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市2014届高三10月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i)心弦(xuan)濒临(bin) 卷帙浩繁(zhi) B.踝骨(huai)包庇(bi)粗犷( guang)风劲草疾(jing) C.禅让(shan)羞赧(nain)歧视(qi) 断壁残垣(yuan) D.龋齿(q)横财(heng)箴言(zhen) 应运而生(y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宣泄挖墙脚指手画脚明火执仗B、冒失影碟机寥若辰星山 清水秀 C、坐镇发祥地兵慌马乱两全其美D、峻工下马威蛛丝马迹声 名鹊起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他们认为《水浒 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B.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是哪位古人所创。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 有一个“月”字,这个构思实属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C.强国社区《一语惊坛》栏目,旨在搜集当日论坛睿智深刻或生动有趣的短评快语。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并期待各位网友踊跃荐帖 D.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 家长颇感担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题是, 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 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 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 C、爱斯梅拉达的一壶水不仅换来了伽西莫多的眼泪,而且换来了群众的一片欢呼,可 谓大快人心 D、周朴园对侍萍的思念,有人斥之为虚伪自私,其实,你设身处地地想想,就理解他 的假中有真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 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 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 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 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 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一一泛爱众而亲 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
山东省广饶市 2014 届高三 10 月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 心弦(xuán) 濒临(bīn) 卷帙浩繁(zhì) B.踝骨(huái) 包庇(bì) 粗犷(guǎng) 风劲草疾(jìng) C.禅让(shàn) 羞赧(nǎn) 歧视(qĭ) 断壁残垣(yuán) D.龋齿(qǔ) 横财(hèng) 箴言(zhēn) 应运而生(y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宣泄 挖墙脚 指手画脚 明火执仗 B、冒失 影碟机 寥若辰星 山 清水秀 C、坐镇 发祥地 兵慌马乱 两全其美 D、峻工 下马威 蛛丝马迹 声 名鹊起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他们认为《水浒 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B.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是哪位古人所创。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 有一个“月”字,这个构思实属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C.强国社区《一语惊坛》栏目,旨在搜集当日论坛睿智深刻或生动有趣的短评快语。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并期待各位网友踊跃荐帖。 D.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 家长颇感担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题是, 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 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 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 C、爱斯梅拉达的一壶水不仅换来了伽西莫多的眼泪,而且换来了群众的一片欢呼,可 谓大快人心。 D、周朴园对侍萍的思念,有人斥之为虚伪自私,其实,你设身处地地想想,就理解他 的假中有真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 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 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 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 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 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一一“泛爱众而亲 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
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 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 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 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 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 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 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 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 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 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 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 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 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 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 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 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 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 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的成分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7.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8.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意自然保护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
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 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 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 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 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 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 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 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 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 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 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 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 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 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 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 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 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 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的成分。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7.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8.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 物。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意自然保护。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
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日:“吾睡不能着,一榻 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日:“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 向②。”帝日:“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 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日:“吾 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 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 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 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日:“刑以惩 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 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 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 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 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 普。普日:“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 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 打算。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当:对,面对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 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谕:明白 D.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一举而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则《论语》二十篇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 矣 A.①④⑤B.②⑨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 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日:“吾睡不能着,一榻 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日:“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 向②。”帝日:“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 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日:“吾 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 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 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 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日:“刑以惩 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 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 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 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 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 普。普日:“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 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 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 打算。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当:对,面对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 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谕:明白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而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 矣 A.①④⑤ B.②⑨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 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 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 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中的划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3分)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苏洵《六国论》)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H7N9”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 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4分 HT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 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检测报告系统, 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咳嗽、少痰、 肌肉酸痛等症状,后期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维持在39以上,出现呼 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发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17.请按最合理的顺序,排列下面句子。(4分 ①我们离塔群还有十余里之遥 ②透过山峰与沙丘之间的空隙,我们看到了金字塔的塔尖 ③随着船儿越来越近,塔群显得越来越大,直插云霄 ④在以后的近八个小时的航程里,我一直立在甲板上凝望塔群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 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 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将文言文中的划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 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3 分) (2)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 分) (3)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4 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 分)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苏洵《六国论》)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五、(12 分) 1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H7N9”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 条理清楚,不超过 50 个字。(4 分) H7N9 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 2013 年 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 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检测报告系统, 并且至 2013 年 4 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咳嗽、少痰、 肌肉酸痛等症状,后期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维持在 39°以上,出现呼 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发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17.请按最合理的顺序,排列下面句子。(4 分) ①我们离塔群还有十余里之遥。 ②透过山峰与沙丘之间的空隙,我们看到了金字塔的塔尖。 ③随着船儿越来越近,塔群显得越来越大,直插云霄。 ④在以后的近八个小时的航程里,我一直立在甲板上凝望塔群
⑤左边是木塔姆山峰。 ⑥右边是利比亚沙漠高耸的沙丘 18.把下面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改变原意。(4分) 为期三天的从议题设置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特色以及充分展现作 为东道主的中国在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促进亚洲共同发展、求解世界发展难题等方面的担 当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4月6日拉开帷幕。 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从(一)(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四十六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 个下午把我带到故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天折。我是她最后的 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 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 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 来越远。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 摘木耳。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 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 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 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 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 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雪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 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 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 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上,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 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 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 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 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她躺在病床上 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 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叫我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 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故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所,更没有临时的抢救 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是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的。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 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 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十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 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坡上的 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 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我终于明白,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 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选自《天涯》2009年第3期,有删改)
⑤左边是木塔姆山峰。 ⑥右边是利比亚沙漠高耸的沙丘。 18.把下面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改变原意。(4 分) 为期三天的从议题设置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特色以及充分展现作 为东道主的中国在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促进亚洲共同发展、求解世界发展难题等方面的担 当的博鳌亚洲论坛 2013 年年会 4 月 6 日拉开帷幕。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从(一)(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四十六岁的高龄产妇,在 1966 年 3 月的 一个下午把我带到故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 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 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 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 来越远。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 摘木耳。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 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 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 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 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 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雪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 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 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 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上,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 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 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 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 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她躺在病床上 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 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叫我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 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故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所,更没有临时的抢救。 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是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的。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 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 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十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 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坡上的 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 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我终于明白,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 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选自《天涯》2009 年第 3 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