 然辞去镇工办主任的头衔,在乌苏里江边开垦了千亩荒地。 2005 年的那个夏天,乌苏里江畔凉爽宜人,空气中弥漫的是泥土的芳香。 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在岳父手里,已经变成了稻田。乌苏里江边的稻子从种植到 收割需要近 5 个月的时间。岳父每天走在他亲手修筑的田埂上,精心观察着稻子 的生长情况,眼里满是怜爱,仿佛这些稻子也是他的子女。有时候的神情很陶醉, 仿佛听到了稻子生长的声音。 土地黑得流油,不用施一点化肥。稻田里的水,也是天上落下来的雨水。 雨水少的季节,岳父在他的稻田中间打了一口水井,甘甜的井水通过水泵涌出来, 欢呼雀跃地奔向稻田。这井水不但稻子爱喝,人也爱喝。清甜、一尘不染、无一 丝杂质。饭桌上刚吃完红烧肉,端起一瓢凉水咕咚咕咚灌下去,一点事没有。奶 奶喝了 10 年这水,95 岁时,无病无灾地仙去。 岳父其实话不多,10 年的稻田耕耘,让他变得像地道的农民那样朴讷, 岳父有他农民的信条,不喜欢花言巧语,我话也少,且天生不喜话痨,和他比较 投缘。 隔了许多年没回岳父那片稻田看看了,但那片稻田的模样时常出现在我的 脑海里,我和爱人曾把那片稻田取了一个“罗湖农场”的名字。“罗”是岳父的 姓,“湖”其实是一个小池塘。谈恋爱的时候,听她把那小水沟描绘成波光潋滟 的样子,这小池塘就在我的脑海里泛滥成“湖”了
稻田的旁边也没有湖,倒有一条河流过,流经“罗湖农场”的这段叫黑鱼 泡子。从这名字上,就可以看到它的野趣了。泡子大约有四五十米宽,长度不详, 河是乌苏里江的支流。夏天的荷叶和蒲草在河的两岸恣意疯长,荷叶长得齐腰深, 蒲草高过人头。河里的鱼,都是野生的,用“罗湖农场”挖来的蚯蚓做钓饵,抛 下去立刻就有鱼儿上钩,摘鱼放饵,让你忙个不停 前两天,岳父发来他的稻田的照片。稻子还没抽穗,稻苗青绿绿地铺到天 边,稻田上方的天空澄澈如镜,几朵洁白的云似轻纱在曼舞;有天鹅优美、高傲 地飞过稻田和天空间。看着这照片,一时间我也产生了如庄子那样的恍惚,不知 究竟是这天空倒映了澄澈的乌苏里江水、岳父的稻田,还是乌苏里江水、岳父的 稻田倒映着这澄澈的天空。 而岳父的稻苗虽然朴实,却株株蓬勃,健康而又灵性地旺盛在这片纯净的 天和地之间。有嘉禾如斯,我觉得这该是他引以为豪的第二件事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1月28日第06版) 7.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共记叙了两件岳父引以为豪的事。一件是27年前到人民大会堂开过 会并受邀水利部部长家中做客,一件是10年前开始在乌苏里江江畔垦荒种稻 B.作者以女婿崇敬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岳父的个性人生,让人体会到 一种人性之美,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C.文章不仅直接描写了岳父的神态、语言和心理,而且通过“我”与爱人对 农场”的回忆以及对农场环境物产的描写,把人物形象烘托得更丰满 D.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文中化用这一典故,实则是借用庄子 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印证了人不可能确切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 观点。 8.“我”的岳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守望稻田”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 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 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 宜而不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 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 王安石以为盜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 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 持之不肯变,用是知名。 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 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 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 即行 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 仁恩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
稻田的旁边也没有湖,倒有一条河流过,流经“罗湖农场”的这段叫黑鱼 泡子。从这名字上,就可以看到它的野趣了。泡子大约有四五十米宽,长度不详, 河是乌苏里江的支流。夏天的荷叶和蒲草在河的两岸恣意疯长,荷叶长得齐腰深, 蒲草高过人头。河里的鱼,都是野生的,用“罗湖农场”挖来的蚯蚓做钓饵,抛 下去立刻就有鱼儿上钩,摘鱼放饵,让你忙个不停。 前两天,岳父发来他的稻田的照片。稻子还没抽穗,稻苗青绿绿地铺到天 边,稻田上方的天空澄澈如镜,几朵洁白的云似轻纱在曼舞;有天鹅优美、高傲 地飞过稻田和天空间。看着这照片,一时间我也产生了如庄子那样的恍惚,不知 究竟是这天空倒映了澄澈的乌苏里江水、岳父的稻田,还是乌苏里江水、岳父的 稻田倒映着这澄澈的天空。 而岳父的稻苗虽然朴实,却株株蓬勃,健康而又灵性地旺盛在这片纯净的 天和地之间。有嘉禾如斯,我觉得这该是他引以为豪的第二件事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 年 11 月 28 日第 06 版) 7.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一共记叙了两件岳父引以为豪的事。一件是 27 年前到人民大会堂开过 会并受邀水利部部长家中做客,一件是 10 年前开始在乌苏里江江畔垦荒种稻。 B.作者以女婿崇敬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岳父的个性人生,让人体会到 一种人性之美,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C.文章不仅直接描写了岳父的神态、语言和心理,而且通过“我”与爱人对 “农场”的回忆以及对农场环境物产的描写,把人物形象烘托得更丰满。 D.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文中化用这一典故,实则是借用庄子 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印证了人不可能确切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 观点。 8.“我”的岳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守望稻田”的内涵。(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 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 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 宜而不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 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 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 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 持之不肯变,用是知名。 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 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 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 即行。 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 仁恩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