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周而不比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注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的自我道德修养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独立进行 的,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 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 乃至圣贤。 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孔子提出了察友的方法、择友的原则、处友(待人处 事)的具体方法、交友的目的,交友过程中要保持人格独 立 孔子提出交友之道体现了儒家诚实守信、躬行修为的 交往原则
第八课 周而不比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注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的自我道德修养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独立进行 的,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 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 乃至圣贤。 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孔子提出了察友的方法、择友的原则、处友(待人处 事)的具体方法、交友的目的,交友过程中要保持人格独 立。 孔子提出交友之道体现了儒家诚实守信、躬行修为的 交往原则
、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二、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章节梳理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 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诸相处,从不与人 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提问: 什么是“周”?什么是“比”? 成语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团结而不互相勾结
三、章节梳理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 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 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提问: 什么是“周”?什么是“比”? 成语: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团结而不互相勾结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提问 什么是“矜”?什么是“群”? 答案: “矜”是内心的傲(骄与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 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 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 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 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而走大公之路。对 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 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 见 成语: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提问: 什么是 “矜”?什么是“群” ? 答案: “矜”是内心的傲(骄与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 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 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 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 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而走大公之路。对 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 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 见。 成语: 群而不党: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 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 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 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提问: 君子和小人的交友区别? 答案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爱憎分明 小人:比而不周,争强好胜,结党营私,爱恨不明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 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 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 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提问: 君子和小人的交友区别? 答案: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爱憎分明 小人:比而不周,争强好胜,结党营私,爱恨不明