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 虎业勤 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掌握大学 生心理健康标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讨论2学时,课外4学时。 教学过程 前言: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伦理社 会向法制社会转换的过程中,生活在全球化趋向日益强烈、知识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多元 文化日益交融的时代,亲身感受到了先进与落后的碰撞、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 矛盾,感受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面对自主择业分配制度,心理负荷 越来越重: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其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当 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在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甚至自残、 自杀、违法犯罪的事例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在变革大潮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合格的跨世纪高等人才,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便成了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健康的内涵和具体标准 (一)健康的内涵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什么是健康?“身体无病即健康” 的传统观念盛行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健康不在局限于心理机能正常、躯体无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颁布的《世界卫生组 织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 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从而确认了心理健康是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形成了健康是生 理健康于心理健康辩证统一的观念。 (二)健康的具体标准 为了加强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健康的10条具体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1 第四章 学会心理调节 增进心理健康 虎业勤 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掌握大学 生心理健康标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时数:讲授 2 学时,讨论 2 学时,课外 4 学时。 教学过程: 前言: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伦理社 会向法制社会转换的过程中,生活在全球化趋向日益强烈、知识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多元 文化日益交融的时代,亲身感受到了先进与落后的碰撞、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 矛盾,感受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面对自主择业分配制度,心理负荷 越来越重;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其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当 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在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甚至自残、 自杀、违法犯罪的事例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在变革大潮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合格的跨世纪高等人才,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便成了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一、健康的内涵和具体标准 (一)健康的内涵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什么是健康?“身体无病即健康” 的传统观念盛行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健康不在局限于心理机能正常、躯体无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颁布的《世界卫生组 织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 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从而确认了心理健康是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形成了健康是生 理健康于心理健康辩证统一的观念。 (二)健康的具体标准 为了加强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健康的 10 条具体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从这10条健康标志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 不可。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纯粹是身体上的,也没有一种病纯粹是心理上的。因此,我 们在考虑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时,要注意身心两个方面的反应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程度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 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 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 的适应外部环境,精力旺盛的地学习和工作,保持乐观、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具有较强 的应变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程度 1、常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在正常状态之中。个体的常态行 为基本与其价值观、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健康; 2、不平衠状态,简称偏态。是指个体心理处于焦虑、恐惧、压抑、担忧、矛盾、应激 等状态。一旦个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他会首先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 无效,就得借助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问题。 3、不健康状态,简称变态。它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精神病等。这时必须 到医疗部门求助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心理健康作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较大。健康的心理
2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从这 10 条健康标志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 一不可。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纯粹是身体上的,也没有一种病纯粹是心理上的。因此,我 们在考虑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时,要注意身心两个方面的反应。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程度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 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 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 的适应外部环境,精力旺盛的地学习和工作,保持乐观、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具有较强 的应变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程度 1、常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在正常状态之中。个体的常态行 为基本与其价值观、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健康; 2、不平衡状态,简称偏态。是指个体心理处于焦虑、恐惧、压抑、担忧、矛盾、应激 等状态。一旦个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他会首先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 无效,就得借助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问题。 3、不健康状态,简称变态。它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精神病等。这时必须 到医疗部门求助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疾病。 三、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心理健康作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较大。健康的心理
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且对其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智能素 质乃至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常处在过度焦虑、郁闷、孤僻、 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中,就不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 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研究发现,凡优秀的大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特征,包括正确 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特征、坚强的意志品质、自主自律的精神、创新进取的意识,自强 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较高的社会理想等。 可见,增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具体地说,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作 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败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业的完成,而学业的不佳又反过来引起新的心 理问题或者加剧原有不良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影响学业,形成恶性循环。对那些因学习成绩 差而退学、留级、补考的学生调查发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 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因为恋爱,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引起焦虑、紧张, 情绪不稳定,精神疲惫,缺乏学习动力等;同时,我们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硏究宄也可以发 现,这些优秀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充满自信,学习刻苦努力,能够及时排除与学习无关因素 的干扰,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从而取得了学业上的进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业 成败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2、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 生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科学向综合、交叉、横向发展的特点:同时,又要有精 深的专业知识,体现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结合,专业化与多能化的结合。现代人才的知识 结构,既要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又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 知识。要完善知识结构,有赖于个人兴趣、爱好、需求、动机、意志等心理健康因素作支撑。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将导致对周围世界缺乏兴趣,对新知识持抗拒态度,不愿意吸收新的知识, 并且习惯于用对待旧知识领域的态度去对待新知识,从而阻碍了新知识的吸纳,这样的学习 状况和学习方式,显然不利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 爱好,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他们精 力充沛,学习效果良好,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把大量精力用于学习课外书籍,或 者读副修专业,从而在大学毕业时具有比一般大学生更丰富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以后的就 业和成才过程中他们会占明显优势 3、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完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大学
3 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且对其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智能素 质乃至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常处在过度焦虑、郁闷、孤僻、 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中,就不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 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研究发现,凡优秀的大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特征,包括正确 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特征、坚强的意志品质、自主自律的精神、创新进取的意识,自强 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较高的社会理想等。 可见,增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具体地说,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作 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败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业的完成,而学业的不佳又反过来引起新的心 理问题或者加剧原有不良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影响学业,形成恶性循环。对那些因学习成绩 差而退学、留级、补考的学生调查发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 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因为恋爱,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引起焦虑、紧张, 情绪不稳定,精神疲惫,缺乏学习动力等;同时,我们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研究也可以发 现,这些优秀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充满自信,学习刻苦努力,能够及时排除与学习无关因素 的干扰,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从而取得了学业上的进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业 成败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2、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 生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科学向综合、交叉、横向发展的特点;同时,又要有精 深的专业知识,体现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结合,专业化与多能化的结合。现代人才的知识 结构,既要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又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 知识。要完善知识结构,有赖于个人兴趣、爱好、需求、动机、意志等心理健康因素作支撑。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将导致对周围世界缺乏兴趣,对新知识持抗拒态度,不愿意吸收新的知识, 并且习惯于用对待旧知识领域的态度去对待新知识,从而阻碍了新知识的吸纳,这样的学习 状况和学习方式,显然不利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 爱好,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他们精 力充沛,学习效果良好,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把大量精力用于学习课外书籍,或 者读副修专业,从而在大学毕业时具有比一般大学生更丰富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以后的就 业和成才过程中他们会占明显优势 3、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完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大学
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从科学角度讲,影响思维的因素可以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 性因素的个人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保证思维的清晰、有效、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等有直接影响 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突出的人格特征表现为紧张困扰,心神不宁、情绪波动大、缺乏稳定性 为人处事不成熟。因此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干扰了正常情况下的 冷静思考:处理问题通常是优柔寡断,而最后做岀的决定常常凭一时冲动。心理健康状况良 好的学生,情绪稳定,面对客观现实冷静沉着,能够很好的发挥比较、分析、判断等抽象思 维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看,心理不健康者通常表现出认知障碍,从而限制了对事物的科学和 全面认识 4、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创造性是人才的重要特征 创造能力的形成需要强有力的心理健康素质基础。首先,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创造能力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形成创造能力必须克服自卑、保守、害怕失败等不良心理,保持 敢于进取,不怕失败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不健康者通常对创造新事物、产生新观念具有畏 惧心理和排斥作用,他们为了求稳妥,常常以习惯的行为方式对待外界事物,因为害怕失败 而不敢创新。其次,创造是一种艰辛的劳动,需要付出比其他活动更大的努力。因此,坚强 的意志力(包括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品 质。心理不健康者常常注意力不能坚持长久,易受暗示,对外界的诱惑抑制力较弱,果断性 较差,由此,必然影响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心理健康者通常具有坚强的意志,行为目 标明确,能够在创造目标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第三,心理健康者常常对 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对创造性思维起激发和推动作用。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 使人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醉的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即使十分疲劳和 辛苦,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尽管困难重重也不灰心丧气,能够千方百计百折不挠地 去克服它。兴趣能够培养和增强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够强烈地吸引人去不断开拓和创造 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5、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成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充分认 识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摆正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不居功不委过,密切和群众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名誉得失。这样,就容易得到 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重用,从而成为高规格的人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他们无不经历艰难险阻,承受无数心理挫折。例如,爱
4 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从科学角度讲,影响思维的因素可以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 性因素的个人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保证思维的清晰、有效、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等有直接影响。 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突出的人格特征表现为紧张困扰,心神不宁、情绪波动大、缺乏稳定性, 为人处事不成熟。因此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干扰了正常情况下的 冷静思考:处理问题通常是优柔寡断,而最后做出的决定常常凭一时冲动。心理健康状况良 好的学生,情绪稳定,面对客观现实冷静沉着,能够很好的发挥比较、分析、判断等抽象思 维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看,心理不健康者通常表现出认知障碍,从而限制了对事物的科学和 全面认识 4、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创造性是人才的重要特征, 创造能力的形成需要强有力的心理健康素质基础。首先,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创造能力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形成创造能力必须克服自卑、保守、害怕失败等不良心理,保持 敢于进取,不怕失败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不健康者通常对创造新事物、产生新观念具有畏 惧心理和排斥作用,他们为了求稳妥,常常以习惯的行为方式对待外界事物,因为害怕失败 而不敢创新。其次,创造是一种艰辛的劳动,需要付出比其他活动更大的努力。因此,坚强 的意志力(包括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品 质。心理不健康者常常注意力不能坚持长久,易受暗示,对外界的诱惑抑制力较弱,果断性 较差,由此,必然影响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心理健康者通常具有坚强的意志,行为目 标明确,能够在创造目标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第三,心理健康者常常对 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对创造性思维起激发和推动作用。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 使人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醉的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即使十分疲劳和 辛苦,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尽管困难重重也不灰心丧气,能够千方百计百折不挠地 去克服它。兴趣能够培养和增强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够强烈地吸引人去不断开拓和创造。 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5、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成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充分认 识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摆正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不居功不委过,密切和群众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名誉得失。这样,就容易得到 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重用,从而成为高规格的人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他们无不经历艰难险阻,承受无数心理挫折。例如,爱
迪生发明电灯,尝试了一万种材料,才发现可以发光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历时4年,经过5677次的结晶实验,才成功提取了微量的镭。要成为一流的优秀人才,不 能不经受失败的考验,不能承受心理挫折,显然是不行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心理健康良 好的人,才能够在成才的过程中经受住各种诱惑的干扰,承受各种挫折的考验,取得优异的 成绩。另外,现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社会。优秀人才不仅要敢于积极 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去发挥才干,同时,也要友好地对待竞争对手,要能够和善于与他人合 作。再获诺贝尔奖的成果中,合作成果越来越多,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团体合作的结晶。 因此,现代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绩。才能妥善处理 好与合作者的关系,以促进团体取得更大的成绩,反之,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处处以自我 为中心,几度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就难以与人友好合作,结果只能是孤家寡人,最终 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 6、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心身疾病和恶性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 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大学生随 时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们很好地处理各种矛盾 提高心理承受水平,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精神疾病 的发生: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病症的起因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 溃疡、某些肿瘤疾病等等。诸如情绪不稳定,易大喜大怒,过于争强好胜,长时间的焦虑不 安,不易满足等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有效地抵御 各种不良的诱因的作用,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有效地预防心身病症的发生:近年在发生的 恶性事故中,有许多与当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很容易产生无 法控制的愤怒情绪,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出现严重越轨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可以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 此外,大学生的心里不健康还会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进而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 消极影响 7、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经常地、 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不可能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的。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 一份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份限制和损失,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份成就和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5 迪生发明电灯,尝试了一万种材料,才发现可以发光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历时 4 年,经过 5677 次的结晶实验,才成功提取了微量的镭。要成为一流的优秀人才,不 能不经受失败的考验,不能承受心理挫折,显然是不行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心理健康良 好的人,才能够在成才的过程中经受住各种诱惑的干扰,承受各种挫折的考验,取得优异的 成绩。另外,现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社会。优秀人才不仅要敢于积极 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去发挥才干,同时,也要友好地对待竞争对手,要能够和善于与他人合 作。再获诺贝尔奖的成果中,合作成果越来越多,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团体合作的结晶。 因此,现代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绩。才能妥善处理 好与合作者的关系,以促进团体取得更大的成绩,反之,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处处以自我 为中心,几度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就难以与人友好合作,结果只能是孤家寡人,最终 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 6、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心身疾病和恶性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 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大学生随 时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们很好地处理各种矛盾, 提高心理承受水平,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精神疾病 的发生;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病症的起因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 溃疡、某些肿瘤疾病等等。诸如情绪不稳定,易大喜大怒,过于争强好胜,长时间的焦虑不 安,不易满足等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有效地抵御 各种不良的诱因的作用,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有效地预防心身病症的发生;近年在发生的 恶性事故中,有许多与当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很容易产生无 法控制的愤怒情绪,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出现严重越轨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可以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 此外,大学生的心里不健康还会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进而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 消极影响。 7、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经常地、 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不可能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的。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 一份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份限制和损失,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份成就和贡献。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