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 2012.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 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褪色/染色说服/说客绯闻/斐然蒙混过关/蒙头转向 B.脂肪/磨坊甲壳/蛋壳和弦/舷梯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C.场院/场馆散漫/散落桑葚/渗透出头露面/出乖露丑 D.牵累/累积中听/中肯歼灭/纤夫切肤之痛/切近民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株连天燃气引以为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磋商一滩血不记前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蹿红和事老独当一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D.发轫创可贴饥肠碌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 真有味。 ②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许多欧洲国家把化解危机的希望德国的具体 经济措施上。 ⑧涪陵区白涛小学用抓阄的方式来分配重点中学升学名额,此举引来各方质 疑,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做法 偏颇。 A.徜徉寄于失之B.徘徊寄于有失 C.徜徉寄于有失D.徘徊寄于失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医院的行业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 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B.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 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益事业
高中三年级模拟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12.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l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 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褪色./染色. 说.服/说.客 绯.闻/斐.然 蒙.混过关/蒙.头转向 B.脂肪./磨坊. 甲壳./蛋壳. 和弦./舷.梯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C.场.院/场.馆 散.漫/散.落 桑葚./渗.透 出头露.面/出乖露.丑 D.牵累./累.积 中.听/中.肯 歼.灭/纤.夫 切.肤之痛/切.近民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株连 天燃气 引以为诫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磋商 一滩血 不记前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蹿红 和事老 独当一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D.发轫 创可贴 饥肠碌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 真有味。 ②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许多欧洲国家把化解危机的希望 德国的具体 经济措施上。 ⑧涪陵区白涛小学用抓阄的方式来分配重点中学升学名额,此举引来各方质 疑,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做法 偏颇。 A.徜徉 寄于 失之 B.徘徊 寄于 有失 C.徜徉 寄于 有失 D.徘徊 寄于 失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医院的行业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 与人为善 ....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B.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 ...., 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益事业
C.在电视剧《一生为奴》中扮演恭亲王的陈宝国,在拍摄期间反复推敲剧本 揣摩角色,力求把人物的忧郁和悲剧色彩表演得丝丝入扣。 D.山东汉子牛作涛在广州珠江边,目睹一名陌生女子落水后,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下水救人,不幸牺牲。他的这一英雄壮举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叙利亚形势由于不断恶化,1月28日,阿盟观察团为确保安全中止了在叙 利亚的观察团行动。 B.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与话语权的提高,世界开始尝试用“中文”和 汉语”,用中国方式来与中国对话 C.山东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在全国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 考,充分考虑了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D.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 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老国度里的“格”样人生 我们中国人和“格”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小时候写字要在方格本上写,玩游 戏玩的也是跳格子,长大之后做事被告诫不要出格,升迁荣转要讲资格。但凡事 都有两面,对“格”的过于看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才的起用和创新精神 的弘扬 应该说,论资排辈,自古有之。北魏后期,针对官多人少的状况,吏部尚书 崔亮制定了“停年格”的选官制度,选人以年劳为制,由唯才是举变为资历取胜。 停年格的做法一直陪着北魏走向灭亡 而最终形成“格式化”却是唐朝的事情。唐初的时候,主管人事的吏部选拔 人才只看能力,不看资历,引得英才辈出,读书人都感到很有盼头。合理的用人 机制和对干部的大胆起用,在很大程度上营造了盛唐气象。只是到了唐玄宗开元 十八年(公元730年)才重新看重了用人之“格”,规定不论什么人,一律按年限、 资历和考绩升迁。后来虽有反复,但到了五代,还是恢复了“格”的做法,并从 宋朝开始延续下去,中国社会也就这样在大多数时间内死气沉沉、慢吞吞地走进 了现代世界,直到西方列强打上门来。 崔瑞德在《剑桥隋唐史》中特别指岀:“地方行政改革的成功与否归根结蒂 取决于被任命的人,他们的质量又取决于任命官员的标准和方式。”崔瑞德的阐 述切中了地方行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不打破用人体系 的格式化,便没有真正的强盛。可以说,唐乃至清康熙、雍正时期的盛世在很大 程度上与合理的用人机制、大胆起用干部有着很大关系。 西方管理学名著《彼得原理》,则深入剖析了横亘古今的人类痼疾一一不称 职现象。彼得原理的核心内容是,晋升可以发挥人的潜能,但也易使人达到不称 职的位置,从而降低“产出”。随着晋升的加剧,不称职者的逐渐累积,机构就 会变得臃肿,效率也将变得低下,社会也终将停滞或倒退。所以,盲目地追求晋 升,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痛苦,引发“不称职综合症”,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造成整体的“生存不称职级” 在这种晋升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少犯错误,这也使得古代中国从来不 缺乏养生之道,更使得明哲保身成为从政原则。贤才能士也不得不与岁月较量
C.在电视剧《一生为奴》中扮演恭亲王的陈宝国,在拍摄期间反复推敲剧本, 揣摩角色,力求把人物的忧郁和悲剧色彩表演得丝丝..入.扣.。 D.山东汉子牛作涛在广州珠江边,目睹一名陌生女子落水后,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下水救人,不幸牺牲。他的这一英雄壮举令人荡气回肠 ....,肃然起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叙利亚形势由于不断恶化,1 月 28 日,阿盟观察团为确保安全中止了在叙 利亚的观察团行动。 B.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与话语权的提高,世界开始尝试用“中文”和 “汉语”,用中国方式来与中国对话。 C.山东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在全国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 考,充分考虑了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D.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 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古老国度里的“格”样人生 我们中国人和“格”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小时候写字要在方格本上写,玩游 戏玩的也是跳格子,长大之后做事被告诫不要出格,升迁荣转要讲资格。但凡事 都有两面,对“格”的过于看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才的起用和创新精神 的弘扬。 应该说,论资排辈,自古有之。北魏后期,针对官多人少的状况,吏部尚书 崔亮制定了“停年格”的选官制度,选人以年劳为制,由唯才是举变为资历取胜。 停年格的做法一直陪着北魏走向灭亡。 而最终形成“格式化”却是唐朝的事情。唐初的时候,主管人事的吏部选拔 人才只看能力,不看资历,引得英才辈出,读书人都感到很有盼头。合理的用人 机制和对干部的大胆起用,在很大程度上营造了盛唐气象。只是到了唐玄宗开元 十八年(公元 730 年)才重新看重了用人之“格”,规定不论什么人,一律按年限、 资历和考绩升迁。后来虽有反复,但到了五代,还是恢复了“格”的做法,并从 宋朝开始延续下去,中国社会也就这样在大多数时间内死气沉沉、慢吞吞地走进 了现代世界,直到西方列强打上门来。 崔瑞德在《剑桥隋唐史》中特别指出:“地方行政改革的成功与否归根结蒂 取决于被任命的人,他们的质量又取决于任命官员的标准和方式。”崔瑞德的阐 述切中了地方行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不打破用人体系 的格式化,便没有真正的强盛。可以说,唐乃至清康熙、雍正时期的盛世在很大 程度上与合理的用人机制、大胆起用干部有着很大关系。 西方管理学名著《彼得原理》,则深入剖析了横亘古今的人类痼疾——不称 职现象。彼得原理的核心内容是,晋升可以发挥人的潜能,但也易使人达到不称 职的位置,从而降低“产出”。随着晋升的加剧,不称职者的逐渐累积,机构就 会变得臃肿,效率也将变得低下,社会也终将停滞或倒退。所以,盲目地追求晋 升,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痛苦,引发“不称职综合症”,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造成整体的“生存不称职级”。 在这种晋升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少犯错误,这也使得古代中国从来不 缺乏养生之道,更使得明哲保身成为从政原则。贤才能士也不得不与岁月较量
由于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维护着保守的局面,与众不同的人及其力求变革的主张便 常常显得不合时宜,不受欢迎,创新精神遭致系统性压制 可以说,保守、无原则的宽容和不思进取,在很大程度上是“格式化”这种 晋升体制的产物。而更重要的是,那些杰出的人才也有其不胜任的职级,他必须 跳过那些不适合他的职级,以尽快到达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位置 为此,西方通过文官制度和选举制度来平衡和优化个人的发展。它通过文官 制度使适合亦步亦趋发展的人一步步地按制度升迁,并享受良好的退休待遇。而 对于有个性、有抱负、不愿意按部就班的人,则给予诸多破格提升的机会。在美 国,许多高官都是直接被总统从教授、律师、记者的岗位上选拔出来的 个人穿的鞋过大或过小都会很别扭,古老的“格”不仅老化了中国,也夺 走了许多个人的舒适与快乐。而若每个人都能满足于自己称职的位置,不一味好 高骛远,则不仅自己胜任并感到愉快,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如此看来, “不拘一格降人才”实在是有着政治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乃至保健学的多重意 义 6.以下有关“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格”的看重影响到了人才的起用和创新精神的弘扬 B.中国“格式化”体系极易产生《彼得原理》中剖析的不称职现象。 C.在“格”式的体系中,与众不同的人及其力求变革的主张常常显得不合时 宜 D.晋升体制的“格式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保守、无原则的宽容和不思进取造 成的。 7.以下关于“格式化”在中国历史上的表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后期,吏部尚书崔亮制定的“停年格”的选官制度使北魏走向灭亡 B.唐玄宗时十分看重用人之“格”,不论什么人,一律按年限、资历和考绩 升迁。 C.晋升体系的“格式化”在唐朝形成并一直延续,直到西方列强打上门来。 D.清康熙、雍正时期的盛世在很大程度上与用人打破“格式化”体系有着密 切关系。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方行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任命官员的标准和方式是否得当 B.“格式化”晋升体系催生的明哲保身的从政原则使很多贤才不得不与岁月 较量。 C.西方通过选举制度使适合亦步亦趋发展的人和不愿按部就班的人都能得到 合理晋升。 D.每个人都满足于自己的位置,则不仅自己偷快,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 贡献。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王籍之七世孙,高祖 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 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 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 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
由于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维护着保守的局面,与众不同的人及其力求变革的主张便 常常显得不合时宜,不受欢迎,创新精神遭致系统性压制。 可以说,保守、无原则的宽容和不思进取,在很大程度上是“格式化”这种 晋升体制的产物。而更重要的是,那些杰出的人才也有其不胜任的职级,他必须 跳过那些不适合他的职级,以尽快到达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位置。 为此,西方通过文官制度和选举制度来平衡和优化个人的发展。它通过文官 制度使适合亦步亦趋发展的人一步步地按制度升迁,并享受良好的退休待遇。而 对于有个性、有抱负、不愿意按部就班的人,则给予诸多破格提升的机会。在美 国,许多高官都是直接被总统从教授、律师、记者的岗位上选拔出来的。 一个人穿的鞋过大或过小都会很别扭,古老的“格”不仅老化了中国,也夺 走了许多个人的舒适与快乐。而若每个人都能满足于自己称职的位置,不一味好 高骛远,则不仅自己胜任并感到愉快,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如此看来, “不拘一格降人才”实在是有着政治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乃至保健学的多重意 义。 6.以下有关“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格”的看重影响到了人才的起用和创新精神的弘扬。 B.中国“格式化”体系极易产生《彼得原理》中剖析的不称职现象。 C.在“格”式的体系中,与众不同的人及其力求变革的主张常常显得不合时 宜。 D.晋升体制的“格式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保守、无原则的宽容和不思进取造 成的。 7.以下关于“格式化”在中国历史上的表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后期,吏部尚书崔亮制定的“停年格”的选官制度使北魏走向灭亡。 B.唐玄宗时十分看重用人之“格”,不论什么人,一律按年限、资历和考绩 升迁。 C.晋升体系的“格式化”在唐朝形成并一直延续,直到西方列强打上门来。 D.清康熙、雍正时期的盛世在很大程度上与用人打破“格式化”体系有着密 切关系。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方行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任命官员的标准和方式是否得当。 B.“格式化”晋升体系催生的明哲保身的从政原则使很多贤才不得不与岁月 较量。 C.西方通过选举制度使适合亦步亦趋发展的人和不愿按部就班的人都能得到 合理晋升。 D.每个人都满足于自己的位置,则不仅自己愉快,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 贡献。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王籍之七世孙,高祖 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 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 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 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
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 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 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 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覆问,尽出为民。大德二 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 “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卒雪其冤。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 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 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 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 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 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 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 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辟:征召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籍:登记,造册 C.未几,致仕,居汉中 致仕:退休 D.抚爱百姓,敦本抑末 敦:奖励,发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 恐为操所先 D.利用以老病不能朝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王利用“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①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②利用承檄覆问,尽出为民 ③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 ④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⑤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③④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用在任职期间,一心为民,减轻百姓租额,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徭役, 能为百姓做主伸冤,精神可贵 B.王利用善于断案,在兴元任总管时曾巧断冤案,纠正一起狡吏背后作祟的 妇人杀夫案,最终为妇人平反昭雪。 C.成宗时,王利用上政事疏十七事,恳切进言,忠怀激烈,得到皇帝和皇太 子的褒奖,他的建议也都被采纳
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 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 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 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覆问,尽出为民。大德二 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 “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卒雪其冤。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 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 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 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 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 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 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 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辟:征召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 籍:登记,造册 C.未几,致仕..,居汉中 致仕:退休 D.抚爱百姓,敦.本抑末 敦:奖励,发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 恐为.操所先 D.利用以.老病不能朝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王利用“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①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②利用承檄覆问,尽出为民 ③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 ④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⑤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用在任职期间,一心为民,减轻百姓租额,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徭役, 能为百姓做主伸冤,精神可贵。 B.王利用善于断案,在兴元任总管时曾巧断冤案,纠正一起狡吏背后作祟的 妇人杀夫案,最终为妇人平反昭雪。 C.成宗时,王利用上政事疏十七事,恳切进言,忠怀激烈,得到皇帝和皇太 子的褒奖,他的建议也都被采纳
D.当时名相廉希宪为政慎重,不随意赞扬别人,却高度评价王利用“方今文 章政事兼备”,足见王利用是难得的人才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人悉归之民。(4分) (2)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3分) (3)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 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孟子》)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淇奥》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五、(12分) 6.下面是介绍兰花的一段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 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有髙洁、清雅 的特点。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 同种类的兰属植物。据记载,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 翳。品种鉴別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 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材料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兰花的: 17.根据文意,补写空白处的语句,句式与上文大体一致。(4分) 光阴,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D.当时名相廉希宪为政慎重,不随意赞扬别人,却高度评价王利用“方今文 章政事兼备”,足见王利用是难得的人才。 第Ⅱ卷(共 ll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人悉归之民。(4 分) (2)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3 分) (3)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 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 分)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 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孟子》)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淇奥》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五、(12 分) 16.下面是介绍兰花的一段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 稍具革质,2 至 3 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 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有高洁、清雅 的特点。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 同种类的兰属植物。据记载,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 翳。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 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材料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兰花的: 17.根据文意,补写空白处的语句,句式与上文大体一致。(4 分) 光阴,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