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杨鹏程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关于人的学说、社会的学说,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 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时代价值,做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时数:讲授学时:2个,讨论学时:2个,课外学时:4个 前言: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国家的 交互作用,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的 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集体主义和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义务,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实现自身 的价值。 第一节个人与社会 一、关于人的学说 人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方向延伸的: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 而后者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论是东方的思想家,还 是西方的思想家均未能弄清人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 成果,他们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 的本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整个历 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的历史而已。 二、关于社会的学说 (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 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 1、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卢梭) 2、社会有机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孔德、英国斯宾塞) (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结成相互联系的人类生 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人们在生产中相互交往,形成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
第五章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杨鹏程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关于人的学说、社会的学说,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 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时代价值,做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时数:讲授学时:2 个,讨论学时:2 个,课外学时:4 个 前言: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国家的 交互作用,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的 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集体主义和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义务,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实现自身 的价值。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 一、关于人的学说 人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方向延伸的: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 而后者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论是东方的思想家,还 是西方的思想家均未能弄清人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 成果,他们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 的本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整个历 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的历史而已。 二、关于社会的学说 (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 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 1、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卢梭) 2、社会有机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孔德、英国斯宾塞) (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结成相互联系的人类生 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人们在生产中相互交往,形成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
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 构成为所谓社会。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 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即个体性与社会性,二者既矛盾,又统一。人的个体性是特殊的 具体的、独立的,使个人与人类区分开来,个人与他人区分开来,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在于人的社会性。首先,任何个体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作 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次,只有在社会里,个体的发展才有可能;再次,人类社会与社会化 人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过程。 1、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与能动性 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表现为: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的生产,个人的生活依赖于社会规 范,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 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表现为:个人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通过参加 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以及参与政治和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 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运作 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个人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 个人:社会离不开个人,脱离个人的社会,社会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个人不等于社会,社 会也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经过程,是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前提条 件。社会化是人们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并获得个性的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社 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深化角色意识,使角色行为自觉化:学会基 本生活技能,处理好人我关系、群己关系,具有明确的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从我做起” 是个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实践逻辑。 容8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位普通的护士在在“非典”病区工作,当“非典”突然袭来时,想到生命要经历一场生与死 的考验,偷偷地留下遗书:万一自己有了意外,请亲友们帮忙把孩子带大。原来,当她还怀 着孩子的时候,丈夫就不幸因病逝世。7年来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 悶题8通常看来,这位护士爱孩子胜过爱她自己,但当“天职”需要她时,她没有因
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 构成为所谓社会。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 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即个体性与社会性,二者既矛盾,又统一。人的个体性是特殊的、 具体的、独立的,使个人与人类区分开来,个人与他人区分开来,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在于人的社会性。首先,任何个体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作 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次,只有在社会里,个体的发展才有可能;再次,人类社会与社会化 人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过程。 1、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与能动性 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表现为: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的生产,个人的生活依赖于社会规 范,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 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表现为:个人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通过参加 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以及参与政治和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 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运作 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个人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 个人:社会离不开个人,脱离个人的社会,社会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个人不等于社会,社 会也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经过程,是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前提条 件。社会化是人们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并获得个性的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社 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深化角色意识,使角色行为自觉化;学会基 本生活技能,处理好人我关系、群己关系,具有明确的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从我做起” 是个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实践逻辑。 案例: 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 位普通的护士在在“非典”病区工作,当“非典”突然袭来时,想到生命要经历一场生与死 的考验,偷偷地留下遗书:万一自己有了意外,请亲友们帮忙把孩子带大。原来,当她还怀 着孩子的时候,丈夫就不幸因病逝世。7 年来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 思考题:通常看来,这位护士爱孩子胜过爱她自己,但当“天职”需要她时,她没有因
亲已而退却,这平凡的选择中体现了这位护士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 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 1、集体主义的提出 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语) 斯大林最早使用集体主义一词。 2、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人正当利益;促进集 体和个人的不断完美 3、集体主义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从而 保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和共同增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 以集体注意为原则。” 正确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 1、集体主义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2、集体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促进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实现共同增长。 3、集体要为个人提供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 4、维护个人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是随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完 美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和道德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本 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个人 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反对集体、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干涉和限制 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个人主义强调维护个人的财产私有制。它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 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统治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个人主义思潮唤醒了人的自我意 识,推进了个性的解放,也推进了历史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失去了积极作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其终极目的是要引导人们背离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 义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时代价值 1、坚持集体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亲己而退却,这平凡的选择中体现了这位护士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 第二节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 1、集体主义的提出 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语) 斯大林最早使用集体主义一词。 2、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人正当利益;促进集 体和个人的不断完美。 3、集体主义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从而 保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和共同增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 心,以集体注意为原则。” 二、正确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 1、集体主义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2、集体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促进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实现共同增长。 3、集体要为个人提供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 4、维护个人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是随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完 美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和道德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本 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个人 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反对集体、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干涉和限制; 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个人主义强调维护个人的财产私有制。它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 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统治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个人主义思潮唤醒了人的自我意 识,推进了个性的解放,也推进了历史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失去了积极作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其终极目的是要引导人们背离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 义。 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时代价值 1、坚持集体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集体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 3、集体主义精神是现代青少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 第三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 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它大致可以分为古代的 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和当代的爱国主义。虽然在每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都有不同的 时代内容和特点,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社会意识形态, 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又有着共同的、基本的内容。 说论8 继1982年和1986年两次发生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文部科 学省又在2001年4月3日,审议通过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公然否定战争罪行,并宣布2002年开始在中学使用这一“新历史教科书”。“新历史教科 书”将“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内容全部从教科书中删除。 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这些发足了中国财的百余日本财团助纣为虐,赞助了 右翼势力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日本极右势力的气焰之所以十分嚣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日本政界要人充当了为军 国主义招魂的急先锋。1994年5月,当时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捏 造的”。永野的余音未了,时任环境厅长官的樱井新又跳了出来,说什么“那场战争使亚洲 各国独立了,教育普及了”。 2000年2月23日,日本右翼团体在大阪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集会。令人不解的 是,这一逆行竞得到日本大阪府及大阪市政府的批准,并允许将集会地址堂而皇之地选在了 倡导“祈念和平不忘战争”的“大阪国际和平中心”。 臭名昭著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更是多次发表文章和谈话,胡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 人捏造的谎言”,日本发动的是“从白人殖民统治下拯救亚洲各国”的战争……
2、集体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 3、集体主义精神是现代青少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 第三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 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它大致可以分为古代的 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和当代的爱国主义。虽然在每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都有不同的 时代内容和特点,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社会意识形态, 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又有着共同的、基本的内容。 案例讨论: 继 1982 年和 1986 年两次发生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文部科 学省又在 2001 年 4 月 3 日,审议通过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公然否定战争罪行,并宣布 2002 年开始在中学使用这一“新历史教科书” 。“新历史教科 书”将“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内容全部从教科书中删除。 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这些发足了中国财的百余日本财团助纣为虐, 赞助了 右翼势力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日本极右势力的气焰之所以十分嚣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日本政界要人充当了为军 国主义招魂的急先锋。1994 年 5 月,当时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捏 造的”。永野的余音未了,时任环境厅长官的樱井新又跳了出来,说什么“那场战争使亚洲 各国独立了,教育普及了”。 2000 年 2 月 23 日,日本右翼团体在大阪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集会。令人不解的 是,这一逆行竟得到日本大阪府及大阪市政府的批准,并允许将集会地址堂而皇之地选在了 倡导“祈念和平不忘战争”的“大阪国际和平中心”。 臭名昭著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更是多次发表文章和谈话,胡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 人捏造的谎言”,日本发动的是“从白人殖民统治下拯救亚洲各国”的战争……
日远每一在制造与传种法视论国胁论 2001年7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表示鉴于中国有可能用核武器攻击日本,日本 对中国实施经济开发援助是一件“愚蠢”的事。 日军国主义在全面冠活 (1)近年来日本政府高官络绎不绝地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经过所谓的“深思熟虑”之后,参拜了东京 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在东京靖国神社,被供奉的所谓“英灵”中有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 7人,他们是侵苏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窃取同盟国各 国军事和经济情报的间谍头目,策划伪满洲国的首要分子土肥原贤二;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 松井石根;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木村兵太郎;以及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 另外,还有被押期间因病死去的甲级战犯松冈洋右、永野修身;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白乌敏 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还有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的东乡茂德。他们均 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违反人道罪,是双手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正是这些灵位的存在以及日本政府要人的挑衅正义的行为,引发了一次次令世人瞩目的“靖 国神社问题”。 企图修改和平宪法对日本使用军事力量的限制 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永久放弃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 国际纷争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小泉认为日本的现行宪法,是二战后战胜国强加给日本的,他对宪法中规定日本不得 拥有正式军队的条文耿耿于怀,公开宣称必须修宪,以使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正式军队 说到底,是为了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小泉上台后就提议修改和平宪法以及制定新 法案,让自卫队拥有建军权,不但主张自卫队有权拥有军队,还要求加强军力和军事的运用 能力,矛头直指和平宪法第九条之“不战”条款,企图挣脱限制其军国主义复活的“紧箍咒”。 (3)扩充军备,军事能力超过美国并不遥远 001年7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并发表了题为“21世纪拥有一支精锐强大的自卫队” 的2001年度防卫白皮书,虽然日本防卫厅声称,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着重于分析战后的局势 和日本对21世纪前半段的军事展望,是对亚洲目前军事形势的“客观”展望。这份报告立 即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舆论的广泛关注。更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日本发表这份年 度报告巧妙地隐瞒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却有意夸大其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其目的显然是为
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制造与宣传种族歧视论和“中国威胁论”。 2001 年 7 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表示鉴于中国有可能用核武器攻击日本,日本 对中国实施经济开发援助是一件“愚蠢”的事。 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全面复活 (1) 近年来日本政府高官络绎不绝地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2001 年 8 月 13 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经过所谓的“深思熟虑”之后,参拜了东京 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在东京靖国神社,被供奉的所谓“英灵”中有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 7 人,他们是侵苏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窃取同盟国各 国军事和经济情报的间谍头目,策划伪满洲国的首要分子土肥原贤二;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 松井石根;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木村兵太郎;以及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 另外,还有被押期间因病死去的甲级战犯松冈洋右、永野修身;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白鸟敏 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还有被判处有期徒刑 20 年的东乡茂德。他们均 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违反人道罪,是双手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正是这些灵位的存在以及日本政府要人的挑衅正义的行为,引发了一次次令世人瞩目的“靖 国神社问题”。 (2)企图修改和平宪法对日本使用军事力量的限制。 日本宪法第 9 条规定:永久放弃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 国际纷争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小泉认为日本的现行宪法,是二战后战胜国强加给日本的,他对宪法中规定日本不得 拥有正式军队的条文耿耿于怀,公开宣称必须修宪,以使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正式军队。 说到底,是为了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小泉上台后就提议修改和平宪法以及制定新 法案,让自卫队拥有建军权,不但主张自卫队有权拥有军队,还要求加强军力和军事的运用 能力,矛头直指和平宪法第九条之“不战”条款,企图挣脱限制其军国主义复活的“紧箍咒”。 (3)扩充军备,军事能力超过美国并不遥远。 2001 年 7 月 6 日,日本内阁通过并发表了题为“21 世纪拥有一支精锐强大的自卫队” 的 2001 年度防卫白皮书,虽然日本防卫厅声称,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着重于分析战后的局势 和日本对21世纪前半段的军事展望,是对亚洲目前军事形势的“客观”展望。这份报告立 即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舆论的广泛关注。更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日本发表这份年 度报告巧妙地隐瞒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却有意夸大其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其目的显然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