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1、转变为机械能—肌肉收缩做功 2、转移到肌酸上—储存能 CP是体内快速可动用的“能量库” 3、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完成各种生理 功能 4、转变为热能——维持正常体温(50%)
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二、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1、转变为机械能──肌肉收缩做功 2、转移到肌酸上──储存能 ◼ CP是体内快速可动用的“能量库” 。 3、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完成各种生理 功能 4、转变为热能──维持正常体温(50%)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运动练习的分类 (一)体能性的周期性练习 无氧练习 ①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90~100%, ②近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混合的无氧强度练习)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75~80% ③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无氧有氧强度练习)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60~70%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一、运动练习的分类 (一)体能性的周期性练习 1、无氧练习 ①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 ◼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90~100%, ②近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混合的无氧强度练习) ◼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75~80% ③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无氧有氧强度练习) ◼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60~70%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2、有氧练习 ①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VO2max的95~100%) ②近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85~95%) ③3亚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70~80%) ④中等强度的有氧练习(55~65%) ⑤小强度的有氧练习(50%或小于50%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 2、有氧练习 ◼ ①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 (VO2max的95~100%) ◼ ②近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85~95% ) ◼ ③亚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 (70~80% ) ◼ ④中等强度的有氧练习 (55~65% ) ◼ ⑤小强度的有氧练习(50%或小于50% ) ·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体能性的非周期性练习 1、爆发性的练习 2、有定规变化的练习 ■3、无定规变化的练习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体能性的非周期性练习 ◼ 1、爆发性的练习 ◼ 2、有定规变化的练习 ◼ 3、无定规变化的练习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一)磷酸原系统( ATP-CP系统) ■定义: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组成的 系统。 ■供能持续时间:约75秒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 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 等物质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一)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 ◼ 定义: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组成的 系统。 ◼ 供能持续时间:约7.5秒 ◼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 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 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