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19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模块检测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 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晢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 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 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 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 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 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 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 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 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 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 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 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 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 后 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 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 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 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 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 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 之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 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 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 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 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 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 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 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
山东省德州市 19-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模块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 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 “道”就是 “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 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 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 趣,《饮酒》中的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 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 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 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 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 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 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 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 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 后” 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 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 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 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 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 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 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 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 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 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 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 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 这 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 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 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
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 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 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 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 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 去品味和思考。 (选自2018年10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 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 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 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 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岀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 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 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 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 中占主要地位。 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 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 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 野,是逍遥远游之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 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 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 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 就是由于这些 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
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 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 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 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 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 值得我们不断 去品味和思考。 (选自 2018 年 10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 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 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 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 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 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 “空”趣。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 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 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 中占主要地位。 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 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 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 野,是逍遥远游之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 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 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 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 就是由于这些 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
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 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 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 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 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 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观众和戏曲 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年7 月19日) 材料二: 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 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 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 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 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 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 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 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 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 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 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 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 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髙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題。怎么 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也一直试 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拓展表演艺术空间,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 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 剧《红髙粱》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 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 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 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 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 年1月28日) 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 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 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 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 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 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观众和戏曲 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9 日) 材料二: 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 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 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 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 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 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 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 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 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 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 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 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 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題。怎么 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也一直试 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拓展表演艺术空间,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 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 剧《红高粱》 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 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 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 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 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 年 1 月 28 日) 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以前,无薮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 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能遮掩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 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 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 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火炉里透岀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 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 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 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 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 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 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 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 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 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一最简单 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它 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 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 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裏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 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 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 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 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 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人;我不会弄错 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 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寒冷引起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晴,“请你们抬 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 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 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 到他的身边,拉住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 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能遮掩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 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 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 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火炉里透岀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 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 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 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 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 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 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 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 “不 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 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 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它 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 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 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裏在呼岀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 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 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 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 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 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 煤店老板说, “是的,是有人;我不会弄错 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 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寒冷引起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晴,“请你们抬 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 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 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 到他的身边,拉住
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已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 天夜里咳嗽得多么厉害。 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 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 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 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 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 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 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 什么也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 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 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 她真的把 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 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 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 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让读者走进骑桶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共 鸣 B.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小说最后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了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 灭 C.本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我”遭遇的残酷打 击 D.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是太爱她丈夫,不愿他在这么冷的天还得操 心 8.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现代派小说的主旨常是多元化的,请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本文主旨 的理解。(6分)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 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 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 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 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
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已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 天夜里咳嗽得多么厉害。 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岀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 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 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 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 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 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 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 什么也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 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 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 她真的把 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 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 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 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让读者走进骑桶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共 鸣。 B.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小说最后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了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 灭。 C.本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我”遭遇的残酷打 击。 D.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是太爱她丈夫,不愿他在这么冷的天还得操 心。 8.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现代派小说的主旨常是多元化的,请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本文主旨 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 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 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 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 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 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