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利益效应(End- Benefit effect):开支在最终产品 的全部成本的费用中所占比例越低,顾客的价格敏 感性越低 √分摊成本效应( Shared- Cost Effect:如果一部分成本 由另一方分摊,顾客的价格敏感性越低 √积累投资效应(Sunk- Investment Effect):如果产品与 以前购买的资产合在一起使用,顾客对价格不敏感 价格质量效应(Pice- Quality effect):假设顾客认为某 种产品质量更优、声望更高或是更高档的产品,顾 客对价格的敏感性就越低 √存货效应( nventory Effect:顾客如无法储存商品, 他们对价格的敏感性就越低。 Y (Source: Nagle, T. T (1987),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Pricing, Prentice Hall, NJ
✓最终利益效应(End-Benefit Effect):开支在最终产品 的全部成本的费用中所占比例越低,顾客的价格敏 感性越低。 ✓分摊成本效应(Shared-Cost Effect):如果一部分成本 由另一方分摊,顾客的价格敏感性越低。 ✓积累投资效应(Sunk-Investment Effect):如果产品与 以前购买的资产合在一起使用,顾客对价格不敏感。 ✓价格质量效应(Price-Quality Effect):假设顾客认为某 种产品质量更优、声望更高或是更高档的产品,顾 客对价格的敏感性就越低。 ✓存货效应(Inventory Effect):顾客如无法储存商品, 他们对价格的敏感性就越低。 ✓(Source: Nagle, T. T.(1987),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Pricing, Prentice Hall, NJ
确定需感Q2》 估计需求趋势的方法 >(Methods of Estimation Demand Schedules) √第一种方法统计分析法。用统计分析过 去的价格,销售数量和其它因素的数据 来估算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数据分析 可以是纵向的(随时间变化)或横向的 (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建立合适 的模型和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来处理数据 需要相当高的技能
确定需求(2) ➢ 估计需求趋势的方法 ➢ (Methods of Estimation Demand Schedules) ✓第一种方法统计分析法。用统计分析过 去的价格,销售数量和其它因素的数据 来估算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数据分析 可以是纵向的(随时间变化)或横向的 (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建立合适 的模型和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来处理数据 需要相当高的技能
√第二种方法是价格实验法。贝内特和威尔金 森利用一种在商店内估算需求线的方法:他 们在一个折扣商店里有系统地变动几个销售 产品的价格,并观察其结果。这种方法反复 地在相类似地区变化不同的价格,研究价格 是怎样影响销售的。 √第三种方法询问判断法。询问购买者在不同 的价格水平,他们会买多少产品。这种方法 的主要问题是在购买者认为价格较高时会降 低他们的购买愿望,这迫使公司不能制定高 价格
✓第二种方法是价格实验法。贝内特和威尔金 森利用一种在商店内估算需求线的方法:他 们在一个折扣商店里有系统地变动几个销售 产品的价格,并观察其结果。这种方法反复 地在相类似地区变化不同的价格,研究价格 是怎样影响销售的。 ✓第三种方法询问判断法。询问购买者在不同 的价格水平,他们会买多少产品。这种方法 的主要问题是在购买者认为价格较高时会降 低他们的购买愿望,这迫使公司不能制定高 价格
定需感Q3》 >需求的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在下面这几种情况下,需求只有很小的弹性 代用品很少或没有,或没有竞争者; 买者对较高的价格不敏感; 买者对改变他们的购买习惯和寻找较低价 格表现迟缓; 买者认为由于质量改进,正常的通货膨胀 和其他一些因素,该较高的价格是公道的
确定需求(3) ➢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在下面这几种情况下,需求只有很小的弹性 • 代用品很少或没有,或没有竞争者; • 买者对较高的价格不敏感; • 买者对改变他们的购买习惯和寻找较低价 格表现迟缓; • 买者认为由于质量改进,正常的通货膨胀 和其他一些因素,该较高的价格是公道的
$15 价$15 a)无弹性需求 (b)有弹性需求 100105 每期的需求数量 每期的需求数量
$15 $10 价 格 100 105 每期的需求数量 $15 $10 价 格 50 150 每期的需求数量 〔a〕无弹性需求 (b)有弹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